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終其一生,如何與自己和平相處?

  • 由 林小路路 發表于 足球
  • 2022-08-19
簡介在你接觸外界事物的時候除了得到來自家人的“內”鼓勵,也希望可以獲得來自同學和老師的“外”認可,這是你開始逐漸與社會接壤時的試金石,這個時候朋友就成為了你的評判師,因為他們會傾聽你的想法,對你的決定作出判斷,甚至在一些父母不瞭解的領域給予你當

如何讓自己變得冷酷無情

我們每天都主動或者被動地和他人交流,並對事物做出評判。我們會因為他人的某句言論而感到高興或者氣餒,也會有意識地去思考自己說的話是不是冒犯到了別人,有沒有不得體的舉動,這一系列的雙向反饋機制是促使我們維繫人際關係的基本法則。

但這就像天平兩端一樣,過猶而不及,如何把握一個恰當的度讓自己舒適也讓他人接受才是溝通的法寶。

我們會因為獲得他人的認可而欣喜不已,也會由於批評而陷入自責,同時我們自己也會主動或被動給予對待事物的評價,他人會透過我們的審判得到認可或者否定,並隨之改變心情。評判無所不在,就像陰晴不定的天。

我們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當我們在會議上面對同事說出自己的觀點,當我們和親愛的伴侶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時,無不例外地把獲得共鳴當成溝通順利的評判標準。

為了獲得他人的信賴,我們會抒發自己對他人的讚美,但在某些時候,為了引起對方對問題的嚴重程度,責備也是助推器,尤其是在面對自家不聽話的小孩時,很多苦口婆心未果的父母都會選擇嚴厲呵斥來讓孩子敲響警鐘。

我們越來越多開始關注溝通的力量,因為會講話的人往往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情感上的幸福,也能因此獲得他人的理解。但是會講話並不僅僅意味著說好話,也意味著恰當地用責備的方式表達。

《讚揚與責備》這本書就向我們詮釋了這一對看似對立實則互相支援運用提升共情力的原因和使用方法。一味的、不恰當的、過度的、自以為好心的讚揚,有時會引發對方反感,如何掌握讚揚的度也是日常交往中的關鍵,而這。。。則需要一點“讀心術”,即對他人的瞭解與共情。

終其一生,如何與自己和平相處?

作者特麗·阿普特(Terri Apter)是心理學家、作家、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資深導師,她關於家庭動力學、同一性和人際關係方面的著作獲得了國際認可,她將30年的研究成果凝聚於本書中,揭示了讚揚與責備的機制是如何在人際交往的各種關係中切換,在面對親子、夫妻、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時應該要注意哪些溝通的要點。《泰晤士報》《紐約時報》《衛報》等知名媒體都對她的著作讚譽有加。

讚揚與責備這兩者情感評判體系其實陪伴了所有人的一生,從你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你就無時無刻不接受著周圍人對你的評判,有人會被那些惡意的評判所困擾,有人在幼年受到親人的責備侮辱而自我懷疑,透過這本書你會了解這些評判背後的邏輯,並幫助自己更好地走出陰影,重塑自我,擁有健康的正確的自我評判系統而不再輕易被外界左右和摧毀。你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終其一生,如何與自己和平相處?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讚揚與責備帶來的影響?

我們都喜歡聽好話,但這一特點從出生時可能就具備了。研究表明,年僅6個月的嬰兒會對語音中的情感效價作出反應,哪怕只是剛出生沒幾個月,我們就會“聽音識臉色“了,讚揚對大腦的健康發育十分重要。

如果家長與老師表揚孩子聰明伶俐,那麼孩子們會自我吸收這些觀點,從而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這也是我們所熟知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如果孩子被告知自己是“聰明”的,那麼在一個學期之後這些孩子的成績明顯要比其他沒有貼上這個標籤的高。

終其一生,如何與自己和平相處?

我記得自己初中的時候遇到一位班主任老師,當時剛入學,老師問大家有什麼擅長的科目,我隨口說了句英語,在第一次考試後那位老師對當時成績中游的我說,她相信我是一個成績出色的學生,並期待我下次的表現,正如我自己所說過的英語出色,那麼就應該從卷面上表現出來。彷彿被突然點醒了學習的神經,自從那次對話後,我的整個心態轉變,心底種下了正面的種子:我本來就很出色,我應該就是學霸。此後我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英語更是名列前茅。

所以很多時候,家長會認為只要讚揚就可以幫助到孩子。但若是:1、父母對孩子不瞭解,一味只知道正面讚揚和刻意討好,可能會引來孩子的反感,認為自己的父母根本不懂自己真正的需求,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審美。當你對孩子說很美的時候反而讓他們感到自己哪裡做錯了,從而引發一場信任危機。2、當家中有好幾個孩子,而家長刻意樹立某一個典範的時候,就會使得最受寵的孩子透過破壞自己的成就來減輕內疚與焦慮。

同時我們還有另外一種情感,就是自責。我們在自責中會充滿內疚,而當孩子察覺到自己的父母責備或者虐待他們,他們實際上在傳達父母並不愛這個孩子的資訊。責備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如何責備則是可以透過一定的技巧進行良好詮釋的。有的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會把所有過往的舊賬一起拿出來翻江倒海推給孩子,而不是僅僅針對當下的問題進行引導性的評價。責備給予人的心理負擔可能要大過我們對其的預估。

終其一生,如何與自己和平相處?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從2歲起,多拉就被認為是“壞孩子”,這樣的概念根深蒂固,哪怕成年後的她可信可靠依然對責備抱有高度敏感,正是由於她從小受到的家庭評判制度導致她無法對讚揚心安理得地接受。當你被長久放置於一個陰暗處,就好像物品會發黴一樣,你對自我的認可也會產生偏移。

讚揚與責備是兩種不同的情感反饋機制,會帶來截然不同的反響。而這樣的資訊接收從兒時就已經開始被納入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對自己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束手無策,無數的家庭紛爭產生,通常都是不相上下的指責,以一種對抗的方式。

父母會因為孩子不合時宜卻在孩子眼裡是當下流行的著裝方式爭吵。“青春期的大腦就好像一片未修剪的灌木叢,濃密而且堵塞。”而家庭教育對於任何人的成長來說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幼時父母給到的評價甚至會貫穿一生,奠定這個人對於讚揚與責備發生時所採取的態度。

但這並不意味著你會終生帶著傷痕和偏見生活,當你透過閱讀這本書中的理論和案例,並深入分析和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後,你就會明白自己一系列舉動背後與家庭成長之間的聯絡,從而進一步瞭解自身的感受,獲得修補傷痕的力量,並朝正面的方向前進。

終其一生,如何與自己和平相處?

為什麼男生相對更獨立而女生更喜歡組建小團體?

我初中的時候,女生們喜歡拉幫結派,每個團隊都有一個領袖,同時吸納志同道合的人,而不同幫派之間獨立割裂並充滿了競爭,經常性的你會看到成員之間相看兩厭,還要爭寵拉人,看誰的勢力大。

為什麼女生們更喜歡被團隊容納?《讚揚與責備》告訴我們女性友誼中包括了被無條件贊同的門檻。如果你同意,那你就獲得了交友的入場券,別人就會接納你讓你靠近。女性之間經常會分享一些“你不可以告訴別人”的秘密,尤其是青春期女生。

而且女性常常兩面派,所以時常發生在一個人面前是友好的,背面就是嘲笑他人。女性們對於自己朋友的評判標準也很多變,所以經常會發生友誼的小船上船員更換頻繁而不亦樂乎。小集團管理成為了友誼標籤化和安全感的來源。當你被一個小團體所接納,你會認為自己是有依靠的。這就是夥伴影響力。

這樣的“幫派特徵”在男性群體中相對少見,即使有自己的核心團隊也不會像女生那樣充滿了競爭性,男性在男孩的階段還是和女孩相似,飽含了需求和依賴,但在青春期末期,男孩成長為男性,他們建立起來了“男人準則”,逐漸獨立起來,因為要做個真正的男人。這個時候男性自帶英雄光環,想到的是如何承擔更多的責任去照顧他人,而不是限於並無多大意義的鬥爭中。

終其一生,如何與自己和平相處?

友誼對於一個人的生活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朋友可以提供聯絡感、團結心以及自我價值,它本身代表了一個提供安全感的圈層,尤其是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去摸索對於錯,建立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在你接觸外界事物的時候除了得到來自家人的“內”鼓勵,也希望可以獲得來自同學和老師的“外”認可,這是你開始逐漸與社會接壤時的試金石,這個時候朋友就成為了你的評判師,因為他們會傾聽你的想法,對你的決定作出判斷,甚至在一些父母不瞭解的領域給予你當下同齡人的視角,你從友誼中收到了諒解並更好地看到了內心深處的自己。

當你成年後,每當遇到工作生活中的事情,你通常會去和你的朋友分享,透過他人的評判來檢驗自己當下的決定是否合理。友誼好的地方是你可以在人生低谷時獲得朋友的鼓勵與支援,在你遇到苦難時可以得到朋友的忠告,友誼讓你獲得心靈的慰藉與平和。

良好的婚姻與職場表現需要平衡整讚揚與責備

如何與自己的伴侶相處保持婚姻的長治久安也是一門技術,很多人說在婚姻中也需要讚揚。讚揚可以使得感情濃度維持黏稠,但讚揚也可能變成壓力。當我們的伴侶誇獎我們體貼入微,犧牲自己的時間去陪伴時,我們的心裡可能會覺得負擔,因為本來可以有更好的計劃,但是因為不忍心傷害對方也要匹配得上對方的誇獎,我們往往會壓抑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

《讚揚與責備》裡提到了作為母親的亞歷克斯想要找人分擔家務尋求一個全職保姆給3歲兒子的請求,但是當她闡述了充足的理由卻得到了伴侶格拉哈姆的一句“你是個那麼好的母親,我想不出有人能比得上你。你才是照顧孩子的最佳人選”後使得這句讚揚成為了一座大山壓在了本就不堪重負的亞歷克斯身上。

這可能是婚姻生活中常見但又容易被忽視的部分。被強加到自己身上的來自他人的期許的“監視之眼”可能是束縛婚姻的隱形繩索,這也是理所當然認同而缺乏同理心的表現。

終其一生,如何與自己和平相處?

婚姻中發生爭吵在所難免,那時也無法再做到用同理心理解我們的伴侶了,我們已經被憤怒衝擊,讓自己的身體和思想都石牆化。你會突然發現自己的伴侶開始變得冷酷無情起來,變成了一個自己完全不認識的人。

但這樣的情感表達在男女表現上也存在差異化。男性的封閉手段是為了自我保護,而女性則是在經歷情緒的洪水狀態。而在遭遇感情背叛的時候,我們期待自己的伴侶對我們忠誠,是唯一的性伴侶,而當一個人開始負面地將自己的伴侶與其他人比較時,就會陷入一種“我本可以找到更好的”的思想。

婚姻的另一大殺手是外遇,沒有人願意接受自己的伴侶背叛自己的事實,因為它所傳達的第一則資訊是“你不能滿足我”,“你不如別人好”,第二則則是說謊是為了保護伴侶或婚姻,“是你的這一行為損害了咱們的感情,不是我。“謊言有時會製造出“煤氣燈效應”,一方編織一個不真實的謊言讓另一方相信甚至產生自我懷疑,第三則是破壞了一對伴侶的隱私。

所以良好的婚姻是找到讚揚和責備之間的平衡點,需要互相之間形成反饋機制,負面評判應該只專注於特定的事情,而正面評判則應該集中於深層的品格特點。

終其一生,如何與自己和平相處?

而婚姻中的這一評判機制同樣適用於職場。有研究表明,工資與升職的重要性在於它們體現了尊重或輕視,而不是所帶來的物質利益。一個人之所以對工作不滿,常常產生“因未被公平地讚揚或不公平地責備而產生的惱怒。“

有37%的人辭職是因為他們的上司沒能提供他們認為自己應得的榮譽。工作場合中得到的讚揚往往會起到激勵作用,如果一個老闆正面表揚了一位同事,那麼這位同事就會在潛移默化中不認可自己,而辦公室八卦更是混淆視聽的責備媒介。

三明治法就是在批評員工的時候著眼於未來,透過如何改善來讓批評保持正面性。

我們在公司裡是否被尊重,付出努力後能否得到承認,制定工作目標時有沒有得到支援才是讓人感受良好的來源。

職場中還有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男女的平等性,女性總是會感受到職場對其女性身份的偏見和刻板印象,一位聰明的少女會認為自己不適合理科,而一位女職員會自我感覺做得不夠不匹配升職。

終其一生,如何與自己和平相處?

你是否被社交媒體牽著鼻子走?

社交媒體的出現帶給人們歸屬感,使得每個人的傾訴和分享需求得到滿足。但社交媒體也是一個輿論場,女生可能會因為某張照片受到攻擊或者過度擔憂他人對自己的外貌負面評價,鍵盤俠的刻薄我們都見識過。

社交媒體在無形中成為了衡量與評價我們的標杆,很多人甚至會把這些評價當成箴言。這是一種社會比較,即在他人眼中的你是怎麼樣的。很多人細心經營自己社交媒體的人設,就是為了維繫在他人眼中光鮮亮麗的一面。

你會透過社交媒體的評論來折射出自我意識,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為了能夠PO一張好看的照片,需要反覆藉助不同的角度、若干個P圖軟體、苦思冥想的文案,反覆斟酌才能傳送就是為了在網際網路世界中展現自己最希望被他人看到的一面。這種粉飾太平的自信和優越感,恰恰是為了呈現自己希望被他人看到的一面。

終其一生,如何與自己和平相處?

社交媒體的釋出功能是會不自覺的增加人與人的比拼,你會不由自主地去看他人的照片然後做出美醜好壞的評價,因為評判他人是人類的基本活動。當你在短時間內可以收到很多的贊和正面的評論,你會得到內心的滿足,分泌出感到快樂的多巴胺。

但因為在網路上發表評論不需要受到什麼約束,而且你躲在屏幕後面感覺到很安全,所以很多人都會輕而易舉的表現出冷漠,對一些事情發表過於輕率且負能量高的評價,讓當事人備受壓力。

尤其是社交媒體的大資料支援,它會讓網友們誤以為自己發表的意見是絕大多數人的意見,因為演算法可以知道你的喜好從而按照你的心裡暗示來推送滿足你內心情感需求的內容,這就是所謂的“回聲室效應”。

有的時候你會認為你只是在公正評價某一些社會事件,但你的主觀臆斷可能會引起他人不適,因為網路鍵盤俠的攻擊而陷入抑鬱的例子不在少數,不用負責任就會肆無忌憚地猖狂。螢幕阻隔了我們瞭解真相的渠道,降低了我們的共情力,你會發現網路上的人們變冷漠了,群體之間除了我們就是對立的你們,當你們被排除在我們的協作精神外,那麼我們會關閉共情這個功能。

有人因為不恰當社交媒體言論被圍攻的,比如在羅志祥事件中為他發聲的田馥甄HEBE,她突然的“正義”反而讓人們開始質疑她在一些原則問題上的態度從而挖出過去的負面破壞在人們心中苦心經營的人設,這不是個例。

終其一生,如何與自己和平相處?

《讚揚與責備》中提到的林賽斯通由於在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的無名戰士之墓比劃了一個粗魯的手勢而引起了解僱林賽斯通的徵集,這告訴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絕不可以肆意妄為耍不恰當的個性。

我們幾乎每天都會產生:我剛剛說的話是否合適?他聽了我的解釋是否會滿意?我有沒有讓父母失望了?我的老闆會不會覺得我能力不足?

我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來平衡他人評價與自我尊嚴,從而建立起自己的人生價值:什麼是成功、人活著的意義,什麼是好的生活、什麼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從一出生,我們就身處在主動評判與被動評判的生態體系中,我們最終要學習的是如何與自己和平相處,在這個錯綜複雜的世界中有韌性地活下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