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內憂外患的晚清,能持續很多年,靠的就是這三個人的支援

  • 由 近代歷史文化 發表于 足球
  • 2022-10-11
簡介到了後來曾國藩死後,李鴻章一家獨大,也就是洋務運動那會,算是李鴻章的巔峰,但是甲午戰爭失敗,讓人們對於師夷長技以制夷這種想法產生了懷疑,此後李鴻章承擔責任,被擼了帽子,不過因為外交需要,李鴻章成了一個純粹的文臣,原來的武裝勢力也慢慢被分化了

淮軍的組建者是誰

哈嘍大家好,歡迎收看近代歷史文化。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晚清的那些事兒。

晚清能在風雨飄搖中,掙扎那麼幾年,看上去像是靠割地賠款苟延殘喘,但其實晚清的壽命不單單是靠列強的“施捨”,並且清朝疆域遼闊,就算放棄那些割讓的領土,學著南宋偏安一隅,雖然不光彩但也是一條出路,之所以清朝一直苦苦支撐,是因為清朝的內部有三個人的力量在維繫著,而最終清朝滅亡也不是列強的炮火打垮的,而是內部力量的興衰交替,導致了最終流向於新的力量一邊。

內憂外患的晚清,能持續很多年,靠的就是這三個人的支援

彼時的清政府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列強的侵佔,而是天平天國運動,說句實話,列強割佔的幾座島嶼港口,清政府還是給的起的,以前閉關鎖國那麼多年,不靠海上貿易,也可以自給自足,但是太平天國佔據了半壁江山,可是斷了清政府的命脈,尤其是在南方主要靠鹽鐵稅收那種地方,所以清政府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跟太平天國血戰到底,在這個時期,曾國藩的湘軍出現了。

內憂外患的晚清,能持續很多年,靠的就是這三個人的支援

從最初由曾國藩的湖湘子弟組建,到後來的曾國藩門生擔任重要將領,再加上收復的城池,裡面的財物都歸了湘軍自己,所以以曾國藩為首的湘派勢力成了清政府最大的依靠。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曾國藩濃厚的鄉黨情結,門生很多,人緣也不錯,所以湘軍在發展的同時也慢慢的分化為多個勢力,這些人雖然各自為政,但是說起來和曾國藩都是同袍之情或者同朝為官,所以即使後來曾國藩受到打壓,但是他的聲望還一直在,湘派勢力也一直在。

內憂外患的晚清,能持續很多年,靠的就是這三個人的支援

李鴻章的淮軍就是典型的一類,他是曾國藩的學生,因為戰事需要,組建了淮軍,但是李鴻章要比老師更加的“莽”一點,說白了就是不知進退,大權總攬,淮軍的宗旨就是兵歸將管,那將歸誰管呢?此時的李鴻章地位已經高高在上了,所以實際上淮軍的任命都是李鴻章說了算,成了他自己的一直軍隊,再加上李鴻章後來創辦公司,自然也不缺經費,淮軍的裝備要比湘軍好上不少,有自己的洋槍隊,明顯要比湘派勢力更符合國情的需要。

內憂外患的晚清,能持續很多年,靠的就是這三個人的支援

第三種勢力就是袁世凱的新兵,很多人說袁世凱發跡是小站練兵,其實真正的揚名立萬應該是朝鮮戰場,那時候朝鮮還是清政府的藩屬國,袁世凱在朝鮮就相當於當地的清政府,也正是在此期間,袁世凱積累了自己的聲望,政治聲望這個東西有時候要比軍隊的意義更大一些,按照中華傳統,一直都是德高望者優先,並且袁世凱代表的是新軍,但那個時候還默默無聞。所以這三種勢力支撐著清政府,承前啟後,並且三種勢力都算是文武雙全,清政府想倒也倒不了。

內憂外患的晚清,能持續很多年,靠的就是這三個人的支援

到了後來曾國藩死後,李鴻章一家獨大,也就是洋務運動那會,算是李鴻章的巔峰,但是甲午戰爭失敗,讓人們對於師夷長技以制夷這種想法產生了懷疑,此後李鴻章承擔責任,被擼了帽子,不過因為外交需要,李鴻章成了一個純粹的文臣,原來的武裝勢力也慢慢被分化了,再加上義和團的衝擊,基本上只有袁世凱有軍事實力了,所以後面袁世凱接任清政府也就理所應當了。

內憂外患的晚清,能持續很多年,靠的就是這三個人的支援

只不過袁世凱沒有繼續輔佐清政府,而是逼皇帝退位,成了走向共和的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李鴻章脫胎於曾國藩,袁世凱又受李鴻章的提攜,可以說三個勢力是在層層遞進的,並且存在很長的交叉期,李鴻章在辛丑條約時就曾有過共和的想法,並倡導東南互保,而最終由袁世凱完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