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方言土不土|鄉音未改

  • 由 長江日報 發表于 垂釣
  • 2022-10-18
簡介雖然上海有很多寧波人,寧波話也未必沒有市場,但是在上海人心目中,出了上海,其他地方的方言就都“土得很”

方言中的方是什麼意思

在上初中以前,我日常生活接觸的都是方言。初三的時候,因為要考師範,所以學校專門請了一個北京籍的老師教我們說普通話,那位老師把這個叫做“侃大山”。因為要求在日常交流中說普通話,當時覺得非常不好意思,覺得自己講得不好,羞於開口,大部分時間保持沉默,還被老師批評說我不太積極。

後來到寧波讀了高中,整個環境都用普通話,也就慢慢地適應了。談不上標準,但是已經會大膽開口了。那時我就發現,學校裡能說寧波話或者普通話是很有面子的,如果一著急,把家鄉話說出來,會遭到鬨笑,雖然知道大家也沒有什麼惡意,但總會覺得尷尬。

再後來我就知道,方言這種東西,是有土有洋的。在家裡,家鄉話就是最好的通行證。我在外頭讀書多年,回去後依然一口純正的家鄉話,曾被鄉親們交口稱讚,說我不忘本,不像有些人,才出去幾天啊,回來就一口洋腔怪調的。但是出了家鄉,到了寧波,寧波話就是通行證了。如果在寧波還說我的家鄉話,就會被人看輕,寧波人會取笑“鄉下人”,最起碼,人家口頭上不說什麼,但心裡會有一種優越感,看不起“鄉下人”。

但是寧波人要是到了上海,上海話就變成了通行證。雖然上海有很多寧波人,寧波話也未必沒有市場,但是在上海人心目中,出了上海,其他地方的方言就都“土得很”。

後來我到武漢,發現武漢也是多少有這個情況,會說一口武漢話還是多少有點不同。我們周圍的人,也都願意學習武漢話。而且語言的學習,很難改掉鄉音的根子,所以漢口人總能一下子把帶有黃陂口音、漢陽口音、江夏口音的人識別出來。

我一直想知道方言土與不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剛開始,我覺得與方言本身有關,有的方言詰屈聱牙,在遠離鄉土的地方聽來,給人不舒服的感覺。後來我發現這跟好聽不好聽根本沒有關係。比如我們這些人初聽粵語,就會覺得很難聽,什麼“母雞”“公雞”的,後來粵語歌曲、粵語影視看多了,感官變了過來,覺得好好聽呀。閩南方言歌曲也是如此,一首《愛拼才會贏》曲調歌詞都很棒。

既然跟方言本身的特點沒有關係,那恐怕就跟一種方言的社會地位有關係了。方言的社會地位越高,越給人不土的感覺。決定一種方言的社會地位有兩個因素,一個是經濟的,一個是政治的。一個方言所在區域的經濟、政治越發達,方言地位越高;反之則地位越低。所以像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成都、廣州、武漢、西安、南昌等城市的方言,都會預設成為圓心,周邊方言向這些圓心靠攏。在全國範圍內,經濟的排名,又成為這些中心區域方言代表的排名依據。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因為經濟發達,所以大部分人對粵語和上海話不排斥。

當然,語言的問題很多時候更加複雜,經濟、政治指標只是一個簡單的引數,當一個民族全民文化素養普遍提高了以後,我們會認識到,任何一種方言都值得尊重,任何一種方言都蘊含著與獨特的地理、人文相契合的文化基因,都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阮桂君 武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編輯:張靖】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