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可能比阿爾茲海默症更可怕,這幾類人警惕血管性痴呆

  •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足球
  • 2022-09-01
簡介血管性痴呆是腦血管病變及其危險因素導致的,而阿爾茲海默症病因是中樞神經退行性病變

血管性痴呆能自愈嗎

原創 劉蕾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健康管理科

本文約1500字,閱讀僅需4分鐘

日前,在湘雅三醫院健康管理諮詢門診,張女士拿著體檢報告焦急地問坐診醫生:

醫生,我母親最近老是記不住東西,偶爾有點詞不達意,還總無緣無故發脾氣,這是怎麼了?

結合她的體檢結果、多次中風史和您說的這些症狀,她可能有痴呆的風險,需要去神經內科深度查一查。

你是說我母親得了老年痴呆,也就是那個什麼阿爾茲海默症嗎?

不,痴呆並不一定是阿爾茲海默症,您母親更有可能是血管性痴呆。

看到這兒,可能很多人和張女士有同樣的疑問了,“痴呆還分這麼細?血管性痴呆是什麼?”

可能比阿爾茲海默症更可怕,這幾類人警惕血管性痴呆

是的,痴呆並不只是一種病,而是一個疾病“家族”,有多個成員。按照發病率排,血管性痴呆是家族的“老二”。

可能比阿爾茲海默症更可怕,這幾類人警惕血管性痴呆

痴呆家族各成員“勢力”範圍圖

由於阿爾茲海默症盛名在外,搶走了痴呆家族的幾乎所有風頭,血管性痴呆則籍籍無名,但它搞起事來可絲毫不手軟,有時候殺傷力比阿爾茲海默症還大。

65歲人群患病率達1。5%

血管性痴呆是腦血管病變及其危險因素導致的臨床卒中或亞臨床血管性腦損傷,涉及至少一個認知域受損的臨床綜合徵。突出症狀表現為記憶力下降,計算能力下降、閱讀能力下降、語言障礙、日常生活能力(如穿衣、做飯等)下降等。

65歲以上老年人中,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高達1。5%,也就是說,1000位老年人中有15個血管性痴呆患者。此外,它還有龐大的“後備軍”:在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65歲以上)中,有42%是血管因素導致的。如果不能提前預防和管理,這些人極有可能發展為血管性痴呆。

可能比阿爾茲海默症更可怕,這幾類人警惕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S阿爾茲海默症

那麼血管性痴呆和大家的“老熟人”阿爾茲海默症是什麼關係呢?

從臨床症狀上看,二者有很多相似之處,以至於很多人根本分不清。其實它們有著本質區別。

一是病因。血管性痴呆是腦血管病變及其危險因素導致的,而阿爾茲海默症病因是中樞神經退行性病變。如果患者多次出現腦血管疾病(比如中風)或者有多種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則更可能是血管性痴呆。

此外,阿爾茲海默症往往起病隱匿,症狀基本呈直線進行性發展,逐年加重。而血管性痴呆症狀往往呈波動性,可能症狀突然出現或者突然加重,讓人措手不及。

可能比阿爾茲海默症更可怕,這幾類人警惕血管性痴呆

當然,這二者在某些時候也會互相勾結,互相影響,造成累加效應。臨床上,很多痴呆患者常常血管性痴呆和阿爾茲海默症並存。

這幾類人小心!

誰最有可能被血管性痴呆找上門?

首先要小心的是有腦血管病病史的人,比如有多次卒中史,包括腦出血、腦梗塞、腔隙性腦梗塞、腦微出血等。

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慢病患者也要格外小心,這些慢病對腦血管的長期慢性損傷較大。

肥胖、超重人群。

有吸菸、酗酒、熬夜、飲食結構不合理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

高齡老人。

有痴呆家族史。

未雨綢繆,可以從這些方面做起

警惕、對付血管性痴呆,關鍵在於未雨綢繆,做好腦血管病變及其危險因素的防治。具體怎麼做?

《2019年中國血管性認知障礙診治指南》明確提出,根據大資料和計算機模型分析估計,控制好7個重要危險因素,有望減少全球1/3的痴呆發生,尤其是血管性痴呆。而這7個重要危險因素是: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吸菸、低教育水平和心血管病。

要避免以上因素,除了提高受教育水平外,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

·適量運動。每週3-5次中等強度的運動,每次30-60分鐘。

·健康飲食。堅持低碳飲食,保持合理的膳食結構(可參考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等公認健康飲食模式)。

·戒菸限酒。

·保證睡眠,每天至少7-8小時(成年人)。

可能比阿爾茲海默症更可怕,這幾類人警惕血管性痴呆

而對於痴呆高危人群來說,除了定期例行的基礎體檢,還應增加心腦血管專項(血管內皮功能測定、心臟彩超、頸動脈彩超、動脈硬化測定、經顱多普勒、頭部核磁共振平掃+血管成像等)和簡易神經心理學篩查,評估腦部血管病變情況和認知功能障礙程度,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END—

本文為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原創,

如需轉載請微信聯絡編輯設定白名單,

轉載時必須註明出處。

文章作者:劉蕾

圖片來源:網 絡

編 輯:胡新智

責 編:姚雯釗

主 審:曹霞 陳志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