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死與凝固的輝煌——維也納音樂家之墓隨筆(3)勃拉姆斯與空墓

  • 由 美利堅歡迎您 發表于 足球
  • 2021-12-21
簡介他的才華,他的氣質,他的為人,以至他的日常起居,衣食住行,瑣瑣碎碎,方方面面,都足以使人相信他屬於古典

坎泰利的勃拉姆斯怎麼樣

我無法掩飾對勃拉姆斯的情有獨鍾。當終於在他的墓碑前停步,我不得不伸出左臂,掌心緊貼在雕有他的塑像的青石上。為的是尋求靈犀,也是為了支撐。他本來可以更有成就。只因降生在一個不屬於他的時代,他腹背受敵。也許正因如此,他的不肯就範的性格被激發起獨有的氣質,反而使他更有神韻。禍兮?福兮?人們儘可想象,歷史卻不接納假如。

死與凝固的輝煌——維也納音樂家之墓隨筆(3)勃拉姆斯與空墓

勃拉姆斯確實生不逢時。他的才華,他的氣質,他的為人,以至他的日常起居,衣食住行,瑣瑣碎碎,方方面面,都足以使人相信他屬於古典。可卻生不逢時地來到了被李斯特、華格納們層層包圍的浪漫主義時代。勃拉姆斯本來是可以從他的導師加摯友舒曼那裡承傳起健康的抒情,有節制的流露,將古典的形式融入血液,再作有限的突破。這是他本來要做的事情。可病態肉感的歇斯底里,加之對他的保守性格的人身攻擊,使他終於發了火,索性用貝多芬式的古典嚴密地包裹了自己。他語不古典死不休,是十九世紀最後的古典頑壘。他的存在,推遲了浪漫主義的泛濫,減輕了浪漫主義的災害。也許李斯特、華格納可以更成氣候,蕭邦可以更加病入膏肓,柴可夫斯基可以更加瘋瘋顛顛。都是你!勃拉姆斯!他的宿敵們完全有理由把他恨之入骨。他的才華使任何人也無法忽略他的存在。勃拉姆斯正是以無以倫比的才華結結實實地把自我鑄成了一塊為千秋萬代所敬仰的絆腳石。

死與凝固的輝煌——維也納音樂家之墓隨筆(3)勃拉姆斯與空墓

他的第一交響曲被後人稱為“貝多芬第十”,其中有一半是讚揚,另一半則混合了妒忌、嘲諷與無奈。其實,在抒情方面,貝多芬甚至比勃拉姆斯走得更遠。可勃拉姆斯卻甘願從貝多芬的保守出發來素描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第一交響曲更是檄文,是宣言。從貫穿於第一樂章的不屈的節奏中人們可以輕易聽出,他發誓要“將錯就錯”:我就是這樣保守!你奈我如何?一八八五年,他的天敵華格納已在兩年前去世,李斯特也已風燭殘年。曾罵他是個“笨蛋”的柴可夫斯基更是自顧不暇,孤掌難鳴。勃拉姆斯終於擁有了安寧。這一年,偉大的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誕生。然而,他的保守卻並未因沒人攻擊而有所鬆動,反而變本加厲。他以更加平和的心態,不思悔改的古典,繼續建造絆腳石的營壘。而古典主義正是在他至死保守的固執下變得更加厚實與質感。

死與凝固的輝煌——維也納音樂家之墓隨筆(3)勃拉姆斯與空墓

自從第一次聆聽勃拉姆斯的第四,它便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以兩個音組成的不能再簡單的動機,用近乎刻板的節奏,不動聲色地開拓他的疆域。像一個四平八穩的紳士,中庸地在和風麗日下散步思索。如果你有所動心,那就請隨著我去感覺:你一定能感覺到,那分明是勃拉姆斯用兩根差不多是缺乏溼潤,沒有血色的手指,——是中指與食指——反覆地騷動你的胸膛。當你的耐心漸漸消失,一股癢癢的感覺即將升騰的時候,他才胸有成竹地伸出手掌按住你的心口。然後一甩手,牽出一串波浪似的音流,開始了他獨有的抒情。此刻,我的手掌撐在離他的頭像不足半公尺之處,感覺著從掌心流向全身的第四交響曲。我相信,相信你能獲得同我一樣的衝動。

死與凝固的輝煌——維也納音樂家之墓隨筆(3)勃拉姆斯與空墓

勃拉姆斯終身未婚。可這並不是他不浪漫的理由。送走了在瘋人院裡度過殘年的舒曼,他默默地承擔起照看舒曼的遺孀克拉拉的責任。克拉拉則以從未再嫁表達了對勃拉姆斯的感激之情。這個留給後人以無限想象空間的故事結束得卻很慘。克拉拉於一八九六年去世。可最應為她送行的勃拉姆斯卻因錯過了火車而缺席了她的葬禮。另一說法是,他在葬禮上受了風,從此一病不起。不管怎麼說,他的死一定與克拉拉有關。勃拉姆斯老了。他死於次年。如今,勃拉姆斯與他最大的宿敵華格納已齊名於世界樂壇。然而,知道他們音樂的人卻遠比知道他們之間仇恨的人多得多。仇恨,隨光陰流逝;音樂,卻經時間沉澱。當人們從不同的音樂中體驗了同樣的震撼時,他們間的勢不兩立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針鋒相對地創造了等同價值的藝術。藝術,本非產生於觀念,卻產生於才能。

死與凝固的輝煌——維也納音樂家之墓隨筆(3)勃拉姆斯與空墓

別以為我忽略了位於墓地中心的這座空墓。也許,我的承受度已到極限,第五個驚雷便欲說還休了。除了史學家們會永遠興致勃勃地討論下去,對於維也納人來說,這是一個難堪的話題,——莫扎特,沒人知道他真正的墓穴在哪裡。說不清是誰的過錯,使這個並不遙遠的音樂史上的英傑,生前被命運百般刁難,死後屍骨下落不明。人們只說得出他大概的埋葬之地,便把無窮的考證與爭論留給了一代代一籌莫展的學者。為了彌補後人對他的虧欠,一個不是墓碑的墓碑矗立在墓地的中心。他的塑像並非這個紀念碑的主題,鑲嵌在底座的側面頭像如一枚二維的錢幣。主體卻是一個低頭掩目,羞於見人的少女。莫扎特的在天之靈會在乎自己的骨頭不知去向嗎?我想他一定更在乎後人把他的作品編號弄得亂七八糟。鑑定他的顱骨是真是假,說穿了,是人類的虛榮與好奇。我想,他的偉大絲毫不會因遺骨丟失而減色。而那個少女的羞愧卻會世代遺傳,莫扎特反而因人們的內疚而更加生輝了。

死與凝固的輝煌——維也納音樂家之墓隨筆(3)勃拉姆斯與空墓

在我們就要離開墓地的時候,從遠處緩緩走來了一個年邁的婦人。由於陽光在她的背後,側逆光把她滿頭的白髮鑲上了一圈柔和的金邊。她和我們一樣在四座墓碑間踱步。像木刻樣的微笑,像雕塑樣的沉思,像水墨樣的平靜。逢時與我不約而同地關注著她的一舉一動,像是要努力追尋一條連線歷史與現實的紐帶。我曾試圖與她交談,卻最終打消了念頭。我想,沒有什麼能比這樣一個無聲的瞬間寬厚。她像一尊從碑上走下來的塑像,在莫扎特的紀念碑前靜默了一會兒,然後從提包裡取出了一捧鮮花,一一分獻給每一座墓碑……。直到她離開墓地,我仍呆站在原處。那一刻,我真的領悟到了“死”的誘惑。

死與凝固的輝煌——維也納音樂家之墓隨筆(3)勃拉姆斯與空墓

我相信,她一定是個極普通的維也納市民。這個永遠使維也納人驕傲的城市,永遠也不會忘記給它的子孫們帶來輝煌的樂神。樂神,在此長眠。輝煌,在此凝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