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 由 新史論 發表于 垂釣
  • 2022-07-17
簡介曹操卻沒有立即相信華佗的話

過猶不及意思是什麼

自古以來,如果要形容某位醫生醫術高明,人們總會說他是“華佗再世”,形容他的醫術像華佗一樣高明,能做到藥到病除。

由此可見,在中醫界,華佗這位東漢末年的名醫地位之高、名聲之大。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許多人都認為華佗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醫德高尚,是一位時刻心繫天下百姓疾苦,不肯屈服權貴,不願意只為曹操一個人看病的名醫。

因此他拒絕了曹操的高官厚祿,藉口妻子病重離開曹操,最後被曹操殺死了。

華佗死於曹操之手,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華佗之死,責任果真全在曹操嗎?華佗就一點責任也沒有嗎?

如果我們掀開歷史的真相,仔細進行分析後便會感覺,恐怕華佗之死,也不全是曹操一個人的責任。華佗被殺的背後,還有著極為複雜的政治原因。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華佗,一位想當官的名醫

按照家喻戶曉的《三國演義》上面的說法,是說曹操得了頭痛症,疼得死去活來,太醫們對此束手無策。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於是華歆向曹操舉薦了華佗。曹操將華佗請來後,華佗認為曹操的頭痛病根在腦袋之中,要想根治,只有先服下自己發明的“麻沸散”後,再用利斧砍開曹操的腦袋進行手術,才能徹底根治。

曹操向來多疑,聽到華佗的這個治療方案後,認為華佗是要藉機殺掉自己,於是將華佗關進了大牢。後來華佗在獄中被殺,他花了畢生心血寫成的醫書《青囊書》也就此失傳。

曹操殺華佗的故事,被《三國演義》收錄在“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一章之中。我們知道,《三國演義》本身並不是史書,而是一部小說,所以上面的一些說法,和歷史真相還是有不小的出入的。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所以要弄清華佗的真實死因,我們不能只相信《三國演義》,而是要首先弄清楚華佗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據《三國志·魏書·方技傳》記載,華佗字元化,東漢末年沛國譙( 今安徽亳州) 人。他透過廣求博訪與自己鑽研,精通內、外、婦、兒、針灸等科,尤善外科。

華佗並不是天生的神醫,在他年輕時,也是個“兼通數經”的讀書人。同當時大多數讀書人一樣,他最大的願望也是依靠讀書去入仕做官,學習醫術,這只是他的一個“業餘愛好”。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在封建社會,“學而優則仕”是所有讀書人信奉的真理。華佗生活的東漢時期,依靠讀書實現做官,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雖然當時沒有科舉,但要想當大官,還是得精通經史子集。

所以東漢末年,洛陽國子監中的太學生就超過了3萬人。相比之下,醫生雖然也有一些社會地位,但還是遠遠比不上讀書做官。

所以對華佗來說,他的第一選擇,也是和普通人一樣的,那就是靠讀書去實現當官的夢想。

華佗也不是沒有做官的機會。有一次,沛國相陳王圭聽說了華佗的大名,舉薦華佗為“議郎”,但卻被華佗拒絕了。

這並不代表華佗淡泊名利,而是因為華佗是一個很驕傲自負的人,他看不上陳王圭舉薦的“議郎”這種小官,而是想待價而沽,尋找更好的機會。

但是機會並不是每刻都有的。失去這次機會後,伴隨著東漢末年政府的腐朽,漢靈帝和手下的十常侍公開賣官

鬻爵

,想當官只有兩條路:

一是出生於官宦世家,依靠家庭的蔭庇走上當官的道路;二是家裡特別有錢,花大價錢買個官當。曹操的父親曹騰便是花八百萬買了個“太尉”,邁入了“三公”的行列。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可惜以上這兩條,華佗都不具備。他既不是名門之後,又沒有萬貫家財,所以在失去了那次機會後,再也沒有迎來做官的機會,只得退而求其次,走上了從醫道路。

後來即使成了名醫之後,華佗也經常流露出後悔的意思,後悔當年年少輕狂,沒有抓住入仕為官的機遇。

陳壽在《三國志》的的《方技傳》中詳細描述了華佗的這些思想活動:“(華佗)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一語道破了華佗從醫以後的心態。在行醫的過程中,華佗接觸過很多的高官權貴,看到這些人的生活狀態後,華佗更是深深地感到和他們想比,自己這個所謂“名醫”簡直不值一提。

隨著名氣

越來越大請華佗看病的權貴越來越多,華佗的失落感也越來越強烈。久而久之,華佗不淡定了,他的性格也變得特別乖戾,越來越極端。

范曄在《後漢書·方術列傳》中就毫不客氣地指出華佗性格上的缺陷,說他“為人性惡,難得意”。

在後悔和自責的同時華佗也在時刻等待著做官的機會的到來。但是他等啊等啊,始終沒有等到特別好的機會。在這期間,他四處行醫,醫術越來越高超。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轟動天下的“刮骨療毒”

客觀

的說

,華佗是個醫學天才。他在行醫的過程中,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劑“麻沸散”。依靠這種麻醉藥,華佗進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外科手術。

《後漢書·方術列傳》是這樣記載華佗為人做手術的: “先以酒服麻沸散, 既醉無所覺, 因刳破腹背, 抽割積聚。若在腸胃, 則斷截湔洗, 除去疾穢, 既而縫合,敷以神膏, 四五日創愈, 一月之間皆平復。傷口不痛,人亦不自寤。”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就這樣等了很多年,做官的機會沒有等到,華佗卻等到了一個讓他名揚天下的機會。

據《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記載:“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關羽和曹軍作戰時,右臂中了敵人的毒箭後腫得老高,無法繼續指揮作戰。手下人於是便為關羽四處

尋名醫,將華佗請了過來。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華佗為關羽檢查之後說:“將軍你的手要想根治,必須要把讓我用刀把肉割開,颳去骨頭上的毒,再縫起來。但是這個手術很疼,我怕你吃不消。”

關羽聽完哈哈大笑,伸出了右臂說:“你現在就動手,我喝我的酒就是了!”於是華佗用尖刀把關羽的肉割開,替關羽手術。刀子在關羽的骨頭上來回刮,發出

悉悉

的聲音,關羽卻面不改色,繼續喝酒。

手術做完後,華佗說:“我給人看了一輩子的病,沒見過將軍這樣的人。君侯真

天神

也!”關羽大笑著說:“先生的醫術實在高明,我這隻手臂現在一點也不痛了。先生真是神醫!”從此華佗的名氣傳遍了神州大地。

《三國志》中,並沒有說為關羽手術的醫生是華佗,但絕大多數人認為,在當時有這種醫術的,除了華佗之外,沒有第二個了。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為曹操治病遭遇不測

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的事傳到了曹操那裡之後,恰好曹操正飽受頭痛病的折磨。於是曹操將華佗召去,告訴華佗自己有“頭風”的頑疾, “每發, 心亂

目眩

”,苦不堪言。

華佗為曹操檢查之後,取出銀針,給曹操紮了幾針,延緩了曹操的疼痛。但華佗告訴曹操,這個病特別難治,不動手術是沒辦法根治的。

曹操卻沒有立即相信華佗的話。生性多疑的曹操認為,華佗是在誇大其詞,不過是想利用為自己治病的機會要挾曹操給他官做。

曹操曾對荀攸說:“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說,華佗能治好這病,但他卻不肯盡心盡力地治,只不過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價。

曹操明白華佗的言外之意,但曹操的性格,豈是願意受人威脅的?所以他也裝糊塗,沒有滿足華佗的要求。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華佗雖然醫術高明,但要論起玩心眼,十個華佗也不是曹操的對手啊!

華佗呆了幾天後,見曹操沒有動靜,於是便試探地向曹操請假,說自己要回家取藥方,藉機離開了曹操。

後來曹操幾次徵召華佗,華佗都以妻子生病等等藉口,不搭理曹操。曹操多次寫信催促,還讓當地的官員上門去請, 但華佗“恃能厭食事”,認為曹操有求於自己,在沒有封自己官職的前提下,拒絕回去給曹操看病。

這下子算是惹怒了曹操。曹操派人去調查華佗的老婆是不是真的有病,要是真有病

則罷了;要是沒有病,就把華佗抓到許都來。

就這樣,華佗被抓到了許都的獄中。雖然也有人替他求情,但曹操一律不聽,並對著求情的人說:怕什麼,死了張屠戶,就吃不到豬肉了嗎?(不憂, 天下當無此鼠輩耶?)”然後毫不猶豫地處死了華佗。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據說華佗臨死前也後悔了。他拿出自己寫的一卷醫書送給獄吏,對獄吏說: “這本書可是能救活無數人的,你要收好啊!”但是獄吏個個都怕受到牽連,沒一個敢接的。華佗只得長嘆一聲,一把火把醫書燒成了灰燼,之後引頸就戮。

曹操殺華佗,是不是一時意氣用事呢?

作為一名政治家,曹操很少亂殺人。依照漢律的規定,華佗犯了兩宗罪:一是“大不敬罪”,二是“不從徵召罪”。

而真正致華佗於死地的,就是這個“不從徵召罪”。《漢律》中對“大不敬”罪的處罰其實並不是特別重,何況曹操並不是皇帝,所以華佗的“大不敬”,遠沒達到“當斬”的程度。

但是在《漢律》中,“不從徵召罪”的最高量刑標準,就是死刑。特別是在漢末三國時期,無論是中央政權,還是割據政權,對這一條都執行得很嚴格。

所以曹操用這條罪名治華佗的罪,華佗無處申辯,就是幫他講情的人,也找不到法律上的空子。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華佗之死背後的政治原因

央視《百講講壇》主講人、河南大學著名教授王立群先生對華佗之死,提出過一個新的看法:在東漢末年,不只是曹操,就是所有官僚階層,都沒有把“醫生”看作是“人”。

所以華佗冒犯並觸怒了曹操,曹操殺起他來,一絲猶豫都沒有。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王立群先生的這個觀點,也得到了不少史學家的贊同。不管華佗醫術有多高明,他的身份始終是個庶人。

在封建社會,統治者是不會把他這樣的“庶人”當“人”來看待的,包括曹操,也只把華佗當成一個不過是有一技之長的“鼠輩”,殺了他根本沒有什麼政治影響。

王立群先生還認為,曹操身處在漢末群雄割據的亂世,他想平定天下,就必須要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要求屬下對自己絕對服從。

當他的權威受到挑戰時,一般對挑戰者都不會手下留情,除非在有特別的政治需要的情況下,才會採取“寬容”的態度,否則,是一定要維護自己的權威的。

當時的曹操已平定了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當時漢王朝實際上的統治者。雖然曹操沒有稱帝,但在他的內心,自己就是皇帝,下屬就是臣子,他的號令,其他人必須無條件遵從,否則肯定是會受到嚴懲的。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華佗違抗了曹操的命令,使曹操的政治權威受到了否定,這是曹操無法忍受的。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為了實現自己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曹操必須殺掉華佗。從這一點上來說,曹操是對的。

曹操是一個有著矛盾的雙重性格的人。他有時嗜殺成性,有時又悲天憫人;既寬容仁讓,又睚眥必報。他可以為報父仇,在徐州屠城,殺死了數萬無辜的百姓;也可以攻為保護自己,殺掉了對自己有恩的呂伯奢全家。

但同時他又能夠寬容寫檄文辱罵他的陳琳,對百姓也極其體恤。這看似矛盾的性格,都說明了一個問題:曹操做事的準則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實用”。

曹操的“實用”很簡單:對我有用則留,無用則誅。曹操認為華佗不願意給自己治病,還想借自己的病來要挾自己,所以“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既然華佗對無用,便沒有留的必要!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華佗真的可以給曹操安全開顱嗎?

我們再做一個假設:假如曹操真的同意華佗劈開自己的腦袋,會出現什麼結果?

即使是在今天,開顱手術仍然是一個極高風險性的手術,稍有不慎,便會留下長期昏迷,偏癱,失語,癲癇等多種後遺症。所以除了帕金森病、癲癇等特殊疾病實施開顱手術之外,一般醫院都不建議做這個手術。

在兩千年前,華佗如果真的給曹操進行開顱手術的話,他如何解決手術中的感染,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當時的醫療條件下,華佗所使用的器械根本不可能做到無菌,在有菌的條件下進行頭部的手術,曹操在手術後肯定會發生顱內感染。當時又沒有有效的廣譜抗生素,這種感染足以致曹操於死地。

除了感染之外,華佗做開顱手術面臨的其他風險還有很多,任何一個未知的風險,都足以要了曹操的老命。所以曹操不開顱還可以活幾年,如果真的開顱,恐怕連手術檯都下不來。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對於這一點,博覽群書的曹操豈會不知道?所以曹操認為華佗想暗害自己,從道理上事說,也是講得通的。

千百年來,華佗之死都被貼上了“不附權勢”、“不為威武所屈”的標籤,這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 。

任何時代,醫生都是以治病救人為目標的,在醫生眼裡,應該只有患者,沒有窮與富、官與民的區別。

所以我們不能說華佗不給曹操治病就是品德高尚,也不能說他給曹操治病就是品德卑劣,是不是這個理?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當然,在殺華佗這件事上,曹操是不是應該更冷靜一些才對呢?

事實上,曹操殺華佗之後,也曾後悔過,特別是在他的愛子曹衝病重,其他醫生束手無策的時候,曹操便很後悔=殺了華佗:“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不過此時再後悔,已經遲了。

透過對《三國志》以及《後漢書》等史料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華佗是東漢末年一位偉大的名醫,他身上的缺點並不影響他在中國古代醫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但正如《後漢書》上說的那樣: “華佗性惡矜技, 終以戮死。”他性格上的這些缺陷,又何嘗不是導致他被殺的重要原因之一呢?

當年曹操為何非要斬殺華佗?

參考資料:

王立群:《曹操殺華佗之道德法律問題》

武建英:《曹操殺華佗另有原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