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我們保護了300種魚類” 楊君興團隊已攻克48種土著魚人工繁殖技術難關

  • 由 九派新聞 發表于 垂釣
  • 2022-04-30
簡介”01:38幾十年來,在楊君興的帶領下,他和團隊累計收集和儲存高原魚類種質資源300種,其中遷地保育雲南土著特有魚類102種,完成了48種土著魚類全流程人工繁殖技術體系的研發,抗浪魚、滇池金線䰾、大頭鯉、軟鰭新光唇魚等土著魚不僅實現了人工繁

所有的魚是種群嗎

“這個實驗室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護好雲南的土著魚類資源。”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雲南高原魚類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楊君興說,“我們保護了300種魚類,就相當於為國家保護了20%以上的魚類種質資源。”

01:38

“我們保護了300種魚類” 楊君興團隊已攻克48種土著魚人工繁殖技術難關

幾十年來,在楊君興的帶領下,他和團隊累計收集和儲存高原魚類種質資源300種,其中遷地保育雲南土著特有魚類102種,完成了48種土著魚類全流程人工繁殖技術體系的研發,抗浪魚、滇池金線䰾、大頭鯉、軟鰭新光唇魚等土著魚不僅實現了人工繁殖,還豐富了市民的餐桌、鼓了人們的腰包。

雲南生物多樣性受科研人員青睞

1979年,楊君興考入湛江水產學院,專業是淡水水產養殖。1983年大學畢業後,他考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攻讀碩士研究生,從此,就一直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工作,與雲南的魚類打交道。

他說,之所以會選擇來雲南攻讀碩士研究生,是因為他知道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大學時就知道雲南是一個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地方,號稱“動植物王國”。雲南國土面積僅佔全國的4。5%左右,但脊椎動物的物種數幾乎佔全國總數的50%左右。可以說,在我國沒有第二個地方有這麼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即使從全球來說雲南也是一個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

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地理和地貌地方,孕育了非常獨特而多樣性的魚類,脊椎動物也是如此。“雲南是做生物多樣性研究的一個寶地。”

從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有不少科研人員和大學生從全國各地彙集到雲南。1987年,他成為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第一批博士研究生。

他和團隊攻克48種土著魚人工繁殖難關

在研究過程中,他看到由於人為干擾、乾旱等因素的影響,雲南不少地方的土著魚的種類、數量減少。從1987年到1990年,撫仙湖特有的抗浪魚年產量就從1500噸迅速下降到1噸左右。挽救抗浪魚,成為擺在楊君興團隊面前的緊迫課題。

透過調查發現,抗浪魚數量下降幾乎與撫仙湖引入太湖銀魚同步。太湖銀魚和抗浪魚幼魚都以浮游生物為食,在爭奪食物的競爭中太湖銀魚佔據了優勢,擠壓了抗浪魚尤其是幼魚的生存空間。抗浪魚在撫仙湖裡已無法實現種群自我恢復,只有攻克抗浪魚人工繁殖技術,透過增殖放流等方式才有望逐漸恢復種群數量。

經過5年的艱難實驗,抗浪魚人工繁殖終獲成功。隨著人工繁殖技術的不斷成熟,抗浪魚在撫仙湖中的種群數量逐漸恢復,而且,市民還可以品嚐到人工養殖的抗浪魚,豐富了人們的餐桌。

雲南四大名魚之一的滇池金線䰾,自上世紀60年代以後,酷漁濫捕、圍湖造田、水質汙染和盲目引種,使得滇池中滇池金線䰾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1986年時在滇池湖體中消失,僅在周邊少數支流的溪流和泉池中儲存有少量個體。滇池金線䰾被列為國家Ⅱ級保護動物,為中國瀕危特有魚類。

從2000年起,楊君興課題組依託國際組織和雲南省相關專案和基金資助,持續開展對滇池流域滇池金線䰾的數量、分佈、棲息地、攝食生態及繁殖生態等進行廣泛研究,並從野外引種200尾親魚,開展種質資源保護、種群恢復、人工繁殖和可持續利用等研究工作。

“我們保護了300種魚類” 楊君興團隊已攻克48種土著魚人工繁殖技術難關

2007年,他和團隊首次突破滇池金線䰾的人工繁殖。當時,這是繼中華鱘、胭脂魚之後,我國人工繁殖成功的第三種國家級保護魚類。

為了恢復滇池金線䰾在野外的種群數量,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於2009年首次增殖放流10萬尾滇池金線䰾到松華壩。之後,又多次增殖放流到滇池等湖泊中。正是經過該科研團隊的不懈努力,才得以讓滇池金線䰾存留了下來。

2019年,他和團隊獲批建設“雲南高原魚類育種重點實驗室”。

楊君興算了算,雲南的土著魚有594種,他和團隊累計收集和儲存高原魚類種質資源300種,其中遷地保育雲南土著特有魚類102種,突破人工繁殖技術難關的有48種。獲授權相關魚類人工繁殖、餌料及育種發明專利23項。增殖放流土著魚類11種300餘萬尾以恢復珍稀特有魚類的野生種群。

證明發展高原特色漁業產業的可行性

2018年5月31日,對楊君興和他的團隊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滇池金線䰾“䰾優1號”獲得了農業部頒發的水產新品種證書。這是雲南乃至西南地區的第一個國家審定的水產新品種,也是我國第一個基於國家級保護魚類創制的新品種。

“我們保護了300種魚類” 楊君興團隊已攻克48種土著魚人工繁殖技術難關

▲滇池金線䰾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陳小勇 攝

滇池金線䰾突破了人工繁殖難關,並且魚苗的數量足以滿足增殖放流的需求後,他更希望這條名魚能重新回到市民的餐桌上,讓雲南人能夠吃到雲南的名魚。但是,滇池金線䰾生長速度慢,養殖兩三年的魚重量也才二三兩,商業性狀差,難以進行商品養殖。

為此,研究人員採用群體選育技術,歷時13年,經連續4代,選育出生長性狀優良、肌間刺弱化、抗病力強的滇池金線䰾優良品種——滇池金線䰾“䰾優1號”。

相同養殖條件下,與未經選育的滇池金線䰾相比,24月齡滇池金線䰾“䰾優1號”體長平均提高20。5%,體重平均提高37。0%,肌間刺弱化78。5%。適宜在人工可控的10-25℃淡水小水體中養殖。

滇池金線䰾“䰾優1號”的審定,標誌著滇池金線䰾從保護到可持續利用這一探索的成功,證明了發展以滇池金線䰾為代表的雲南高原特色漁業產業的可行性。

楊君興說:“雲南的物種資源那麼豐富,真正把這些資源轉化為產業來發展、滿足社會需求的,可以說連1%的物種都不到。”

目前,滇池金線䰾“䰾優1號”已在不少地方推廣養殖,文山、曲靖這兩個地方養的比較多。儘管它的生長週期還是比較長,大概兩年半才能長到約30克/條,但經濟效益也還是比較好的。

最近,還有一個科研進展讓他和團隊高興,那就是選育的軟鰭新光唇魚新品種“黑帶1號”正在申報新品種權。這是一種可食、可觀賞的土著魚。身體兩側各有一條黑色的粗線條,遊動時魚鱗泛光,黑絲猶如中國水墨畫中的線條,極富美感。去年,軟鰭星光唇魚“黑帶1號”開始逐漸進入福建等地的觀賞魚市場。

“我們保護了300種魚類” 楊君興團隊已攻克48種土著魚人工繁殖技術難關

“我們保護了300種魚類” 楊君興團隊已攻克48種土著魚人工繁殖技術難關

▲軟鰭星光唇魚“黑帶1號” 楊質高 攝

探索高原湖泊生態修復新模式

魚類研究上成果不斷,他和團隊又擴充套件研究領域,探索提出了“花-魚-螺蚌-鳥”的高原湖泊溼地生態修復模式。

楊君興介紹,“花—魚—螺蚌-鳥”模式中,花是以海菜花為代表的大型水生植物,魚是以滇池金線䰾為代表的雲南土著魚類,螺和蚌是高原湖泊特有的水生底棲生物,鳥是以黑頸鶴為代表的湖泊溼地鳥類。這種立體生態修復模式,不僅能實現湖泊生態治理與土著物種保護相結合,同時對湖泊的生態系統平衡、發揮生態系統緩解環境汙染等都有重要作用。

2015年,昆明市船房河與邊防路交叉的地方,站在天澤橋上向河的下游望去,可以看到河面上鑲嵌著點點白花。這些白花就是海菜花,這是滇池的一個旗艦物種。上世紀60年代以前,海菜花群落在滇池佔有顯著地位,雲南其他湖泊裡也有分佈。到了20世紀70年代,海菜花在滇池中的種群數量開始迅速下降,寥寥無幾。到20世紀80年代,滇池的海菜花幾乎滅絕。雲南其他湖泊的海菜花也處於瀕危之中,因而,海菜花被列為我國珍稀植物之一,也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楊君興課題組的舒樹森博士說:“水生植物的生長,會消耗掉水中的一部分氮磷,而這些又是造成滇池富營養化的元兇。所以,種植滇池流域的土著植物海菜花,可以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

另一方面,海菜花還是一道美味的蔬菜,大面積種植可以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種植海菜花,在大理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老百姓依靠種植海菜花增加收入。”

不僅在滇池,杞麓湖等湖泊中,楊君興團隊也在探索用這種模式恢復高原湖泊的生態系統。

他說,高原湖泊生態系統有其自身特點,與長江中下游的湖泊不同,要充分利用本土的動植物、微生物,幫它們構建起良好的生態關係,從而起到修復生態的作用。

目前,寶豐溼地正在進行提升改造,由楊君興課題組提出設計,在這裡構建一個1000多畝的“花-魚-螺蚌-鳥”模式,希望為滇池的治理髮揮一定作用。

談到今後的目標,他說,他和團隊希望能夠攻克300多種土著魚的保育技術難關,讓這些土著魚類實現從保護到可持續利用。

【漲知識】

雲南淡水魚類種數居全國之首

雲南江河魚類種類極為豐富,雲南記錄的江河魚類有629種,佔全國淡水魚類種數(1583種)的39。93%,種數居全國之首。其中土著種有594種,雲南特有種類255種。

“我們保護了300種魚類” 楊君興團隊已攻克48種土著魚人工繁殖技術難關

▲短鬚裂腹魚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陳小勇 攝

“我們保護了300種魚類” 楊君興團隊已攻克48種土著魚人工繁殖技術難關

▲南方白甲魚 羅平縣魯布革鄉水產站 供圖

幾乎在雲南的所有河流及湖泊溼地中均有云南特有魚類,如洱海特有種大理裂腹魚、滇池特有種金線䰾、杞麓湖特有種大頭鯉、撫仙湖特有種銀白魚和國內僅分佈於雲南南部屬印度洋水系的世界上罕見的降河洄游型鰻魚——雲紋鰻鱺等,均為雲南動物多樣性中的核心代表。

“我們保護了300種魚類” 楊君興團隊已攻克48種土著魚人工繁殖技術難關

▲撫仙金線䰾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陳小勇 攝

“我們保護了300種魚類” 楊君興團隊已攻克48種土著魚人工繁殖技術難關

▲星雲白魚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陳小勇 攝

“我們保護了300種魚類” 楊君興團隊已攻克48種土著魚人工繁殖技術難關

▲暗色唇魚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陳小勇 攝

“我們保護了300種魚類” 楊君興團隊已攻克48種土著魚人工繁殖技術難關

▲黑體雲南鰍-羅平縣魯布革鄉水產站 供圖

為保護和恢復雲南土著魚類的種質資源,在前期的野外調查基礎上,雲南開展了野外引種、人工馴養、人工繁殖、苗種培育、成魚養殖、疾病防治等一系列研究,同時開展了以滇池金線䰾為代表的土著魚類的基因組測序、組裝、解析等研究。先後成功突破了滇池金線䰾、撫仙金線䰾、星雲白魚、程海白魚、軟鰭新光唇魚、異口新光唇魚、雲南光唇魚、南方白甲魚、暗色唇魚、短鬚裂腹魚等土著魚類人工繁殖,人工繁殖成功魚類中有3種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有8種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有6種被列入IUCN紅色名錄。成功將滇池金線䰾等數十種雲南珍稀特有魚類從滅絕邊緣挽救出來。(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 記者楊質高 通訊員徐傳

【來源:昆明資訊港】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