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左手提著愛馬仕,右手抱著小娃娃——紐約上東區貴婦們的畸形育兒戰

  • 由 文匯報 發表于 足球
  • 2022-05-10
簡介兒子要到嫂嫂孩子唸的那家高階託兒所試玩時,我們決定還是讓先生帶兒子去比較好,因為他是個非常冷靜沉著的人

紐約在哪個區西幾

左手提著愛馬仕,右手抱著小娃娃——紐約上東區貴婦們的畸形育兒戰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耶魯人類學家眼中的上東區媽媽》

[美]薇妮斯蒂·馬丁著

許恬寧譯

中信出版社出版

當耶魯人類學博士薇妮斯蒂·馬丁和丈夫一起帶著孩子搬到紐約上東區時,她對那裡的生存規則還一無所知。從物色公寓、購買學區房、給孩子申請私立學校開始,她打響了一場艱苦卓絕為期六年的“戰爭”,其緊張激烈程度絕不亞於競選美國總統。

作者以人類學視角解讀了上東區媽媽們的世界,風趣幽默且大膽,並告訴我們:全世界媽媽們的焦慮其實都一樣。

人們發財之後,兩種供給就吃緊了,一是房地產市場,一是曼哈頓私立學校。在上東區變異的生態,無法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就跟被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逮到一樣恐怖。對我們來說,進不了好學校,等於是被美洲豹吃掉。

我原本還以為,因為我和先生確定以後一定會把兒子送進公立學校,所以不需要為了未來可以進高階的私立學校,先在託兒所卡位;但沒想到在上東區,搶託兒所是你死我活的戰爭,不管是普通的,或是頂級的,通通都一樣。

我在音樂班上認識的幾位媽媽,還有我帶大了四個孩子的嫂嫂,都是上東區人,她們幫我惡補上東區教育的知識,教我學校的事該怎麼處理。她們說某幾家託兒所的所長認識再往上的學校校長(幼兒園到八年級的八年制學校,或是到十二年級的十二年制學校)。那些校長之間關係很好,有辦法把學生送進“好大學”——今日的世界進入超級競爭狀態,不只是常春藤名校才稱得上好學校。此外,很多託兒所和再上去的學校,都有很方便的“兄弟姐妹條款“——只要你有一個孩子進了某所學校,你其他的孩子以後幾乎一定都可以進。如果搞定了,以後你只需要申請“一次”十二年制學校。託兒所遠比你以為的重要,託兒所的所長更是勢力非常非常龐大的人士。沒錯,我和先生確定兒子以後念旁邊的公立學校就好,但萬一呢?那表示我們現在就得認識厲害的託兒所所長,這樣未來有一天他就可以幫我們牽線。這下子我終於懂了。

環環相扣是一種令人很焦慮的生活育兒方式,讓人活得很緊張,因為你永遠不能鬆懈,永遠不能休息,不管什麼事都一樣。其他媽咪聽到我把兒子送到一般的金寶貝“學音樂”,紛紛搖頭。她們讓我忍不住想起珍妮·古道爾筆下的母猩猩菲洛。菲洛是很有野心的一家之長,她用精明的手段,巧妙地與其他黑猩猩結盟,把自己的後代菲菲、菲甘、菲本,推上坦尚尼亞貢貝黑猩猩最高階層,成為統治階級。菲洛讓自己的家族,建立起前所未有的王朝,支配著不同的黑猩猩世代。至於在上東區生活的女人,只不過想勉強跟上大家,就已經得有菲洛等級的毅力、聰明才智、深謀遠慮以及手段。

“媽咪,我的生日為什麼很糟糕”

上東區的媽媽有能力撫養自己的每一個孩子,提供孩子食物與關愛,以及博普緹(Bonpoint)生產的頂級法國童裝,她們就連受孕日都打過算盤。在溫暖、懶洋洋的夏天生孩子,應該不錯吧?暑假是父親比較好請產假的時候,而且每年孩子過生日的時候,都可以在戶外辦派對,舉行野餐,吃蛋糕,聽起來很棒對吧?這位姐妹,你錯了!生日在夏天一點都不好,尤其如果是男孩更糟。人們的邏輯是這樣的,小男孩比較活潑好動,比較不聽話,而且發展動作技能的時間比女孩晚,因此最好“大一點”再入學。美國的南方人喜歡讓男孩晚上學,這樣孩子入學的時候體型就會勝過別人,比較容易被選進校運動隊。紐約人喜歡讓孩子晚上學的原因,則是為了讓孩子重要的大腦和認知發展勝過同學。

理論上學校每個年級招生時,只收8月以前出生的男孩,我兒子是7月生的,差一點就要轉年才能入學,但還在期限之內;不過嫂嫂說,學校的官方期限是8月,但其實是5月,而且他們比較喜歡收10月出生的孩子。也就是說,在1月、2月、3月受孕的母親,通過了母猩猩菲洛的競賽,她們的孩子可以進人人想進的學校。其他在6月、7月、8月生孩子的母親,在曼哈頓私立學校的體系下,她們的孩子則一輩子都揹負著汙點。我一個上東區的朋友開玩笑,她說做試管嬰兒的診所應該在9月、10月、11月警告大家:這段時期別做人工受孕。

也就是說,我不只太晚才開始申請託兒所,還在錯誤的月份生下性別錯誤的孩子。我向一個剛認識的媽咪請教託兒所的事,她驚呼:“天啊,你不但還沒申請,而且兒子還生在糟糕的月份?”另一位媽咪在兒童遊樂場當著兒子的面,也說了同樣的話,兒子大哭:“媽咪,我的生日為什麼很糟糕?”我安慰他:“親愛的,沒這回事。”但那是句謊話。我這個做媽媽的人,讓我們母子倆身處於出生月份的確分成“糟糕”和“不糟糕”的世界,但眼下也顧不得了。依據所有媽媽的說法,我得現在、立刻、馬上打電話給託兒所,所以我打了。

電話那頭的女人,讓電話發出很大的“鏘”一聲後,再度接起電話:“抱歉讓你久等。”她聽起來一點都不抱歉:“不能申請了。”她連再見都沒說就結束通話電話。

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用最鎮定的方式放下電話,心想幹脆不要念好了,幹嘛搞得緊張兮兮,弄得自己像神經病?誰在乎小孩上哪個託兒所,兒子上不上有什麼關係?全世界的小孩就算沒上託兒所,還不是照樣長大。我自己就沒上過,也沒怎樣。可是上東區不是西非,不是亞馬遜平原,也不是密歇根的大急流城。不行,兒子的未來可能受影響,不能就這樣放棄。我如果就這樣算了,算哪門子的媽?

我就此誤入歧途。在恐懼的脅迫下,從原本的旁觀者變成體制的擁護者。我跟上東區的媽媽一樣,跟全世界的媽媽一樣,每天都在焦慮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好,不夠多,生怕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影響。

一點都不好玩的“試玩”

嫂嫂很樂意幫忙。我嫂嫂的四個孩子上託兒所時,就在她家旁邊的那家託兒所,相當歡迎大家來就讀,但等到我和先生要申請的時候,紐約剛好處於熱錢亂竄的時期,再加上那家託兒所的升學紀錄很好,已經變成曼哈頓最炙手可熱的學校,最近還曾爆發一場醜聞:某個華爾街人士為了幫客戶把孩子弄進去,捐了100萬美元,結果學校最後沒收那個孩子。

兒子要進託兒所之前,得先透過書面申請、雙親面試,以及先在學校“試玩”。雖然我很晚才開始申請,英嘉和嫂嫂打電話請朋友幫忙之後,我還是拿到了申請表。我花了幾天時間在上東區東跑西跑,蒐集簡章,然後開始寫作文,向託兒所說明我家寶寶的特殊專長、他的優缺點,以及他是哪一種型別的學習者。我實在很想寫:“鬼才知道,他才兩歲!”不過當然不能那樣寫,我只能不斷用頭敲牆壁,希望想出還算得體的答案。填完申請表後,接下來是“試玩”,但我都稱之為“海選”,因為那才是真正發生的事。我永遠忘不了某次的“試玩”。那次現場放了一個吸引所有孩子目光的玩具——一個顏色鮮豔、上面有旋鈕、燈光和按鈕的遊戲烤箱。一旁還有幾個沒那麼起眼的玩具。這是託兒所的招生人員設計的大風吹遊戲,他們想看看,一群累壞了的寶寶在面對他們的年紀還不能處理的考驗時,會有什麼反應。換句話說,在沒有獎勵的情況下,他們能否在特定情境中依舊排隊,延遲享樂,壓抑住自己受挫的情緒?

兒子等啊等,都輪不到他玩,眼看就要哭起來。其他的孩子互相推擠,也推了兒子,現場的“試玩”一團混亂。兒子哭了出來,我氣壞了,受不了這種實驗,站起來安撫他(託兒所永遠不會告訴家長該坐在哪裡,也不會告訴他們在這種愚蠢的“試玩”活動時,他們應該做些什麼,因為你一頭霧水時的表現,也是他們的“評估”專案)。當時我真希望,好吧,我現在也希望,可以把那些所長關進十八層地獄。凡是無緣無故給兩歲孩子壓力,折磨滿懷希望、緊張又脆弱的母親的所長,應該通通關在同一層。

每次我去接受這種折磨時,現場盛裝出席的媽媽們,也都緊張兮兮,處於崩潰邊緣,生怕孩子出錯。我們自己也知道,家長也是託兒所測試的物件。你可以感覺得到,那些學校的工作人員看著眾家母親坐立難安時,他們反而得到快感。他們掌控著人脈,有權選擇哪個家庭才能入學。你們這群有錢有勢的女人,落到我們手裡,還不是一樣。你常可以看到某個媽媽幫孩子穿好外套,走出幼兒園,然後就在街上哭了起來。兒子海選“失敗”時我也會哭。有一次,他不但吃了遊戲沙桌裡的沙,還對一個搶他書的小孩說:“還給我!”另外一次,試玩的地點是教堂,結果兒子走進教堂時大喊:“下地獄吧!”託兒所的人員眼睛眯了起來,顯然他們覺得這一點都不好笑。就這樣,我和兒子歷經了數週殘酷的試玩儀式,一遍又一遍重來。我覺得這根本是合法的施虐狂樂園,我打心底感到噁心。

但我能怎樣?其他媽媽又能怎樣?我們只能任由託兒所宰割。先生的侄子侄女唸的那家託兒所,申請人數爆炸,因此我們不得不多申請幾家託兒所,不能把希望都放在熱門學校。我拖著可憐的兒子,試過一家又一家的託兒所。有一天,我們又要參加“試玩”,現場都是兒子不認識的小朋友。兒子拉著我的手,仰起頭告訴我:“媽咪,我辦不到。”我聽了眼淚都快噴出來。

兒子要到嫂嫂孩子唸的那家高階託兒所試玩時,我們決定還是讓先生帶兒子去比較好,因為他是個非常冷靜沉著的人。先生說,那家託兒所的所長,大概是全曼哈頓最有權勢的人,也因此是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說完後,我們兩個人都笑了,不過這不完全是玩笑話。那天我手指不斷敲著桌面,焦急等待先生和兒子的面試結果。電話響起,我嚇了一大跳,差點摔下椅子,先生低聲告訴我:“我想從窗戶跳下去。”我心一沉,儘量用最不歇斯底里的聲音問:“怎麼了?”

先生說,兒子試玩的時候,託兒所的所長也在。所長和所有的小朋友一起玩培樂多黏土,一起畫畫,一起說話。玩到一半的時候,兒子想要引起所長的注意,叫了她好幾次,但教室太吵,所長沒聽到,兒子竟然打所長的手臂(雖然只是輕輕地),大聲說:“嘿,我在跟你講話!”

我至今都不明白,兒子最後是怎麼進了那家託兒所,我從來沒問過原因。我和先生想,大概是嫂嫂的影響力吧。我們家靠著這層關係,出了一個念全紐約“最好的”託兒所的孩子。我享受到沾親帶故的好處,但成功進入這個小圈圈後,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我和先生因為兒子進了一家“好”託兒所,歡天喜地,簡直是灌籃成功,或是幹了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我知道最好不要到處跟別人講這件事,免得像是在炫耀,但我道行不足,我其實很享受其他媽媽嫉妒的眼神。每次別人問兒子念哪家託兒所,我回答後,大家都很羨慕。能進那家託兒所,簡直像是擁有一幢聯排住宅,一顆大鑽石,或是在漢普頓海邊有別墅,那代表你很有人脈,很有辦法,你的孩子等於是進了“一流學校的直升班”,你完成了曼哈頓人的美夢。不過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我感到自己是個“好”媽媽,就跟母猩猩菲洛一樣。

作者:薇妮斯蒂·馬丁

編輯:金久超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