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躺贏!此詩隻字沒提它,它卻因此詩家喻戶曉

  • 由 今思遲 發表于 垂釣
  • 2022-08-29
簡介陳子昂這首《登幽州臺歌》詩中對幽州臺(薊北樓)也不著一字,而幽州臺盡得風流,算是很弔詭了,不知道在文學之外有沒有這種現象

武攸宜怎麼念

躺贏!此詩隻字沒提它,它卻因此詩家喻戶曉

不僅楊超越躺贏,有一個地方也躺贏,有一首詩全文沒有一字提到它,它卻也因此詩家喻戶曉。這是怎麼樣的一種操作?

杜牧的“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讓“銅雀臺”名揚天下。銅雀臺,三國時期,曹操擊敗袁紹後於鄴都所建,是建安文學的發祥地,因歷代名人題詠甚多而聞名。但銅雀臺更多的是與美人聯絡在一起,因為杜牧此詩之故。

躺贏!此詩隻字沒提它,它卻因此詩家喻戶曉

與美人同樣重要,在文人這裡心心念唸的就是拜將封相了,就是聲名。“悔教夫婿覓封侯”是美人與功名的二難選擇。拜將封相,需要儀式感,這個儀式感充分體現在黃金臺上。該臺由燕國時期燕昭王所建,用於招納賢才,因燕昭王將黃金置於其上而得名,郭隗為當時燕昭王用黃金臺招納而來的第一位賢才。黃金臺,可以說是後世文人關於抱負得展的一種基因記憶了。黃金臺因建於幽州而又名幽州臺。詩人陳子昂便寫過一首《登幽州臺歌》,全詩很短: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當時陳子昂在中央朝廷做官的時候正好趕上契丹反叛,建安郡王武攸宜掛帥出征,朝廷裡的很多文職官員都被派去做隨軍參謀,陳子昂也在其中。當大軍行進到薊州,不斷接到前方潰敗的訊息,軍心動搖。陳子昂三翻四次毛遂自薦,願意帶一萬人作為前鋒和契丹決戰,但任憑他如何言辭懇切,武攸宜就是不同意,打發他去做文書工作。陳子昂悲憤交加,登上薊北樓,遙想戰國時代燕昭王在這裡高築黃金臺延攬人才的往事,寫下了這首詩。

你看,陳子昂登的是薊北樓,為什麼詩名卻叫《登幽州臺歌》?幽州臺和薊北樓是一回事嗎?可以說是一回事,又可以說不是一回事。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幽州和薊州是同一個地方不同時候的叫法,但是陳子昂時代它就叫薊州,所以,如果非要給這首詩取一個題目,叫《登薊北樓歌》顯然更要合適一些。那麼“幽州臺”怎麼就亂入到這詩的標題了呢?

其實陳子昂文集名下一開始並沒有這首詩,只是明朝楊慎才提到它,並且自作聰明地以為薊州幽州是一回事,因為薊州後來確實改稱幽州了,便在他的著作《丹鉛摘錄》寫道:“陳子昂登幽州臺歌雲:‘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其辭簡質,有漢魏之風,而文籍不載。”後人更是以訛傳訛,根據這段文字,給力這首詩取名《登幽州臺歌》了。

幽州臺更是因這首詩名聲大噪。我們再來看看這整一首詩: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沒有?二十幾個字裡,其實沒有一個字寫到幽州臺的風景,只是登臺的感慨,幽州臺不是躺贏是什麼?但本詩所反映出來的那種橫亙古今的孤獨感仍然可以超越一千多年的時光,打動今天每一個孤獨的人,再加上詩人的加持,幽州臺有這樣的光芒,該。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是唐司空圖關於詩的藝術特徵的命題。即要求文學創作做到含蓄蘊藉、意在言外。陳子昂這首《登幽州臺歌》詩中對幽州臺(薊北樓)也不著一字,而幽州臺盡得風流,算是很弔詭了,不知道在文學之外有沒有這種現象。

百無一用是書生,但當書生髮生作用時,卻是多少廣告費都比不過的,陳子昂為幽州臺所做的廣告,千年至今至今之後再一千年也是同樣有效,所以也不可當書生無物。

所以這就是在這個時代為什麼要寫作的原因了,因為寫作不僅是自我表達的方式、升級思維的方式,更是傳播個人影響力最好的方式。而且你創作多了,可能就有許多副產品,很多東西都是副產品,你要是直接去追求,可能得不到;相反你追求另一種東西,它可能產生副產品,就達到這個目的了。就像陳子昂對於幽州臺的廣告效果,就是副產品的溢位效應。

陳子昂對於幽州臺的影響,真是一種無心插柳的結果,在現實中你注意到有類似的現象嗎?在留言區寫下來大家分享。

躺贏!此詩隻字沒提它,它卻因此詩家喻戶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