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關於書法學習的入手建議

  • 由 茗堂故事 發表于 垂釣
  • 2022-09-28
簡介就算篆書因為歷經久遠而認識的人不多,但我們練習篆書的目的是為了學會中鋒束毫,不斷提升線條質量,線質於書法而言,無異於高樓大廈之磚石,基礎中的基礎

哺字草書怎樣寫

輕音樂 - 安魂曲

輕音樂 - 安魂曲

04:26

未知來源

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

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間 --

孫過庭《書譜》

對於許多書法愛好者來說,一開始寫什麼字型基本上是大家都面臨的問題,這恰好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從身邊的習書法的朋友來看,大部分從楷書入手,有一個特別喜歡自由的書友,從江湖行草開始,經多年無所精進,終歸還是重新回到隸書基礎的路線上,從頭再學。

相比這位書友的經歷,我和我家小朋友運氣就好得多,從一開始就走了我所認為的正路——即習書當從篆隸入門。古人認為:“學書非從篆隸入門,則其趣不博,其意不高,其家數亦必不能大。篆象規圓,隸象規方,篆工間架,隸精筆力;篆以觀其會通,隸以堅其壁壘。”必須說明一點的是,每個人學習書法的目的不同,有的只為把字寫好看,有的就是為了打發業務時間,也有的從書法中吸取營養,以至於有所成就。不同的寫字目的對於入門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本文只針對於把書法當成藝術修養來完成的人的建議。僅供大家探討,參考。

關於書法學習的入手建議

王羲之曾不止一次告誡其子王獻之:

學篆籀,工省而易成。

勿播於外,緘之秘之。李世民為此點贊,在他為《晉書》寫的《王羲之傳》中,歷數各家書法之短,唯獨贊王羲之曰:“祥察古今,精研篆素,盡善盡美惟王逸少乎!”封建帝王為書家親撰傳論,並如此推崇,這是十分罕見的。王羲之之所以能光耀百代成為“書聖”,顯然也是與他認識到了學練篆書的重要意義,並苦練篆書是分不開的。

清代書法家何紹基說得更為直接和肯定:“餘學書從篆、分入手。東漢蔡邕在其所作《篆勢》一文中讚美篆書道;“處篇籍之首目,粲彬彬其可觀,摛華豔於紈素,為學藝之範先”。

篆刻大家,西冷印社的吳昌碩先生一生臨“石鼓文”他曾說“餘學篆好臨《石鼓文》,數十載從事於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作為四川當代書法的代表何應輝先生,對書法的貢獻極大,尤其是以篆隸入行草,於飄逸中融樸厚,於妍美中見古拙,讓書法生出新的美感。而何老先生在書法研習教學中也極力推崇習字從篆隸入門為好,可以為我們所借鑑。

由此可見:“學書先學篆”的理由是很多的,而且這條道路肯定是可行的。雖然很多書法大家,並不一定都以篆書稱名於世;但完全可以肯定,他們都在篆書中吸取過可貴的藝術營養;古往今來篆書哺育出了眾多的書法大家,光耀史冊,功不可沒!

關於書法學習的入手建議

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從低階到高階”的前進上升過程。縱觀書法,也正是這樣的:古代的篆書不像其後的隸、草、真、行那麼複雜,更絕不是那麼高不可攀,而是較為簡單易學,僅有“點、直、弧、”三者,且用“點”極少,實際常用的不過“直、弧、”二者而已,較“永字八法”,就簡單得多!

就其運筆過程來看,也沒有明顯的提、頓,筆畫無明顯的粗、細變化,不過是一個“提筆中含”而已!也有人更直截了當地說,篆書“看來是難,其實簡單”,“只是一個‘中鋒’法而已。

篆書的橫平、豎直、體正、對稱,有變化而不多,這正好是書法初學者必須學到手而又易於學到手的、極為簡易而又很有藝術價值的東西。至今,很多書法老師、培訓班都透過“畫線條”“打圈圈”的“土方法”來打基礎,是為了“短期快速見效”,其實,若想長遠進步,還是直接學篆書最好。

關於書法學習的入手建議

就算篆書因為歷經久遠而認識的人不多,但我們練習篆書的目的是為了學會中鋒束毫,不斷提升線條質量,線質於書法而言,無異於高樓大廈之磚石,基礎中的基礎。就筆者個人經驗而言,習好篆書,學會用筆之法,若能熟練應用,則對於提升隸書,甚至行草書水平,其功效都是顯而易見的。習字從篆隸,正如佛學之雜阿含經,讓人直接走上正道!

習字無捷徑,如果一定要說有,那就是找一個好老師。

感謝雪溪堂主這樣的好老師,讓我們從一開始就行進在正確的道路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