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全球“首個一站式”放療方案落地 患者花23分鐘“走完”放療全流程

  • 由 ZAKER汽車 發表于 足球
  • 2022-04-20
簡介圖說:“首個一站式”放療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日前,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射治療中心與聯影公司攜手打造的全球“首個一站式”放療方案,讓第一次接受放療的腫瘤患者在同一臺機器上,完成放療模擬定位、影像採集、靶區勾畫、製作計劃、復位、

照光就是放療嗎

“原本想著模擬定位之後,還要等幾天才能開始放療,沒想到在這一臺機器上,只需二十多分鐘,定位、放療就都完成了!”腸癌患者老李從放療機器上走下來,這是他手術前接受新輔助放療療程的第一次治療。在放療控制室裡,醫生、物理師、技術員三方匯聚,協同完成了這次“一站式”放射治療。

全球“首個一站式”放療方案落地 患者花23分鐘“走完”放療全流程

圖說:“首個一站式”放療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

日前,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射治療中心與聯影公司攜手打造的全球“首個一站式”放療方案,讓第一次接受放療的腫瘤患者在同一臺機器上,完成放療模擬定位、影像採集、靶區勾畫、製作計劃、復位、計劃質控和拍攝驗證片、正式放療8個流程,以往從放療模擬定位到正式放療之前的7個環節,平均需等待3-15天左右,現在患者只需像老李一樣23分鐘“走完”放療全流程,大大縮短放療患者在正式放療前等候時間以及多次來回奔波之苦。記者瞭解到,已有近十例患者完成了“首個一站式”放療。

傳統放療流程耗時耗力

“放射治療利用射線的電離輻射作用來達到殺滅腫瘤細胞的目的,是惡性腫瘤的核心治療手段之一。約70%的惡性腫瘤患者在其整個多學科綜合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接受放療,放療也被患者通俗地稱作‘照光’。”腫瘤醫院放射治療中心主任章真教授介紹,“例如,區域性進展期的直腸癌,在術前接受規範的新輔助放化療,可以降低術後復發、轉移的風險。”

據瞭解,放射治療是一種需要多位不同專業方向的人員緊密配合、多個環節層層相扣的、需要嚴格質控的高科技、高精度治療手段。涉及人員包括了醫生、護士、物理師、劑量師、技師、加速器工程師、軟體和網路工程師等等。腫瘤病人到放射治療科就診,需要經過製作體模、模擬定位、影像採集、靶區勾畫、製作計劃、復位、計劃質控、拍攝驗證片8大步驟後,才能最終在放療裝置上開始“照光”。

雖然常規的放射治療單次耗時一般在20分鐘內,但為保證放射治療的高精度,在首次放療制定方案到實施治療的每一環節都必須做到鉅細無遺。特別是在現有放療過程中,首次放療前的各個步驟常常在不同物理空間進行,專業人員分批參與,由此導致了較長的等候時間,通常需要數天甚至更久。

腫瘤醫院放射治療中心副主任胡偉剛教授介紹,放療醫生在患者CT模擬定位後的影像上勾畫出射線照射目標和需要注意的關鍵正常組織,叫“照射靶區”和“危及器官”。然後放療醫生開出的 “放療申請單”,上面寫著各種靶區和危及器官的劑量。放療醫生給出的要求,是在靶區範圍內照光的劑量要給足,達到最高劑量。而危及器官,為正常組織,這部分射線要控制在安全劑量之內。然後再交由放療物理師去實現醫生的“處方”也就是業界所說的製作放療計劃,並在患者正式放療之前,接受復位、質控和拍攝驗證片的工作來確保計劃能夠安全準確的實施。整個過程一般需要3-15天左右,患者需要來回在醫院不同的裝置完成,耗時耗力。

全球“首個一站式”放療方案落地 患者花23分鐘“走完”放療全流程

放射治療中心團隊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夠透過流程再造和最新物理工程技術,在保證不減少標準化流程的過程中,減少患者治療等候時間,尤其是對一些“等不起的病人”。他們團隊為此從2016年就開始透過流程梳理和人工智慧研究,嘗試破解這一難題。

“一站式”平臺+人工智慧方案

章真表示,多年來,科室為解決這一問題,一直在進行多種探索,並與大型醫療裝置廠商聯合開發新裝置、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提升勾畫靶區和計劃設計效率等。

兩年前,腫瘤醫院放療聯合醫療裝置公司聯影推出的世界首臺一體化CT-linac,這種裝置將模擬定位CT與放射治療合二為一,首次放療患者治療不必奔波於多個場所,在一張治療床上即可完成放療全流程。同時,腫瘤醫院放射治療中心物理師團隊早在數年前便研發了放療靶區智慧勾劃技術和自動計劃技術,透過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使得原本耗時數小時才能完成1-2個患者靶區勾畫與計劃工作,現在僅需幾分鐘內便可完成,大幅提升了放療計劃制定的效率。

基於上述兩項優勢技術,章真提出了“All-In-One”(智極一站式放療)方案,將“一站式”平臺與智慧勾畫靶區和自動計劃技術“強強整合”,由多個專業人員協同,在同一個空間完成計劃制定和治療,將各個環節之間的等候時間壓縮至更短。“取名‘智極’,代表了人工智慧的智慧和一站式的極速,也是‘治疾’的諧音。”胡偉剛說。

近日, “All-In-One”一站式放療方案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浦東院區)完成首個腸癌術前新輔助放療患者。過程中,醫生、物理師、技術員三方聚首控制室,為治療患者模擬定位、影像採集、靶區勾畫、製作計劃、復位、計劃質控……並隨即開始放射治療,整個流程在23分鐘內一氣呵成。

下一個“小目標”:15分鐘

首次臨床應用的成功讓腫瘤醫院放療中心的醫務人員深受鼓舞。這項名為“All-In-One”一站式放療方案首個案例完成治療時,胡偉剛滿懷欣喜地釋出了一條朋友圈。一位遠在美國西雅圖的物理師看到後立即回覆“太不可思議了!‘All-In-One’是全球首創的放療新方案!”

“一站式”放療方案背後,是腫瘤醫院放射治療中心團隊和聯影團隊一年多的協作開發和測試。在每天結束患者日常治療後,腫瘤醫院放射治療中心醫生、物理師與技術員及聯影科研人員共同討論、驗證與臨床測試,最終共同促成了技術的創新與臨床落地。據瞭解,機器共深度學習了800餘例腸癌模型。團隊成員表示,一站式放療方案的應用,也解放了醫生,將更多精力花在精準治療的方案設計上。

“儘管受限於僅有一臺機器,對腸癌病人全面鋪開尚需時日,但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開端,下一步我們將以首次放療全流程15分鐘為目標持續最佳化,並擬於近期在乳腺癌、鼻咽癌等病種開展臨床技術研究以及應用。”章真表示。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通訊員 王懿輝 王廣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