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 由 神經時訊 發表于 足球
  • 2021-06-20
簡介d:右側橋小腦角圖 1 巖靜脈位置、 形態、 走行及其與三叉神經毗鄰關係(細箭頭示巖靜脈, 粗箭頭示三叉神經三叉神經阻滯點眶上神經阻滯點眶上切跡(或眶上孔):位於眶上緣中、 內1 / 3交界或中點附近, 眶上緣1~4mm 處, 其形態和位置

科孔位於什麼牙的下方

混合性神經, 含有一般軀體感覺纖維和特殊內臟運動纖維, 由腦橋基底部與腦橋臂交界處出腦,在顳骨巖部尖端的三叉神經壓跡處形成三叉神經節,軀體感覺纖維的胞體位於三叉神經節內,其中樞突聚整合粗大的感覺根,其周圍突組成三叉神經三大分支:眼神經、上頜神經、下頜神經。特殊內臟運動纖維組成內臟運動根,位於感覺根下內側,後進入下頜神經,經卵圓孔出顱。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眼神經

是三支中最小的一支,屬於感覺神經, 由三叉神經半月節的前內側分出,向前穿入海綿竇, 經海綿竇的外側壁前行, 長約17。3mm, 寬度約3。9mm,在入眶以前已分成三支,即額神經、淚腺神經及鼻睫神經,經眶上裂入眶。額神經入眶後,又分為眶上神經、額支和滑車上神經。眶上神經是額神經的直接延續,經眶上切跡和眶上孔達額部面板、上瞼及結膜,併發出細支穿入額骨,分佈於額竇粘膜及板障。淚腺神經入眶後位於額神經的稍下方,與淚腺動脈伴行並分佈至淚腺、結膜及上瞼外側的面板, 有一小分支穿淚腺及眶隔, 發出細支至結膜, 並分佈於外眥附近的面板。鼻睫神經經眶上裂的內側部入眶後,分為睫狀神經節交通支、睫狀長神經、篩前神經、篩後神經、 滑車下神經,分佈於鼻腔粘膜、篩竇、硬腦膜、眼球、眼瞼、淚囊及鼻背面板。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上頜神經

為感覺性神經。於眼神經與下頜神經之間由三叉神經節的前緣中部發出,水平向前,沿海綿竇外側壁的下部,穿圓孔進入翼顎窩。在該窩的上部斜向前外側, 經眶下裂入眶, 繼而向前經眶下溝、 眶下管改名為眶下神經。顴神經自上頜神經的上面發出, 經眶下裂入眶, 沿眶外側壁向前分為顴面支和顴顳支。顴面支入顴眶孔, 經顴骨管出顴面孔, 穿過眼輪匝肌, 分佈於頰部的面板。顴顳支沿眶外下角向上行, 然後入顴眶孔,經顴骨管進入顳窩, 沿顳肌前緣向上, 約在顴弓上方 2。5cm處, 穿出顳筋膜淺層至皮下, 與面神經顳支相結合, 分佈於顳區前部的面板。眶下神經與眶下動脈伴行, 經眶下溝, 發出上牙槽中神經, 再經眶下管, 發出上牙槽前神經, 向前穿出眶下孔至面部散開, 分成四組終末支,分佈於下瞼、 鼻翼、面頰和上唇等部面板。眶下孔距正中線約3cm,距眶下緣下方約1c m , 與眶上孔在同一垂直線上。上牙槽後神經是上頜神經進入眶下溝之前發出的, 一般是1-3支, 向外下方, 經翼突上頜裂進入顳下窩。第三段為眶下溝及眶下管內段,分為上牙槽前、中神經,與上牙槽後神經吻合成上牙槽從。第四段為在顏面部的終末支。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下頜神經

為混合性神經, 是三叉神經最大的分支, 經卵圓孔出顱, 入顳下窩。卵圓孔離面頰表面約5cm, 正對下頜小頭的前下方, 此處為三叉神經痛時進行下頜神經阻滯的部位。下頜神經幹位於顎帆張肌與翼外肌之間,前方鄰接翼內肌後緣,後方有腦膜中動脈。舌神經起自下頜神經,位於下牙槽神經前內側, 經翼外肌和顎帆張肌之間, 至下頜舌骨線的後部則轉向前, 離開翼內肌的緣,在此,舌神經位於下頜第三磨牙稍後側, 僅被口腔黏膜所覆蓋,可以用手指伸入口腔壓迫該神經於下頜骨上,臨床上可以利用這個部位,作舌神經阻滯或切斷,以解除舌癌患者的劇烈疼痛。下牙槽神經是下頜神經後股的最大分支,在翼外肌下緣行於蝶下頜韌帶與下頜支之間入下頜神經溝, 與下牙槽動脈伴行, 穿下頜孔, 入下頜管至頦孔處分為兩支, 其中一支為頦神經, 經頦孔穿出。頦孔與眶上、下孔在同一垂直線上, 為三叉神經壓痛點的敏感區,頦孔朝向後內上方, 為頦神經的阻滯點。另一支在下頜管內繼續前行, 一般稱為切牙支。下牙槽神經在下頜管內發出多數小支, 互相結合, 形成下牙槽叢。臨床上拔第三磨牙時, 可能傷及下牙槽神經。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功能

主要是面部感覺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次要是運動

咀嚼肌:咬肌、翼內肌、翼外肌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血管壓迫三叉神經

巖靜脈主幹或屬支、小腦上動脈、小腦下前動脈與三叉神經接觸或壓迫;其中巖靜脈又稱 Dandy 靜脈, 為一粗短幹, 起源於橋小腦角池, 由來自小腦半球、 腦幹和第四腦室等處的許多屬支匯合而成。可以為單幹型、 雙幹型或三幹型。屬支多為 2 ~4支, 走行在三叉神經背外方, 匯合成粗短的主幹後注入巖上竇。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a:左側橋小腦角;b:右側橋小腦角;c:右側橋小腦角;d:右側橋小腦角圖 1 巖靜脈位置、 形態、 走行及其與三叉神經毗鄰關係(細箭頭示巖靜脈, 粗箭頭示三叉神經

三叉神經阻滯點

體表神經解剖:三叉神經詳解

眶上神經阻滯點

眶上切跡(或眶上孔):位於眶上緣中、 內1 / 3交界或中點附近, 眶上緣1~4mm 處, 其形態和位置的個體差異較大,其寬度多為5~6mm , 一般可自體表面板摸到。可自眉毛上方進針。

上頜神經阻滯點

翼顎窩:可選取顴骨弓上入路, 取顴骨與顳骨顴突的交角處為進針點, 針尖向著前上方眼眶的頂端, 刺入5cm的深度可觸及上頜神經 ;還可選取前外側入路, 在顴弓與下頜切跡形成的橢圓形窩的前端即冠突後緣為穿刺點,對準眼瞼外緣進針,深約4cm至翼顎窩內。

眶下神經阻滯點

眶下孔處: 距前正中線2。5cm的耳側, 眶下緣中點下方7mm處。以鼻翼上端外緣0。4cm耳側為進針點, 調整針尖角度後刺入眶下孔, 在此處多為局麻藥阻滯;可將針尖的刺入方向調整為平行於眶下孔, 從而刺入眶下孔內; 或針尖的刺人方向和眶下孔不平行,調節阻滯針的進針角度,使阻滯針的針尖只到達眶下孔的側壁, 採用神經破壞藥來阻滯眶下神經, 達到止痛的目的。

下頜神經阻滯點

在下頜神經從卵圓孔出顱部位進行阻滯。可在耳屏前2cm鼻側, 顴弓下緣與下頜骨冠突與髁突之間進針;在口角外上方3cm處可觸及到顴牙槽嵴,在其根部進針,與面板呈45°角,再向後上內進針。或者選擇口內注射法,囑患者大張口,下牙冠平面與地面平行,將注射器放於對側口角相當於下頜第一、 二前磨牙間與中線成45°角,注射器高於下頜牙冠平面1cm,進針達骨面後注射阻滯藥 。

下牙槽神經阻滯點

可在下頜第三磨牙平面頰緣延長線 上方1cm處進針。

頦神經阻滯點

在頦孔外上方進行阻滯。頦孔位於距正中線3cm 的外側, 第二前磨牙根部下方1cm,下頜骨上下緣的中點處。可在頦孔耳側0。5cm,頭側0。5cm 處進針。

三叉神經節阻滯

從眶外緣向下方引一條與正中線平行的垂直線,與從口角外側水平方向引線的交叉點即為進針點。

覺得好看有用記得點贊【也可以評論發表您個人的見解與看法或疑問】

不要忘記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幫助身邊的人一起成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