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建議父母持父母合格證上崗”真的來了?又被不配當父母了嗎?

  • 由 兒童心理大講堂 發表于 足球
  • 2021-10-11
簡介企圖用“父母資格證書”來消除家庭悲劇,這可能確實會起到一定效果,但是這種觀念的背後隱藏的其實也是一種偏見,那就是“孩子出問題,就一定是父母的問題”

教鞭英語怎麼說

反對“父母持合格父母證上崗“的提議,並不意味著不主張成為一個好父母,這是前提,不然沒法理性討論。(影片來源:kevin英語情報局)

“建議父母持父母合格證上崗”真的來了?又被不配當父母了嗎?

微博熱搜第一,具體就不重述,話題爭議挺大的。正好在頭條刷到一個影片,結尾挺諷刺的,看完思考了好一陣,於是就有了如下一點想法。

“建議父母持父母合格證上崗”真的來了?又被不配當父母了嗎?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永遠都有理不清糾葛,做父母難嗎?難。做孩子難嗎?難。真的,都太難了。

雖然作為一名兒童心理領域的作者,我關心在乎兒童的利益,然而依然會覺得這個考試有些荒誕。

人永遠都喜歡追求“美好”的事物,這一點也沒問題,也不奇怪,

但是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被“美麗”的幻覺所迷惑,

因為現實生活往往都是殘酷的。

企圖用“父母資格證書”來消除家庭悲劇,這可能確實會起到一定效果,但是這種觀念的背後隱藏的其實也是一種偏見,那就是“孩子出問題,就一定是父母的問題”。

可是我們仔細思考真的是這樣的嗎?

是不是父母給了孩子無條件的愛後,孩子就一定不會學壞? 一定不會產生心理疾病? 沒人能拍胸脯白分白保證,對吧?

一個人的成長,心態的變化是非常微妙的,父母確實會佔一部分,但是也並不是全部。

按元分析的話來說,

一個人的人格究竟與什麼有關?

遺傳,環境(又分共享環境和非共享環境),以及環境與遺傳的互動作用。

翻譯成人話來說,養育就好比是一門玄學,因為變數太多了。

比如朗朗父親逼自己兒子練琴就是嚴父教子,普通人逼自己孩子學習就是對孩子的壓迫。

你覺得可笑吧?

然而專家會告訴你: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人格特質,因此所需要的教育方法也是不同的。

言外之意,你的孩子不是朗朗,因此那套方法不適合。

這麼說來,教育本身就無法量化的,

什麼樣才是好的家庭教育? 你怎麼答? 有標準答案嗎?什麼樣的父母才算好父母,有標準答案嗎?就像成功一樣,什麼樣的人才算成功,有標準答案嗎?

沒有,通通都沒有。

因為每個父母的學識本身就是存在差異的,

就像有的人信武志紅,有的人卻信李玫瑾一樣。

怎麼,還要來場“什麼樣的教育觀點才是最好的”的辯論賽嗎?

那前幾年呼籲把教鞭還給老師的建議又怎麼說呢?

有些東西是道德層面的就留給大眾去評價,不要聽風就是雨。

當然對於家暴的父母肯定是不能姑息的

,這是底線問題。但是對於其他操作性方面的則應該給父母孩子們留一定空間。

“為人父母最大的可怕之處就在於當父母不用考試”這句話真的快要被育兒自媒體說爛了,以至於讓人懷疑是不是有販賣焦慮的嫌疑。

我們必須要看到,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家長其實是開始和自己孩子平等相處的,並且越是在大城市這種現象就越為普遍。

心理學的許多研究也證實了“

一般,家庭越富有的,父母和孩子的心理健康確實是要比家庭收入較差的父母好孩子好很多

”,當然我們不否認存在例外,但從機率統計上來說確實如此。

那麼偏遠山區的父母們和孩子們又怎麼辦呢? 留守兒童們呢?這些人是不是就不應該生育?如果你覺得是,那麼這就是認同精英主義,認同社會達爾文主義。

教育,永遠有種魔力,那就是背鍋,因為凡是出了問題都可以一概丟給教育,統一作答為:又是沒有教育好。

那麼請思考,教育真的是萬能的嗎?

還是說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

教育萬能論和教育背鍋論?

“建議父母持父母合格證上崗”真的來了?又被不配當父母了嗎?

再想起前幾日的熱搜:“建議取消生育三孩以上的處罰”

再看看今天連續的幾個熱搜:“建議父母持合格父母證上崗”、“人大代表迴應建議禁止單身女性凍卵”

以及剛過去的:“離婚冷靜期”

幾個新聞對比起來,感覺這個世界異常的詭異和荒誕,嗯,真現代性荒誕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