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殷墟甲骨卜辭的“祀”與“戎”,反應出殷商人們怎樣的禮法?

  • 由 古今中外侃大山 發表于 足球
  • 2022-10-13
簡介甲骨文所見關於戰爭的祭祀甲骨文中所見關於戰爭的祭祀活動也較為常見,眾所周知,甲骨文是關於商代占卜的記錄,在調集軍隊是時商王往往需要首先對戰爭進行占卜,占卜內容主要包括軍隊規模、是否需要商王親自領兵作戰、戰爭的結果等等

祀字是什麼結構

導語:

甲骨文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被發現以來就一直吸引著世人的目光。甲骨文就是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是商代信史的重要見證,也是目前公認的我國最早的文字資料。商代甲骨文的內容往往由幾字、十幾字到幾十上百字不等,語言凝練,記載詳實,真實客觀地再現了商代晚期的歷史。

商代晚期是商代社會頻繁動盪的時期,一方面甲骨文上真實客觀地記載了上百次大大小小的征伐戰爭,另一方面商代又大興祭祀,並且試圖以祭祀活動達到穩定政局、祈求戰爭勝利的目的。因此,我們可以說,祭祀與戰爭是商代政治生活中兩個重要方面,這兩個方面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深刻影響著商代的社會方方面面。

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戰爭型別

商代甲骨文中關於戰爭的記載數不勝數,甚至可以說,佔據了商代已經發現的甲骨文內容的約半數之多。為何商代甲骨文中頻繁出現關於戰爭的記載?我想,一方面和商代戰爭頻發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甲骨文字身就是商代占卜的記錄,商代事好鬼神,因而人們藉以甲骨文字來預測和占卜戰爭結果,以便及時調整戰爭策略和調整作戰人數等。在古代社會中,祭祀和兵戎本就無法分開,人們以祭祀祈禱戰爭的勝利,又以戰爭來確保祭祀活動的進行。

殷墟甲骨卜辭的“祀”與“戎”,反應出殷商人們怎樣的禮法?

(圖一 商代甲骨文)

商代的戰爭形式基本上可以分為對內戰爭和對外戰爭兩種,對內戰爭是指鎮壓商代統治區域內的地方叛亂,對外戰爭則更為複雜,依據戰爭的目的不同可以分為侵略、反擊、和防禦式戰爭等多種形式。在夏商時期,以中原王朝統治地域為核心的其他區域記憶體在著大大小小的方國,而商王朝是其中實力最為強大的方國。隨著商朝實力的漲衰以及對於周圍方國震懾力的變化,商代和周圍方國之間的戰爭活動也時有發生,並且各有勝負。

殷墟甲骨卜辭的“祀”與“戎”,反應出殷商人們怎樣的禮法?

(圖二 商代形勢圖)

戰爭中有些事商王朝主動發起的戰爭,如甲骨卜辭中記載的:

辛巳卜,爭貞,今載王共人呼婦好伐土方,受有祐?五月

。土方是位於商王朝疆域西北方的一支草原部落,在商王朝後期常常可以見到關於“土方”的記載,如“

土方徵於我東鄙……亦侵我西鄙田

。”土方與商王朝時常互相侵擾,當商王朝式微時,土方抓住時機趁火打劫,而商王朝強盛之時,又馬上召集軍隊報復回去。這種主動式戰爭是依據雙方實力條件而決定的,誰是暫時得勢的一方,也就是主動挑起戰爭的一方。

殷墟甲骨卜辭的“祀”與“戎”,反應出殷商人們怎樣的禮法?

(圖三 武丁畫像)

在複雜的局勢和環境下,商代也時常發生外敵入侵,不得不反擊的戰爭行動。從甲骨文中來看,有“

己巳卜,王呼犬捍我

”“

己酉卜,亙貞,呼多犬衛

”“

癸酉卜,爭貞,令多射衛

”等語句,這些記載表明商王朝曾經多次遭受到來自其他方國部族的侵擾,“多犬”“多射”等應該都是商王朝治下的一些小部落,並且掌握又一定軍隊管轄權,替商王鎮守邊疆。因此在面臨外敵侵略時商王朝通常會就近派遣駐軍參與反擊,如此一來既提高了作戰效率,適應了商代複雜的形勢環境和軍事需要。

甲骨文所見商代軍隊

商代戰爭時有發生,也正是如此,我們能夠在商代的遺存中發現大量商代的戈、矛、劍、刀、匕等武器。甚至我們還能夠更加直觀地觀察到戰爭給人帶來的作用,不少人骨上還有刀劍砍傷、箭鏃穿透等痕跡,這些創傷都有癒合的痕跡,以當時的醫療水平來看,顯然沒有給人們帶去致命的傷害。這些具有創傷的人骨也從側面表明商代戰爭的頻繁,以至於商代普通平民也被吸捲到戰爭的洪流當中。

殷墟甲骨卜辭的“祀”與“戎”,反應出殷商人們怎樣的禮法?

(圖四 商代玉人像)

商代發生的戰爭不計其數,相應地,也就需要大量的軍隊力量投入其中。從商代軍隊的情況來看,應該包括三類軍隊,一種是國家供養的軍隊,也就是直屬於商王管轄的軍隊,這類軍隊在甲骨文當中一般被稱為“王師”、“我師”等,商王一聲令下即可調派出徵。第二種是方伯、諸侯管轄的軍隊,這類軍隊是商人分封的各地諸侯方伯的地方軍,由各地方伯直接統轄,也可以為商王服務,商王要調派這類軍隊往往需要憑藉地方長官的力量。如甲骨文中“

壬午卜,賓貞,王惟婦好令徵屍

”就是商王欲調派婦好所屬的軍隊征伐屍方。

殷墟甲骨卜辭的“祀”與“戎”,反應出殷商人們怎樣的禮法?

(圖五 婦好雕像)

第三類也是最為特殊的一類就是屬於地方土著或者大宗族的個人武裝部隊,這種軍隊和前兩種相比,私人軍隊的性質非常明顯,甚至可以不受商王調派和管轄,只聽命於所屬的地方大族。這些地方軍隊顯然應該與商王發生了某種協議,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某些社會人物,比如說接受商王的徵召,協助“王師”作戰或者單獨參與作戰。甲骨文中“

王惟次令五族戍羌方

”就是商王透過調動五姓大族的軍隊來戍守土方。由此可見,三類軍隊儘管性質並不相同,但是都是戍衛邊境、保衛商朝的重要武裝力量。

殷墟甲骨卜辭的“祀”與“戎”,反應出殷商人們怎樣的禮法?

(圖六 殷墟遺址俯檢視)

商代軍隊的種類和性質不同,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參與作戰的人數和規模也大不相同。商代的軍隊相對分散,各個地方軍隊往往需要承擔不同的戍守和戰爭人物,這也就決定了一次戰爭中投入和參與的人數必定不會太多。

登人三千呼伐土方

”“

登婦好三千登旅萬呼伐

”表明商代一次戰爭投入的人數多在幾千到萬人之間,冷兵器時代戰爭通常講究以人數氣勢壓倒對方,幾千人的戰爭可能在商代已經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規模了。除非是面對王國滅族的大災害時,會集結全國軍隊組成聯盟進行對抗,平時作戰時幾千人的投入已經能夠起到預期的戰爭效果。

甲骨文所見關於戰爭的祭祀

甲骨文中所見關於戰爭的祭祀活動也較為常見,眾所周知,甲骨文是關於商代占卜的記錄,在調集軍隊是時商王往往需要首先對戰爭進行占卜,占卜內容主要包括軍隊規模、是否需要商王親自領兵作戰、戰爭的結果等等。在戰爭結束後往往還需要對戰爭中獲得的人和物品進行清算,在商代事好鬼神的風習下,人們在戰爭前還要告祭宗廟,祈求得到來自祖先的庇佑,意圖在戰爭上壓倒對方。

殷墟甲骨卜辭的“祀”與“戎”,反應出殷商人們怎樣的禮法?

(圖七 商代青銅鉞)

商人告廟的內容主要是將自己知悉的敵情告訴祖先神靈,這種告廟的性質很像是希望祖先鬼神事先得知情況後能夠想出禦敵之策託知給生人,或者在鬼神得知敵情後做好部署,在暗中幫助商人軍隊取得勝利。有的甲骨文中甚至直言“

甲辰卜,爭貞我伐馬方,帝受我佑?一月

”將戰爭的物件直接告知,並且詢問鬼神能否庇佑自己。另外,戰前告廟還能夠起到緩解戰前壓力的作用,透過與祖先鬼神溝通,商人能夠獲得某種精神力量,這種力量能夠支撐他在戰爭中們一往無前、勇猛殺敵。

殷墟甲骨卜辭的“祀”與“戎”,反應出殷商人們怎樣的禮法?

(圖八 商代以人殉葬)

在戰爭結束後,商人往往也會進行一系列慶祝和祭祀活動,主要內容就是就是殺俘獻祖。在戰爭中商人將戰爭得來的敵方戰俘運送回都城,加以看管,為的就是在舉行祭祀活動時能夠殺掉這些戰俘。在商人看來,戰爭中獲得的俘虜是祖先冥冥之中庇佑的結果,因此需要將其獻給他們,這樣下一次戰爭才能夠順利取勝。

被商人殺掉用以祭祀祖先的俘虜還包括地方的首領,商人口中得到“方伯”,“

用危方囪於妣庚,王賓

”,商人對待俘虜不講優待和感化策略,一律殺掉獻祭祖先,並且地位越高的敵人祭祀時反而會受到更殘忍的虐待。從功利的角度講,商人應該是希望從殺掉敵方首領中獲得勇氣,發洩心中的憤懣、以達到震懾敵人的目的。

結語

《左傳》有云: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戰爭和祭祀之中是最為重要的內容,而商人更是將這一習語發揮得淋漓盡致。從甲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商代人們將祭祀和戰爭聯絡起來,祭祀行為來保證戰爭的勝利,另一方面又透過戰爭獲得俘虜犧牲用以確保祭祀活動的進行。商代的祭祀和戰爭活動構成了商人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因此在甲骨文中記載佔有非常大的比重。戰爭與祭祀之間憑藉祖先和鬼神信仰為橋樑相互聯絡起來,使得整個商代晚期蒙上了一層沾染血色的神秘面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