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詩詞流光裡的生命憂思

  • 由 鶯初解語英子 發表于 武術
  • 2022-12-09
簡介詩詞流光裡的生命憂思“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這是蔣捷在《一剪梅·舟過吳江》裡所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春末夏初的景象,面對這樣萬物生長的熱鬧與繁華,蔣捷的一聲長嘆“流光容易把人拋”成了千古絕唱

秋寒料峭有這個成語嗎

詩詞流光裡的生命憂思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這是蔣捷在《一剪梅·舟過吳江》裡所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春末夏初的景象,面對這樣萬物生長的熱鬧與繁華,蔣捷的一聲長嘆“流光容易把人拋”成了千古絕唱。可見,詩人對於流光往往比常人有更敏銳的觸覺,有更精妙的表達。所謂“詩言志”,心中的塊壘,生命裡的憂思,詩人們不光藉助酒,更藉助詩詞或含蓄蘊藉地表達,或酣暢淋漓地抒發。

一 詩詞裡的流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是的,時間就這樣日夜交替浸潤在我們生活的每時每刻,滿溢著豐富的生命意識,這樣的生命意識又無不留諸筆端,藉助詩詞歌賦代代流傳。

古詩詞中的流光,較短的直接點明的有“夜半”“雞鳴”“亭午”“日入”“黃昏”“人定”等這些時辰。如:張繼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王安石的“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杜甫的“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陶淵明“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孔雀東南飛》中“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等等。

古詩詞中直接點明較長的時間的有日、月、四季、年等。如:盧照鄰的“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劉方平的“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樊珣的“江南仲夏天,時雨下如川”;杜牧的“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張九齡“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黃庭堅的“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孟浩然的“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李煜的“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陳普的“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錢起的“四時樹長書經葉,萬歲巖懸拄杖藤”等。

日月不居,歲時晼晚,四季更替,花時有序。詩詞裡的這些流光,鐫刻著詩人對萬物的感知,樸素而深刻,雋永又絢爛。

古詩人也常喜歡藉助景物來表達時間。如流水,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溫庭筠《蘇武廟》中的詩句“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王勃《滕王閣詩》雲“閣中帝子今何在,濫外長江空自流”。

如春花和夜月。辛棄疾“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白居易的“落花不語空辭樹,流水無情自入池”;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張若虛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如煙雨和臺柳。戴叔倫“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韋莊的“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韓翃的“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蘇軾的“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如蘆荻和夕陽。後主的“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劉禹錫“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瀟瀟蘆荻秋”;陸龜蒙的“ 東風料峭客帆遠,落葉夕陽天際明”;楊廣的“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 。

如鳴蟬和冰雪。司空曙“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 駱賓王的“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李白的“孤飛一片雪,百里見秋毫”;納蘭性德的“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詩詞的景物裡蘊含的流光更加形象生動,動人心旌,感人肺腑。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二、流光裡的生命)

詩詞流光裡的生命憂思

詩詞流光裡的生命憂思

詩詞流光裡的生命憂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