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東歐國家企求自身解放,法德兩國和解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障礙?

  • 由 爽朗文史 發表于 足球
  • 2021-10-20
簡介據勃蘭特說,戴高樂曾多次提到一九六五年六月他對勃蘭特說過的話,法國“完全支援德國的統一”

拉木拉多能賣多少錢

引言

一九六五年九月九日,戴高樂在記者招待會上說:“我們不妨設想這一天的到來,那時,整個歐洲從大西洋到烏拉爾實現建設性的和解,歐洲可以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首先是德國問題。實現這一目的的唯一途徑是簽訂一項全面的協議。”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開場時似乎很順利的法蘇對話仍然停滯不前,柯西金

訪法

後發表的會談公報同六月在莫斯科發表的聯合宣告相比,幾乎毫無進展。

戴高樂一九六七年夏季的波蘭之行,也同樣沒有成果。

戴高樂要求哥穆爾卡同蘇聯保持距離,但遭到了彬彬有禮的拒絕。

法國仍然抱有希望,素有“東方法國”之稱的羅馬尼亞越來越激烈地反對華沙條約。

戴高樂對這一事態變化極為重視,決定鼓勵羅馬尼亞幹下去。

東歐國家企求自身解放,法德兩國和解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障礙?

一九六八年法國雖然發生了五月事件,也未能阻止戴高樂接受齊奧塞斯庫的邀請前往羅馬尼亞訪問。

戴高樂在布加勒斯特同他在華沙一樣受到隆重而熱烈的歡迎。

各方面的訊息表明,歡迎在很大程度上是群眾自發的。這說明法國總統的向東方開放的對外政策引起了人民群眾的興趣。

東歐各國人民和戴高樂一樣,相信開放政策有助於自身的解放。

布拉格之春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然而,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使從大西洋到烏拉爾的歐洲的美夢破產了。東歐國家的領導人對開放政策所持的態度使戴高樂失望。但是,波恩採取的新政策又使戴高樂感到欣慰。

東歐國家企求自身解放,法德兩國和解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障礙?

一九六六年,在聯邦德國,“聯合”政府代替了艾哈德政府。

參加聯合政府的兩大政黨是:阿登納建立的西德基督教民主聯盟以及原來由倍倍爾和李卜克內西於一八六九年建立、在德意志帝國滅亡後又重振旗鼓的社會民主黨。基督教民主聯盟人士庫·格·基辛格擔任聯邦總理,他過去參加過納粹黨。

外交部長為勃蘭特,他過去一直是反希特勒的,大戰期間加入了挪威國籍並在挪威軍隊中服役。這兩個黨的接近是有原因的。在意識形態方面,社會民主黨在一九六四年十一月的卡爾斯魯厄黨代表大會上放棄了馬克思主義學說。在外交政策上,它們沒有任何分歧,都贊成大西洋主義並確信西德的安全基本上要靠美國的保護。

東歐國家企求自身解放,法德兩國和解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障礙?

因此,聯邦德國在任並確花下都應支援美國。

阿爾弗萊德,格羅鑑提供的一個的於說明問題。《圖片報》一九六六年三月發表文章說:“我們(為(德)要求(自決)權,因為我們也不能在世界其它地區踐踏自決權。所以,我們對“骯髒”的越南戰爭的態度是不沾邊。”還會民主黨副主席弗裡茨·埃勒批評《圖片報》社長阿克塞爾·地普林格說:“(這篇文章)把盟國和我們之間的最後一點信任都給破壞了,簡直太糟了。”

唯一有爭論的問題是德國對法國應採取什麼態度。這個問題使基督教民主聯盟內部分裂為“戴派”和“反戴派”。

分歧反而不是發生在基督教民主聯盟和社會民主黨之間。勃蘭特曾任柏林市長。一九六三年埃裡希·奧倫豪爾逝世後,柏林危機使他成為社會民主黨領袖。他曾同戴高樂意見不和,發生過爭執。勃蘭特是那份有名的“前言”的起草人之一。一九六三年五月八日聯邦議會本想把這個“前言”放在一致透過的法德合作條約的前面。

東歐國家企求自身解放,法德兩國和解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障礙?

法德條約是一月二十二日阿登納和戴高樂在兩國關係緊張時簽訂的。

當時氣氛緊張是因為愛麗捨宮既反對英國加入西歐共同市場,又反對拿騷協定。正如法國駐西德大使弗朗索瓦·塞杜說的那樣:“惹美國不高興的想法,也使西德政界人士感到不快和不安。”因此,格羅塞說這個“前言”是“一份與戴高樂的政策背道而馳的檔案”。

人們批評即將離任的艾哈德政府,說它眼看著同法國的關係惡化而不管。為此,聯邦總理基辛格在一九六六年一月十三日的就職演說中,用了很大的篇幅談法、德關係。他說:“象美國政治活動家們希望的那樣,歐洲應該用一個聲音說話,歐洲還需要一個日益密切的法、德政治和睦關係。”

他還主張重新實施一九六三年的法德合作條約。

戴高樂將軍在氣餒的時候曾把這個條約比做早晨的露水和瞬息即逝的煙雲。

東歐國家企求自身解放,法德兩國和解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障礙?

戴高樂親口對勃蘭特說過,他認為這個就職演說“非常有意思,非常令人鼓舞”。據勃蘭特說,戴高樂曾多次提到一九六五年六月他對勃蘭特說過的話,法國“完全支援德國的統一”。戴高樂還說:“當然,雙方都知道這個目標不容易達到。但是,這個目標不是烏托邦。”戴高樂幾乎同時也對柯西金講過這些話。他強調達到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是緩和。“當然,德意志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政策。然而,法國對蘇聯人公開宣告,贊成德蘇緩和,如果德意志有這種願望的話,法國將幫助它走這條道路。”

自然,條件就是聯邦德國放棄發展一切核武器,並同意維持現存的邊界。

最後,戴高樂強烈譴責美國的霸權。他說,美國的霸權“扼殺歐洲,不讓歐洲人掌握自己的命運,同時阻礙了歐洲同東方的和解,總之,從各方面來說它都是一塊絆腳石”。

基辛格和勃蘭特都很瞭解美國,知道美國不會採取任何重大行動來改變現狀,尤其是在約翰遜發表了關於邊界問題和防止核擴散問題的講話以後。所以基辛格和勃蘭特決心同蘇聯搞緩和。莫斯科很欣賞西德新總理的就職演說。

東歐國家企求自身解放,法德兩國和解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障礙?

一九六七年三月,東德部長會議主席斯多夫建議同西德總理舉行會晤,但後來會晤因為聯邦德國提出要先派全權代表而未能舉行。

鼓吹同所有承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國家斷交的“哈爾斯坦主張”,逐漸沒有人再提了,因為沒有收到預期效果。東歐國家同西德建立外交關係也是附帶很多條件的,例如要求西德公開承認東德,並把西柏林作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等等。

最後,波恩只同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因為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的政策不同於莫斯科。為此,有些社會主義國家就爭先恐後地譴責這兩個國家。莫斯科對波恩的懷是不是沒有道理的。

西德想以經濟合作為誘餌,繞過蘇聯同東斷各國建立關係,以此達到孤立民主德國的目的。

捷克斯洛伐克危機過後,勃蘭特就任聯邦德國總理,重新制定“東方政策”。這一次他沒有重蹈過去的覆轍,決定首先對準蘇聯。效果果真兩樣。

東歐國家企求自身解放,法德兩國和解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障礙?

言歸於好的法國和西德,這時又遇上了新的障礙。一九六八年初,由於有人訛傳了勃蘭特的話,法國認為他不尊重戴高樂將軍,由此發生了一起嚴重的外交事件,法國取消了對西德的一系列官方邀請。這說明在友好的保證下還互存疑心。總之,法國很難同時成為兩個關係不和的政府的朋友。

對法國來說,它若優先發展同德國關係將妨礙它同蘇聯的接近;對聯邦德國來說,它若首先發展同美國的關係,就將影響它同法國的接近。

事實上,

戴高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努力地實現他擺脫美國霸權主義制約的決心。

戴高樂在愛麗捨宮舉行的一次晚會上發表講話說,主張建立“超國家的歐洲”的人是“無能之輩”。他帶頭反對羅馬協議規定的從一九六六年一月一日起,在歐洲共同體部長理事會內實行多數選舉制。

東歐國家企求自身解放,法德兩國和解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障礙?

一九六五年七月一日,法國由於它的意見未被採納而召回了常駐歐洲共同體部長理事會的代表。法國的席位“空缺”了七個月後,才又重新派了代表。與此同時,歐洲共同體部長理事會最終還是討論通過了一個妥協性檔案,使那些主張“歐洲一體化的”人得到了表面上的勝利,而實際上是滿足了法國的要求,從這以後,熱衷於歐洲建設的居伊。

德卡穆瓦不禁借用保羅·法布拉寫的一本書名提出了這樣一個“不可靠的”問題:

“共同市場是否存在?”

他的結論是:這樣建設起來的歐洲是在一九六六年裡,法國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戴高樂訪問莫斯科;戴高樂在金邊發表講話。一九六七年是順勢前進的一年。五月,法國否決了英國再次提出的加入歐洲共同體的申請。

東歐國家企求自身解放,法德兩國和解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障礙?

法國認為,英國加入共同體可能產生一個“使我們的大陸失去真正個性的大西洋區域”;戴高樂七月訪問加拿大的魁北克時,在蒙特利爾市政大廳的陽臺上高呼“自由的魁北克萬歲!”十一月,在英鎊宣佈貶值的四十八小時後,法國宣佈退出“黃金總庫”,顯然是以此迫使美國放棄三十五美元兌一盎司黃金的官價。

結語

一九六七年最重大的事件要算是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之間爆發的六日戰爭了。這場戰爭不僅影響法國和盟國的關係,而且對整個國際關係產生了極其嚴重和持久的影響。對戴高樂來說,這又是一次同“自由世界”較量的好機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