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讀魯迅《阿Q正傳》精神勝利法只是表面不是原因,那原因是什麼?

  • 由 軍事實時看 發表于 足球
  • 2022-06-26
簡介然而更為可悲的是,除了外在的環境因素影響這一重要滋生溫床,還有一些所謂打著傳統文化的幌子,對這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提供理論支撐,並稱之為這是一種深奧的哲學思想,這是讓人感到最悲哀的一種現象,有些所謂深度好文,我們只要稍加分析,這些所謂的“深

阿q精神是什麼意思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阿Q的精神勝利法,其目的是維護自己的自尊,並且對自己的自卑進行補償,在弗洛伊德那裡,這叫心理防禦機制,這種防禦機制是為了消除我們內心的痛苦、緊張、尷尬和罪惡感,也有一種說法就是通俗意義上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在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自衛的本能反應。

前幾天連續寫了幾篇關於阿Q的文章,有網友在文章後面留言說如今到處是阿Q,如此看來這種精神勝利法的存在背後,如果是自衛的反應,那我們今天這些人所具有的阿Q精神的來源,卻是值得我們思考和警醒的,這似乎已經不是個人問題,也不僅僅是具有這種精神的人所能決定這種劣根性的存在與否。

讀魯迅《阿Q正傳》精神勝利法只是表面不是原因,那原因是什麼?

因此我們在閱讀魯迅的這篇小說時,除了揭露這種阿Q的劣根性之外,還要去探尋這種劣根性滋生的溫床,它既然不是一種個別現象,那就是整個環境影響造成的,外在環境即便不是直接原因,也或許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然而更為可悲的是,除了外在的環境因素影響這一重要滋生溫床,還有一些所謂打著傳統文化的幌子,對這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提供理論支撐,並稱之為這是一種深奧的哲學思想,這是讓人感到最悲哀的一種現象,有些所謂深度好文,我們只要稍加分析,這些所謂的“深度哲學思想”,就可以稱之為有毒雞湯,也可以稱之為被美化了的阿Q精神勝利法,這不得不讓人汗顏,百年前魯迅強烈反感的這種精神勝利法,今天最終變著花樣,穿著各種服飾,化裝成所謂的人生處世理論,大行其道,還受到眾人的追捧。

我一直提倡思辨的讀書,我的讀書專欄也是在不同的變換角度,去理解一本書,也不厭其煩的告訴大家,文學的視角沒有絕對的統一和正確,一切的所謂有用之用,並不是內容本身,而是你具有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是隨時變化,因此知識不是一個具象的有範圍內容,而是一種抽象的,辨別和識別能力,當一段文字可以引起你共鳴的時候,也往往是最危險的時候!

我前幾天幾篇關於阿Q的文章,如果說是解構他的精神勝利法,那我今天這篇文章就是一個總結性的文章,其目的不是告訴我們魯迅的偉大是寫下了這本小說,而是這種精神至今存在的背後原因和邏輯,並且警惕當今太多的有毒雞湯背後的邏輯,僅僅是這種精神勝利法的變種和偽裝而已,我們在為雞湯點讚的同時,我們是不是已經認可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我想這也是對魯迅他自己希望百年之後沒人看他書的一種呼應。

讀魯迅《阿Q正傳》精神勝利法只是表面不是原因,那原因是什麼?

阿Q處於社會的最底層,他的以理化情完全是被逼出來的,這背後就是被壓迫,也是一種被壓迫的心酸表現,我曾經說他的這種人格是可笑的也是可怕的,但我們如果考慮到環境因素,這其實也不過是老鼠想做貓的老鼠的“思想”而已。我們除了明白這種思維表象,更要知道這種表象背後有貓的逼迫。我們如今很多的處世哲學就是在故意的混淆和模糊這種深層環境因素,在這裡我就不舉例說明了,其中除了雞湯文還有很多所謂大學者也都有這種傾向和觀念來為精神勝利法正名,這就需要大家讀書真正的做到思辨,不然你讀完之後,也許本來不具有這種思維,卻變成支援並認可這種思維,那將是對於讀書行為的最大嘲笑。

文學作品並不是哲學思想著述,因此我們面對魯迅時候,也應該理性的對待,畢竟我們在他的作品裡看到的只是一種現象,而不是一種原因和答案,這就是文學,我們面對阿Q這個角色,魯迅並沒有給我們這種精神勝利法形成的真正原因,精神勝利法只是表象,內部形成的原因才是我們今天應該關注的,就像是一個人臣服另一個人,這只是表面,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我們看到魯迅的很多作品,都是在罵這種劣根性,都是在揭露這種劣根性,我們也一直在批判封建對人性的戕害,我們做這些已經做了近百年,論文也寫了無數篇,就如很多學者說的那句“破壞有餘,建設不足”,今天最關心的是為什麼百年之後的當下,這種被批判百年的劣根性仍然存在,這就是已經不是劣根性本身問題,也不是簡單的封建問題。

我們自己都能理解,當我們面對困難而無能為力的時候,就會想盡辦法讓自己減少痛苦,這種精神勝利法無疑是一種最有效的,也是為數不多的方法之一,我們透過這種精神勝利法獲得的自尊,從本質上講就是面對自己的弱小和無奈,在如螻蟻般的生活面前讓自己感到一種安全感而已。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起過,阿Q如果得勢,他就是另一個趙太爺,內心對趙太爺的崇拜,也是自己對自己的人生附著上意義,他把自己看作是和趙太爺同根,也是一種虛榮,這種虛榮如果進行解構,放在不同的環境下進行分析,是不是和我們今天把自己看成炎黃子孫是一種內心依附角度?因此阿Q的這種虛榮,我們似乎沒有勇氣進行批判,只要他是無害的,沒有損害他人的利益,我們只能認為這是個人的自由而已。

讀魯迅《阿Q正傳》精神勝利法只是表面不是原因,那原因是什麼?

從東方的老莊,到西方的斯多葛主義,從我們過去經常提起的“見侮不辱”到當下的這種麻木冷漠,我們看到的是不斷的取消內心的主見,於是所有的怨由也隨之取消,我們看似這樣表現出了一種所謂的“超穩定性”,但也帶給了我們一個個對待外界冷漠麻木的內心。

阿Q這種精神勝利法有著自我的防衛作用,同時也是一種作繭自縛的自滅法,這種方式可以讓阿Q在自我麻醉中活下來,苟且偷生,安身立命,但我們在錢鍾書的《管錐篇》裡看到這樣的一條解釋:宗教以解憂止痛,不過如吸鴉片之效。阿Q也是不是也同樣是以幻想和自我陶醉來進行傷害的補償和防衛,最終如鴉片吸食一般,帶來與之相反的副作用?就如魯迅說的:先既不敢,後便不能,再後,就是自然不視,不見了。當今人人對外界的冷漠也許就是這種吸食之後的副作用吧。

文:餅子

歡迎關注,和我一起讀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