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收入結構變化導致利潤下滑,實體店如何認識和改善?

  • 由 靈獸山 發表于 足球
  • 2022-12-28
簡介小店是低成本運營,沒有大店的收入結構,但低成本也不能完全抵消流量損失了,況且小店大多是養家餬口的屬性,與動輒上市的大店無法相比,而且它的收入模式極其單一,主要就是商品差價積累利潤

交換價值是什麼決定的

【文/靈獸山 天鯤】

實體店面對客流下降的同時,也受到收入模式變化的影響,後者解釋了門店營收來源,影響了盈利能力和經營品質。傳統超市的收入結構由商品差價、通道費用和外區租金構成。本質上,差價積累的利潤是銷售額拉動的,貨架空間稀缺導致的有限選品是通道費產生的原因,租金收益是線下高客流轉化而來的利潤。

收入結構變化導致利潤下滑,實體店如何認識和改善?

總體而言差價利潤需要有高銷售來實現,而通道費用和租金基本上算是純利了。線上下客流下滑後,透過量販實現高銷售已不可能實現,而獲取純利的收入模式也幾乎不存在了。關鍵是,實體店在開始即時零售業務後所獲得的更多訂單,以及銷售額提高帶來差價利潤的增長,完全不能對沖純利的損失,除非銷售額能提高好幾倍,在當前這顯然不現實。

簡單地說,就是實體店的人工和房租等固定成本未變,但經營的收入結構卻變了,而這些變化的要素正是利潤的核心。在這種情況下想改善經營現狀,已不是增加流量和銷售就能解決的了,需要重構收入模式或者降低固定成本。同時毛利率和週轉率、流量轉化和客單價、以及留存復購等指標的重要性並未改變。

收入結構變化導致利潤下滑,實體店如何認識和改善?

有朋友會問:商品差價、通道費用和租金收入,不都是大賣場的收入模式嗎?這與一般的實體超市、便利店和生鮮超市有關嗎?好像影響不大啊?這個疑惑是可以理解的,它們的確不是一回事。

事實上無論門店大小,透過商品差價盈利是完全一致的,這也是零售的基本規律,至於服務力則是逐漸出現的。但規律和能力是不同的,大店生意雖然差了但議價能力還是有的,尤其在轉型差異化經營時,這個能力對毛利率的改善十分有意義,但一般的實體店是缺乏這個能力的。

另外在通道費用收入方面,一般實體店缺乏能力獲取更多,但相對也是有一些的,只不過是透過贈品和折讓,結算期以及其他方式少量獲取。這些收入對大店微不足道,但對小店來說卻很重要,因為這個收入和小店固定成本投入少是成比率的。很多個體店之所以能存活,主要原因就是低成本運作,比如人工、裝飾和裝置投入都是低配版。而租金收益的確是很難出現的,同樣也沒有更多投入。

收入結構變化導致利潤下滑,實體店如何認識和改善?

也就是說,大店是收入結構解體了,要改變現狀首先要關店或縮小店型,這是在應對商圈縮小後流量減少,同時加強全渠道經營,這是在獲取增量,這些動作相對較快。小店是低成本運營,沒有大店的收入結構,但低成本也不能完全抵消流量損失了,況且小店大多是養家餬口的屬性,與動輒上市的大店無法相比,而且它的收入模式極其單一,主要就是商品差價積累利潤。

事實上,大賣場平臺型收入模式已不可能迴歸了,即使銷售額能迴歸到最好的狀態,通道費用和租金收益也不會好。因為流量被全渠道全場景化了,只要顧客不迴流並集中線上下店,純利式的收入就不會實現或越來越少,因此對大賣場來說,只有轉型差異化才能生存,否則收入模式或平臺型商業模式一旦解體,就是一劍封喉。

小店的收入模式看起來不會有多少變化,但隨著社群零售開始注重提供生活解決方案,如果能在商品銷售以外滿足更多顧客需求,這樣的收入模式就會有新機會。比如有些社群便利店增加即食鮮食,開始增加日系便利店的服務,也有的引進了某品牌奶茶,打造了一定的社交空間等。總的來說,就是增加了服務收入,雖然還是很像賣商品賺差價。

收入結構變化導致利潤下滑,實體店如何認識和改善?

最後,收入模式出問題說明商業模式也要出事,如果是不可逆的,就需要重回商業本質,做好商品力和服務力,去滿足顧客不斷變化的需求。其中最最基本的是將商品差價這個收入模式做好,不是同質化的,而是透過差異化商品構建,包括自有品牌和服務功能創新來實現。這個基礎平穩過度後,其他的收入方式就會出現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