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雷軍印度楚歌:指控印度調查機構身體暴利威脅

  • 由 凌通社 發表于 足球
  • 2022-06-12
簡介當然,這一切都是印度政府單方面的說辭,小米公司的態度是:“支付使用費的特許權都是在印度使用的,我們覺得自己沒有問題但是會積極配合印度

身體套盒是暴利嗎

點選藍字

關注我們,瞭解更多

雷軍四面楚歌:印度賬戶凍結連職工工資都發不了

小米選擇硬扛:指控印度調查機構身體暴利威脅

雷軍印度楚歌:指控印度調查機構身體暴利威脅

昔日青年偶像雷軍現在可謂是四面楚歌,“厚道”正在被卸妝。在資本市場、在中國市場、在印度市場,雷軍都正在遭受拋棄和擠壓。

作為一家註冊在英屬開曼群島、在中國香港上市的外國公司,小米集團架構複雜無比。小米印度是小米新加坡的子公司,最終股權屬於小米集團(開曼),控制人為雷軍。因此,小米印度不是如某些人忽悠的一樣是中國和印度的經貿關係,而是新加坡和印度的經貿關係。小米印度並非中國公司在印度的投資,小米印度並沒有給中國帶來資本和稅收,所以,正如律師楊散逸所說“小米在印度遇到稅務麻煩,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的”。

//

印度賬戶凍結連職工工資都發不了

在小米懶以生存的印度市場,因為專利費原因被印度政府凍結7。25億美元,只能支付日常費用,根據財新的報道,小米律師說,連職工工資否發不了。

印度政府凍結小米印度48億元資產後,印度法院釋出命令,暫緩凍結資產一週。據卡納塔克邦最高法院(Karnataka High Court,下稱“法院”)的公開資訊,5月5日,法院命令暫緩印度財政部下屬的執法局(Directorate of Enforcement)對小米資產的凍結,直到5月12日開庭為止。

法院5月5日釋出臨時命令稱,暫緩凍結小米資產,期間,小米可以用印度銀行賬戶支付日常的運營費用,但不可向印度之外的公司支付專利費或者其他費用,如果小米要向印度之外的公司付款,也須在5月12日庭審後才能決定。

雷軍印度楚歌:指控印度調查機構身體暴利威脅

雷軍印度楚歌:指控印度調查機構身體暴利威脅

小米印度面臨印度對特許權使用費的調查

小米贏得法庭救濟,但指控機構威脅檔案

公司稱高管威脅“可怕後果”-檔案

印度稱小米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付款

新德里,5 月 7 日(路透社)——據路透社看到的一份法庭檔案顯示,米公司

(1810.HK)

稱其高管在接受印度金融犯罪打擊機構的訊問時面臨“身體暴力”和脅迫威脅。 。

小米於 5 月 4 日提交的檔案中,執法局官員警告該公司前印度常務董事 Manu Kumar Jain、現任首席財務官 Sameer BS Rao 及其家人,如果他們沒有按照該機構的要求提交宣告,將面臨“可怕的後果”表示。

執法局沒有立即迴應置評請求。

小米自 2 月以來一直在接受調查,上週印度機構查獲了該公司印度銀行賬戶中的 7。25 億美元,稱其“以特許權使用費為幌子”向國外非法匯款。

小米否認有任何不當行為,稱其特許權使用費是合法的。週四,一名法官聽取了小米律師的意見,並擱置了印度機構凍結銀行資產的決定。下一次聽證會定於 5 月 12 日舉行。

公司聲稱,當高管在 4 月份多次出庭接受訊問時,印度主要執法機構對其進行了恐嚇。

根據該機構的檔案,Jain 和 Rao 在某些情況下“受到威脅……如果他們不按照該機構的指示發表宣告,將面臨包括逮捕、職業前景受損、刑事責任和人身暴力在內的可怕後果”。卡納塔克邦南部高等法院。高管們“能夠在一段時間內頂住壓力,(但)他們最終在如此極端和敵對的辱罵和壓力下心軟,不由自主地發表了一些宣告,”它補充說。

小米以未決的法律訴訟為由拒絕置評。Jain 和 Rao 沒有迴應路透社的詢問。

Jain 現在是小米在迪拜的全球副總裁,小米在印度的崛起功不可沒,印度的智慧手機非常受歡迎。

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資料,小米是 2021 年領先的智慧手機銷售商,在印度擁有 24% 的市場份額。它還經營其他科技產品,包括智慧手錶和電視,在該國擁有 1,500 名員工。

去年 12 月,稅務檢查員突擊搜查了小米的印度辦事處。法庭檔案顯示,在收到稅務機關的資訊後,負責調查外匯違法等問題的執法局開始審查小米的特許權使用費。

該機構上週表示,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XTIPL)向海外實體匯出了等值 555 億盧比(7。25 億美元)的外幣,儘管小米“沒有從他們那裡獲得任何服務”。

該機構表示:“如此鉅額的特許權使用費是按照其中國母集團實體的指示匯出的。”

小米的法庭檔案稱,在調查期間,印度機構官員“命令並強迫”小米印度首席財務官 Rao 在 4 月 26 日“在極端脅迫下”的宣告中加入一句話。

該行寫道:“我承認 XTIPL 已按照小米集團某些人的指示支付了特許權使用費。”

檔案顯示,一天後,即 4 月 27 日,Rao 撤回了宣告,稱其“不是自願的,是在脅迫下做出的”。

兩天後,印度當局下令凍結小米銀行賬戶中的資產。

小米在之前的媒體宣告中表示,它認為其特許權使用費“都是合法和真實的”,並且是為“我們的印度版產品中使用的許可技術和 IP”支付的。

其法庭檔案稱,小米“因為其一些附屬實體位於中國境外而成為目標而感到憤憤不平”。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小米在印度的稅收問題其實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為了達到避稅的目的,和華為OV榮耀等其他智慧手機公司不同,小米集團註冊在開曼群島,那邊是基本上沒有稅收的。因此中國收不到小米除了中國市場的稅收。

根據這次印度的指控,小米印度向

三個外國實體匯出了相當於555。127億盧比的外匯,其中包括一家偽裝為版稅的小米集團實體,印度執法局提到,小米印度是印度手機貿易商和分銷商,品牌為MI(即小米)。小米印度從印度製造商採購完整製造的手機和其他產品,小米印度並沒有從三家外國實體獲得任何服務,這些款項已經轉移給這些實體。在集團實體之間創造各種不相關的檔案偽裝掩護下,該公司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將這筆金額匯往國外,這違反了FEMA《外匯管理法》第四條。

關於這次說的專利費,在中國,小米透過和高通的合作,給高通繳納高通稅(專利使用費)的方法獲得了通行證,在中國市場,高通有一個反向授權法則,只要購買高通晶片的公司,比如榮耀使用了高通晶片,那麼就必須把自己的專利授權給高通,然後高通打包給小米,小米不用給榮耀支付專利費。這就是為什麼此前華為沒有辦法的原因。而現在華為在被美國製裁之後,任正非最近簽發了準備收專利費的檔案,假如華為給小米開出專利費的賬單,小米可能要吃一壺了。

其實,小米進入印度市場,第一個碰到的就是專利問題,被愛立信起訴。小米印度的製造工廠生產手機如果用了高通的晶片,那麼除了購買晶片之外和全世界各地一樣都應該繳納專利費,也就是說工廠應該支付高通的錢。

小米印度是小米新加坡的子公司

雷軍印度楚歌:指控印度調查機構身體暴利威脅

雷軍印度楚歌:指控印度調查機構身體暴利威脅

首先要說的是如何避稅。

主要操作是利用各個環節的稅率並不相同而進行操作來少繳稅

一方面是

企業所得稅

印度的所得稅基本稅率是30%,在印度境外成立的外國企業和有限責任合夥企業適用40%,同時和世界大多數國家一樣還有複雜的減免稅制度

另一方面是

預提所得稅

預提所得稅是指預先扣繳的所得稅。它不是一個稅種,而是世界上對這種“源泉扣繳”的所得稅的習慣叫法。

通俗地講,就是外國企業在本國境內沒有實體,但有取得的來源於本國境內的利潤(股息、紅利)、利息、租金、財產轉讓所得、特許權使用費和其它所得,根據屬地原則應該就這個所得在本國繳納所得稅。

由於境內沒有實體也沒法核算成本,就只能以類似核定徵收的方式確定一個明顯低於正常所得稅的稅率對全部收入徵稅。

印度特許權使用費和專業費用在不享受稅收協定的情況下是10%,中印雙方於2018年11月26日進行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印度共和國政府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徵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及協定書》顯示,雙方沒有協定優惠稅率。

簡單描述二者的關係就是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預提所得稅越多,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就越少

。因為特許權使用費是企業的一項成本,而收入-成本=利潤,成本越高利潤越少。由於預提所得稅稅率遠低於企業所得稅稅率,所以透過特許權使用費、利息之類成本專案支付預提所得稅從而減少企業所得稅的方法,一直是各國反避稅的重點防範方向。

年初第一條報道的意思是小米印度向美國高通公司和小米移動軟體公司匯付特許權使用費和許可費,小米在印度的組裝公司並不使用這些技術,應該是在進口的某些零部件生產環節使用了技術,支付特許權使用費並未體現在進口環節其產品的價值上。考慮到印度手機零部件的關稅以前是零,在2021年初才微幅調升至2。5%,似乎沒必要在進口價格上進行避稅操作。

那麼這個操作就更像是在對前一生產環節避稅,只不過是在印度將這個利潤實現而已。單看這條報道的說辭,感覺印度政府很有國際主義精神,本來一分錢稅也不在我這繳納,現在小米的操作要使相關企業繳納10%的預提所得稅,但是我不要這個稅,就是要維護國際稅收正義。

近日第二條報道的意思是,小米印度的功能定位是貿易和分銷商,這些特許權和它沒有關係,它也沒有獲得過服務,這些錢不應該付。

如果說第一份報道還感覺印度有些得了便宜賣乖的嫌疑,第二份報道可能就是圖窮匕見要收稅了。假如兩次報道是一件事的話,那麼印度政府的做法可能是發現

小米公

有一個避稅行為後,想盡量讓這個稅在其本國繳納。

當然,這一切都是印度政府

單方面的說辭

小米

公司

的態度是:“支付使用費的特許權都是在印度使用的,我們覺得自己沒有問題但是會積極配合印度。”

其次來說一下特許權使用費

特許權使用費本質上就是無形資產的租金,而整個無形資產的價值計量都是世界性難題。用成本法的話只對有成果的計量,那大量無轉化成果的基礎性研究怎麼辦?用收入法的話都是關聯交易,怎麼確定收入的公允性?

特別是現在的跨國企業都是透過專利牆將相關途徑全部申請專利,封死別人的道路,這些專利技術到底值多少錢更是一團亂麻了。

甚至很多時候同一行業的企業也會由於經營理念或者技術路線的不同,其特許權都無法進行比較,例如一般認為百事可樂和

可口可

因為投資策略等各種問題,並不能完全視為可比企業。

為此,OECD的《跨國企業與稅務機關轉讓定價指南》在第六章《關於無形資產的特別考量》中進行了詳細論述。具體又將無形資產主要按照交易性無形資產和營銷性無形資產進行區分:

交易性無形資產主要由開發者受益、使用者付費,例如專利技術;

營銷性無形資產主要是類似於商標、公司名稱之類,則要考慮本地團隊對無形資產價值的開發與提升。例如國外的地攤貨在我國按照輕奢品賣,獲取高額利潤就應該付較少的品牌特許權使用費,因為本地團隊開發並提升了該品牌的價值。

總之,特許權使用費是否合理即使對專業機構也是個判定非常困難的事情,目前在沒有看到技術細節的情況下根本無法定論到底孰是孰非。

再次說一下印度的反避稅

印度的反避稅這些年在全球也是威名赫赫,

軟、

諾基

、IBM等巨頭都被其追繳過鉅額稅款。特別是

達豐

案更是在全球鬧得沸沸揚揚,多次反覆上訴,在最高法院都沒有打住,直至憲法法院,歷時十五年最終以印度稅務局敗訴而告終。

但是說句公道話,印度首創的間接股權轉讓是和美國創立的受控外國企業(CFC)一個級別的全球最頂尖的反避稅技術,我國也早在2009年698號文就引入了該理念。

印度稅務局敗訴是因為全球首例之前沒有發現這種玩法,所以沒有相關立法依據進行追繳。和記黃埔透過把大量持股不足申報比例的關聯企業批次賣給

沃達

,以達到企業整體轉讓的目的。這些行為產生的利潤當然應該納稅,稅務局是在沒有先例的情況下“程式違法”,並非其“實體違法”。

雷軍印度楚歌:指控印度調查機構身體暴利威脅

沃達豐

案件分析,圖片來源:researchgate

但是能發現以前沒人發覺的避稅方法並處理全球首例該類案件,本身也是一種高水平的體現。

當然作為全球最大資本輸入國,我國的反避稅也一樣對跨國資本不手下留情,只不過是宣傳策略問題並不被公眾得知而已。

最後說一下小米可選的應對措施——相互協商程式

小米公

除了在印度積極配合應對外,也可以依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釋出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6號第四十七條【注】,申請國內稅務機關與印度當局開展相互協商程式的談判來維護其稅收利益。

但是相互協商程式的前提是要簽訂多邊預約定價安排,或者一方的調整引起另一方相應調整。

由於已經開始調整調查,那麼肯定是沒有就該特許權簽訂多邊預約定價安排,所以能否進行相互協商程式的關鍵是印度的調整是否會引起我國的相應調整。

例如,印度認為該特許權使用費支付不合理,不得稅前扣除,但是我國收到特許權使用費的企業已就該收入申報了國內的企業所得稅,那麼為了防止雙重徵收,雙方稅務局會透過會議的形式進行談判,溝通其特許權使用費合理的比例金額。

所以能否申請我國稅務機關發起相互協商程式的核心問題,是小米收的這些特許權使用費是否迴歸到國內增加了其國內稅收。現在大量海外上市企業透過VIE(“可變利益實體”或稱“協議控制”)的複雜股權結構來規避國內的監管,但是如果其海外投資實體被其所在國調查而相關受益並沒有流回國內的話,那麼很可能也無法受到國內機構對其的保護。

總之,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的時候,其股權構架不要僅僅考慮眼前的利益,大量透過避稅地來節約稅款,也更多地要考慮如果在被投資國受到不公平待遇,其構架和利潤模式是否能夠獲得母國在國際法框架下的保護,

——

不要為了蠅頭小利而失去強大的保護傘。

小米正在被拋棄

小米和其他很多企業一樣,一開始憑藉自己的感覺野蠻生長。但缺少基本的格局和遠見,當社會責任、價值觀等國際標準來衡量的時候,就露出了底褲。

作為一個外國公司的董事長,雷軍和小米一樣正在被拋棄。

在最反映價值的資本市場,作為一家註冊在開曼群島的英國公司,小米股價連跌12個月,按照35。9到上一個交易日的11。10,跌了70%,比2018年發行價的17元打了65折,雷軍忽悠的年輕人的第一支股票徹底毀滅。

雷軍印度楚歌:指控印度調查機構身體暴利威脅

在中國市場,作為主業的小米手機質量投訴不斷,銷量狂跌,在榮耀、OV和蘋果的競爭中已經墊底。而整個小米裁員呻吟之聲不斷。

雷軍印度楚歌:指控印度調查機構身體暴利威脅

在中國資本市場,小米集團控制的小米通訊及其字公司,雷軍自己個人掌控的順為科技,以及小米長江基金等錯綜複雜的投資公司在從牙刷到床墊等各個生活行業投資,用投資-流量-上市套現的模式滾動,但這種模式也已經不靈了,其投資的多家公司上市已經擱淺。

失聯聯絡處

雷軍作為一個企業家,現在連基本的誠信和勇氣都沒有了,在凌通社揭露其疑似擁有北京和湖北2個不同身份證這麼久,也沒有勇氣正式迴應。而為了要求凌通社刪除雷軍是柳傳志老師的文字,不惜前來起訴碰瓷。很有意思!下面是備用公眾號,萬一失聯聯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