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從黃金聖衣到“滿地黃金”的宮殿,歐洲古人如何將黃金用到極致?

  • 由 白話百科 發表于 足球
  • 2021-10-18
簡介中世紀的黃金商人曾做出過一些調查,結論認為,當鑲金器具變得老舊破損時,其露出的白色石膏底邊兒會讓顧客的差評率陡增

啊摩尼亞膠

【火焱文史】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作品版權歸作者和平臺所有,不得私自轉載或用於其他目的。

從黃金聖衣到“滿地黃金”的宮殿,歐洲古人如何將黃金用到極致?

猶記得小時候,最初對黃金的認識源自於爆火的動漫《聖鬥士星矢》。

在《黃金十二宮篇》中,眼瞅著青銅聖鬥士們在強大的“黃金聖衣”面前被虐得體無完膚,從此便對黃金有了相當深刻的崇拜感。

長大後,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又愈發覺得黃金和自己有著一股“密不可分,卻又遙不可及”的觸感。

說它近,因它早已寓含於生活中,和我們的工資,收入息息相關。這不,前幾天就有“金價回暖,中國大媽成功解套”的好訊息。

說它遠,似乎它只在為富人服務,成為上層社會炫耀的工具。例如印度富豪Datta Phuge,就曾誇張地用純金打造了一件重達3。5公斤的襯衫,並宣稱成本高達235000美元。

但隨後就招致了疾苦百姓憤恨,一度慘死街頭。

從黃金聖衣到“滿地黃金”的宮殿,歐洲古人如何將黃金用到極致?

不得不說,人們對黃金的追求果真是極致的。它跨越了年齡,跨越了種族,跨越了國界,甚至,還跨越了次元。

在遙遠的歐洲古代,也同樣存在著一批這樣的黃金迷。他們不但將黃金秀在了衣服和建築上,甚至連書稿和墨水中也同樣泛著耀眼的金光。

01 古老的崇拜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率先記載了有關埃及人鍍金的事件。後來希臘人依葫蘆畫瓢,也習得了此等高超技藝,其中以

克里斯裡凡亭雕像

為代表的人物鑲金作品最為著名。

有趣的是,它同時也是我們熟知的動畫片《聖鬥士星矢》中,“黃金聖衣”的具體出處。

從黃金聖衣到“滿地黃金”的宮殿,歐洲古人如何將黃金用到極致?

圖為克里斯裡凡亭雕像

克里斯裡凡亭雕像

象徵著古希臘人的黃金崇拜,在宮廷中極負盛名。同時它也是最早期擁有“模組化”理念的雕像。

在雕刻時,人們會先用木頭製造其整體架構,然後再用削薄的象牙板刻畫人物的肉身,附以鍍金葉做成的盔甲,服裝以及毛髮等。

在某些特殊環境下,雕刻家們還用會玻璃糊或者寶石來製作人物的眼睛,配飾以及武器等,令

克里斯裡凡亭

極具奢華之美。

不過,希臘人也並不是傻憨憨,他們如此大費周章地打造這些黃金產品,除了想彰顯其強盛的國力外,也在為日後不可預測的危機做準備。

這就是他們為什麼要

把雕像搞成模組化的重要原因——方便取走

根據希羅多德的說法,當面臨嚴重的財政赤字時,希臘人會將雕像上的黃金取出並融化,再製成可供流通的硬幣或金條以緩解壓力;當情況好轉後,他們還會再次恢復黃金雕像,以備他日所用。

從黃金聖衣到“滿地黃金”的宮殿,歐洲古人如何將黃金用到極致?

復原後的“雅典娜·帕提農”黃金雕像

例如,古希臘雕刻家菲狄亞斯(Pheidias)的作品“雅典娜·帕提農(Athena Parthenos)”,其右手握著的純金“nikea”雕像,就是出於上述目的而打造的。

據統計,在希臘的繁榮時期,總共鑄造了多達六個純金的Nikae雕像,當權者們稱它們為“神聖的寶庫”,皆由聖殿的女祭司,神父和安保人員共同守護著,以防災難的到來。

從黃金聖衣到“滿地黃金”的宮殿,歐洲古人如何將黃金用到極致?

在羅馬時期,依照博物學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的說法,公元前146年,由執政官盧基烏斯·穆米烏斯(Lucius Mummius)第一個做了“愛鍍金”的羅馬人。

在迦太基帝國覆滅後,羅馬人便開始在寺廟和宮殿的天花板上大張旗鼓地鍍金,做出了一副唯我獨尊的態勢。

按照老普林尼的原話:

“奢侈品在他們身上的發展如此之快,以至於在很短的時間內,你可能會看到所有人,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都會在牆壁,拱頂以及住所的其他地方塗上金箔。

這足可見羅馬人對黃金的瘋狂。

為此,古羅馬著名建築師

維特魯威

還專門在其著作《建築十書》中,詳細地描述過鍍金技藝,這點我們會在後文中詳細介紹。

此後,時間推進到中世紀,也就是歐洲真正的“黃金年代”。此時隨著鍍金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甚至將它展示到了書稿和墨水中。

從黃金聖衣到“滿地黃金”的宮殿,歐洲古人如何將黃金用到極致?

圖為《時禱書》頁面

例如,中世紀貴族和宗教人士摯愛的《時禱書》就是這麼一款泛著金光的書籍。其書稿大都有金箔和彩色寶石鑲嵌,預示著人們對上帝的崇敬以及《聖經》本身的高貴。

在世俗社會中,各國君主們對黃金的追求也堪比對上帝的信仰。

法國人中就有一枚好例子——13世紀末,在法國君主查理六世的貴重物品清單中,曾記錄著一枚精美的,由純金打造的“金盃”。

從黃金聖衣到“滿地黃金”的宮殿,歐洲古人如何將黃金用到極致?

它有23。6釐米高(9。25英寸),最寬處直徑17。8釐米(6。94英寸),重達1。935千克(4。26磅)。杯身刻有四顆藍寶石,三枚巴拉斯紅寶石以及十五顆小珍珠。腳底飾有36顆大珍珠,配以精美琺琅畫的裝飾,極具藝術奢華感。

從黃金聖衣到“滿地黃金”的宮殿,歐洲古人如何將黃金用到極致?

圖為鑲金的大克里姆林宮

其實,像這樣的鑲金工藝品,中世紀並不少見。14世紀的俄羅斯大公甚至還意圖打造一座鑲滿金飾的宮殿。

那麼,究竟歐洲古人有什麼高超技術,能將金箔以及鑲金飾品服服帖帖地打造成一款又一款藝術品,這其中又有多少講究呢?

我想還要從古希臘人的傳統手工說起。

02 精湛的技藝

從黃金聖衣到“滿地黃金”的宮殿,歐洲古人如何將黃金用到極致?

其實歐洲早期的鍍金並沒有多少“黑科技”可言,其核心技術就是一個字“打”。

這一點在荷馬的《奧德賽》和《舊約》中都有記載:工匠師傅需要不斷地摺疊金箔,敲打,再摺疊,得到想要的厚度。

事實上,羅馬時期的金箔大約是現代的10倍厚,而中世紀的金箔也有現代的5倍,稱不上什麼“薄如蟬翼”。

然後,人們會用瀝青作為金箔和建築之間的粘合劑。

如果在畫布或木頭上鍍金,人們則通常會先在表面塗上一層“石膏”。這種“石膏”是由精細研磨的石膏或白堊與膠混合製成的物質。

當石膏牢固地附著在表面後,師傅們會令其充分乾燥,然後用刀片將石膏面儘量刮平。待一切準備就緒後,就到了上膠的環節。

歐洲古代主要有兩種上膠方式,分別為兔皮膠和水混合而成的“水鍍金”,以及亞麻籽油煮沸後和石蠟混合的“油燙金”。

無論採取哪種方式,最後都需要將金箔牢牢地和上述任意混合物按在一起,待晾乾後再用已經拋光的瑪瑙打磨。

從黃金聖衣到“滿地黃金”的宮殿,歐洲古人如何將黃金用到極致?

圖為瑪瑙器材正在打磨鑲金的相框

此外,如果你想再畫布和羊皮紙上鍍金,那麼打爛的蛋清+樹膠或亞美尼亞紅土膠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亞美尼亞紅土膠帶有一種特殊的淡紅或暗紅色,由兔皮膠和紅土混合而成)。

但是這兩種組合均會讓金箔變硬而不易延展,有破損的風險。所以中世紀工匠們還會特別地在混合物中加一些蜂蜜,使其變得更加柔軟。

從黃金聖衣到“滿地黃金”的宮殿,歐洲古人如何將黃金用到極致?

圖為工匠正在白色石膏底兒上用紅土膠勾勒圖案

值得一提的是,亞美尼亞紅土膠之所以會被廣泛應用於鍍金產品,並不是因為它有多“黏”,而是在於它本身的顏色。

沒錯,就是那股暗淡的紅。

中世紀的黃金商人曾做出過一些調查,結論認為,當鑲金器具變得老舊破損時,其露出的白色石膏底邊兒會讓顧客的差評率陡增。

但是如果露出的紅色或者暗紅色底兒時,人們卻普遍能接受這種破損。

於是乎,亞美尼亞紅土膠以一種近乎革命的態勢,被廣大手工匠和藝術家爭相使用,鍍金產品的銷路也變得越來越好。在義大利,低地國家以及德國,我們都能看到典型的亞美尼亞紅土膠作品。

從黃金聖衣到“滿地黃金”的宮殿,歐洲古人如何將黃金用到極致?

此外,除了石膏和膠水,歐洲古人還發明瞭一種“液體黃金”或者稱“貝殼金”的金墨水——師傅們從貽貝或牡蠣的殼中提取了有效物質,配合阿拉伯樹膠,製造出了一種粉末狀的金。

這種金粉再和墨水組合,誕生出了我們此前說的“液體黃金”,它可以塗抹在鋼筆或者刷子上,為更細緻的書籍或畫像勾勒線條。

不過這種金墨水和傳統的鍍金方式正相反,需要人們先為目標物上色,再用金墨水勾勒以創造出獨特的“金紅色”,“金藍色”等亮麗色彩。塗金後,藝術家還會加熱作品以使黃金略微融化,從而確保塗層的均勻。

上述貝殼金在15世紀後曾一度風靡歐洲,成為了居家之鍍金首選。

從黃金聖衣到“滿地黃金”的宮殿,歐洲古人如何將黃金用到極致?

當然,如果你厭倦了不停捶打和勾勒,還可以透過化學手段來達到鑲金的目的。

公元800年左右波斯人鍊金術士賈比爾·伊本·哈楊(Jabir ibn Hayyan)將食鹽與礬(硫酸)混合到一起發明了能夠溶解金的王水。

然後人們便開始利用“王水”來製作銀鍍金的器具,這一過程被稱為“冷燙金”。

在此過程中,人們會將金投入到王水中融化,然後將亞麻布浸入到這混合溶液中,再將其點燃,最後用軟皮革或木塞在銀器上塗抹燃燒後的黑色灰燼。

晾乾一段時間後,就能得到鍍金的銀器了。

從黃金聖衣到“滿地黃金”的宮殿,歐洲古人如何將黃金用到極致?

圖為18世紀鍍金銀器組合

唉,想想歐洲古人對黃金的痴迷和追求,在看看現在深處溫飽線的我。何時才能擁有一件屬於自己的黃金大件,鍍金的也行啊!

我想,這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往期回顧

1。《辦公室考古系列:防窺探的神秘火漆和印章》

2。《辦公室考古系列:中世紀如何製造羊皮紙?》

3。《辦公室考古系列:比洛陽紙更貴的是,中世紀的“筆和墨”》

本期文獻

1。 Sloan, Annie (1996) Decorative Gilding, Collins & Brown, ISBN 978-0-89577-879-6

2。 Hunt, L。 B。 (1979)。 “Gold in the pottery industry”。 Gold Bulletin。

12

(3): 116–127。 doi:10。1007/BF03215112。

3。 Etris, S。F。 (1982)。 “Gold And Lustres For The Ceramic Tile Industry”。 Ceramic Industries。

119

(5): 36。

4。A Guide to Technical Terms。 London: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and The British Library Board, 199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