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依飯節、古倫木沓節與放水節等,這些節日習俗,是傳統文化的瑰寶

  • 由 中原文化家 發表于 垂釣
  • 2022-09-26
簡介仫佬族每10年中分別3次於農曆立冬時節選擇吉日,以仫佬族人居住區域所謂的“冬”為單位,在各自的宗族祠堂裡舉行隆重而神聖的依飯節,進行虔誠的祭祀活動

沓的意思與組詞是什麼

你見過這些奇特民族節日嗎?下面帶你欣賞一下少數民族的奇葩景觀,這些另類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依飯節、古倫木沓節與放水節等,這些節日習俗,是傳統文化的瑰寶

1、依飯節

仫佬族主要聚居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稱“伶”和“謹”。依飯節是仫佬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帶有強烈的感恩和祝願色彩。依飯節又稱“喜樂願”、“依飯公爺”,意為“向祖先還願”。

關於依飯節的來歷兩種。其一,傳說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間,得到守監梁、吳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其二,傳說仫佬山鄉遭外敵入侵,梁、吳帶領鄉民抗擊,不幸英勇犧牲。

依飯節、古倫木沓節與放水節等,這些節日習俗,是傳統文化的瑰寶

仫佬族每10年中分別3次於農曆立冬時節選擇吉日,以仫佬族人居住區域所謂的“冬”為單位,在各自的宗族祠堂裡舉行隆重而神聖的依飯節,進行虔誠的祭祀活動。

節日期間,全村上下一片歡騰,男女老少同慶豐收,共享歡樂,相互祝福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依飯節、古倫木沓節與放水節等,這些節日習俗,是傳統文化的瑰寶

依飯節為仫佬族所獨有,是仫佬族信仰習俗長期積澱的結晶。它體現出仫佬族文化之精髓,進而成為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徵。

目前,仫佬族的許多傳統民俗日益淡化,依飯節傳承的文化空間逐漸縮小,傳承後繼乏人,亟待搶救、保護。

依飯節、古倫木沓節與放水節等,這些節日習俗,是傳統文化的瑰寶

2、古倫木沓節

鄂倫春族的世代傳承的古倫木沓節,鄂倫春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自古以來繁衍生息在黑龍江流域和大小興安嶺的密林深處,世代以狩獵和遊獵為生。

這種獨具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傳統節日倫木沓節。古倫木沓為鄂倫春語,意為祭祀火神。古倫木沓節由祭祀火神的儀式演變而來。

依飯節、古倫木沓節與放水節等,這些節日習俗,是傳統文化的瑰寶

自古以來,鄂倫春人每到年節或吉日,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門前燃起篝火,並焚香跪拜禱告,以求火神保佑平安。長此以往,形成了一種世代傳承的民間習俗。

鄂倫春族古倫木沓節活動習慣在每年的春季舉行,屆時人們帶著好酒好肉及帳篷等物,舉家騎馬到預定地點參加活動。節日期間,活動內容豐富多彩。

依飯節、古倫木沓節與放水節等,這些節日習俗,是傳統文化的瑰寶

鄂倫春族古倫木沓節活動的主要活動是白天則舉行賽馬、射箭、射擊、摔跤及唱歌、跳舞、講故事、下棋、玩木牌等文體活動;夜間攏上篝火,請薩滿跳神,祭神祭祖。

古倫木沓節並非是單一的祭神祭祖日,同時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由於歷史原因,古倫木沓節有很長時間停止活動,一些傳統活動瀕臨消失。因此,保護這一民俗節日刻不容緩。

依飯節、古倫木沓節與放水節等,這些節日習俗,是傳統文化的瑰寶

3、放水節

清明放水節是都江堰市的民間習俗。在農曆二十四節氣的清明這一天,為慶祝一年一度都江堰水利工程歲修竣工和進入春耕生產大忙季節,民間都要舉行盛大的慶典儀式。

為了紀念李冰,每年舉行官方祭祀和群眾祭祀活動。官祭活動首先由主祭官宣讀祭文,並獻帛,獻爵,獻花,然後瞻仰二王廟。群眾祭祀活動主要是拜謁二王廟,祈願一年風調雨順。

依飯節、古倫木沓節與放水節等,這些節日習俗,是傳統文化的瑰寶

放水節最為重要的活動內容是在都江堰渠首魚嘴分水工程處舉行砍斷連線榪槎的竹索、外江水流入經歲修後的內江的開水儀式。

清明放水節再現了成都平原農耕文化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和民俗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崇尚先賢、崇德報恩的優秀品質,具有弘揚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

依飯節、古倫木沓節與放水節等,這些節日習俗,是傳統文化的瑰寶

近年來,為了弘揚民族文化,恢復都江堰清明模擬放水活動,恢復了仿古祭祀表演,使中外來賓交口稱讚放水節是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天府第一盛會。

總之,這些少數民族節日,特點鮮明,在其發展形成過程中,深度結合該民族的文化與風俗,產生民族文化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贊、評論、收藏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