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金竹園與紅樓夢

  • 由 趣觀天下 發表于 足球
  • 2021-09-19
簡介村裡人會講很多傳說故事,但真正讀過書的人卻不多

開封哪裡採竹筍

金竹園與紅樓夢

鄉情 何麗 攝

金竹園是我老家,在鄂西北的一個小山窩裡。金竹園,這三個字在地圖上、行政文書上都沒有,只是老家人這麼叫,像呼喚小名兒一樣。

小時候聽村裡老人講,叫金竹園是因為當年村裡長了很多竹子,有些竹子被賦予了靈魂,長成了人形、馬形,砍竹子時,竹子會流出鮮紅的血。至於竹子後來是怎麼回到原形的,時間那麼久遠,誰也說不清。

村裡人會講很多傳說故事,但真正讀過書的人卻不多。記得當時村裡幾十戶人家,惟獨我么爺爺家裡有書。他過去是教書先生,他的書並不多,幾十本的樣子,包著筍殼封皮,整整齊齊地裝在麥缸裡。老家的麥缸裡一般都放有幹桃葉驅蟲,所以翻看他的書,文字裡會飄出一股麥香混雜著桃香的特殊氣味。

我那時上小學,對文字和書有著不明就裡的喜歡。鄰居茂大伯家兒子在鎮上當郵遞員,他家有一面糊了舊報紙的牆,我去他家,會昂頭面壁很久,茂大伯看我脖子仰的時間長了,還遞給我一隻小板凳。

么爺爺的書一般不外借,但他會大方地借給我。我那時識字少,那些書只能深一句淺一句地讀個懵懵懂懂。因此,我還是喜歡聽么爺爺講書中的故事,他在火塘邊講的那些“牛皋問路”“水漫金山寺”,使整個屋子瀰漫著一股浩蕩之氣,讓人感覺這個世界不僅是眼睛看到的,還有一個由文字帶來的奇妙領域。我不僅與我生活的金竹園有關,還可以乘著這書中的故事,飛過青瓦屋頂,越過金竹園的山脊,飛向無窮的遠方。

我奶奶不識字,但她與書的關係卻很微妙。她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圍著灶臺轉,如果兒孫中有誰在讀書,她會默默地支援,會把剛下完蛋“咯咯噠”叫個不停的母雞悄悄趕出去。要知道,在平時她是絕不讓我們攆剛下完蛋的母雞的,說怕雞生了窩。有一次我三嬸撕一本舊書來引火做飯,她一把奪了下來,板著臉說:“燒什麼不好,燒起書來了?”

記得我大概十歲時,有一天,奶奶突然拿出一本厚厚的書給我。這真是新奇的事,奶奶居然有書?我接過來一看,封面封底都沒有了。我問哪兒來的,她說:“昨天翻櫃子時翻出來的,這麼多年都沒注意,也不知是從哪兒來的。”我翻著書,並不知道這是一本什麼書,裡面的很多字都不認識。我拿著要走,奶奶連忙說:“可別糟蹋了,去請你么爺爺看看。”

么爺爺翻了翻,半晌才遲疑地說:“這應該是《紅樓夢》吧!因為裡面有賈寶玉。”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紅樓夢”這三個字,也不知道賈寶玉是誰,更不知曉這書裡到底講了啥。他問我書是從哪裡來的,我如實告之,他也覺得奇怪,他坦言自己沒有讀過這書,只是知道書名,據說是四大名著。我隱約感覺這書應該是有分量的。我當時嘗試要讀這本書,但許多字都不認識,有些句子讀不懂,好比一隻螞蟻面對一塊大骨頭,實在是啃不進去,也就放下了。

至於那本《紅樓夢》到底是從哪兒來的,至今也無人知曉。直到多年後,我才真正讀到《紅樓夢》,自然地想起在金竹園的童年歲月。故鄉金竹園裡的竹子清瘦,但硬實、頑強,與書中大觀園裡的竹子是不一樣的。《紅樓夢》裡,元春省親的時候,寶玉作了一首《有鳳來儀》,就寫到了瀟湘館裡的竹子:“秀玉初成實,堪宜待鳳凰。竿竿青欲滴,個個綠生涼。迸砌妨階水,穿簾礙鼎香。莫搖清碎影,好夢晝初長。”

不僅竹子可以寫得如此這般清雅脫俗,世俗家常裡的生活細節更是寫得觸目驚心。《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有一段寫道:“因看房內瑤琴、寶鼎、古畫、新詩,無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絨,奩間時漬粉汙。”書中的文字是從生活中來,更是從歲月中來的。夢幻旖旎的仙境裡,窗下居然也有點點唾絨。讓我想起兒時在金竹園。冬日裡,婦女們常在火塘邊做針線活兒,每當停針換線、咬斷線頭時,口中常沾留線絨,隨口吐出唾絨。我奶奶牙齒沒了,一時找不到剪刀,有時會讓我幫她咬斷線頭,一小團線絨頭粘在舌尖,“噗”的一聲吐出去。這樣的生活細節,真實而又溫暖。

十八歲那年,我當兵入伍,依舊喜歡書。記得當兵第二年去司機培訓大隊學開車,我怕短期回不了原部隊,我的書會丟,就把書全帶上,還請要好的戰友幫我捎上幾本。有一次連隊點驗,連長髮現我帶著幾十本書在身邊,為此,他還給了我一個別號——書多的小兵。再後來,我加入省作家協會,母親知道後,認真地說:“擔了作家這個名,可要好好寫,白紙黑字的是要給人讀的,是留得下印兒的。”

應該說,人和書是有關係的。有世俗之交,比如有的是為了考學歷、評職稱,等看過了,就不再看;有君子之交,讀書跟日常吃飯喝水一樣,書也安靜地走進他的生活,書是日子的一部分。一個人與這個世界的聯絡,也是一個人與他所讀過書的聯絡。

長大後,我讀過很多書。回想起少年時的經歷,並不嫌當時讀書苦。如果讀書時,心進了書裡,即使腳在雪窩裡、老鼠在屋樑上吱吱作響又如何呢?有些書當時讀了,也許只是一句話或者一個小小的念頭,一旦裝進了心裡,十年八年,好比河蚌中進了一粒沙子……

一個人讀書的初衷或許有世俗、功利,但更多的是天經地義、志存高遠,就如同那些大山深處的孩子,為了讀書求學,可以翻山越嶺去到遠方。(陳軍)

(作者單位:雲南省大理州紀委監委)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