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曼巴學徒”塔圖姆,卻“魔球”化了

  • 由 860侃球 發表于 垂釣
  • 2022-09-18
簡介外線三分的把握性,雖然相比中距離跳投會更低一些,但因為三分的收益高,所以在命中率差距不太大的情況下,三分的價效比其實會更高

魔球是什麼意思

最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持球鋒線主攻球員的頂級打法到底是什麼?是像傳統持球主攻手那樣,以大量的中距離跳投為主攻方式,還是像現在的“魔球”理論,以籃下攻筐和三分為主攻方式。現役球員裡,前者有杜蘭特、萊昂納德,而後者有哈登、喬治。

如果單看上面這4位球員,目前所取得的榮譽,無疑是杜蘭特、萊昂納德所代表的中距離跳投打法,更具有說服力。但考慮到“魔球”理論畢竟是一個新概念,未來能發展成什麼樣,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所以現在也沒法去否定“魔球”理論。當然,不能去否定“魔球”理論,但我們可以去肯定持球中距離跳投,至少現在可以。

“曼巴學徒”塔圖姆,卻“魔球”化了

“魔球”理論的影響,“曼巴學徒”塔圖姆,好像也“魔球”化了

在全明星賽後,塔圖姆又完成了升級。在全明星賽後的比賽,他場均能得到29。9分7。9籃板3。1助攻,在承擔球隊30。6%的回合佔有率的情況下,塔圖姆交出了60。2%的真實命中率。這個產量、效率,已經是巨星級別的了。

全明星賽前,塔圖姆的回合佔有率只有27。4%,真實命中率也只有55。4%。但在全明星後,塔圖姆不僅是產量上來了,效率也更是大幅提升。一般情況下,當球員的能力到達一個瓶頸時,提升產量,必然是會影響效率的。如今的塔圖姆,反其道而行之,只能有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是:塔圖姆已經突破了這個瓶頸,他的能力又提升到了另一個層次、級別。

塔圖姆突破瓶頸的方式,不是別的,正是往“魔球”的方向發展了。

在全明星賽後,塔圖姆的進攻佔比資料發生了變化:

籃下攻筐佔比從之前的33。6%提升到了35%;

外線三分佔比從之前的36。7%提升到了39。1%;

近中遠距離佔比從之前的29。7%下滑到了25。9%;

籃下、外線三分的佔比上去了,近中遠距離佔比下來了,這就是典型的“魔球”打法。

“曼巴學徒”塔圖姆,卻“魔球”化了

雖說塔圖姆的“魔球”,還沒有到哈登、喬治那個恐怖程度,但已經有往那個方向發展的趨勢了。另外,還有一個因素,可能會讓塔圖姆陷入“魔球”打法而無法自拔。

正面的持球跳投方面,塔圖姆的跳投兩分命中率為39。9%,三分跳投命中率為39。8%,後仰跳投兩分命中率為39。8%,急停跳投兩分命中率為33。3%,而急停跳投的三分命中率為47。1%。

看出什麼問題了不?在效率方面,塔圖姆的兩分好像和三分差不多。不用去質疑產量方面的問題,上面這些資料,三分的產量比兩分的產量還要多。我把塔圖姆籃下5英尺內的兩分除去後,塔圖姆的兩分投籃情況是這樣的,316投123中,命中率38。9%,而塔圖姆本賽季的三分命中率為39。8%。資料顯示:除去籃下的兩分後,塔圖姆在其他位置的兩分命中率,還不如三分命中率高。

在效率差不多的情況下,選擇何種進攻方式,這就要看所獲得的收益比了。而毫無疑問,三分的收益顯然是要比兩分高。在產量、效率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在沒法往籃下去的時候,塔圖姆沒道理不選擇外線三分。

“曼巴學徒”塔圖姆,卻“魔球”化了

為何“魔球”理論,還沒有取得成功?持球中距離跳投的優勢又在哪?

其實在我之前的文章裡,就提及過持球中距離打法和“魔球”理論的區別:在大樣本下的比賽中,從收益價效比來看“魔球”確實是更高效的比賽方式。

籃下和中距離都是兩分,價效比相同,但顯然籃下的得分會更高,進攻效率更高;

外線三分的把握性,雖然相比中距離跳投會更低一些,但因為三分的收益高,所以在命中率差距不太大的情況下,三分的價效比其實會更高;

有關於外線三分和中距離的收益價效比,可以參考這樣一個例子。在不考慮罰球的情況下,同樣是20次出手,中距離命中率達到50%,能得到20分,而外線三分要得到20分,三分的命中率需要33。3%。然而,聯盟裡外線三分33。3%的球員一大把,但中距離能保持50%的球員,卻是屈指可數。所以,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嗎?

整體上來說,不管是籃下,還是外線三分,就收益價效比來說,“魔球”打法,確實是比中距離要高,這也是“魔球”理論為何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拋開“魔球”理論目前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績來說,至少“魔球”打法的球員,在資料方面,那是突出一個豪華、高效。

“曼巴學徒”塔圖姆,卻“魔球”化了

上面說了“魔球”如何如何的好,接下來,就得說說這“魔球”的缺點了,也是中距離的優勢。

焦灼的比賽,勝負往往就在一兩個回合裡,而這一兩個回合,去具體分析收益價效比,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時候需要的是效率,需要的是成功率,需要的是得分,而非收益價效比。

從機率學上,可以這麼去理解:最後兩個回合,都交給頂級巨星。如果頂級巨星是用中距離去終結,像杜蘭特、萊昂納德這樣的持球中距離跳投大神,可以穩定拿下2分(命中率50%即可)。而如果這兩個回合,都用來外線扔三分,那兩次機會也未必能命中一次(還沒有誰的三分命中率能達到50%),所以最後這兩個回合,可能會一分都拿不到。

這就是持球中距離跳投相對“魔球”理論的優勢所在。關鍵時刻,影響比賽勝負的是成功率,而非是收益價效比。說的在直白點就是:到那生死關頭,能得分就是硬道理,一兩分都顯得至關重要,哪裡還管的上什麼價效比。

說到底,“魔球”理論的根本問題就是在於關鍵時刻影響比賽能力的不足,而這也恰恰是哈登所被質疑的地方。萊昂納德、杜蘭特,則是靠著穩定的中距離跳投,取得了成功。

“曼巴學徒”塔圖姆,卻“魔球”化了

年輕的塔圖姆該如何選擇,傳統的中距離跳投,還是現代化的“魔球”

再說回到塔圖姆。雖然是“曼巴學徒”,但塔圖姆在曼巴這條路上,走的好像並不是很成功。持球中距離跳投,急停跳投,低位背身轉身的後仰,像這些科比的絕活,塔圖姆做的好像都不是頂級。反而是在外線三分上,是越來越得心應手了。本賽季塔圖姆的後撤步三分,88投37中,命中率高達42%。也正是因為這樣,塔圖姆是越來越“魔球”化了。

但塔圖姆需要這樣“魔球”化下去嗎?像哈登那樣嗎?我看並非如此。

其實我並非反對“魔球”,上面也說了,在大樣本的比賽中,“魔球”是收益價效比最高的進攻方式,這也就說明了“魔球”是可以作為常規打法的。“魔球”最大的問題是在收官的關鍵時刻,關鍵時刻不追求價效比高的“魔球”打法,而用成功率、把握性更大的中距離去終結比賽,這並不是否認“魔球”理論。

塔圖姆已經有了“曼巴”的底子,像科比的那些技術動作,他都會,並且說的上是熟練。至於為什麼效果不佳,我不清楚具體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但要說就此完全放棄中距離,全然往“魔球”理論方向發展,也未免太可惜了。

“曼巴學徒”塔圖姆,卻“魔球”化了

上面也說了,“魔球”確實能為球員帶來更高的效率,更好看的資料,但在影響比賽,決定比賽勝負方面,中距離的把握性始終是更大的。

其實不是不能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持球中距離和“魔球”不能相容呢?比賽的常規時間用“魔球”打法,到了關鍵時刻,用持球中距離終結比賽,這樣為何不行?

其實這話不僅是對塔圖姆說的,對哈登更是如此。在兩分能追平或者反超的情況下,甚至在比分上根本就沒有落後的情況下,真的有必要去刻意追求把握性不如中距離兩分的外線三分嗎?

我並不反對塔圖姆繼續用外線三分增加產效,但也希望塔圖姆能在中距離方面,維持在一個高水平之上。畢竟,中距離相比外線三分,距離籃筐更近,把握性更高,而在比賽的關鍵時刻,需要的就是更高效率的得分。

“曼巴學徒”塔圖姆,卻“魔球”化了

文/老球迷860 圖片來源於網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