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供應鏈管理案例:蘋果對關鍵下級供應商的管控

  • 由 管理會計匯 發表于 垂釣
  • 2022-09-17
簡介而極少數的關鍵供應商呢,因為技術、工藝等要求高,一級供應商沒能力管理,就得采購方自己來管理

蘋果案例編號是什麼意思

供應鏈管理案例:蘋果對關鍵下級供應商的管控

對大多數公司來說,供應商管理止步於一級供應商,即跟公司直接有訂單交易的供應商。而對於那些具備獨特的技術、工藝的二級、三級甚至四級供應商(以下統稱下級供應商),採購方認為應該歸一級供應商管理;而有些一級供應商呢,因為缺乏技術和管理能力,往往沒法行之有效地管理下級供應商。於是,這些下級供應商成了“三不管”:採購方不願管,供應商沒能力管,形成供應鏈的風險源。

1

“三不管”的下級供應商

下級供應商之所以存在,往往是基於其獨特的經濟或技術價值,是專業分工的結果。如下圖所示,下級供應商雖然數量眾多,但絕大多數是不需要管理的,市場機制就能夠有效對付。比如一級供應商要買些紙杯子什麼的,紙杯子供應商是誰也不用去管理的——此類下級供應商存在,更多的是經濟分工的原因,而不是技術原因,因而市場機制可以有效管控。少數下級供應商比較重要,比如有一定的技術優勢,但一級供應商能夠對付,必要的話要求報備批准即可。而極少數的關鍵供應商呢,因為技術、工藝等要求高,一級供應商沒能力管理,就得采購方自己來管理。

供應鏈管理案例:蘋果對關鍵下級供應商的管控

那麼,究竟如何判斷哪些下級供應商是關鍵的,需要採購方來介入管理?我們可以從供應鏈的結構,分兩種情況來看。

如下圖所示,如果一級供應商的數量很有限,表明入行門檻較高,能進來的供應商能力一般都不錯;如果下級供應商的數量很大,表明入行門檻較低,下級供應商的技術含量較低。這種情況下,採購方深度介入下級供應商管理的可能性就小。相反,如果一級供應商的競爭非常激烈,供應商數量很多,而下級供應商的入行門檻較高,供應商數量有限,則表明一級供應商往往沒有能力管理下級供應商,需要採購方深度介入。

供應鏈管理案例:蘋果對關鍵下級供應商的管控

舉個例子。比如說機械加工件,不管在哪個國家,供應商都是苦力型居多,價格競爭激烈,利潤率低,難以負擔一流的人員,以有效管理關鍵的下級供應商和供應鏈。而它們的下級供應商,比如電鍍、陽極氧化、表面處理等專業供應商,工藝的技術含量高,一旦出了質量問題,機械加工廠沒有能力來處理。這時候就有兩種選擇。其一,每個機械加工廠僱一幫博士、碩士來管理,這面臨資源重複投入、資源利用率不足的問題;其二,採購方僱一幫博士、碩士,把所有的下級供應商管起來,對付質量、技術問題,顯然更加符合經濟規律。

要知道,對於採購方來說,有些東西是沒法外包的。比如關鍵下級供應商的管理,如果你是處於最有利的位置來管理,你沒法外包給一級供應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與其埋頭在沙子裡,奢望奇蹟發生,不如勇於承擔責任,積極主動,把對關鍵下級供應商的管理變為競爭優勢。

2

蘋果對關鍵下級供應商的管控

以iPhone的觸控式螢幕為例,在蘋果的供應鏈上,富士康處於一級供應商的角色,以組裝為主,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真正的技術在於螢幕(二級供應商)和玻璃(三級供應商)。對於這兩個下級供應商,蘋果主導供應商的選擇和商務關係,富士康主要負責訂單層面的日常管理。

供應鏈管理案例:蘋果對關鍵下級供應商的管控

為什麼蘋果不讓富士康來主導這裡的二級、三級供應商關係?因為富士康可能做成蘋果——對於供應商管理來說,你最不想看到的呢,就是把供應商培養成競爭對手。

相信有些人對華碩與戴爾的故事還記憶猶新。華碩最早給戴爾供應PCB。做著做著,華碩對戴爾說,我不但可以幫你做PCB,而且可以幫你組裝起來,做成PCBA。戴爾算了一筆賬,能便宜幾分錢,得,那就做PCBA吧。又過了一段時間,華碩說我不但可以給你做PCBA,而且可以幫你做計算機主機板。戴爾算了一筆賬,又能便宜幾分錢,得,那就做主機板吧。沒多久,華碩又來了,說不但可以做主機板,而且可以做計算機主機。戴爾算了一筆賬,得,華碩就開始做主機。最後,華碩建議,我不但幫你做主機,而且可以幫你設計主機,你只管貼牌就是了。這不,就這樣一步一步,華碩做成了戴爾,成為戴爾在中低端機領域的強勁對手。

供應鏈管理案例:蘋果對關鍵下級供應商的管控

對關鍵下級供應商的管控=對供應鏈的管控

讓我們再舉個例子。有個企業外包生產,把下級供應商的選擇與管理也全部交給一級供應商。後來,一級供應商的績效不理想,採購方就想換供應商,不過沒多久就被一級供應商知道了,後者就開始限供——根據歷史需求,你要多少,就給多少,讓你永遠建不起足夠的庫存來淘汰我。或許有人會問,一級供應商是怎麼知道的呢?答案很簡單:下級供應商告訴的唄。

原來,該企業把整個供應鏈外包給一級供應商後,下級供應商由一級供應商來選擇和管理,其忠誠度也是向著一級供應商的。採購方想匯入一級供應商的競爭對手,但競爭對手沒法帶來整個供應鏈,關鍵的下級供應商還是得用現有的,就向他們詢價。這些下級供應商一看,這不就是自己正在生產的產品嗎?都投產這麼長時間了,怎麼突然又有人來詢價?你不用是個MBA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一個電話打過去,這不,訊息就傳到一級供應商耳朵裡了。

再回到蘋果。對於技術含量高、生產工藝複雜的下級供應商,比如晶片的設計(高通)和製造(臺積電),富士康沒有技術能力來管理,蘋果當時也沒有。但是蘋果意識到,這些技術是他們產品的關鍵技術,對這些技術類供應商的選擇和管理是核心競爭力,所以就在晶片設計領域大幅投入,建立自己的技術力量,先後投入的資源以十億美元計。大家都知道蘋果是消費電子的巨頭,卻並不一定意識到在晶片設計上,他們完全有能力跟專業的設計公司抗衡。前幾年蘋果跟三星關係正僵的時候,業界甚至風傳蘋果要進入晶片製造領域。

就這樣,蘋果掌控了關鍵下級供應商關係,增強了自己對整個供應鏈的管控,同時也限制了富士康的議價能力。在Gartner的全球供應鏈25強排行榜上,蘋果多年來一直位居榜首,跟他們對供應鏈的管控密不可分;而下級供應商的選擇和管理則是該管控的重要一環。

很多一級供應商根本沒有系統的供應商管理,它們的管理方式簡單而粗暴,其實是以淘汰為主:要麼聽我的話,要麼我換掉你。但這在關鍵的下級供應商身上註定行不通:由於技術優勢以及被最終客戶選定的事實,這些下級供應商往往不任由一級供應商擺佈;由於同樣的原因,一級供應商也沒法淘汰這些關鍵下級供應商。於是雙方關係就很糟糕,爭議不斷,陷入長期掙扎。一級供應商動不動就把球踢給採購方:下級供應商是你選的,你又不許我淘汰,那你來管吧。最後採購方不但不得不頻頻介入,而且還得承受下級供應商管理不善帶來的惡果,比如產能跟不上、交期不穩定、質量等一系列問題,形成典型的三輸局面。

3

供應商的管理實踐討論

問:我們想管二級供應商,但一級供應商不願我們插手。

答:問題的關鍵不是一級供應商願不願意,而是誰處於最佳的位置來管理二級供應商。很多情況下,一級供應商當然不希望客戶介入,但問題是一級供應商有沒有能力來管理二級供應商?或者說作為客戶,從戰略角度而言,你是不是想放棄對關鍵二級供應商的管控?如果有一個是No的話,那你就得介入二級供應商的管理。

在這裡,要提防一級供應商有意願,但沒能力的情況:它們願意管理二級供應商,但沒能力,最後會搞砸,害了最終客戶。

相信大家聽過這個笑話:年輕的爸爸躺在沙發上看電視,讓兩歲的兒子去端水。兩三歲的孩子,路還都走不穩,但特願意幫忙,經常幫倒忙,典型的“有意願而沒能力”(等他們再大點,就變成“有能力而沒意願”,連走路都要你抱著了)。爸爸喝著喝著突然一激靈:這孩子個頭兒還夠不著飲水機,他這水是從哪裡來的呢?你知道,馬桶。

THE END

本文作者:劉寶紅 內容選自:《採購與供應鏈管理》

宣告:本文由“管理會計知識匯”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劉寶紅《採購與供應鏈管理》

從實踐者的角度,透過分析一個個案例,講細節、講執行,以獨立文章的形式闡述供應鏈管理的基思想、理論和實踐,注重解決供應鏈實踐中基面的問題,填補了相關領域學者與實踐者之間的空白。

案例標籤

管理會計知識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