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每一個啃老族的背後,可能都有一個“直升機媽媽”

  • 由 父母堂 發表于 足球
  • 2022-03-13
簡介緊接著,Ian又補充並表達了自己的第一個論點:孩子是需要獨立與自由才能成長的:“雖然,大家都已普遍認識到,像我這個年紀或更年幼的孩子,都必須透過親身體驗和自我探索才能學習新的事物,然而仍有很多家長喜歡把孩子緊緊拉在身邊,很少給予他們自由的空

helicopter怎麼記憶

在美國寄宿夏令營裡,孩子們是不允許帶入手機的,但我時常聽到一些中國父母為此抱怨,沒有手機,意味著將無法獲取孩子的每日動向,如果飲食不好、床鋪不軟、水土不服生病等等問題出現了,該怎麼辦……其實,當父母習慣了包辦和安排孩子的一切後,就成為了像 “直升機一樣” 盤旋在孩子頭頂上空的監視者(隨時準備俯衝下來,解救孩子於 “水深火熱” )。可孩子真的需要這一架直升機嗎?

每一個啃老族的背後,可能都有一個“直升機媽媽”

Helicopter parenting(直升機式父母)這個詞最早流行於20世紀的美國,它也叫 “千禧年媽媽”。最典型的例子是:每天早上會有 “叫早服務”,催孩子起床上學;遇到自家孩子分數下滑,直接電話老師詢問原因;孩子在校大小事宜必須與家長討論後才能做決定,否則會被家長數落;為了給已成人的孩子找工作,陪孩子去工作單位面試,還會直截了當告訴孩子這個工作不該做,應該選擇另一份工作……

每一個啃老族的背後,可能都有一個“直升機媽媽”

關於 “直升機式父母”,我那大兒子Ian在小升初的英文課上,寫過一篇Parents Are Over Protective(《父母總是過度保護孩子》)的文章,篇幅不長,但觀點鮮明,大致內容是這樣的:

孩子的思想是獨立於父母的

“雖說 ‘父母保護孩子過度’ 是個較有爭議的話題,但我還是認為爸媽的確是在過度保護自己的孩子。” 全文開頭,他的第一句話竟然是這樣寫的。緊接著,Ian又補充並表達了自己的第一個論點:孩子是需要獨立與自由才能成長的:

“雖然,大家都已普遍認識到,像我這個年紀或更年幼的孩子,都必須透過親身體驗和自我探索才能學習新的事物,然而仍有很多家長喜歡把孩子緊緊拉在身邊,很少給予他們自由的空間,這意味著孩子們不能靠自己去發現,因為可探索的領域都已被父母侷限住了。但如果我們不能去探索,那父母如何期望我們有最優異的表現呢?”

看完這篇 “議論文”,我沉默並思考了很久。

其實,在我自己的成長經歷裡,初中時期心中已認定一件事:我的思想獨立於父母,我的未來應該掌握在自己的追求和努力之中。可沒想到30多年過去了,我的孩子怎麼還是遇到了同樣的老問題,甚至情況更嚴重呢?(換句話說,我不能接受自己走了父母的老路)

難道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在 “壓抑” 和 “控制” 孩子們的思想和行為嗎?我們也在他的頭上安了孫悟空的緊箍咒?當我們認為他的行為和思想稍有偏差時,就會不由自主念起緊箍咒?孩子感到無力反抗?

這也是第一次,我直面並意識到關於“父母與孩子的成長衝突是不分地域、文化和年代的,最終會以各種面貌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

每一個啃老族的背後,可能都有一個“直升機媽媽”

對孩子越信任,其自信心就越強;

對孩子越鼓勵,其積極心就越高。

過分保護會使孩子失去自我學習的能力

Ian提出的第二個觀點有點兒意思:過分保護孩子的弊病是會代代相傳的。

他寫道:“父母過分保護的另一個後果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旦遇到困難或是未知的境況時,父母和孩子都容易變得緊張,會害怕嘗試新事物,因此孩子很難有機會學習新知識。長此以往,當孩子有一天自己做了父母后,他們則會承襲上一代的教養之道,久而久之這種模式會變成理所當然的家庭‘規矩’。”

這段話,簡直直戳我心,也讓我意識到當自己從孩子變成父母,立場在慢慢改變。因此,聆聽Ian的心聲對我是一個重要的提醒。

中國有一句俗話,叫 “捧在手心怕掉,含在嘴裡怕化”,是最能形容 “直升機父母” 那細緻到毛孔的愛護。可當我們替孩子早早築好圍欄,再透過語言將 “恐懼感” 反覆形象地灌輸給孩子,是否他們害怕的東西越來越多,顧忌的人與事也越來越多?

一旦當任何可能有不確定因素的事發生時,這份恐懼感立即佔據孩子們的身心,讓他們難以逾越 “雷池” 一步。

我們想讓孩子有出息,可是我們卻甚少給予他們演習開拓和創新的機會。

每一個啃老族的背後,可能都有一個“直升機媽媽”

懼生、膽小、衝不出去

到底是誰的錯?

透過實踐培養自我獨立能力

如果孩子總是在家長的保護之下成長,那如何學會獨立?這是Ian作文中的最後一個論點。

他說:“獨立是別人教不來的,只有靠自己的實踐才能學會。如果總是有人處處為自己築起一道防護線,那麼孩子何來機會去學習獨立?父母這道防護線對孩子的阻礙作用可以與電腦遊戲相‘媲美’,過分保護同樣可以讓孩子無法做到自己的最完美,孩子也可能會因此變得中庸(average),甚至更糟。”

其實,孩子有時會比家長看得更清、更遠、更明白,只是有時我們不太願意接受他們的思辨,或者說是獨立成長。

在我看來,Ian提到的三個過度保護的惡果還不止如此,還有不少潛在危害:

每一個啃老族的背後,可能都有一個“直升機媽媽”

扭曲親子關係 拖累家庭關係

通常,與 “過度保護” 同出同進的孿生兄弟就是父母的 “高期望值”,保護孩子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出一個高度成功的孩子。

然而,高度保護下的孩子就如離開了森林的老虎,已經失去了成為森林之王的土壤。更可怕的是,父母的高期望值與孩子的低能力將形成不和諧的親子關係,最終會把家庭關係拖累到分崩離析。

每一個啃老族的背後,可能都有一個“直升機媽媽”

對成人社會的恐懼成倍累積

被過度保護的孩子進入社會後,對於未知事物和未接觸過的人都抱有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因為長期以來在物質上被精心呵護,精神上卻沒有獨立探索的釋放),一旦對新環境有任何不適應,就會反應過度。

而那些從小被各種清規戒律營造出來的恐懼感和無助感,會直接重新把孩子推回家中,使他們最後變成走不進社會的人。

每一個啃老族的背後,可能都有一個“直升機媽媽”

在親子溝通和關係上,孩子可能比我們看得更清楚些。

造就一代又一代的 “啃老族”

即便已經做了父母的人裡也有很多隱形的 “啃老族”,始終視孩子為弱小,認為他們缺乏自控能力、生活能力和判斷能力,於是最安全和快捷的育兒法就是替代孩子做好一切。而這些都會給下一代的孩子留下深刻的記憶,最後成為下一代的 “榜樣”。

我們在身份的轉換中,慢慢把自己從討厭管束的孩子變成了精於管束孩子的 “直升機父母”,淡忘了生存的本質就是一個適者生存的過程。所以,如果我們不讓孩子 “野” 出去,他們是不能很好地 “活” 下來的。

這也就是為何我會同意Ian在他14歲那年獨自離家、遠赴美國去讀寄宿高中。因為我理解,那是他為自己選擇的一種 “野” 法,也是我想讓他去勇敢體驗和獲得 “存活” 的膽量和本領。

每一個啃老族的背後,可能都有一個“直升機媽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