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健康】黃疸、目黃、小便黃、小便黃,這些是病因,你必須要知道!

  • 由 醫學科普劉醫生 發表于 足球
  • 2021-05-14
簡介二、病因病機1.時邪疫毒,燻蒸肝膽2.酒食傷脾,化生溼熱3.積聚內阻,膽汁失洩4.化源不充,血不榮色三、診斷要點l.目黃、身黃、小便黃乃黃疸三大主症,且三症之中尤以目黃為要

什麼是黃疸

中醫內科學——黃疸

一、概念

黃疸是指因肝失疏洩,膽汁外溢,或血敗不華於色,引發以

目黃、身黃、小便黃

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

二、病因病機

1.時邪疫毒,燻蒸肝膽

中醫內科學——黃疸

2.酒食傷脾,化生溼熱

中醫內科學——黃疸

3.積聚內阻,膽汁失洩

中醫內科學——黃疸

4.化源不充,血不榮色

中醫內科學——黃疸

三、診斷要點

l.

目黃、身黃、小便黃

乃黃疸三大主症,且三症之中尤以

目黃

為要。

2.有肝炎接觸史、服用對肝有損傷藥物史,或酗酒史等。

3.相關血液生化學檢測及影像學檢查有助於黃疸的診斷與鑑別。

四、鑑別診斷

1. 萎黃

相同點:症狀:肌膚髮黃的臨床表現。

病機:氣血不足的相似病機。

不同點:萎黃:症狀:面板萎黃不華,且目睛不黃。

病機:重在血虛。

黃疸:症狀:目睛發黃。

病機:重在血敗。

2.黃胖病

相同點: 症狀:面板色黃之症。

病機:氣血耗傷之相類病機。

不同點:黃胖:病因:氣血耗傷源於腸中鉤蟲匿伏,蠶食血氣。

病機:以致血虛不華於色。

表現:面部腫脹色黃,肌膚色黃帶白而目睛如故。

黃疸:病因:溼邪、疫毒。

病機:膽汁泛溢、氣血之敗,血不華色。

表現:身、目、小便黃。

五、辨證要點

1.陽黃、陰黃、急黃、虛黃

中醫內科學——黃疸

2.溼熱輕重

陽黃——溼熱所致,有偏重於熱、偏重於溼之分,辨溼、熱之重輕。

中醫內科學——黃疸

3.陰黃之寒溼與淤血

陰黃——脾胃虛弱,寒溼內阻與肝鬱血瘀,膽液失洩兩類。

中醫內科學——黃疸

六、治療原則

陽黃

——

清熱利溼

為主,通利二便是驅逐體內溼邪的主要途徑。陽黃證無論溼熱之重,苦寒攻下法的應用均有利於黃疸的消退,但須中病即止,以防損傷脾陽。

急黃

——

清熱解毒涼血

為主,擇用攻下、開竅之法。

陰黃

——依據寒溼或血瘀的病機特性,分別採用

溫化寒溼、化瘀退黃

之法。

虛黃

——

健脾生血柔肝

黃疸的中末期治療應重在健脾疏肝、活血化瘀,以防黃疸轉生積聚、鼓脹,而先安未受邪之地。

七、分證論治

陽黃

1.熱重於溼

主症:身目俱黃,黃色鮮明,可兼見發熱口渴,小便黃赤,大便秘結,心中懊惱,口乾而苦,噁心欲吐,脅痛。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治法:清熱利溼,佐以瀉下。

方藥:茵陳蒿湯。

茵陳——清熱利溼退黃;

梔子——苦寒以清利三焦之熱;

大黃——通導陽明之積,使溼熱從大小便而去。

2.溼重於熱

主症:身目俱黃,不及熱重於溼者鮮明,可兼見頭身困重,脘腹痞悶,食慾減退,嘔惡,便溏。舌質紅,苔厚膩微黃,脈弦滑。

治法:利溼化濁,佐以清熱。

方藥:茵陳五苓散。

茵陳——清熱利溼以退黃;

桂枝——通陽化氣以利小便;

茯苓、豬苓、澤瀉——淡滲利溼;

白朮——健脾燥溼。

急黃

主症:發病急驟,黃疸迅速加深,色黃如金,兼見高熱煩渴,腹滿而痛,吐血、衄血、便血,或肌膚出現瘀斑,手足抽搐,神昏譫語,舌質紅絳,苔黃而燥,脈弦數或弦細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開竅。

方藥:犀角散。

犀角(以水牛角代)——清熱涼血解毒;

黃連、梔子、升麻——清熱解毒;

茵陳——清熱利溼退黃。

陰黃

1.寒溼阻遏

主症:身目發黃而晦暗,可兼見脘悶腹脹,食慾減退,神疲體乏,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舌體胖大,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溫化寒溼,健脾退黃。

方藥:茵陳術附湯。

茵陳——利溼退黃;

附子、乾薑——溫中散寒以化水溼,且可制茵陳寒涼之性;

白朮、甘草——健脾胃以利溼濁。

2.血瘀肝鬱

主症:身目發黃而晦暗,面色黧黑,可兼見脅下或有症塊,或疼痛如刺,或隱痛不休,面板可見蛛絲紋縷,或見手掌赤痕。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或白或少,脈弦澀或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解鬱。

方藥:鱉甲煎丸。

鱉甲——滋陰軟堅,以柔肝之脈絡,是為方中主藥;

桃仁、丹皮、紫葳、芍藥、桂枝、鼠婦、蟄蟲、蜣螂 ——活血祛瘀,通絡軟堅;

葶藶、石葦、瞿麥——通利水道;

柴胡、黃芩、半夏、厚朴、烏扇——清熱疏肝解鬱;

大黃、赤硝——通導積滯;

人參、阿膠——補血氣之虛;

灶中灰——主癥瘕堅積;

清酒——以行藥勢。

諸藥寒熱並用,攻補兼施,有行氣解鬱,活血通絡,軟堅消症之妙。

虛黃

主症:面目肌膚髮黃,黃色較淡,兼見氣短乏力, 頭暈心悸,脘腹不舒,納呆便溏,或見脅肋疼痛,腹中結塊,或夜間小便如濃茶。舌質淡,苔白。脈濡細。

治法:補氣養血,健脾柔肝。

方藥:小建中湯。

飴糖——甘溫入牌,溫中補虛;

桂枝——溫通;

芍藥——酸柔;

桂枝配生薑、大棗——辛甘而化陽氣;

芍藥配甘草——酸甘而生陰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