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我哭了,不是我不堅強,媽媽:“韌性教育”需要從小培養

  • 由 穎媽談育兒 發表于 足球
  • 2022-04-17
簡介如果你不想讓孩子喪失信心,不要說出“沒有大人的幫助,你無法做到”這之類的話,而應該用“我知道你下次表現會更好”之類的語言來加以強調,讓孩子漸漸培養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

腦充血是怎樣形成的

我哭了,不是我不堅強,媽媽:“韌性教育”需要從小培養

文|穎媽

樂樂是一個兩歲半的小姑娘。前幾天出門碰到樂樂媽媽了,交流中不乏對孩子成長的擔心:“怎麼辦呀?樂樂現在真是讓我發愁。怕生人,不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碰到事情就愛哭鼻子。真擔心她上學了怎麼辦?”而這刻的樂樂呢,正拉著媽媽的衣角,蹭媽媽的大腿求抱抱呢。

“上次去彤彤家裡,剛跟彤彤媽媽沒聊兩句,彤彤隨手拿了她手上的玩具,她就大哭起來。我還說過段時間送她去學校呢,照這個情況,去了託班,我更不放心了。”

樂樂媽媽一臉焦慮

“沒關係的,你就是太操心她了。成長都是一個不斷經歷的過程,孩子的應對能力也是慢慢培養的。去託班了,一個新環境也能鍛鍊鍛鍊她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我平靜地對樂樂媽媽說道。

我哭了,不是我不堅強,媽媽:“韌性教育”需要從小培養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動態向上的過程。作為父母,你能夠讓你的孩子每次不碰到困難嗎?不被人取笑,不被人冷落,可以一直保護他嗎?哪天他進入了學校,進入了社會呢?父母能一直保護著嗎?

即便很多父母認清了這個事實,但是行為上還是會有過度保護的傾向。

大部分兒科醫生認為:保護孩子並使其免於經歷人生道路上的負面經歷,並不是一個好的想法。

我們需要在家庭提供的安全環境下,逐步培養孩子的韌性,這有助於他在經歷一些人生中的挫折,失望,難過時,從中快速的恢復過來。

什麼是韌性?

簡單的理解:

韌性是指遭遇挫折後能夠很快恢復的能力

。韌性是與脆弱性相對的,也是與長久的被同樣的挫折所傷害相對的。

研究表明,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其遭受逆境的韌性或脆弱性就已經在生活中形成了。

我哭了,不是我不堅強,媽媽:“韌性教育”需要從小培養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在一歲半時因急性腦充血病引起高燒,喪失了視覺和聽力,對於普通人來講,這是一個多大巨大的打擊。然而海倫是一個堅強的女孩,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沒有放棄認字與說話。後來在家教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憑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

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從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畢業。此後她把一生的精力投入到世界盲人、聾人的事業中,受到多國政府的讚譽和嘉獎。自傳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為英語文學的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流傳到全世界。

每個孩子從一生下來就具有一定的處理壓力和挫折的能力,並且透過他人的幫助可以加強他的韌性。一個有韌性的孩子,確定自己可以透過得到的幫助度過有壓力的困境。

他知道身邊的人會支援他,保護他,並且他自己也有辦法去解決當下的問題。

但並不是所有的兒童在遭受挫折時能夠積極面對,一些孩子需要更多的支援,來面對和解決他們遇到的壓力,

為了培養和加強孩子的韌性,我們需要從他出生後不久時就開始對其培養,並且在整個童年時期持續進行。

我哭了,不是我不堅強,媽媽:“韌性教育”需要從小培養

韌效能力包含的因素

我們可以透過很多方式培養和保護孩子的韌性。美國兒科協會的醫學博士肯尼思·R。金斯伯格認為韌性的組成有7個重要的因素:

能力,信心,聯絡,品質,奉獻,應對,控制。

1.能力

這一點意味著要讓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同時家長可以有意識指出,過去他是如何成功的處理了某些困難,告訴他今後可以繼續這樣做。如果你不想讓孩子喪失信心,不要說出“沒有大人的幫助,你無法做到”這之類的話,而應該用“我知道你下次表現會更好”之類的語言來加以強調,讓孩子漸漸培養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

2.信心

這一因素告訴我們,要經常讚揚孩子的長處,增強他的信心。當孩子做了好事我們要表揚他,做的不錯的地方,要及時給予肯定。注重個人努力,將幫助孩子培養控制感,孩子會形成一種意識:只要我努力,我就能完成它。

3.聯絡

要增強孩子的安全感,我們需要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絡,特別是對於低齡兒童來說,這種聯絡能夠讓他們在面對壓力時避免做出具有危害性的反應。每天安排一些共處的時光,比如睡前故事,飯後小遊戲,以及培養一些家庭共同愛好等。

我哭了,不是我不堅強,媽媽:“韌性教育”需要從小培養

4.品質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可以告訴他一些價值觀和道德觀,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懂得關心他人。讓孩子意識到,他的行為會給他人帶來正面的或負面的影響。這一方面家長也要積極做出榜樣。

5.奉獻

每個人都會對別人的生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小培養孩子的同情心,樂於奉獻的精神。這不僅是一種美德,還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能對別人的生活造成重要的影響,從而增加尊嚴感。

6.應對

面對壓力時我們要學會找到應對壓力的工具。一個方法,給孩子提供一個環境,讓他感到安全,並且可以暢所欲言的說出自己的感覺。另外一個方法是可以幫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自己喜歡的活動,這些有益的消遣可以幫助他面對壓力時找到另外一個宣洩的出口。

我哭了,不是我不堅強,媽媽:“韌性教育”需要從小培養

7.控制

告訴孩子他所做出的決定以及他採取的行動,將會影響他今後的人生,提醒他,他有能力從不良經歷中恢復過來。另外一些家庭因素比如家庭暴力,父母抑鬱等,這些外在因素也會影響孩子韌性的培養,導致孩子變得畏縮,固執或者好鬥,很難適應學校生活。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培養韌性兒童

1. 提供安全溫馨的環境

心理學上認為,如果孩子的安全感在童年沒有得到滿足,那麼他們就會用一生去追尋。

對孩子而言他需要確認,父母和生命中的其他成年人,會無條件的相信他,很愛他,因此家長需要給他提供一個安全平和的環境。有時間的時候要多跟孩子在一起,一家人可以建立一些家庭儀式,比如一起用餐,飯後講故事,一起看書,一起聽音樂等等。

2.重視榜樣的力量

孩子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形成雛形,想讓孩子培養關愛他人,積極進取的品質,家人也要給孩子樹立榜樣,畢竟行動勝於語言。成人在面對挫折、困難時候的一些做法也會影響到孩子。所以在孩子面前我們要多表達一些積極的暗示和正向的處事方法,讓孩子認為困難並不可怕,只要努力我們都可以戰勝它。

我哭了,不是我不堅強,媽媽:“韌性教育”需要從小培養

3.鼓勵長處,增強信心

不要逼迫孩子做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情。讓孩子自由的發展,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長處。比如考試考好了,一定要給予表揚。初次嘗試做手工,看起來還不錯時,一定要及時鼓勵:“寶寶的動手能力這麼強了,下次做,肯定會做得更出色!”如果寶寶有出現負面想法或者是抑鬱情緒時,給予寶寶必要的疏導,幫他分析原因,認清自己的長處,對他進行精神鼓勵,告訴寶寶:家人會永遠支援他,他一定會做得很好。教會寶寶讓人生觀朝著積極、充滿希望的方向發展。

4.技巧性引導

當孩子面對困難或壓力時,鼓勵他表達出來。如果孩子還不知道怎麼表達,你可以提醒他:比如你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他的擔憂,他的心情,他害怕的東西都可以表達出來。孩子事情做的不理想不成功,不要過早給他下定論。不要說孩子不擅長這個,或者說“沒有大人的幫助,你無法做到”之類,鼓勵孩子“我知道你下次會表現的更好”效果會更好。

我哭了,不是我不堅強,媽媽:“韌性教育”需要從小培養

5.轉移注意力

面對壓力時,還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轉移注意力,家長需要注意有意識的去關注孩子,瞭解他的興趣愛好,喜歡的運動。並且可以傳達他;煩惱痛苦,人人都會碰到的,關鍵是我們要學會調劑,不要讓它長久的積壓在心裡。感覺不開心、或者有壓力的時候,可以嘗試一下自己喜歡的運動或者興趣愛好。孩子嘗試一兩次之後,就會習慣性的用這一種方式去處理消化壓力。從而找到面對不良情境、戰勝不良情緒的良性方法。

6.樂於奉獻

這個世界是兩面性的,有美好的一面,也有灰暗的地帶。關鍵看你怎麼看待。我一直覺得,這個世界上還是善良的人更多一些。孩子的世界是童真無暇的。從小給他傳達一些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有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家長富有同情心,對人慷慨,會給孩子形成一個好的榜樣。在家庭裡,如果有多子女,教會孩子學會奉獻,幫助弟弟妹妹,會更加快樂,更有價值感。對外,一起給流浪的小貓小狗一個溫暖的家,給災區的孩子送出他們需要的書籍和衣服。當孩子意識到他不僅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還可以改變別人的生活時,他會更加有信心從不良的經歷中恢復過來。

穎媽寄語:

心理學家兼教育學家Martin·E.P.Seligman的研究表明,樂觀精神是可以學會的

。傷害、壓力、挫折在人生成長中在所難免。每個人的一生很難一帆風順的。離開了父母羽翼的庇護,如果孩子從小擁有了良好的韌效能力,那麼再大的風浪,也能坦然無懼。

-END-

我是穎媽,註冊國際心理諮詢師,育兒達人,多平臺育兒原創作者。如果你有關於寶寶養育,寶寶輔食、寶寶心理等育兒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如果覺得有幫助,記得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