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尋根仰韶 讀懂中國」曾憲科 ‖七月,相約中原名釀

  • 由 記者視野 發表于 足球
  • 2021-10-23
簡介說實話,對於去仰韶酒廠我並不以為然,因為30年前,仰韶和河南的杜康、宋河、寶豐等酒都在河南的南大門信陽曾流行過幾年,後來不知什麼原因,漸漸減少了,以致於使信陽這個地處中國南北交界的小城市,在飲酒方面格外挑剔,無論是來自北方的,還是來自南方的

月加誇讀什麼

七月,相約中原名釀

——仰韶酒業採風記

曾憲科

「尋根仰韶 讀懂中國」曾憲科 ‖七月,相約中原名釀

牛年七月,驕陽似火。受信陽文學界老師之約,參加了信陽市文聯組織的赴三門峽市澠池仰韶酒業集團的採風活動。說實話,對於去仰韶酒廠我並不以為然,因為30年前,仰韶和河南的杜康、宋河、寶豐等酒都在河南的南大門信陽曾流行過幾年,後來不知什麼原因,漸漸減少了,以致於使信陽這個地處中國南北交界的小城市,在飲酒方面格外挑剔,無論是來自北方的,還是來自南方的,起初“各領風騷三兩年”,之後便一年喝倒一個牌子,近年來多個白酒系列輪番上陣,卻個個難成氣侯。因此,帶著這個意識,本人無非是想和自己一直敬仰的幾位作家、詩人們透過採風活動結識一下,便於今後請教。至於什麼酒?好不好喝?都沒多的想法。誰知,剛出發不久便接到文友發來的資訊,非常關愛本省酒業的老局長、書法家熊先生和省優秀司法所所長劉先生稱:“近些年本地市場大都被外省白酒所佔領,餐桌上幾乎很少看到本省白酒了。深感痛惜,希望能面陳仰韶等企業老總們,想辦法解決或緩解這種局面。”這才使我上心一點,看看仰韶酒業的耕耘者們到作出了哪些努力?酒廠的規模到底怎樣有?酒文化的歷史如何?由此,我從開始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變為“項莊舞劍”。並自充“溼人”在大巴里將心聲顯露了出來:

一幫騷客不嫌累,

驅車千里去尋醉。

澠池仰韶老古酒,

灌倒英雄不貪睡。

說起中國歷史,國人常用“上下五千年”來形容中國歷史的深厚和悠久,到了澠池才知,在中原地區大面積範圍內,專家們經過考證,仰韶文化及其彩陶的歷史己越七千年之久。

乖乖,七千年,那不是中學課本上說的母系氏族社會麼?那不是人們還沒發明衣服,只穿著樹葉和動物皮的社會麼?那不是刀耕火種的人類早期社會麼?

你別不信,人家博物館裡陳列的古物彩陶罐(片)就擺在那兒,國家考古隊和科學家們一致認可的東西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陳年累月地躺在那兒,任你質疑,任你研究,不由得你不信。

至於酒的品質,說仰韶酒身藏深宮可能也不貼切,但說我不瞭解仰韶倒很準確。原來仰韶競是九種糧食精製而成,這“九糧”為高糧、大米、糯米、小米、玉米、小麥、大麥、蕎麥、豌豆。採用“陶泥發酵,陶甑蒸餾,陶壇貯藏,陶器盛裝”。即所謂“四陶”工藝,多香融合,從而成為中國笫十三種白酒香型一一陶香型白酒。並被評為“世界地域名酒”等眾多榮譽。一生從事白酒研究的中國白酒界泰斗、百歲老人、知名老教授秦含章在仰韶留下了著名的《飲酒歌》:

飲酒無量不亂神,

三杯有益可養身。

醛醇酸酯含量少,

調味生香醉仙生。

面對老先生的塑像和仰韶那深厚的釀酒歷史,再看看那規模宏大的萬噸糧庫,作為初次的訪客,我也不由自主地從內心流幾句讚美:

仰韶玉液久聞名,

彩陶文化奧秘深。

今日有幸訪故里,

方生華夏祖根情。

作為被中國和世界公認的中原白酒的“龍頭老大”,仰韶很有氣派,雖然沒有上世紀90年代銷量成為中國白酒前四那麼風光,但如今的規模和對國家及地方的貢獻卻不可小覷。

早在前幾年,仰韶便斥資幾十個億“買斷”了澠池的一大片山嶺,要為澠池建設一個後花園——仰韶酒莊仙門山。幾經規劃和建設,如今這裡己初具規模,併成為到澠池旅遊的絕佳之地,還意外於牛年清明節,在整個三門峽市的旅遊熱榜中名列笫一。

我不想過多地讚美那裡的神門古道“一線天”;也不想去讚美遊人排隊必須體驗的“玻璃旱滑一一呲溜”;也不想過多誇仙門山的人造天景——懸崖瀑布;更不想多說那裡的陶香風味。就只談一項,仰韶十里白酒基地——仙門山藏酒洞。這個洞,總長十里,高8。5米,寬9米,裡面窖藏的全是用300至2000斤的大陶缸裝的仰韶酒。從驕陽似火的外面一進藏洞,頓時一股涼意撲面而來,渾身上下舒適無比;同吋亮敞的洞中展現你眼前的是,一口口用紅布蒙著缸口的,排列整齊的,數不清的大酒缸,幾名工人正在逐個為每口缸編號。整個洞藏十分壯觀,而此時我競然冒出一個奇怪的想法:假如發生戰爭,就是全國的酒廠停產,這藏洞裡的酒也夠我們的將士喝上許久……

由此,我心中便蹦出一首小打油:

盛夏偶遊仙門山,

十里窖藏一線天。

洞外七月正流火,

洞裡往來無數仙。

美哉,仙門山,再見!仰韶酒!

「尋根仰韶 讀懂中國」曾憲科 ‖七月,相約中原名釀

作者簡介:

曾憲科,男,1961年9月生於信陽,大專文化,中共黨員。出版有《望月湖》和《名門聖裔》兩部文學作品集和根親文化研究作品集。現為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曾氏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信陽市曾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信陽市根親文化研究會理事,先後有20多篇新聞作品獲中國地市報、全國晚協優秀新聞一二三等獎,有少量文學作品獲獎。

(責任編輯:王會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