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鋼琴家》:如果你喜歡戰爭,只能說明你不曾見過硝煙

  • 由 少奇講故事 發表于 足球
  • 2022-05-16
簡介看過這部片子的人一定都不會忘記席皮爾曼逃出醫院翻牆來到廢墟時的遠景鏡頭:畫面中央道路指向灰色的天宇,道路兩旁爆炸後的廢墟聳然佇立,席皮爾曼置身於一望無垠的廢墟中之中只餘小小的黑影,壓抑和絕望簡直撲面而來,人在畫面中的渺小更暗示了在殘酷戰爭的

席皮爾曼是鋼琴大師嗎

猶太波蘭導演,波蘭斯基在他的電影《鋼琴家》裡記錄了波蘭猶太鋼琴家席皮爾曼在二戰中獨自生還的遭遇。在這部電影之中,鋼琴家的弱小和環境的殘酷形成對比,悲慘的故事內容和剋制的鏡頭運用形成對比,人性之中善惡共存也形成對比更引起反思。

《鋼琴家》:如果你喜歡戰爭,只能說明你不曾見過硝煙

主人公席皮爾曼是一名極為優秀的鋼琴家,這個身份具有著象徵意義,他是美的,更是弱小的。作為天才的鋼琴家,他的手指能夠彈奏出天籟般的音樂,“沒有人能像他一樣彈奏肖邦”。他更是弱小的,他沒有商人的金錢,在猶太人聚居區中甚至無法為家人賺取足夠的食物;他沒有警察的權勢,只能眼睜睜地和親人分散。

將這樣的人物拋擲於二戰的大背景下就如同將玫瑰扔入火焰之中,正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看他是怎樣和親人倉促又痛苦的分別;看他是怎樣在廢墟中像乞丐小偷一樣翻找食物,得到一個罐頭就如獲至寶;看他想要救助一個小男孩卻只能看著他被打斷脊椎身亡——他本應該坐在金色大廳之中安靜地彈奏肖邦,卻落到如斯境地之中。影片伊始,劇烈的炮火打斷了鋼琴家的演奏,他的不幸就此開始。

《鋼琴家》:如果你喜歡戰爭,只能說明你不曾見過硝煙

波蘭斯基在這部片中的鏡頭語言極為高超。看過這部片子的人一定都不會忘記席皮爾曼逃出醫院翻牆來到廢墟時的遠景鏡頭:畫面中央道路指向灰色的天宇,道路兩旁爆炸後的廢墟聳然佇立,席皮爾曼置身於一望無垠的廢墟中之中只餘小小的黑影,壓抑和絕望簡直撲面而來,人在畫面中的渺小更暗示了在殘酷戰爭的大背景下人的弱小無助。一切聲音都被吞噬了,

沉默即為控訴

《鋼琴家》:如果你喜歡戰爭,只能說明你不曾見過硝煙

除此以外,其他的鏡頭處理得極為剋制,尤其是當面對悲慘的內容之時。波蘭斯基的鏡頭匆匆掃過猶太人聚居區四處可見的鮮血和死屍,以遠景拍攝德軍偷襲時從燃燒的大樓裡跳下的猶太起義者;在一些十分動人的瞬間:比如在進入集中營以前,一家人湊錢買了一塊奶糖用小刀分著吃時;比如德國上校將自己的軍大衣送給席皮爾曼幫助他抵禦寒冷時……導演都只是不遠不近地觀望著,顯得自然又真實。

《鋼琴家》:如果你喜歡戰爭,只能說明你不曾見過硝煙

在影片將近尾聲的時候出現了戲劇性的衝突:席皮爾曼在廢墟中搜尋食物時被德國上校發現了。但令人完全沒有想到的是,上校並沒有傷害他,而是在詢問了他的職業以後請他彈奏鋼琴。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逃亡後席皮爾曼第一次彈奏鋼琴。此後,上校成為了席皮爾曼的保護人,給他提供食物直到自己離去。他救了席皮爾曼,

但自己並沒有得到救贖:戰敗後,他死在俄國人的戰俘營裡。

《鋼琴家》:如果你喜歡戰爭,只能說明你不曾見過硝煙

這樣的情節很容易讓我們思考人性中善與惡的問題。誠然,上校救了席皮爾曼,也救過許多其他猶太人,但他必然也因為自己簽署的法令間接地殺死過許多無辜的人民。德國上校身上善與惡的成分交織,而其餘人,比如在曾在席皮爾曼流亡過程中為他送食物的波蘭人札勒斯,也曾以嬉皮爾曼的名頭募捐斂財:

每一個人的個性都是複雜的,因此也就立體而有張力。

《鋼琴家》:如果你喜歡戰爭,只能說明你不曾見過硝煙

在電影的最後,從集中營被釋放的小提琴家朋友來波蘭電臺探望席皮爾曼。他們兩個相視一笑但又漸漸沉默——一瞬間足以令人淚目,那是從劫後餘生者的微笑和沉默。像是北島的詩歌中說的那樣:“我們的沉默/變成草槳/變成紙/那癒合書寫傷口的冬天。”

《鋼琴家》:如果你喜歡戰爭,只能說明你不曾見過硝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