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IF10+發文攻略——轉錄組+ATAC

  • 由 基迪奧生物 發表于 足球
  • 2022-02-07
簡介圖6:AMD樣本染色質開放區的變化情況3. ATAC與轉錄組關聯分析作者結合ATAC與轉錄組的資料,對視網膜和RPE中差異染色質開放區域(DAR)的基因進行分析分析

基迪奧生物難進嗎

隨著二代測序的發展,轉錄組測序已經成為大眾式的工具型技術。

無論是做哪方面研究,只要涉及基因方面,均可以結合轉錄組測序分析篩選目標基因

,因此轉錄組相關的文章在逐年增多。但是轉錄組主導的組學文章分數則越發越低,影響因子普遍在2-3分。

如何在轉錄調控領域發表出高分的文章

,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了。

今天,小張張就給大家介紹一個好的高分文章研究思路:轉錄組與ATAC新組學技術相結合。

ATAC的原理

在瞭解ATAC之前,我們要先知道什麼是染色質開放區。

染色質開放區顧名思義就是染色質開放的區域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染色質中大部分基因組DNA是與核小體緊密纏繞的,但是也會存在一些無核小體的DNA裸露區域。這些區域可以與其他蛋白分子(例如轉錄因子)接近並結合,以完成轉錄、DNA複製、DNA修復等工作。因此這些開放區域的變化,就會引起相關基因轉錄調控的變化。

那ATAC技術,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ATAC測序,就是針對染色質開放區域進行測序的新技術。這種技術的流程主要分為4步:

1:細胞裂解後提取細胞核;

2:Tn5轉座酶切割並引入接頭。Tn5轉座酶可以識別出染色質開放區域,並且對該區域進行切割;

3:富集酶切片段後進行篩選與文庫構建;

4:對該區域的片段進行測序,獲得染色質開放區域的資訊

IF10+發文攻略——轉錄組+ATAC

圖1:ATAC-seq原理

ATAC+轉錄組研究策略

瞭解完了ATAC技術之後,有的老師可能會問,

那ATAC與轉錄組之間存在什麼關聯麼?

ATAC-seq之後我們就可以得到檢測到的染色質開放區域,該區域就可以與其對應的motif(轉錄因子)相結合,從而調控下游基因的表達。

那ATAC與轉錄組應該如何進行關聯分析呢?

首先,我們要針對不同樣本進行ATAC-seq和轉錄組測序,獲得樣本的染色質開放peaks和基因的表達資訊;第二步:計算ATAC-seq和轉錄組資料的相關性;第三步:獲得差異開放區域的差異基因,並進行富集分析等功能方面的研究;第四步:對相關的轉錄因子進行挖掘,研究轉錄因子的調控網路。

IF10+發文攻略——轉錄組+ATAC

圖2:ATAC+轉錄組研究策略

下面我就透過一篇文獻給大家講解一下ATAC和轉錄組是如何進行關聯分析的。

相關文獻解讀

為了使大家更瞭解ATAC+轉錄組的高分文章策略,下面就介紹一篇發表在NC上的ATAC與轉錄組關聯的文章。這篇文章的研究思路比較清晰,值得借鑑一下。

IF10+發文攻略——轉錄組+ATAC

圖3:ATAC+轉錄組相關文獻

研究背景

老年性黃斑病變(AMD)是老年人視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但表觀遺傳改變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調節AMD的進展尚不清楚。

研究材料

8個供體眼睛樣本,從每隻供體眼的黃斑和周圍區域採集視網膜和色素上皮細胞(RPE),共獲得19例正常、9例早期AMD和17例晚期AMD的樣本。對這些樣本進行ATAC-seq和轉錄組測序。

研究思路

IF10+發文攻略——轉錄組+ATAC

圖4:文章研究思路

1. ATAC結果的整體展示

作者將黃斑視網膜、周圍視網膜、黃斑RPE和周圍RPE的樣本比較,發現染色質視網膜和RPE共有42。0%的ATAC-Seq峰,41。1%的ATAC-Seq峰是視網膜特異性的,16。9%的RPE特異性的(圖5 圈圖)。黃斑視網膜與周圍視網膜相比有5855個峰上調,2689個峰下調(圖5a);黃斑RPF與視網膜RPF相比有432個峰上調,959個峰下調(圖5b)。

IF10+發文攻略——轉錄組+ATAC

圖5:ATAC結果整體展示

2. AMD樣本染色質開放區的變化

作者研究發現正常樣本的染色質開放區域訊號顯著高於AMD樣本(圖a)。

因此作者對視網膜和RPE區域的正常樣本、早期AMD樣本、晚期AMD樣本的染色質開放區進行比對(圖d、e)。結果發現,在視網膜中,正常樣本與早期AMD樣本的peaks沒有明顯變化,而晚期與早期AMD樣本比較存在939個顯著下調的peaks;在RPE中,早期與正常樣本比較存在5458個顯著下調的peaks,但與晚期沒有明顯差異。

表明在AMD患者的視網膜和RPE中,染色質可及性普遍下降。

IF10+發文攻略——轉錄組+ATAC

圖6:AMD樣本染色質開放區的變化情況

3. ATAC與轉錄組關聯分析

作者結合ATAC與轉錄組的資料,對視網膜和RPE中差異染色質開放區域(DAR)的基因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表明,視網膜中DAR相關基因更可能調控視網膜層分層和光受體存活,而RPE中DAR相關基因更可能調控炎症反應和凋亡(圖7d)。之後作者對進行ATAC與轉錄組的資料相關性分析,發現兩組學資料之間存在高度的相關性(圖7e)。並且與早期AMD相比,晚期DAR相關基因顯著下調(圖7f)。該結果表明,視網膜和RPE部位的染色質開放性的改變導致AMD相關基因的表達減少。

IF10+發文攻略——轉錄組+ATAC

圖7:ATAC與轉錄組關聯分析

4. 染色質開放區域相關基因分析

作者結合結合RNA-seq資料,尋找已知的可以調節染色質開放性的差異表達基因。其中在在所有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基因中,作者發現其中3個(HDAC10、HDAC11、SIRT1)在AMD和對照組之間表達呈現顯著差異。其中HDAC11基因在RPE中均顯著增加,並且主要分佈於RPE細胞核(圖8e)。之後對HDAC11進行過表達實驗,發現該基因過表達引起的變化與AMD患者RPE的變化有很強的一致性(圖8g),結果表明HDAC11過表達可能是導致AMD染色質開放區整體下降的部分原因。

IF10+發文攻略——轉錄組+ATAC

圖8:HDAC11的實驗驗證

總結

這篇文章就是一篇很典型的ATAC+轉錄組的文章。

作者首先對ATAC結果/轉錄組結果的整體展示,然後分析不同樣本之間染色質開放區域的變化,之後將ATAC峰值與基因表達量的進行相關性分析,尋找染色質開放區域相關的差異基因;最後尋找目標基因,進行實驗驗證。

IF10+發文攻略——轉錄組+ATAC

圖9:ATAC+轉錄組研究思路

從研究意義來講

,ATAC是目前比較新穎的組學研究,所以ATAC+轉錄組的多組學研究比較具有創新性;

並且多組學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從多層次瞭解生物學問題,增加了我們研究的深度;從研究難度來講,ATAC+轉錄組生信分析難度中等,所需實驗較少,適合大部分樣本並且研究耗時較短。

因此利用ATAC與轉錄組結合發表出高分文章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要注意的是,新技術是有時效性的,越早開展研究,越容易發出高分文章。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