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品析《珊瑚島上的死光》的劇情及背景,審視科幻反特片的基本特徵

  • 由 春風化娛娛 發表于 垂釣
  • 2022-06-20
簡介所以《珊瑚島上的死光》作為1980年代的反特片,在不改變“十七年”電影核心的情況下,以新形式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發展,甚至演化出新的電影型別:驚險片和諜戰片,這是必然發展的趨勢

死光什麼意思

反特片是新中國成立後,針對大陸依然出現的間諜而拍攝的反映離間人們而增強反特意識的影片,主要興盛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年代,1980年代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反特片逐步沒落。

《冰山上的來客》《霓虹燈下的哨兵》《英雄虎膽》

等經典反特影片在這一時期陸續產生。

品析《珊瑚島上的死光》的劇情及背景,審視科幻反特片的基本特徵

反特片強烈的意識使其在表現格局上和當時大多數的主流影片類似,採用二元對立的矛盾設定,以“

盜取情報—反盜取情報

”為基本框架,“群眾”“代表”等具有明顯意識形態的名詞經常出現在反特片中。

作為新中國第一部反特片,的情節發展、人物關係設定已初具反特片雛形。

有人認為“作為一種有著反映現實,干預現實,改造現實功能的中國反特驚險片,進入新時期後期便趨於沉寂。”其實不然,改革開放後的反特片雖然在冷戰思維的解凍下發展趨勢有所下降,但

具有新的血脈特徵的反特片在八九十年代的娛樂浪潮下繼續發展,反特片的驚險刺激與大眾的娛樂心理正好構成價值趨同。

品析《珊瑚島上的死光》的劇情及背景,審視科幻反特片的基本特徵

《霧都茫茫》《客從何處來》對現代生活方式的展示,展現出大陸傳統文化被香港流行文化浸淫的現象,呈現出與傳統反特片囧然不同的特徵,反特片在新的土壤彷彿找到了更加適合生長的養料。

《珊瑚島上的死光》

的編劇為著名的科幻作家童恩正,這部在1960年代就寫成的劇本,因為不合時宜,改革開放後才重新修改發表,並獲得全國優秀短片小說創作獎。

品析《珊瑚島上的死光》的劇情及背景,審視科幻反特片的基本特徵

雖然影片在小說的基礎上有一些改動,但總的來說,電影的反特根基沒有太大的變動。

本片導演張鴻眉的身份有些特殊

,她是《小城之春》裡“妹妹”的扮演者,早期在《宋景詩》《青山翠谷》等電影中擔任過角色。

1960年代後,轉為導演工作,拍攝了《珊瑚島上的死光》《飛向太平洋》等代表性作品,還涉獵過《夜魂》等戲曲片。

品析《珊瑚島上的死光》的劇情及背景,審視科幻反特片的基本特徵

從以上電影型別來看,張鴻眉的電影風格呈現多樣化特徵,《珊瑚島上的死光》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珊瑚島上的死光》作為真正意義上第一部大陸科幻電影,其創新性可見一斑。

它在科幻片的基礎上暗含著反特片的核心。

首先從人物關係來看,馬太博士作為核心技術的掌握人員,維納斯公司總理為了竊取馬太博士的技術機密,在馬太博士身邊安插間諜,陳天虹的出現才使馬太博士從矇蔽中走出來。

品析《珊瑚島上的死光》的劇情及背景,審視科幻反特片的基本特徵

這樣一環扣一環的人物關係設定是典型的反特電影敘事特徵。

作為主人公的陳天虹充當了傳奇化的偵探英雄,他在影片中一方面連線著矛盾的發生源頭,另一方面又扮演了矛盾的揭示者打入敵人內部,以全能化的人物塑造重構了十七年的英雄形象。而科學家和爭奪核心技術的財團人員等角色設定,又使電影的人物身份更加多元。

再次,驚險刺激的情節建構。章柏青、賈磊磊在其著作中提到,反特片因其強烈的矛盾鬥爭,懸疑、驚險必然成為反特片的敘事要素。

品析《珊瑚島上的死光》的劇情及背景,審視科幻反特片的基本特徵

《珊瑚島上的死光》的懸疑來自於珊瑚島的神秘,

觀者在主人公陳天虹迷惑的視線下同樣燃起對這座與眾不同的小島的疑慮。

這種疑慮來自於對島上高科技的傳音裝置、神秘機器人等的困惑,當這些疑慮全開啟後,便揭開了

反特

矛盾的核心,即冷戰思維下的強權政治對弱勢國家的欺凌。

同時,可以看出,

1980年代的反特電影矛盾從軍事領域延伸到經濟領域

,對關鍵技術的爭奪是冷戰思維下反特片新的矛盾點。外國財團維納斯公司將馬太博士控制起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掌握其關鍵技術。

品析《珊瑚島上的死光》的劇情及背景,審視科幻反特片的基本特徵

另外,如檀秋文教授所說,反特片在新時期呈現出明顯的娛樂傾向。

原著小說中沒有趙夢娜這個人物,更沒有其與陳天虹的愛情戲,影片中的主線是陳天虹與外國財團的鬥爭,副線便為愛情戲,這跳出“十七年”電影的一板一眼,觀賞性大大提高。

另外,由於華裔科學家、外國人的人物身份設定,使影片的故事背景發生巨大變化,必須選擇觀眾充滿陌生感的異域國度作為背景,

這種陌生化處理與當時國內電影的本土化場景運用形成極大的審美差異。

品析《珊瑚島上的死光》的劇情及背景,審視科幻反特片的基本特徵

除此之外,電影中充斥著大量的“資本”生活方式。比如,趙謙教授在實驗勝利後,女兒為趙謙買一束花作為慶祝,貼面親吻,舉辦慶功舞會等等,這在“十七年”的反特片中被認為是極具有資本情調的行為,是根本不允許出現的畫面。

這種變異第一是新的歷史時期政策的寬鬆,第二,西方思潮湧入,第三,觀眾對“十七年”時期“樣板戲”的審美疲勞,對娛樂電影的需求心理增加。

如此種種創新與反特片本身暗含的跌宕起伏情節相結合,使其在八九十年代有了更寬闊的發展可能性

品析《珊瑚島上的死光》的劇情及背景,審視科幻反特片的基本特徵

而當改革開放之前的反特片以絕對的力量佔據反特電影的全部內涵核心時,1980年代的反特片的“變異”,讓人們從精神到生活方方面面被控制的背景下走向精神自由發展天地,從抑制下逃離出來不僅是電影人的夢想也是對全國人民貧瘠精神生活的救贖。

所以《珊瑚島上的死光》作為1980年代的反特片,在不改變“十七年”電影核心的情況下,以新形式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發展,甚至演化出新的電影型別:

驚險片和諜戰片,這是必然發展的趨勢。

品析《珊瑚島上的死光》的劇情及背景,審視科幻反特片的基本特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