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府谷王旭東:擀氈匠

  • 由 府州紅文苑 發表于 足球
  • 2021-10-17
簡介由於氈匠最辛苦的勞作都是在夜間進行,而白天對羊毛的篩選、彈毛,看上去比較輕鬆,所以,民間常把氈匠戲稱為“蹬兩腳的”,“拍拍打打的”,俗話說“做官的、打鐵的,不如蹬兩腳的”,外人羨慕氈匠,以為工作清閒,實為不明真相

皮襖怎麼洗

擀氈匠

王旭東/文

府谷王旭東:擀氈匠

過去的府谷農村,人們住窯洞睡土炕,窯洞土炕上都有鋪毛氈的習慣。毛氈保暖效能好,防寒、隔潮,經久耐用,對於並不富裕的農民來說,它可是重要的家當。

製作毛氈的手藝人,人們稱呼擀氈匠。需要擀氈的人家,把好氈匠請到家裡來,好吃好喝招待著。家裡的婆姨們哪也不去,專心給師傅做一日三餐,男人則把自己捨不得抽的好煙,餐前飯後,雙手遞給師傅,如此畢恭畢敬,就是想讓師傅用心盡力擀出一根好毛氈來。

府谷王旭東:擀氈匠

氈匠的活兒有選毛、彈毛、鋪毛、噴油、洗氈、定型等多道工序。就說擀氈用的羊毛,也有不少講究。秋天剪下的羊毛質量好,春天剪下的羊毛就差一些了。舊皮襖剪下的茬皮毛,鏽的疙瘩多,不容易彈散,黏性也不怎麼樣。在彈毛之前,要把羊毛裡的皮頭、雜質、鏽死的疙瘩揀出來,把受潮的、沾帶上黃土地放在滾燙的炕頭烘乾,拾掇得利利索索。

彈毛一般在白天進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彈毛是個力氣活,更是個技術活,力氣小、技術差的人是絕對彈撥不動,也彈不好的。彈毛用的弓,由桑木、牛筋製作,七尺多長,被懸空吊起來。氈匠光著膀子,右胳膊上戴一個套子,與八九寸長的棗木撥子連在一起,右手握著撥子,左手託著彈毛弓,左右開弓,“蹦蹬蹦蹬”不停地彈著。粘在弓弦上的羊毛,利用弓弦的彈力和振動,隨之分開,呈鬆散的棉絮狀。

府谷王旭東:擀氈匠

氈匠的鋪毛,是把蓬鬆的羊毛,用竹夾子夾起來,鋪在細竹條編織的簾子上,根據主家要求的尺寸,薄厚一致,四界整齊地鋪平、鋪勻。

羊毛鋪好後,開始噴油。噴油這活兒技巧成分大,一般都是師傅親自完成,學徒是做不來的。噴油時,師傅端起油碗,嘴裡噙上少許,與鋪好的羊毛保持適當距離,透過舌頭、嘴唇、氣息的相互作用,噴出霧狀的油氣,均勻地灑落在羊毛上。油多了浪費,油少了羊毛粘不緊,擀出來的毛氈不瓷實,立不住架子,還容易掉毛,使用時間也會大大縮水。

府谷王旭東:擀氈匠

洗氈是氈匠活兒中出力多、流汗多、工夫一定要到位的技術活、力氣活、辛苦活,是氈匠和徒弟共同完成的。兩人把竹簾子上噴過油的羊毛,緊緊地捲起來,用繩子捆綁固定,然後光著雙腳,在竹簾子上面一遍一遍揉蹬,邊揉蹬邊向竹簾潑熱水,往往要洗很多遍。說來也怪,那些鬆散的羊毛經過熱水浸潤,反覆壓縮、清洗、捶打、揉蹬後,會緊緊粘在一起。這時,解開竹簾,處理一下羊毛密度不均勻、四界不整齊的地方,拾鬧上幾回,這根毛氈便基本成型了。

最後一道工序是定型。趁著基本成型的毛氈還熱乎乎的,用鐵鉤依次鉤住四個角,透過拉、搓、揉、拍打成直角,收拾好四條邊。眼睛看著差不多了,再用直尺仔細量盤,整理到位,一根方方正正、漂亮結實的毛氈便成功了。毛氈在熱炕頭上慢慢“出汗”、晾乾,隨著水分不斷蒸發,由薄變得厚實起來。

府谷王旭東:擀氈匠

由於氈匠最辛苦的勞作都是在夜間進行,而白天對羊毛的篩選、彈毛,看上去比較輕鬆,所以,民間常把氈匠戲稱為“蹬兩腳的”,“拍拍打打的”,俗話說“做官的、打鐵的,不如蹬兩腳的”,外人羨慕氈匠,以為工作清閒,實為不明真相。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左書文苑

現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床上用品五花八門,種類繁多,毛氈逐漸被淘汰,擀氈匠也漸漸被人們遺忘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