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微課 |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保持良好溝通

  •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足球
  • 2022-03-05
簡介因此幫助父母瞭解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掌握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改變親子關係,及時消除矛盾和衝突,促進雙方的相互理解,增進和諧共處,也有利於家長及時掌握孩子的發展狀況與內外需求,幫助青春期的孩子有效解決問題,順利度過青春期,從而健

原創 陳曉燕 齊魯女性

微課 |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保持良好溝通

孩子一旦進入青春期,父母會經常抱怨孩子變得不聽話了,對他們的成長變化也不知所措,更不知該如何與他們交流。本期邀請山東女子學院應用心理學教研室主任、兒童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長陳曉燕,她所分享的話題是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溝通與交流。

微課 |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保持良好溝通

孩子進入青春期(11、12歲)後,隨著生理心理的變化,以及和父母關係的改變,會出現親子溝通上的困難。父母會抱怨:“說幾句就要炸起來,真不知道該怎麼和他溝通”“小時候很聽話,現在說什麼也不聽”“拒絕和父母交流,房間也不讓進”……青少年也會抱怨:“不尊重我,總想把他們的觀念強加給我,控制我”“說了他們也不懂,乾脆不說了”“表面上說尊重我,實則軟硬兼施,最後還是要聽他們的”……面對這種現狀,父母和青少年都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了?怎樣才能打破溝通的壁壘、進入孩子的內心?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除了與青少年自身的生理變化與青春期的心理特點有關以外,很大程度上也與家長不恰當的溝通方式、沒跟上的教育理念密切相關。因此幫助父母瞭解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掌握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改變親子關係,及時消除矛盾和衝突,促進雙方的相互理解,增進和諧共處,也有利於家長及時掌握孩子的發展狀況與內外需求,幫助青春期的孩子有效解決問題,順利度過青春期,從而健康成長。

關於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有很多論述,今天我們主要從影響青少年的親子關係的兩大心理特點談起。

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矛盾性特點

伴隨著青春期生長髮育高峰期的到來,以及性的發育和加速成熟,青少年的心理發展也呈現出了明顯的矛盾性特點。集中體現在:

心理上的成人感與半成熟之間的矛盾。青少年心理成人感的內容包括:在心理上過高評價自己的成熟度、認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屬於成人水平,要求與成人的社會地位平等,渴望社會給予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而青少年的心理成長依然處於從兒童期向青春期的轉變階段,不夠成熟,不足以支撐這種強烈發展的成人感。這讓青少年的內心動盪而惶恐。

微課 |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保持良好溝通

對父母的心理斷乳與精神依託之間的矛盾。一方面是急於擺脫父母等成人的控制、獲得獨立自主,一方面又在情感及精神上依賴父母。這讓青少年既抗拒父母,又抱怨父母對自己不夠關愛、理解和支援。

微課 |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保持良好溝通

心理閉鎖性與開放性之間的矛盾。青春初期性與愛的萌芽、自我成長的隱私感受等,讓青少年有了更多的藏日記、關房門、想靜靜等閉鎖行為,但又渴望有同伴交流、被成人理解,這讓青少年的孤獨感與無助感增加。

微課 |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保持良好溝通

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青春期繼續延續發展著來自於童年期的能力感與成就感,但如果遭遇挫折,又容易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進而自卑、對別人的評價敏感等。

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

青春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表現為青少年強烈關注自己的外貌和風度;深切重視自己的能力和學習成績;強烈關心自己的個性成長;有很強的自尊心等。

情緒的變化特點。青少年情緒和心境的發展呈現出動態的發展趨勢:早期消極情緒較多,穩定性差,後期起伏變化趨緩,情緒逐漸穩定;煩惱增多,會為了個人形象、社會地位和尊嚴、與父母情感疏離等而煩惱;孤獨感、壓抑感增強。

微課 |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保持良好溝通

青春期的自我中心。幼兒的自我中心表現以自我的感受和認知來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認知。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要表現為:把自己作為人際和社會關注的中心,認為自己的關注就是他人的關注;獨特自我,將自我的情緒、情感體驗擴大化、絕對化;假想觀眾:在心理上“製造”想象中的觀眾,好像許多人在關注自己,因而容易人際關係敏感,過分在乎別人的評價。

綜上所述,這種心理發展的矛盾性和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讓青春期迅速進入人生的“第二逆反期”:表現為對一切外在強加的力量以及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逆反期的表現主要有三:為獨立自主意識受阻而抗爭;為社會地位平等的慾求不滿而抗爭;和成人觀念上的碰撞。反抗的主要物件是父母,也具有遷移性,如反抗老師、學校領導、社會規則等。反抗的形式主要有二:外顯行為上的激烈抵抗,表現為爭吵、離家出走、肢體衝突等;將反抗隱喻內心,以冷漠相對,表現為不和父母交流、不讓進屋、孤獨無助、鬱鬱寡歡甚至抑鬱等。

青少年的父母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

科學認知,理解成長中的煩惱。父母首先要理解青少年這種逆反的矛盾與痛苦;其次要正確面對逆反期這一客觀現實,認識到逆反期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意義: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認為,青少年期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的關鍵時期,正是在與成人的這種反抗與違背中,青少年逐漸學會了調整與社會的衝突、適應新的社會要求,克服角色混亂,建立起一個新的自我,獲得誠實的品質和自我統一性的穩定性。

跟隨成長,避免道德的說教。面對迅速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溝通與教育方式往往不能及時更新,呈現出滯後。青少年的父母會在潛意識中還是把孩子視為尚未成熟的兒童,未能認識到青少年的“成人感”和獨立自主意識的需求,表現為對青少年生活上過分的關照,而理解上流於粗疏,教育方式上簡單粗暴,“一個超前,一個滯後”。

尊重隱私,做有限度的讓步。尊重青少年的隱私與個人愛好,包括他們的服裝款式、喜好的音樂、休閒活動等,給予充足的自由空間,不無所不問,不過分爭執。研究發現,青少年與父母在所爭論的問題的界定上存在差異(Smetana & Asquith, 1994) :父母更容易把問題看作是一些習慣或習俗;青少年則更多是為問題性質的界定而爭吵,而較少為具體細節爭吵。比如對說方言、亂扔垃圾、隨意過馬路等等問題的爭吵。瞭解了這種特點,父母會更容易理解孩子、對孩子的某些爭執做有限度的讓步。

學會傾聽,做一個好聽眾。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別人理解,需要父母的傾聽,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蹲下來傾聽孩子、和孩子交流。和孩子溝通有很多方式,除了面對面的語言溝通外,還可以把想溝通的內容寫下來,用微信、寫信、透過第三方的方式等。在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脫自己的角色,從第三方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並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才能做有限度的遷就。

保持冷靜,對孩子表達關愛。急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並等待孩子冷靜後,再進行溝通。比如父母見孩子的興趣影響到功課時,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瞭解情況;可以陪孩子去電子遊戲中心,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從旁提醒什麼是應該學的,什麼是不應該學的。只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相處融洽了,孩子就不需要反叛了。

此消彼長,提高孩子的成人感。研究顯示,在孩子的成長中,存在著父母對孩子控制和孩子自主管理的消長變化規律:父母控制(6歲前);共同控制(6-12歲);兒童控制(12歲以後)。青少年的父母要逐漸適應兒童控制為主的階段,提升青少年的成人感,減少過度保護與干預,減少不必要的擔心、焦慮,瞭解和接納青少年真實的樣子,包括他的錯誤;不迴避可能導致不愉快的討論,把孩子當成逐漸自我擔當的成人,共同面對問題,耐心協助成長。

微課 |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保持良好溝通

家長是一份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家長的素質決定親子關係的質量。青少年的家長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教育方式,在與青少年的教育互動中提高自身的修養和教育能力!祝願大家做青少年喜歡的家長、與青少年有效溝通的家長!

供稿:省婦聯家兒部

原標題:《微課 |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保持良好溝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