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清·奇·古·怪——著名畫家孫博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 由 中華網山東 發表于 垂釣
  • 2022-06-12
簡介▲《袖卷紅雲水上生》143cmX360cm2001年作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2020年11月22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山東美術館館長、山東美術家協會主席張望策劃的“淋漓華章——孫博文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20

翅的草書怎樣寫

12:33

郭雅希在“淋漓華章 孫博文藝術展”學術研討會上講話

清·奇·古·怪——著名畫家孫博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白雲遊山》

69cmX170cm

2001年作

釋文:醉翁酣墨如酣酒,白雲亂負青山走。臨泉氣岸傾王侯,子久胸襟叔明手。

清·奇·古·怪——著名畫家孫博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袖卷紅雲水上生》

143cmX360cm

2001年作

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2020年11月22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山東美術館館長、山東美術家協會主席張望策劃的“淋漓華章——孫博文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2021年6月6日,該展又在山東美術館舉行。2021年6月12日,我應邀在山東美術館參加了“孫博文藝術展學術研討會”,同時參觀了他的畫展。孫博文對於美術界來說是一個非常陌生的畫家,但兩次隆重的“展覽”和多次“研討會”及各大媒體的推介,現如今已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清·奇·古·怪——著名畫家孫博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無極而生》

121。5cmX121。5cm

1998年作

凡是看過孫博文作品的人們,無論是否理解,都會對他的作品感到驚訝,並受到震撼!凡是受到震撼的作品,必定是深深打動人的作品,也必定是令人不斷回味的,非常值得研究的作品。

清·奇·古·怪——著名畫家孫博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心比天高》

412cmX144cm

2002年作

釋文:平生野然無拘束,萬里長空自在天。彩墨倒於宣紙上,任其縱橫任其染。

一位淡泊名利,默默無聞,忽然橫空出世,令人眼前一亮的畫家孫博文,可引發探討的話題有很多,從我個人的角度認為,他的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背景下的當代表達。“傳統藝術”是經由歷史積澱而反映出來的一種透過審美形態表述的社會意識形態。“當代表達”是具有當下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既有民族和地域性又有世界性的某種文化訴求。那麼孫博文具體是怎樣探索和表現他對中國傳統藝術背景下的當代表達的呢?我認為,他具體是透過他特有的一種“清”、“奇”、“古”、“怪”的形態來表現的。

清·奇·古·怪——著名畫家孫博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秋色無邊》

415cmX96cm

2002年作

清,相對於濁;奇,相對於平凡;古,相對於今人的時尚;怪,相對於常。傳說,乾隆皇帝在南巡時,見到蘇州的光福司徒廟裡有四棵漢代古柏,經千年的風、雨、雷、電,呈現出了迥異的姿態,乾隆帝頗為驚歎,於是提筆分別以“清、奇、古、怪”稱謂,“清、奇、古、怪”便由此得名。實際上,“清奇古怪”是中國四種典型的抽象生命形態和審美形態,這四種形態,不僅在樹相,在面相(相面術)、畫相(肖像畫)、書相(書法)、石相(賞石)上都有“清奇古怪”之說,這四種特有的生命形態和審美形態實際上囊括了歷史與現代的某種基本審美型別。

清·奇·古·怪——著名畫家孫博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雪落孤村》

360cmX142。5cm

2001年作

釋文:寒色孤村幕,悲風四野聞。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在孫博文的繪畫中,《雪落孤村》、《雪浮雲端》、《流水畫山》、《心比天高》等作品都有明顯清而不濁,去除俗氣;奇而不凡,棄絕套路之感;令人耳目一新!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中將“清奇”之境描述為,“娟娟群松,下游漪流。晴雪滿汀,隔溪漁舟。……神出古異,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氣之秋。”孫博文的這種全新的、當代“清奇”之境既不同於司空圖的“清奇”之境,又不同於西方的當代繪畫,而是一種獨到的融入了宇宙之“道”的“清奇”之境。美學家滕守堯在他的《審美心裡描述》中說,中國的 “藝術家欲想達到成功的表現,必須首先與宇宙精神,即‘道’達到完全的合一。在這種情況下,藝術家表現自我,就等於表現了宇宙的‘道’,因為自我的一切都已昇華為道,二者已達到一而二,二而一的境界”(見滕守堯《審美心裡描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11月版,第182頁)。剛剛提到的這幾件作品不僅有“清奇”之美,還有“道”統之境。這種昇華為宇宙之“道”的“自我表現”與西方靠“天才論”支撐的自我表現完全是兩種表現體系、兩種當代藝術之境。

清·奇·古·怪——著名畫家孫博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雪浮雲端》

361cmX143。5cm

2001年作

釋文: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在孫博文的繪畫中,除了與西方“自我表現”的觀念體系不同之外,最明顯的不同是他畫中“當代表現”的草書“書法”和題寫的“詩”。《鳳舞九天》是展覽中非常引入注目的一件作品,這件作品雖然看不出具體畫的是什麼,但是劇烈的、急旋式的、湧動式的、有著巨大潛能的、噴薄欲出的,由多彩的色線、色面表現出來的“鳳舞”動的生命狀態和即將在“九天”展翅的輝煌、燦爛、盛大的一幕彷彿即將出現,……這是一種有著宇宙視角的“道”表現的自然生命形態,也是藝術家自我的格局、自我的一種內在的生命形態;這種“生命形態”與他那大大小小、疏密錯落有致、情深意濃、神采傳情飛動的草書筆畫交相輝映。再來看看他草書題寫的內容:“天作匡廬地為案,老翁寫畫難得閒。題首孬詩學李杜,不要工整隻求禪。”與他抽象畫面的直覺感受完全吻合,但又別有一番“奇絕”、“怪異”、脫俗之感。

清·奇·古·怪——著名畫家孫博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鳳舞九天》

310cmX123cm

1998年作

這種“題畫詩”是中國畫獨有的表現形式,這種形式始於北宋末年。從孫博文“題畫詩”的作品來看,他在保留了古人詩、書的同時,已擺脫了古人的墨象和意象,將其特有的“詩”與“書法”與抽象的、充滿動勢的色線、色面結合起來,使富有“古意”的“題詩畫”,通過當代的、抽象“奇絕”的,甚至“怪誕”的形態傾洩而出,顯示了他貫通古今、融會貫通、獨闢蹊徑的藝術創造。這種獨到的“創造”,獨特地表現了孫博文內在激情澎湃,外在隨和、散淡的、“不要工整隻求禪”的、他所特有的生命形態。再如他的《袖卷紅雲水上生》、《秋色無邊》、《大千世界》、《山水入禪心》等作品,都是透過他筆下的這種“奇駭”“奇絕”“怪異”“怪誕”,而又從屬於中國傳統、宇宙自然和自我生命形態創造出來的藝術語言。

清·奇·古·怪——著名畫家孫博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大千世界》

243。5cmX123cm

2001年作

孫博文的家族世世代代以耕讀為立家之本,以勤儉為持家之道。大學者、書法家孫墨佛是他的高祖,書畫家孫天牧是他的曾祖。孫博文從小就跟著祖父飽讀詩詞歌賦,練就了一手好字。從小學、中學、高中、山東藝術專科學校,曾受過關友聲、黑伯龍、李超士等名師、語言文字學家蔣維菘、書畫家崔子範的教誨,加上他自己的修煉,一路走來,師名家、師造化、師古人、師今人,為他開闢了一條既不同於古人,又不同於今人,但卻屬於中國傳統而又當代的藝術路徑。

清·奇·古·怪——著名畫家孫博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山水入禪心》

414cmX96cm

2002年作

釋文:天作匡廬地為案,老翁寫畫難得閒。題首孬詩學李杜,不要工整隻求禪。

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日十八日》中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未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603頁,人民出版社)。一位藝術家是否偉大,“全在於看他在傳統基礎上偏離傳統的程度,在於看他在舊的造型——感知方式上提供新的造型——感知方式的能力”(見王宏建、袁寶林《美術概論》,第142頁,高等教育出版社)。從藝術史角度看,孫博文的藝術,既是一個否定性的革命,又是一個積累性的突進。

清·奇·古·怪——著名畫家孫博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流水畫山》

492。5cmX143。5cm

2001年作

說到此,孫博文“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究竟有什麼意義呢?我認為它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表現了藝術家,在中國傳統藝術背景下的當代獨特語言、符號、媒材和直面當下問題反思的獨特語言表現形式,還在於他獨特的人性、人格層面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和自我啟明以及自我重建的文化訴求。

(郭雅希 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天津美術家協會藝術理論委員會秘書長)

清·奇·古·怪——著名畫家孫博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永珍生輝》

145cmX716cm

2001年作

清·奇·古·怪——著名畫家孫博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清·奇·古·怪——著名畫家孫博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清·奇·古·怪——著名畫家孫博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清·奇·古·怪——著名畫家孫博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山水四屏》

787cm*143cm

2002年作

畫家簡介

清·奇·古·怪——著名畫家孫博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孫博文

(1938——2003),名九學,字博文,號汝陽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東萊陽穴坊鎮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孫墨佛(曾任大元帥府參軍)玄孫,北派山水畫大師孫天牧曾孫,師從關友聲、黑伯龍、王企華、陳鳳玉諸先生。1958年考入山東藝術學院,1963年畢業,畢業後主動奔赴莒南縣文化館從事基層藝術文化的組織和教育工作。1978年,孫博文離開莒南迴到故里萊陽,最終定居青島。1979年,孫博文拜萊陽籍著名畫家崔子範為師,將崔子範簡筆大寫意花鳥畫技法移用到山水畫上,從而開始自創山水新貌。後又研習張大千先生潑彩潑墨畫法,融合創新,獨成一家。

孫博文先生一生致力於中國畫的探索和創新,集詩書畫印於一身。作品無論是巨幅大構,還是斗方小品,均筆墨雄健,氣勢磅礴;畫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別是晚年創作了大量宏篇鉅製,尺幅之大,數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觀看路徑和思維模式;題材之豐富,用色之絢爛,又完全顛覆了中國山水畫的歷史積澱和傳統概念。孫博文先生的藝術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對中國畫大寫意傳統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2002年5月,孫博文先生在北京軍事博物館舉辦個人書畫展,受到了新聞界、美術界的關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華章孫博文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一批孫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現。讓觀眾進一步認識這位生前不求聞達,畫壇瞭解不多的畫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華章孫博文藝術展”在山東美術館再次呈現,集中展出孫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國畫作近60幅,並圍繞此次展覽連續召開三次學術研討會,先後有近百位專家學者,從全國各地趕赴山東美術館參加此次研討,這在山東美術館乃至全國都是史無前例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