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缺少共情點的《野馬分鬃》離我們有點遠

  • 由 玩味影視 發表于 武術
  • 2022-11-30
簡介電影《野馬分鬃》劇照《野馬分鬃》離電影太近,離觀眾太遠猶記得戛納電影節官方對《野馬分鬃》的評價:“這是兩個年輕人和一輛越野車的故事,也是一位極具天賦的年輕導演精準的自我表達

野馬分鬃什麼拼音

2021年11月26日,荒誕青春片《野馬分鬃》登陸大銀幕。

雖然此片曾入圍多個國際影展,在業界好評如潮,但票房表現可謂慘淡,上映後的第一週,票房累計剛過千萬。隨著新片的陸續上映,可以預見的是,

缺乏共情點的《野馬分鬃》

最終又會是一部叫好不叫座的電影。

缺少共情點的《野馬分鬃》離我們有點遠

電影《野馬分鬃》海報

充滿野性和自由的《野馬分鬃》

正如片名所說,導演想塑造一個如同野馬一樣的少年,逆風飛翔、舒展的性格下又衝勁十足,用導演的話說是“一個在學校裡最社會,而在社會上又最學生的人”。

缺少共情點的《野馬分鬃》離我們有點遠

整部電影也傳達出一種如同野馬一般追夢的狀態,這也是本片主人公阿坤的青春狀態。他像所有急於馳騁的少年一樣,在即將大學畢業時,迫不及待要好好闖蕩一番。拿到駕照後,阿坤開著自己的二手吉普車,衝向草原,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冒險旅程。但這段野性之旅卻將自己帶到了人生的另一個路口。在這段荒腔走板的日子中,阿坤逐漸意識到了成長的代價和生命的無常。

缺少共情點的《野馬分鬃》離我們有點遠

一身榮光的《野馬分鬃》備受業界好評

他憑藉短片《延邊少年》榮獲

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特別提及獎

;他憑藉《永安鎮故事集》榮獲第74屆戛納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提名)、

第五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費穆評審最佳導演

獎。

這個人就是《野馬分鬃》的導演魏書鈞。

缺少共情點的《野馬分鬃》離我們有點遠

《野馬分鬃》導演魏書鈞

1991年出生的魏書鈞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是一個90後新銳導演。備受關注的魏書鈞被評價為“極具潛力和個人風格的優秀新導演”。

在這樣的評價下,2020年,他的第一部院線作品《野馬分鬃》如同一匹勇猛黑馬,先後入圍倫敦、釜山、平遙等多個國際影展,並在

第64屆倫敦電影節獲得最佳影片提名

。這無疑是對這個年輕導演的最好褒獎,他在這幾年也可謂是成績斐然。

《野馬分鬃》也被贊“為華語影壇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和力量”, 其真實灑脫的青春經歷,自由而又詼諧的脫俗氣質,在國際舞臺上給評委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缺少共情點的《野馬分鬃》離我們有點遠

電影《野馬分鬃》獲獎海報

這匹奔跑的“野馬”沒能跑進觀眾的心裡

在光環的加持下,自定檔之日起就受到文藝片愛好者的期待。從電影節的觀影反饋可以知道,該電影情節充滿青春熱血和少年野性,人物性格鮮明,在感染力和共鳴情緒上充滿驚喜。尤其是在各大短影片平臺的預熱下,很多走進影院的觀眾的期望值被拉得很滿。

可上映不到一週的《野馬分鬃》似乎即將成為又一部叫好不叫座的電影而被“載入史冊”。

對文藝片比較友好的

豆瓣,評分只有6.6分

。再看貓眼和淘票票的評論區,不少觀眾都表示是“

被抖音騙來的

”。這個評價也集中反映了不少低分評價的原因:宣傳內容和影片實際內容不符。

看過電影以後,理性地說,影片在人物刻畫、視聽語言、故事設計上都可圈可點,之所以沒能贏得大多數觀眾的認可,最大的原因——

電影與觀眾之間缺乏共情。

缺少共情點的《野馬分鬃》離我們有點遠

電影《野馬分鬃》劇照

《野馬分鬃》離電影太近,離觀眾太遠

猶記得戛納電影節官方對《野馬分鬃》的評價:“這是兩個年輕人和一輛越野車的故事,也是一位極具天賦的年輕導演精準的自我表達。在電影極簡的結構背後,蘊藏著像空氣般自由的創造力,和一段不可預知的旅程,為當代華語電影提供了全新視角。這是一部不同於任何其他作品的電影,在大銀幕對人們的意義尤為重要的當代中國,它如此獨具一格。”

這樣的業界評價說明導演在影片本身上足夠用心,離電影確實很近。

但是作為院線電影,觀眾的評價是最直接的、最純粹的。在我們心裡面,影片的好壞優劣不取決於影片的獲獎情況和專業評價,更不在於影片的技術性,而在於觀影后,

我們心中是否有共鳴,是否與導演想表達的思想之間產生共情。

這個共情點才是導演最應該帶給我們的。

只有有了這個共情點,影片才不會離我們太遠。

在影片評論區,有不少諸如“無法共情,男主真的太煩了”,“大學畢業才姍姍來遲的青春期”,“片中男主和他朋友們的所作所為缺少動機”,“看不懂他們的叛逆和野性,總覺得他們是在無病呻吟”的觀眾評論。

從這些觀眾評價來看,《野馬分鬃》確實離我們有點遠。

缺少共情點的《野馬分鬃》離我們有點遠

“叫好與叫座並不是對立的兩端,真正做到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往往是講好故事的同時又敞開懷抱接納觀眾”

我們都記得,成為國產電影的標杆和榮光的《我不是藥神》、關注校園暴力問題的《少年的你》、關注抗癌人群的《送你一朵小紅花》等等。這些影片在取得票房成功的同時又備受觀眾好評。這些成功的例子證明,“

共情”才是電影能夠被認可的關鍵。

缺少共情點的《野馬分鬃》離我們有點遠

從左至右:《送你一朵小紅花》、《我不是藥神》、《少年的你》

我想,這樣的影片肯定還會出現,可下一部這樣的電影又會是誰呢?我們一起期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