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桂員外途窮懺悔:驚心動魄的故事,忘恩負義的心路歷程

  • 由 紅途網路雅雲 發表于 足球
  • 2021-12-22
簡介4、犬報求懺悔這一天,忽然有父親的故友李翁前來求見施還,他身邊竟然跟著桂遷——那個忘恩負義、羞辱過自己的人

夢見白鼠代表什麼意思

桂員外途窮懺悔:驚心動魄的故事,忘恩負義的心路歷程

這是一段尋常的市井傳奇,講一個忘恩負義的故事。內容固然不算新鮮,主題更是沾染了一絲陳腐的味道。然而小說情節懸念迭出、精彩生動、人物栩栩如生、過程驚心動魄。期間的世態人情、心理輾轉以及人性博弈,則更是耐人尋味,給人以無限的啟發和思索。

一、一個忘恩負義遭天譴的故事

1、落難遇故交

話說元朝時,蘇州有個名叫施濟的財主,平常潛心向佛、樂善好施。然而他也有煩惱,那就是年近四十,還沒有一個兒子。為此他特地向佛主許願:

“生子之日,舍三百金修蓋殿宇。”

大概是他的虔誠感動了上天,不久妻子嚴氏果然生下一子,取名施還。隨即施濟帶了三百兩銀子,來到虎丘山水月觀音殿準備燒香還願。

剛來到觀音殿,施濟便聽到劍池邊有人痛哭不止。他過去一看,原來是少年時候的同學桂富五。原來這桂富五做生意失敗,不僅家產都賠了進去,還欠了很多債,實在走投無路,便想投水自盡,一了百了。

施濟惻隱之心頓起,當即將帶來還願的三百兩銀子給了桂富五,讓他還債度日。桂富五感動得流下眼淚,他在觀音大士前磕頭髮誓:

“某受施君活命之恩,今生倘不得補答,來生亦做犬馬相報。”

三天後,桂富五還完了欠債,帶著兒子來施濟家登門拜謝。施濟得知桂富五已經家產喪盡,準備帶妻兒到外鄉打工謀生,便說,我家還有一處桑棗園,你若不嫌棄,可以在那裡暫且過活。

桂富五聽了,再一次感激萬分,提出將自己的一個兒子留在施家做僕役,被施濟堅決拒絕,他說我和你是朋友,你的兒子就如我的兒子一般,我怎麼能這麼做呢?

桂富五感激無以言表,唯有不斷叩謝。不久,桂家搬入桑棗園,兩家時常往來。桂妻孫大嫂與施夫人嚴氏很投緣,得知孫大嫂已經懷孕五個月,便指腹為婚。不久孫大嫂果然生下一個女兒,兩家更是來往密切。

桂員外途窮懺悔:驚心動魄的故事,忘恩負義的心路歷程

2、一念貪婪起

桂家暫住的桑棗園裡,有一顆銀杏樹。這年臘月,桂富五夫妻在樹下燒紙時,忽然發現有白鼠出沒。頓時想到“金蛇是金,白鼠是銀”的俗話。二人偷偷在樹根下挖掘,竟然挖出了一大壇銀子,共有一千五百兩。

桂富五大喜,他算計著先還給施濟的三百兩銀子,然後剩下的再用來買田購屋。孫大嫂一聽丈夫的打算,連忙阻止說,不行!

“施氏知我赤貧來此,倘問這三百金從何而得,反生疑心。若知是銀杏樹下掘得的,原是他園中之物,祖上所遺,憑他說三千四千,你那裡分辯?合盤托出,還只嫌少,不惟不見我們好心,反成不美。”

孫大嫂這一番話,讓桂富五遲疑了。是啊,這是人家施家園中挖出的錢財,自己一家受恩深重,怎麼能還完人家三百兩銀子,剩下的自己留下?可都還給施家,實在不捨。貪念一起,便將別人也設想成壞人,自己便心安理得了。

此後數年,桂富五偷偷在浙江會暨買下田產,悄悄經營,已經不知不覺做成了富貴之家。期間施家提起兒女婚事,想要正式訂婚,可孫大嫂認為施濟“為仁不富”,不願意了。他們推脫年紀幼小,長大再說。又過了兩年,施濟生病去世,桂富五趁機向嚴氏提出要搬走,他們的理由冠冕堂皇:非親非故,哪能白佔寡婦田產呢?

施濟生前因為樂善好施,家業已經衰敗。他死後,嚴氏不善經營,幾年之間便家財散盡,童僕逃逸,日子已經過得很艱難了。正好這時,施濟的另一個好友支德從外地卸任歸來,眼見施家窮困,便提出將自己的女兒許嫁給施還,然後資助施還讀書求學。如此雪中送炭,施家母子自是感激萬分。

不久,支德聽說桂富五已經在會暨發家致富,便對女婿說,當年他們受過你家大恩,此時發跡卻沒有來看望你們,定是不知道你們已經窮困,若是你母子去投奔他,他必然會厚贈你們的。施還回家跟母親嚴氏說起,二人覺得有理,便打點行裝來會暨拜訪桂富五。

桂員外途窮懺悔:驚心動魄的故事,忘恩負義的心路歷程

3、忘恩又負義

桂富五此時已經改名桂遷,眼見當初恩人之子落魄前來,他立刻看出了來意。他跟妻子商量,想要厚贈施家母子,以還心債。不料孫大嫂卻是自私而涼薄之人,她一口拒絕。她的理由是:

“接人要一世,怪人只一次”。這次給了他們資助,他們嚐到甜頭,以後豈不是無盡無休了?雖然說他家幫過我們,但他是對誰都好,並不止對我們一家好,憑什麼我們就要回報呢?如今的世界,是硬心腸的人佔便宜,你看他們家心軟,總是幫助別人,結果自己都弄窮了,我們可不能學他們!

孫大嫂一番似是而非的話,讓桂遷深以為然。最終,他像打發叫花子一般,只給了20兩銀子。眼見桂家如此忘恩負義,施還母子悲憤難言,有心不要這嗟來之食,卻連回去的路費都沒有,只得忍了委屈,淒涼而去。

嚴氏受了一頓氣,回到家就病倒了,很快便去世。施還為母求醫治喪負債重重,只能將房屋出售。不料在臨到搬家前,他拆卸祖父臥室時,竟在天花板內發現了一個賬本,上面記著在家中什麼什麼地方,埋著多少多少銀子——原來施還爺爺知道兒子大手大腳,預先為子孫留下了銀錢,不料突然去世,來不及當面告知,以至於施還父子一直都不知道。

施還按照賬目所記,將各種埋藏的數萬銀子一一挖出,只除了桑棗園內被桂家挖走的銀子。有了錢,施還不必再賣房子,重新富裕起來,不久娶妻成家,過上了優哉遊哉的生活。

桂員外途窮懺悔:驚心動魄的故事,忘恩負義的心路歷程

4、犬報求懺悔

這一天,忽然有父親的故友李翁前來求見施還,他身邊竟然跟著桂遷——那個忘恩負義、羞辱過自己的人。見到施還,桂遷羞慚滿面,俯首請罪,說要來祭奠施還父母。施還冷笑道:“謝固不必,奠亦不勞!”你也不用說什麼謝了,我們也不需要你們祭拜。

李翁百般代為求情,施還勉強答應。打開了家中祠堂,允許桂遷前來拜祭。這時忽然從施家內宅跑來三隻黑狗,它們繞著桂遷“銜衣號叫”,桂遷一看頓時哭到在地。隨即他對李翁和施還說了實話,這三隻黑狗便是他的妻子和兩個兒子投胎轉世,桂家已經為之前的忘恩負義付出了沉重代價。

原來桂遷為人所騙,帶著幾千兩銀子進京想買個官當,卻被敲詐得一乾二淨。他一怒之下買了利刃,準備殺死騙子。就在行動前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和妻子兒女都變成了施家的狗,受盡荼毒。醒來才想起,當年受施濟大恩之時,曾經在觀音前發誓,“某受施君活命之恩,今生倘不得補答,來生亦做犬馬相報。”頓時醍醐灌頂。他匆匆趕回家中,卻發現已是家破人亡。

原來桂家二兒子因為賭輸了錢,偷偷將家中田產賤賣後死去。大兒子不知賣田之事,如常去收租,與對方爭執起來,竟被打死。桂妻孫大嫂亦是憂鬱而亡,臨終前告訴桂遷,因為忘恩負義,所以自己和兩個兒子都到施家託生為犬,桂遷還有一年之命,明年八月也要到桂家為犬。只有小女兒與施還還有夫妻緣分,免去了這份災難。

桂遷聽說後,追悔莫及。隨即賣掉剩餘田產,帶著女兒來找施家贖罪。得知施還已經娶妻支家,寧願女兒做妾也要嫁給施還。此時看到這三隻狗果然是妻子兒子,更加相信報應不爽,他苦苦懇求施還接納他們父女。

施還聽了桂家的遭遇,雖然心生同情,但很是猶豫:我窮困時是岳父幫助我,成婚後又是妻子辛苦當家,我怎麼能再娶他人,辜負賢妻呢?這時岳父和妻子也得知了這些事,他們力勸施還放下仇怨,給桂家一個贖罪的機會,施還最終同意了。

此後桂遷誠心悔罪,傾其所有,建造了一座佛堂,日日誦經持齋,將妻兒變成的三隻狗養在佛堂內。一年後,桂遷夢見妻兒前來告辭,說因為桂遷誠心向佛,已經為三人擺脫了罪業。當夜三犬同時死去,而桂遷並沒有在第二年也死去變犬,而是得享高壽。後來施還讀書做官,妻妾相處甚好,子孫綿延不絕。

桂員外途窮懺悔:驚心動魄的故事,忘恩負義的心路歷程

二、一段人性與心理的博弈

這故事名為“桂員外途窮懺悔”,出自明人馮夢龍《警世通言》25卷,是一段以“因果報應”為主題的世情故事。小說不僅生動描摹了那個時代的市井生活,更生動再現了善惡人性的交鋒與心理變化的過程。

1、桂遷“忘恩負義”的心路歷程

桂遷並不是天生的壞人, 他的“忘恩負義”是隨著境遇的改變,加上妻子的唆使,而一步步演變而來的。

曾經,他也是個知恩感恩的人。在得到施濟資助的三百兩銀子後,他感激涕零,不僅虔誠許願要回報,後來更是帶著兒子來致謝,並決定將兒子給施家做僕役。

在桑棗園挖到銀子後,他的第一想法也是先還給施家銀子。只是一念貪婪,讓他不願對恩人說出真相,妻子的話正中下懷,於是邁出了“忘恩負義”的第一步。

當他憑著從施家挖出的這“第一桶金”發家致富後,面對已經淪為窮人的施還的求告,他也心有慼慼,一度想要厚贈於恩人之子。又是妻子的一番話打消了他的念頭,最終以絕情相待,讓施家母子悲憤離去,將“忘恩負義”演繹到極點。

2、孫大嫂忘恩負義的“理論”

在桂遷一步步走向忘恩負義的過程中,他的妻子孫大嫂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用一套似是而非的“忘恩負義”理論,輕易便說服了桂遷,讓丈夫、更讓她自己和家人一步步走向深淵。我們且看看她的觀點:

首先,恩人固然對我有恩,我也知道我應該有所回報。但如果這次幫他了,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覺得我對他有虧欠,以後可能會無盡無休索取。那樣的話,豈不是將自己拖入泥潭?

其次,恩人固然曾經幫過我,但他並非只幫過我一個人。樂善好施是他們的愛好和天性,不是他們對我有多好,我又何必非要回報?

最後,這世道是好人吃虧,壞人佔便宜。他們家為啥由富變窮,就是對人太好了。我們若是也學他們,未來豈不是一樣的落魄結局?

桂員外途窮懺悔:驚心動魄的故事,忘恩負義的心路歷程

這套理論的核心是“假定對方是壞人”,是一種“有錯推論”。如果內心懂得感恩、光明正直的人自是一眼看出,嗤之以鼻。但如果有一份貪念在心,有一份私慾參雜,太過自私自利,或者真的做好事吃過虧,便會覺得這理論也有幾分道理,進而全盤接受,桂遷便是如此。

小說最後,孫大嫂和兩個兒子果然變犬,而桂遷父女竭盡所能贖罪才得以倖免。這是文學作品中才有浪漫主義的結局,真實的生活當然不可能發生。我覺得,桂遷在被騙後企圖殺人報仇,行動前夜做了一個全家變犬、遭遇天譴懲罰的夢,隨即喚醒了他沉睡的良心,此後千方百計懺悔贖罪,以求心靈平安。這,才是生活中真正的結局吧?

生活複雜,壞人常有,甚至時常也未必就能善惡有報,但“舉頭三尺有神明”,這“神明”不只是冥冥天意,更是我們根植於內心的人性與良知。所以,願每個人都能明理感恩,始終記得愛與善,懂得真與美。而利益當前,更要收斂私慾與貪婪,少一分惡意與戾氣,多一點包容與體諒。如此,我們的內心自會安寧清明,我相信,這才是最大的“福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