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燕王朱棣直撲龍潭出奇兵!

  • 由 小鄺說事 發表于 足球
  • 2023-02-05
簡介這時候朱棣也非常發揚民主“乃下令欲渡河者左”說你想渡河往回跑的人,你站在左邊,其他的人站在右邊

興寧市羅浮鎮有幾個村

造反這件事,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真是太難了。燕王朱棣起兵已經三年多了,但是並沒有佔多大地方,也就是北平、保定和永平三個地方。他南征北戰部是打了那麼多勝仗嗎?但是史書上記載“所克城邑,兵去旋復為朝廷守”,你打完勝仗你站不住腳,就為了這麼點地方,朱棣還“親戰陣,冒矢石”,而且“亦屢瀕於危”,經常陷入危難之地。

如果這個階段,朱棣哪次戰爭當中不幸身亡了,那他就跟我們今天說起七國之亂八王之亂,當時削藩13人,有一人造反,那也就是朱棣僅此而已成王敗寇。朱棣這個人,不管歷史上如何褒貶,有一點是值得敬佩的,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這個精神絕對是可嘉的,又鼓舞士氣,繼續帶著大家往前衝。這一次朱棣是下了血本了,出征之前,他又給眾將士做總動員了。在前面慷慨激昂的講道“頻年用兵,何時已平”這啥時候是個頭?咱們這一次出征“要當臨江一決”臨什麼江?當然是長江邊上那個念念不忘的南京城。

燕王朱棣直撲龍潭出奇兵!

這個決心下到什麼程度呢?“不復返顧矣”我打死我也不回來了。說完這句話,估計他心裡也想,如果不成功,那真就被人打死了。朱棣說的這番話,讓我想起個人物,就是當年的玄奘和尚。玄奘和尚在西行求法的時候,明確講“我勵志向西,不取真經,絕不東顧一步”。這跟朱棣是有一樣的決心,朱棣這個人也是非常有謀略的一個人,他不會乘匹夫之勇。為什麼敢下這麼大的決心呢?就是因為他和姚廣孝共同定下一個計策,我放棄所有的城池直插南京城。

客觀來講,朱棣這個計策絕對是上策,但是朱棣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實踐告訴我們絕對不是,因為他得到了前方重要的資訊。這個前線是哪呢?史書上講是“中官被黜者來奔”,是南京方面不得志的那些人,偷偷向他來報,特別是那些宮中的太監,不斷的給朱棣傳遞各種資訊。跟他講,朝廷當中把大兵全都用到前線了,後方其實非常空虛,你一旦越過各個城池直插南京城,那麼霸業可成。

如果沒有這些資訊,朱棣是絕對不敢放棄城池直插差南京城。因為在古代的時候,所有的城池都是處在重要的關隘當中。這個城池當中裝滿了物資、錢糧和裝備,如果你錯開這個城,你到其他地方,你籌糧補充給養,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如果在前面的城池受阻,後面的城池追兵上來。如果不是有絕對正確的資訊,你採取這樣的策略,那就是死路一條。上一個最成功採取這樣策略的人,就是漢高祖劉邦,他繞開所有的城池直取咸陽。最後立下了不世適的大功,才有“道旁戲劍子嬰降”這個典故。

燕王朱棣直撲龍潭出奇兵!

在建文4年春天的時候,朱棣的大軍再次南下。其他人,像平安、盛庸,包括鐵鉉都得到訊息了,他們在做什麼呢?就是不斷的夯實自己的基礎,我藏在真定,藏在濟南,這些城市當中,我堅決不出來。你願意打,就來攻我,但是朱棣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我壓根不想打,我繼續往南走,他繞開所有的城池直撲徐州。這下一來,平安他們全慌了,打亂他們所有的計劃。怎麼辦?就是一路難下,不停的追趕朱棣,唯恐朱棣直插南京城。

朱棣也確實如此,打徐州一個措手不及,然後繞過徐州直奔宿州。您看這個路線,就是沿京滬鐵路高速南下,快接近淝河的時候,平安終於追上了朱棣。但是朱棣是故意讓他追上的,朱棣已經在這恭候多時了。平安剛到這,就被朱棣的軍隊打了個措手不及,吃了一個大敗仗。但平安這個人也是狠角色,雖然暫時敗了,馬上收集軍隊不死不休,我又纏上來了。朱棣也覺得應該在這進行決一死戰了,要不然就像膠皮糖一樣總纏著你,南下的腳步也受影響。

雙方又開始展開了激戰,雙方只要一進入陣地戰,朱棣在平安身上,真是很難佔到便宜。在戰火當中,平安手下的大將叫火耳灰,挺著長矛幾乎殺到朱棣的身邊。他本來是朱棣手下的一員大將,在朱棣起兵之前,被劃歸到對方去了,所以朱棣非常愛惜他,覺得是一員猛將。當時就吩咐左右,千萬不要射著火耳灰,把他留下,射傷他戰馬就行了。

燕王朱棣直撲龍潭出奇兵!

果然,當時的眾將官就射向戰馬,把他給生擒了。火耳灰手下有個兄弟叫哈三帖木耳,也是非常勇猛。一看大哥被擒了,拍馬來救,同樣也被生擒活捉了。這兩位被生擒之後,平安能放過朱棣嗎?拍馬又衝了過來。戰爭當中是非常的兇險的,史書上記載“王幾為安槊所及”,就說平安手中這杆槊差點傷到了燕王,可以看出來雙方真就是殺紅眼了。

在關鍵時刻,大將王騏飛馬殺到,迎住了平安,這才把朱棣保了下來。最後王騏是“掖王逸去”什麼叫掖王?這是架著燕王就跑,而且是逸去。逸去說好聽是撤退,說不好聽的就是逃走了。我們至少能看出來,燕王是並沒有佔到太大的便宜。燕王朱棣還真不是一般人,回到陣營當中頭一件事,就把這個火耳灰和哈三帖木耳這兩個人放了。這二位本來就是燕王朱棣手下,再看燕王這麼仁義,馬上就跪到地下,說願意投降。

朱棣二話不說,當時就給他倆授予官職,一個是指揮,一個是百戶,而且更重要的是,把這兩個人就留在自己身邊,你是我的貼身護衛,沒有任何的疑心。眾將官都覺得受不了了,說這個太危險了吧?他說不要擔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相信這二位兄弟。結果果然,這兩個人是對他忠心耿耿,一直誓死保護朱棣。這兩個人容易收服,但平安怎麼辦呢?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晚上回到大營會怎麼樣?看看有什麼損失?商量商量明天怎麼辦?

燕王朱棣直撲龍潭出奇兵!

但是燕王這個人真是與眾不同,馬上跟眾將官講“南軍飢,更一兩日餉至”南軍是一路追著咱們跑的,他們這個先頭部隊上來之後,糧草肯定沒跟上。這種情況下,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絕對是一個好計策。於是“乃令千餘人守橋,夜半渡河而南,繞出安軍後”,又使出老計策了。過河之後,繞到平安的軍隊後面,來打平安。“比旦,安始覺”等到天亮的時候平安才覺察到,這意味著什麼呢?半夜燕王這邊行動的,我兜了個圈子,四面都埋伏好了,直接向你衝擊,你根本都沒有察覺。平安這邊,確實像朱棣所講的糧食不足給養不足,各種戰備物資也不完整。再被朱棣半夜偷襲,這是大敗而去。

燕王被平安追得太苦了,可算逮著機會了,立刻組織大軍狂追不止。但是萬萬沒有想到,追著追著突然前邊閃出一標隊伍,這支隊伍又是軍容整肅。朱棣衝擊一下,對方是紋絲不動,再定睛一看對方的旗幟上繡一個“徐”字,又是徐達的兒子徐輝祖來了。朱棣對他確實忌憚三分,不敢再去進攻,又撤了回來。但是他想走,徐輝祖能讓你輕易走嗎?馬上組織大軍一路掩殺過來。徐輝組那是輕易不出手,出手必傷人,他帶領軍隊衝起來,燕王根本抵擋不住,是大敗而歸。

就在齊眉山下,大將李斌也在亂軍之中被殺掉了,眾將被徐輝祖追的叫一個慘字。一直跑到淝河邊上,眾將官才扎住腳步。朱棣說,到這就行了,咱不渡河,就守著河岸邊上背水一戰了。但是朱棣敏銳的發現,眾將官的眼神就不對了,心態有點崩了。你想想我們拋價舍業的跟著你打仗,為了什麼?為了就是榮華富貴,但是這麼多年征戰無果,又碰到這麼牛的一個徐輝祖,下一步我們何去何從呢?您給開釋開釋吧?

朱棣又開始跟大家講了,說他們都是遠處來的沒有糧餉,挺不了多久了,咱們把南北的糧道給截斷了,所以後面的軍隊沒有糧餉,形不成太大的氣候。前面不就是徐輝祖嗎?他也是遠道而來的,咱們努努力就給他拿下。這時候絕對不能渡河“奈何北渡懈將士心”這個時候我們一渡河心氣就沒了,大家覺得之前付出的努力都付之東流了,絕對不能這麼做。這時候朱棣也非常發揚民主“乃下令欲渡河者左”說你想渡河往回跑的人,你站在左邊,其他的人站在右邊。我讓你們這幫人看看,都誰是膽小鬼。

這道命令一下之後,史書上記載“諸將爭趨左”全都爭著跑到左邊去了,這下輪到朱棣心態崩了,王怒曰“任公等所之”,你們想幹啥就幹啥,憑啥?你看看你讓人家說自己選擇的。結果人家做出選擇之後,你還說你這無組織無紀律,這就太過分了。但是雙方就僵持在這了,在雙方僵持不下的這種情況下,到底誰出來解這個難題呢?這時候大將朱能站出來。朱能和張玉兩個人,那是燕王朱棣手下最重要的兩員將領。尤其是在張玉去世之後,朱能的地位是更加重要了,他在眾將官當中,征戰多年很有威望。同時他本人特別忠心耿耿,也深得燕王朱棣的信任,他是雙方最好的調和劑。

燕王朱棣直撲龍潭出奇兵!

這時候朱能站出來,就給大家講了一段漢高祖起兵的故事。他說高祖劉邦當年起義軍的時候“十戰九不勝”,您看人家用這個詞,打敗仗不說打敗仗,人說“十戰九不勝”這就是水平。劉邦最慘的時候到什麼程度?被人追趕急了,把自己兒子都踹到車底下了。現在咱們跟劉邦比,那不是強了很多嗎?都說舍不著孩子套不著豺狼,不付出努力怎麼能奪取天下?

講完這番話,大家心態也就平和了,同時朱棣也非常聰明,這時候適當的示弱,跟大家講,這也沒有什麼,大家有點怨氣,我們也非常理解。很多事情咱們再努力一下,一定能打敗南軍的。經過這番思想動員,雙方又拉起了手,和好如初了。但是你和好歸和好,前面還停著一個大將徐輝祖,領著這麼多精兵,如知奈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