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仕隱兩得的王維,原來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 由 唐詩宋詞古詩詞 發表于 足球
  • 2022-08-14
簡介後來長安收復,皇帝對在偽朝廷中任職的官員一一問罪,王維因為有他的兄弟求情,加上有這首詩表白心跡,最終得到寬恕,只是被降了職,但不久又馬上升到更高的職位

王維為何要隱居的原因

仕隱兩得的王維,原來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王維作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一生寫了大量意境優美的田園詩,加上他篤信佛教,許多山水田園詩又富有禪意。在後世讀者的心目中,王維是一個與世無爭,恬然自安,孤傲清高的人。但是如果仔細捋一捋王維一生的行為事蹟,卻不難發現,王維其實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王維自幼聰慧,9歲就能寫詩,17歲寫了那首著名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他的書法、繪畫水平都很高,音樂造詣尤高,不到20歲就已經名滿長安,成為當時的網紅。

王維作為文藝青年,經常出入豪門,結交的都是一些親王、公主之類的權貴人物。有這些人的提攜關照,加上自己確實有才,王維年紀輕輕就步入了仕途。

王維的一生雖然小有坎坷,但總體來說沒有經過大風大浪,過著衣食無憂,悠閒自在的生活,當官隱居兩不誤。這其中有個人命運的因素,但主要還是與他對人生精緻的謀劃有關。

王維的仕途出師不利,20來歲考中進士,成為朝廷的一名樂官,不久卻因為伶人舞黃獅子事件被貶官。但王維善於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以退為進。在做了幾年地方小官以後,棄官到嵩山隱居。

仕隱兩得的王維,原來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王維選擇嵩山,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弟弟王縉在登封做地方官,便於照應;一方面是因為唐玄宗當時住在東都洛陽。

在嵩山隱居和在終南山隱居一樣,也是一條做官的“終南捷徑”。王維隱居的目的,就是要製造名聲,引起唐玄宗的注意。他一面隱居,一面又給張九齡投書請求引薦。不久便如願以償,被張九齡推舉為右拾遺。

張九齡對王維有知遇之恩,王維也崇拜張九齡,支援他的政治主張,寫了一些讚頌張九齡的詩。後來,奸臣李林甫為相,把張九齡排擠出朝廷。王維雖然厭惡李林甫的為人和權術,但他不敢公開得罪李林甫,反而違心地寫詩奉承李林甫,讚美他“上宰無為化,明時太古同”。

不僅如此,王維作為諫官,對皇帝的一些荒唐做法,更不敢加以勸阻,反而寫詩逢迎讚頌。

王維的為官處世,是有一定原則的,那就是

順應潮流

,不讓自己受委屈。這一點從他對陶淵明的嘲諷中就可見一斑。

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鄉,躬耕隴畝,窮愁潦倒,一度乞食度日。王維嘲笑他“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乎”?

在李林甫當權的十七年間,許多正直的官員都受到李林甫的貶謫打擊,而王維卻從從八品一路升至從五品。

李林甫和楊國忠倒行逆施,朝政日趨黑暗腐敗,王維不願同流合汙,卻沒有勇氣掛冠而去,更捨不得那份俸祿。於是在終南山購置別墅,過起了半官半隱的生活。

對自己的這種行為,王維用他的實用主義哲學來進行辯解。他說,“苟身心分離,理事俱如,則何往而不適”。他的這種態度,實際上就是電影《少林寺》中說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王維雖然和陶淵明一樣被後世稱為田園詩人,但他不用勞動,吃穿不愁,既沒有陶淵明“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勞作之苦,也沒有陶淵明“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的困窘尷尬。

他用做官的俸祿為歸隱田園積累物質條件,又透過歸隱田園,遠離是非、調節心態來更好地做官,在古代文人當中,還沒有哪一個能活得像他這樣精緻。

王維利己主義的最精緻表現,是在安史之亂中。長安陷落以後,王維來不及跟隨唐玄宗逃亡,被叛軍俘獲。他不願為安祿山做事,喝藥裝病,但還是被押到洛陽,被迫做了偽朝廷的給事中。

仕隱兩得的王維,原來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以王維的聰慧,當然知道安祿山的政權長不了;以他的官場經驗,當然也知道做偽官該當何罪。他一方面出於對皇帝的懷念,一方面也是出於自保,在他的好朋友裴迪來看望他時,口述了那首用來表白心跡的七言絕句: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

這首詩很快流傳出去,一直傳到皇帝的耳朵裡。王維之所以口述而不是寫下來,大概是怕落到叛軍手裡,被叛軍抓住把柄。其用心不可不謂精細。

後來長安收復,皇帝對在偽朝廷中任職的官員一一問罪,王維因為有他的兄弟求情,加上有這首詩表白心跡,最終得到寬恕,只是被降了職,但不久又馬上升到更高的職位。

為了表達對皇帝的感恩之情,王維寫了一篇謝表,為自己沒有“死君之難”進行懺悔和辯解,又樹立了一副忠臣良相的形象。

如果把王維在安史之亂期間的表現和杜甫做一下比較的話,他的利己主義就更明顯了。

長安陷落後,杜甫拋下他的家人去投奔唐肅宗,半路上被叛軍抓住押回長安。過了半年,杜甫偷空又跑了出來,一直跑到肅宗的行在鳳翔。安史之亂期間,杜甫寫下了大量反映戰爭災難和人民疾苦的詩篇,表達了對叛軍的憤恨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史料。而在王維的所有詩歌中,除了上面那一首,再也沒有一首反映安史之亂的。

不過公允地說,王維雖然善於利己,卻並不害人,他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罵名,反而因為大量的山水田園詩,留下了一個千古景仰的清名。

這,不能不說是精緻到極致了。

作者:郭天民 ,銀行職員,業餘從事文學創作多年,在各級報刊雜誌發表散文、小小說近百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