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雷經升:最是流年一寸心

  • 由 金融界 發表于 垂釣
  • 2022-05-27
簡介雷經升:我認為,傳統詩詞與現代詩只是在對生活和情感的表現形式上不同而已,它們在精神血緣上緊密相連,無法割裂

矯的正確讀音是什麼

□記者 方磊

安徽保險詩人雷經升近日推出個人詩集《流年一寸心》,關於新著的寫作心得,生活工作中的感悟如何實現在藝術創作之中,他與本報記者做了率真而坦誠的交流。

雷經升

記者:首先祝賀您的第一本詩集正式出版,請簡要作個介紹。

雷經升:謝謝。《流年一寸心》是我的第一本詩集,近日已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一本傳統詩詞作品集,收錄了我近年來創作的近一百七十首詩詞,分為《行旅》《風物》《衷情》《感懷》四個專輯。在這本書裡,我力圖用細膩真摯的筆觸,描寫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寄託繾綣的親情、友情和鄉情,抒發對人生的思索和感悟,體現精神追求和品格涵養。

據我所知,業內有不少優秀的詩人出版了自己的詩集,但傳統詩詞集尚不多見。雖然書中不同時期的作品可能參差不齊,但敝帚自珍,我還是願意和盤托出,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討。在大力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的今天,我也是想透過自己的綿薄之力,引起更多的人對傳統詩詞的關注,並加入到學習創作的隊伍中來。

記者:您是怎樣走上傳統詩詞創作道路的?

雷經升:文學一直是我的愛好和夢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在師範學校學習期間,開始大量閱讀文學作品,並嘗試寫了一些詩歌、散文。這之後,當教師、讀研究生、從事金融監管工作,一直筆耕不輟。當然,還是以寫現代詩為主,偶爾寫點古詩,也只是形似,以為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用普通話讀起來大致押韻就是了,其實連最基本的平仄、聲韻等規則都沒搞清楚。

專注傳統詩詞的學習和寫作,還是近幾年的事。在一位老領導的影響下,我開始對傳統詩詞產生濃厚的興趣,廣泛閱讀歷代詩人詞家的傳世之作。王力所著《詩詞格律》是我閱讀和創作傳統詩詞的啟蒙讀物,從中我掌握了聲韻、平仄、對仗等格律知識,逐漸領略到了詩詞的韻律美和節奏美。就這樣,邊讀邊寫,邊學習邊實踐,幾年下來,竟也寫了近兩百首詩詞。古人云:“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大概就是如此吧。在這些詩詞裡,既有對自然風物的吟詠,也有對人生各種情感的體悟;既有滄桑的心路歷程,也有對生命的思考和釋然。

記者:您追求什麼樣的創作風格?

雷經升:一首好的詩詞,必須兼具形式美、聲韻美、意境美。就我而言,崇尚的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真情。就是抒發真情實感,拒絕矯揉造作。清代詩人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詩者,人之性情也。……其言動心,其色奪目,其味適口,其音悅耳,便是佳詩。”所以,只有在自己所見、所聞、所思的基礎上有感而發,用詩詞的藝術形式展現現實,展現真實的自我,才能吸引人、打動人。二是意境。傳統詩詞非常注重意境的營造。情景交融的意境,必然能引發讀者產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韻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感受。為了追求意境,就要講究經營意象、凝練含蓄,體現“不即不離”的隱約性、“詩無達詁”的多義性。讀者能夠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體會到獨特的感受。可能讀者的理解並非作者的初衷,但這並不重要,閱讀詩詞的過程也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不同的體會恰恰展現了詩詞的魅力。三是平實。我一直追求語言平實自然,不主張過多用典而致艱澀難懂。所以,我比較喜歡白居易、王維、蘇軾、陸游等詩詞大家的作品。當然,這與我們經常在報紙雜誌上看到的“老幹體”有本質的不同,這類詩詞主旨正確,述情空泛,不知比興,少有寄託,詩味寡淡。四是哲思。詩詞重在謀篇立意。選取獨特的角度切入,託物言志,曲筆達意,才能“言有盡而意無窮”,體現深刻的思想和厚重的精神。

記者:傳統詩詞的生命力如何?如何更好地傳承?

雷經升:傳統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自《詩經》以後,唐詩宋詞元曲,歷數千年而不衰,湧現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遼闊深厚的漢語言文字是傳統詩詞賴以生存的土壤,傳統詩詞極端地體現了漢語言文字的魅力。傳統詩詞作為一種文化基因,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裡。雖然近現代以來受到了一定的衝擊,但並沒有因此而消亡。當下,越來越多的人熱衷詩詞創作,各地詩詞學會相繼成立,各種刊物、網站、大賽層出不窮,可以說,傳統詩詞正走在復興的路上。

傳承的基礎是繼承。既作傳統詩詞,就應遵循既有的體式規定。以用韻為例。很多人主張“雙軌並行,今不妨古”,《中華新韻》因此大幅減少韻部,完全取消了入聲,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符合現代漢語讀音的習慣,大大降低了創作的難度。但是,前人所創詩詞格律沿襲上千年,早已約定俗成,正如吳宓所說,唐以來就是各種語言的“最大公約數”。因此,不能隨便拋棄,也不能輕易改變,否則,就割裂了厚重的歷史,失去了特有的韻味。所以,我之所作,必循前人規則,詩和詞分別嚴格依照《平水韻》《詞林正韻》。但畢竟有些字古音今讀確有變化,為了處理規則與現實的矛盾,我對同一韻部中用今天的普通話讀屬於兩個以上韻母的,在作詩填詞時儘量分開使用,主要是為了今人讀起來音韻和諧。當然,這樣也就進一步增加了創作的難度。

記者:傳統詩詞在今天能夠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雷經升:任何一種語言和形式,只要創造性地加以運用,都能夠表達當下的生活和情感。何況是作為中華文化代表的傳統詩詞呢?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在唐風宋雨裡穿行,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古代詩人或恬淡或苦悶、或激越或低沉的心境。他們寄情山水、感懷人生,給後人以深刻的啟迪。現代人生活節奏更快,面臨著事業、家庭、身體等各種有形或無形的壓力。傳統詩詞可以修身養性,舒緩和宣洩心緒,讓自己的內心在平平仄仄的文字中得到些許安寧和慰藉。這無論對作者還是對讀者而言,都是一種美好的精神體驗。正如著名古典詩詞研究專家葉嘉瑩所說:“古典詩詞能夠使得一個人超越小我的生命的狹隘和無常,把目光投向更廣大、更恆久的嚮往和追求,並且給予你堅強的力量和堅定的信仰。”

記者:請您談談傳統詩詞與現代詩的關係。

雷經升:我認為,傳統詩詞與現代詩只是在對生活和情感的表現形式上不同而已,它們在精神血緣上緊密相連,無法割裂。它們之間不會也不應相互排斥,非此即彼。著名詩人葉延濱曾作過非常形象的比喻:“舊體詩與新詩是最親近的兩種文學樣式,一如音樂的民樂與西洋樂,美術中的國畫與油畫,戲劇中的戲曲與話劇,它們共同組成了中國詩歌的版圖。”傳統詩詞豐富的資源、深厚的底蘊和綿長的記憶,對於現代詩的創作大可借鑑和參照。現代詩善於表現當下、勇於創新、注重個性的特質,對傳統詩詞創作亦大有裨益。回望傳統,關照現實,傳統詩詞和現代詩應當互相學習、互相包容,共同促進詩歌的發展。

記者:您是學法律的,在創作詩詞的過程中,如何協調和平衡兩者的矛盾?

雷經升:法律嚴謹、縝密和理性,而詩歌更多的是激情、自由和意境。從表面上看,兩者似乎相互衝突。實際上,法律和詩歌都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法律維護社會生活,詩歌豐富社會生活。真善美是它們共同的追求。法律是人類理性地約束自身和適應世界的方式,詩歌是人類感性地理解和思考世界的方式。理性和感性之間並非非此即彼、無法溝通,其實是正常的人所必然擁有的兩種情感。我曾說過:“理性無法解決所有問題,理性的盡頭必然需要感性的調和;感性可以展現人的真實,但感性的泛濫也必然需要理性的制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法律所強調的邏輯思維、規則意識和嚴謹態度,不也正是傳統詩詞創作所需要的嗎?

記者:最後,請您對傳統詩詞愛好者提些建議吧。

雷經升:創作詩詞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首先是要培養興趣,多讀歷代佳作,細細品味揣摩。其次是學習格律知識,掌握基本的規則和技巧。再次是善於觀察思考,將生活提煉成詩,化平淡為新奇。最後,還是要甘於寂寞,多在遣詞造句上下工夫。要有《紅樓夢》裡香菱學詩的那種專注勁,不斷琢磨,反覆修改。有時感覺似乎沒有什麼修改的了,但放一段時間再看,又有了應該修改的地方,甚至需要推倒重來。

白居易詩云:“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在這個喧囂浮躁、物慾橫流的時代,讓我們用傳統詩詞的鑰匙,開啟寧靜的心靈空間和精神家園。

(雷經升現供職於國元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