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普法戰爭法國提出以殖民地換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德國為何拒絕

  • 由 不是不努力 發表于 籃球
  • 2022-08-20
簡介如今再讀《最後一課》,我也更進一步地瞭解到課文的歷史背景:由於法國在普法戰爭(1870—1871)中失敗,被迫繳納大量賠款,並且將阿爾薩斯—洛林地區(也就是小說故事的發生地)割讓給德國

法國殖民地還存在嗎

依稀記得在我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曾經在語文課上學過一篇外國背景的課文《最後一課》,當時我對課文故事發生的背景並不瞭解,加上理解能力不夠,老師對該課文也沒有做更多擴充套件講解,我並不明白這篇課文的內涵是什麼。長大後,我才知道這篇文章其實凸顯了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感。

普法戰爭法國提出以殖民地換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德國為何拒絕

如今再讀《最後一課》,我也更進一步地瞭解到課文的歷史背景:

由於法國在普法戰爭(1870—1871)中失敗,被迫繳納大量賠款,並且將阿爾薩斯—洛林地區(也就是小說故事的發生地)割讓給德國。

法國由此顏面掃地,而德國則結束了長期以來的分裂,開始了國家新的歷史。

關於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在德法之間的和談中,法國方面曾經提出過一個方案:

法國請求將自己在越南等地的殖民權益交予德國,以換取德國不佔領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但是德國方面予以了拒絕,指名道姓一定要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普法戰爭法國提出以殖民地換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德國為何拒絕

法國地圖上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問題來了:德國方面為什麼一定要拿到阿爾薩斯—洛林地區,而寧可不要法國的殖民地呢。

對此,我將從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和法國殖民地兩個角度展開分析。一、從歷史的角度看,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本為德意志的故地

雖然阿爾薩斯—洛林地區被割讓給德國被當時的法國人視為難以抹去的傷痛(不然也就不會有《最後一課》了),不過放在歷史長河之中,我們會發現,

早些時候,阿爾薩斯—洛林地區並不屬於法蘭西,反而屬於德意志。

9世紀中期,法蘭克王國分裂後,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歸屬於德意志的前身—東法蘭克王國。

普法戰爭法國提出以殖民地換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德國為何拒絕

後來,東法蘭克王國又演變為了神聖羅馬帝國(也就是德意志第一帝國)。阿爾薩斯—洛林地區自然也就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地。17世紀三十年戰爭後,神聖羅馬帝國戰敗,結果德意志地區的封建割據由此加劇,而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最後也被戰勝的法國奪取,離開了德意志。

後來,在19世紀中期,完成德意志統一的任務,逐漸由普魯士王國來承擔,各德意志邦國也逐漸開始接受普魯士的領導。

普法戰爭法國提出以殖民地換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德國為何拒絕

對於普魯士而言,從法國手裡奪回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是一樁光輝德意志故土的壯舉。

而這也可以向其他的德意志邦國展示:既然普魯士奪回了德意志的故土,就說明普魯士有資格來實現德國統一的目標,大家也就沒有跟錯大哥。二、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煤鐵資源豐富

德國統一戰爭的根本原因,在於經濟以上怒—德意志地區長期以來,一直都是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各地在貨幣以及對外關稅等方面都不統一,也就無法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由此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普法戰爭法國提出以殖民地換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德國為何拒絕

我們可以認為,德國統一戰爭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給德國的資本主義工業化開闢道路。

那麼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又與德國的資本主義工業化有什麼關係呢?原來,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擁有歐洲十分豐富的煤鐵資源。想也知道,這對工業化發展可是很有利好的。此外,俾斯麥一直在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在戰後打壓法國。我個人認為,德國拿下阿爾薩斯—洛林,一方面推動了德國的工業化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打擊法國的工業,從而削弱法國的實力。德國方面可能也有後者的考慮在內。三、殖民地角度的分析

如果說德國不渴求殖民地,那肯定是大錯特錯的,因為後來德國也加入了瓜分殖民地的行列之中(比方說我們中國的山東)。那麼,德國又為什麼不借普法戰爭之東風,去趁機割取法國的殖民地呢?

普法戰爭法國提出以殖民地換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德國為何拒絕

我們通常都會把殖民地叫作“海外殖民地”。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要保住自己已有的海外殖民利益,那麼肯定是需要一定的海軍力量的。日後的德意志帝國海軍實力強勁,但是普法戰爭結束時期的德國海軍並非如此:它才剛剛起步。就在普法戰爭以前不久,在與丹麥海軍的戰鬥中,普魯士海軍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

對於當時海軍力量還不強大的德國而言,去佔有法國的殖民地並非上好的選擇。

還有一個原因:西方國家開始大規模搶奪殖民地是在柏林會議(1884年)以後。而在此之前,除了英國以外,法國等國的殖民地其實並不算很多。

換言之,對德國而言,法國海外殖民地的吸引力並不算大,也就不打算為了獲得法國的殖民地而放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