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梅特涅的全盛時代

  • 由 青年維也納 發表于 足球
  • 2023-01-22
簡介關於這個協會的起源和目的,馮西貝爾做了如此描述:從戰爭中歸來的年輕英雄滿懷義憤在大學裡大肆宣揚愛國精神,透過建立德意志學生聯盟代表所有的大學生,他們試圖把統一、正義和自由的精神灌輸給所有德意志的知識青年

被推崇為埃及的歌德的作家是誰

梅特涅的全盛時代

梅特涅的全盛時代

作者:[英]約翰·馬里奧特 / [英]格蘭特·羅伯遜

在大學裡,德意志的自由主義找到了它最肥沃的土壤,特別是在這一時期的耶拿大學,那裡的學生髮起了一場意義重大的運動。他們決心建立一個將個人生活的最高理想與偉大的愛國目標相結合的協會,他們的口號是貫徹冷靜、忠貞和德意志統一。關於這個協會的起源和目的,馮西貝爾做了如此描述:

從戰爭中歸來的年輕英雄滿懷義憤在大學裡大肆宣揚愛國精神,透過建立德意志學生聯盟代表所有的大學生,他們試圖把統一、正義和自由的精神灌輸給所有德意志的知識青年。學生聯盟在很大程度上懷有過於理想的抱負,他們不指望推翻現狀,而是把希望寄託在年輕一代人的啟蒙。透過提倡道德和愛國精神,他們希望未來可以實現德意志統一的偉大目標。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對當時的德意志缺乏清楚的認識,所以這只是他們不切實際的幻想。這種熱情在一些群體中上升到狂熱的程度,他們甚至準備好拿起刀劍和匕首誅殺暴君。但這些狂熱分子從未在整個社會中為他們的事業爭取到大量追隨者。

耶拿大學校徽。耶拿大學(Jena,1558年)前身是薩克森選帝侯約翰弗里德里希(Johann Friedrich der Gromütige)創辦的高等專科學院,位於德國圖林根州耶拿市,1558年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費迪南一世(Ferdinand I.)下發詔書確立其大學地位;1934年改名為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學(Friedrich-Schiller-Universitt Jena),以紀念德國詩人弗里德里希席勒

學生聯盟從耶拿大學迅速向外傳播,不到兩年時間就在16所大學站穩了腳跟。1817年,學生們決定設立一個偉大的愛國節日,用來紀念他們在耶拿大學發起的運動,同時加強協會的凝聚力。這一年適逢宗教改革三百週年,所以學生們選擇了宗教改革之城艾森納赫作為集會地點;他們還把集會日期定在了10月18日至19日,這同時也是萊比錫戰役紀念日。兩大德意志運動的精神就這樣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這次集會在艾森納赫的瓦特堡舉行,這其實是大學生中很常見的活動。他們在集會上做禮拜、佈道和為少數被選中的人舉行聖餐慶典;大多數人會聆聽耶拿大學教授的愛國演講;還有盛大的宴會、大量的飲品、大學生演講、祝酒和篝火晚會。篝火邊上洋溢著大學生們的熱情;有人會講些胡言亂語,場面十分混亂。在瓦特堡,大家肯定會談起路德的榜樣,他們還會把各種軍國主義的象徵(比如一根導火線和一根下士的手杖),一份拿破崙法典以及各種書籍、論文和檔案,也許還有《德意志邦聯法案》,還有劇作家科策布(他被懷疑是沙皇的秘密使者)寫的書,投入篝火之中。

對於這次集會的重要性,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這件事輕則是一群無知的大學生無意間引發的運動,重則是德意志知識分子革命動亂的徵兆。梅特涅對此非常重視,至少他表現出了重視的樣子。他在亞琛會議上抓住這次機會,向各國君主(特別是亞歷山大一世)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以創作市民傷感劇流行一時的科策布被當成德姦殺害了

梅特涅感到擔憂也非全無道理。不管是意志堅強還是意志薄弱的人,都很容易被學生聯盟這種運動吸引住。瓦特堡節之後出現了零星的犯罪案件。1819年3月23日,科策布在曼海姆被一個叫卡爾桑德的大學生給謀殺了。桑德是一個從未犯案的神學系學生,但他意志薄弱,認為自己代表全能的上帝,必須為德意志剷除科策布。幾個月後,一個名叫洛寧的醫科學生試圖殺害拿騷的大臣艾貝爾。由於某種原因,艾貝爾招致了進步人士的反感。對於德意志的自由主義事業而言,沒有什麼比這些學生的瘋狂罪行更具有毀滅性了。哈登貝格甚至宣稱普魯士要“分崩離析”了。阿諾特和韋爾克兄弟的教授職務被暫停;格雷斯的論文《萊茵河的水銀》曾被查禁,他不得不逃亡法國;就連施泰因和格奈澤瑙也不得不忍受警方監控的侮辱。

對梅特涅來說,學生聯盟的奢侈鋪張和愚蠢行為給他帶來了天賜良機。1819年7月,他在託普里茨會見了普魯士國王,在徵得國王的同意後,他在8月召集德意志各大國的大臣在卡爾斯巴德會晤。

1813年萊比錫戰場上的俄、奧、普三國君主

八國政府代表在卡爾斯巴德通過了決議,並在9月提交給法蘭克福的議會審批。在惴惴不安的各國君主面前,梅特涅生動地描繪出一幅可怕的德意志圖景:最近的事件很有代表性,在德意志中心醞釀著一個可怕的陰謀,各國只有立即採取聯合行動才能將其粉碎。各國絲毫沒有遲疑,立即採取行動,正式頒佈了此前在卡爾斯巴德起草的決議。《卡爾斯巴德決議》規定:整個德意志教育體系都要受到警察的監督;禁止參與政治俱樂部或者會議;媒體要受到嚴格的審查,沒有相應的許可不得出版少於20頁的小冊子;邦聯內所有成員國政府在必要時要透過軍事管制來執行這些法令;還要在美因茨成立委員會,密切關注民主精神的各種表現形式。

此時的梅特涅已經背離了在維也納確認的不干涉他國原則。正如小國所擔心的那樣,邦聯議會開始篡奪各國君主的職能。馮西貝爾尖銳地指出,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雖然不再是德意志皇帝,但卻被梅特涅推舉成為“德意志警察系統全能的首腦”並擁有相應的所有權力。

諷刺漫畫:奧地利的思想俱樂部

梅特涅本可以更進一步,但法蘭克福頒佈的《卡爾斯巴德決議》並沒有得到小國的普遍認可。符騰堡國王對梅特涅的傲慢挑戰做出了迴應,進一步給予國民憲法自由,並把自己置於“純粹德意志聯盟”的領導地位,以抵抗奧地利和普魯士對德意志自由的侵犯。

面對這種獨立示威事件,梅特涅退縮了。1820年5月24日透過的《維也納最後議定書》象徵著他的妥協。這份議定書雖然更新了《卡爾斯巴德決議》,但保證了德意志小國的獨立權。不過在四年後(1824),最初限定為期五年的《卡爾斯巴德決議》得到重新頒佈並且永久有效,梅特涅終於勝利了。

梅特涅取得勝利,德意志反動力量興起,這些都與歐洲局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在簽署《第二次巴黎和約》之前,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就已經獲得了奧地利和普魯士的支援,成功說服他們加入著名的神聖同盟。但近代歐洲歷史上很少有組織能像神聖同盟這樣遭到極大的誤解或嚴重的歪曲。根據沙皇的構想,神聖同盟將為全世界帶來和平與正義。我們可能會質疑沙皇不夠謹慎甚至不夠理智,但他的動機確實很單純,這是無法否認的。神聖同盟招來的惡名其實更應該歸咎於1815年11月建立的四國同盟。這個四國同盟的締約國包括英國、俄羅斯、奧地利和普魯士,1818年又增加了法國,最終變成了五國同盟。在1822年五國同盟被卡斯爾雷和坎寧的行動打破之前,梅特涅在歐洲和在德意志一直擁有無可比擬的影響力。俄羅斯的亞歷山大一世和普魯士的腓特烈威廉三世也越來越被梅特涅的大師氣魄所征服。

在皇村學校朗誦自己詩歌的普希金。梅特涅的活躍間接導致了普希金的被捕。亞歷山大一世1818年3月在波蘭發表演說,允諾在俄國實行憲政,而同年9月在亞琛會議上卻同普魯士國王和奧地利皇帝簽署共同宣言,聲稱要維持現行制度,保護各族人民免受“誘惑”。普希金認為沙皇食言,在詩句中稱他為“遊蕩的暴君”。1820年,普希金被揭發,繼而遭到逮捕

梅特涅的力量來源於清晰的視野、目標的直接、方法的簡單。他堅信革命是一種致命的疾病,而且在二十五年來一直在侵蝕著歐洲的命脈,而他的使命就是要根治這個疾病。梅特涅很快就征服了意志薄弱、智力有限的腓特烈威廉三世,但要說服亞歷山大一世接受他的觀點是一項更困難的任務。但是到了1818年,梅特涅還是成功了。自由主義在艾森納赫興起,這件事有助於改變沙皇的態度,而科策布的謀殺事件更是讓沙皇徹底認同了梅特涅的觀點。在這段時間裡,四國在亞琛會面,他們續簽了此前在巴黎締結的條約,但有著完全不同的目的。在1815年,法國只是歐洲外交事務中的威脅力量。但到了1818年,法國大革命已經成為蠱惑人心的思想和歐洲普遍存在的問題。

因此,歐洲外交對普魯士和德意志國內的歷史做出了反應。到1818年,梅特涅已經完全掌控了普魯士和德意志。在離開亞琛之前,他向腓特烈威廉三世和哈登伯格下達了命令。普魯士可以設立省級議會,但是不能有中央選舉的立法機構。然而迫在眉睫的危險來自三個方面:不受控制的媒體、新的文理中學,還有最具威脅性的大學。梅特涅說,革命者深感自己無法實現目標,於是打算教育下一代,讓他們發動革命,所以必須要用最嚴格的手段監控教育體系。卡爾斯巴德會議的歷史已經表明,各國都會默默遵守梅特涅的指示。

梅特涅的全盛時代

克萊門斯·馮·梅特涅。19世紀上半葉歐洲最重要的外交家之一。1809年,他開始擔任奧地利帝國外交大臣,1821年成為奧地利首相。他實施高壓統治,極力維護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以書報檢查制度為例,當時有不下兩千種書刊遭禁。書報檢查的範圍並不限於書報,還包括石刻、地圖和徽章等,甚至從法國運來的瓷器上的“自由”一詞也要被清除掉。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梅特涅所代表的保守勢力漸漸不得人心,包括年輕的馬克思在內的人們在許多文章裡痛罵梅特涅。1848年3月,在法國二月革命的影響下,德意志爆發了三月革命。在維也納,市民、大學生和工人聯合起來,推翻了梅特涅政府。當晚,梅特涅竟男扮女裝,匆忙逃往國外,以如此滑稽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