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馬王爺”是誰?為什麼說馬是中華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由 山川文社 發表于 垂釣
  • 2022-05-13
簡介在冬天,古人會祭拜“馬步”,馬步是天上掌管馬的疾病的神仙,祭拜這位神仙可保馬匹無病無災

項羽的馬是誰送的

在甲骨文乃至青銅器上,我們能看到許多關於“馬”的元素。我國是世界上養馬最早的國家之一,“馬文化”也是中華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馬王爺”是誰?為什麼說馬是中華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原始社會中,人類缺乏馴馬技術,所以當時的人與馬只是食用與被食用的關係。隨著文明發展,中國邁入農業社會,馬的食用功能逐漸減退。從夏朝開始,中國人馴服了馬,讓這種動物成為為人類服務的僕從。從這以後,養馬成了古代畜牧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到了周朝,中國人的馴馬技術經幾百年的發展已相對完善,當時朝廷不但專門設定了馬廄,還安排了負責養馬的官員。從放牧、飼養到調教、繁殖,一套完整的養馬體系應運而生。在後來的歲月裡,我國曆史中出現了許多關於鑑別、飼養馬的名作,例如《馬書》、《相馬經》等等。

“馬王爺”是誰?為什麼說馬是中華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麼,馬在古代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在古人眼中,馬就像是現在的汽車一樣,既可作為一種代步工具,又可用作運輸、資訊傳遞。隨著馬車的出現,馬的交通運輸功能有了大幅度提升。在我國西南山區,交通頗為不便,以人力運輸貨物顯然是得不償失的。因此,西南出現了“馬幫”,馬幫的人結伴而行,趕著幾十匹或數百匹馬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進行著商業活動。

在古代戰場上,兵種大體可分為三類:步兵、車兵、騎兵。顯然,車兵和騎兵離不開馬。因此,東漢名將馬援才會說出那句:“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而我們熟悉的“馬革裹屍”這一成語,也出自這位名將的語錄。在史料中,我們經常看到“兵馬”、“人馬”的說法,由此足以看出在古代戰爭中馬的重要性。

在冷兵器時代,作戰雙方擁有多少馬匹,往往會成為決定戰爭成敗的重要因素。為什麼秦國能在東周時期脫穎而出,完成改朝換代?就是因為秦人有千乘車,萬匹馬。時至今日,我們仍能在兵馬俑坑中看到大量騎兵俑、戰車等。

“馬王爺”是誰?為什麼說馬是中華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所謂好馬配英雄,歷朝歷代的名將幾乎都有自己的坐騎。例如,西楚霸王項羽有一匹絕世名駒“騅”,別看這匹馬是個“五歲口”,但它見證了項羽的戎馬生涯。項羽有多喜歡自己的寶馬呢?他平日裡吩咐士兵讓“騅”吃最好的草料,將這匹馬視作自己得知交好友。

哪怕是四面楚歌之際,項羽在臨終前仍不忘將這匹馬交託到烏江亭長的手裡,囑託他好生善待自己的朋友。三國時期的第一名將呂布,其坐騎正是天下第一寶馬赤兔。一個是戰無不勝的“單挑王”,一個是跑得最快的“千里馬”,這一人一馬可謂出盡了風頭。

“馬王爺”是誰?為什麼說馬是中華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中國人開始養馬,祭馬的習俗便一直存在。

每年春天,古人都會祭祀“馬祖”,所謂“馬祖”就是天上的天駟星,據說祭祀這顆星星可保馬匹興旺。每年夏天,古人又有祭拜“先牧”的風俗,這位“先牧”是何許人也已不可考,不過能夠明確的是,“先牧”是我國最早的牧馬人。祭“先牧”,就是為了感念這位先賢的恩德。

到了秋季,古人又會祭拜“馬社”。什麼是“馬社”呢?其實就是掌管馬廄這一畝三分地的小神仙,祭拜這位神仙可保馬四季平安。在冬天,古人會祭拜“馬步”,馬步是天上掌管馬的疾病的神仙,祭拜這位神仙可保馬匹無病無災。

相信朋友們一定會聽說“馬王爺三隻眼”這種說法,時至今日也有許多地區的老百姓信仰馬王爺,每年馬王廟香火鼎盛,信眾不少。

“馬王爺”是誰?為什麼說馬是中華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位“馬王爺”是誰?

相傳,馬王爺是匈奴王太子金日,他生前曾締造過許多傳奇。漢武帝擊敗匈奴後,金日歸順了漢朝。漢武帝將金日任命為馬監,也就是負責養馬的大臣,“馬王爺”這個名字因此而來。金日身材高大威猛,篤實守信,在當時廣受愛戴。在金日故去後,與馬相關的行業將他尊為“馬明王”,向此神祈求安康。不論是農民、車馬店還是馬幫,只要是與馬有關的職業,家中都要擺上馬王爺的造像。

馬是動物中體形最勻稱、最優美的,所以它才會深得人類歡心,成為人類忠實的朋友。千百年來,馬逐漸成了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在中華兒女的精神生活中延續。

參考資料:

【《三國志》、《魏書》、《史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