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幾千年養貓最大的誤區:貓愛吃魚……

  • 由 貓咪知識局 發表于 垂釣
  • 2022-04-26
簡介——牛磺酸只解釋了貓吃魚的作用,但不能作為貓愛吃魚的根據,兩者沒有必要的關聯

小貓愛吃魚老虎愛吃什麼

這裡是貓咪知識局 x 不正常腦洞研究工作室。

上週和BOSS聊的時候,聊到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為什麼會形成貓愛吃魚的這個認知?認知一定是正確的麼?

由於牽扯到貓咪日常餵養、貓咪食物研究的問題,促使我們工作室進行了這一次研究。

“貓吃魚”的印象為什麼深入我們的認知?

原因在於身邊環境的影響,生活中一些文化符號正在逐步的固化我們的認知,固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啟蒙故事的影響

在少兒啟蒙故事中關於“貓吃魚”元素的有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小學語文課本中至今沒有刪除的《小貓釣魚》。

幾千年養貓最大的誤區:貓愛吃魚……

其二,童年影視劇的影響

在兒童時期,很多動畫片中都包含了貓和魚的元素,比如《藍皮鼠與大臉貓》。

幾千年養貓最大的誤區:貓愛吃魚……

這部暴露年齡的動畫片有一首耳熟能詳的主題曲,其中歌詞這麼寫道:

小小老鼠小小老鼠不偷米

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

大臉貓大臉貓愛吃魚

喵咪咪喵咪咪喵咪咪

其三,符號logo的影響

貓和魚的形象在海報、宣傳冊、logo中結伴出現,這無疑在視覺中進一步加深了人們的認知。

幾千年養貓最大的誤區:貓愛吃魚……

在少兒啟蒙故事中出現貓和魚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老鼠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相對負面,貓和老鼠額衝突矛盾感比較強,在“和”與“仁”的啟蒙教育中是不合適的。

在教材中,用了一個“釣”字,而不是“抓”字,更驗證了這一點。

相反,貓和魚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見到,代入感比較強,更重要的是貓和魚的外形相對比較好接受——其實這也解釋了兒童影視劇和符號logo中貓和魚結伴出現的兩個原因。

內在原因:教育。

兒童影視劇具有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功能是相同的。老鼠不再偷吃米,和貓成為了好朋友,這是一個“和”字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中的精神理念。

外在原因:審美。

在設計的角度來講,圓形和什麼形狀搭配最好看?

答案是:圓形。

在符合實際的基礎上,品相好的貓,它們的頭、眼睛、耳朵甚至嘴巴的輪廓都是圓形,而魚腦袋、身子、眼睛的特徵也是這樣。

相同的,在《貓和老鼠》、《藍皮鼠與大臉貓》動畫片中,老鼠的形象,也是在朝著圓的方向變化,就是因為看起來好看。

幾千年養貓最大的誤區:貓愛吃魚……

而相反的,如果你把老鼠的基本形象不加以藝術改造而放上去,那就成了動畫片《黑貓警長》。

幾千年養貓最大的誤區:貓愛吃魚……

綜述這些因素的影響,然後再結合日常生活中,有貓家庭裡經常出現貓偷吃魚的情況,“驗證”了這一“真理”——貓真的愛吃魚。

並且,有很多人以此為邏輯起點,給出了看似非常合理的解釋。

看似合理的解釋

1、埃及起源說

有一種說法是,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是最早飼養貓的國家。

在尼羅河畔的漁民們乘船捕魚時,會帶上貓咪來捕捉船上的老鼠,作為回饋和獎勵,漁民們會用剩下的雜魚爛蝦來餵食貓咪。

幾千年養貓最大的誤區:貓愛吃魚……

所以貓咪的後代們就都喜歡吃魚。

2、“腥味”說

貓咪喜歡吃魚因為魚的腥味。蛋白質代謝會產生氨,臭臭的,魚的氨是直接從面板排到水裡的,沒有轉化和集中處理的過程,所以魚肉就顯得腥味濃郁,在貓看來著很新鮮,於是很喜歡吃。

3、“牛磺酸”說

貓通常都是在夜間活動的,在夜間活動,其體內就必需具備牛黃酸這種能提高夜間視力的物質,但貓體內是無法自行合成牛磺酸,如果貓長期得不到這種物質的補充,夜視能力將會降低,而魚肉中含有大量的牛磺酸,所以貓喜歡吃魚。

幾千年養貓最大的誤區:貓愛吃魚……

但這些解釋是禁不住推敲的。

首先,埃及養貓的起源史就不對。

2004年science上報道的關於貓的一次發掘,根據考古證據,最早做出嘗試的對貓馴養的不是埃及人,而是9000多年前的塞普勒斯人。

幾千年養貓最大的誤區:貓愛吃魚……

這是人類首次發現人和貓的墓葬。根據骸骨判斷,這是一隻8個月大的貓,貓和墓主距離僅40cm,而且根據考證,這隻貓是專門用來陪葬的。

其次,關於“腥味說”。

如果說腥味新鮮的話,那為什麼狼、老虎、獅子、豹子這些動物不愛吃魚呢?這些動物都對腥味非常敏感,那為什麼它們不喜歡吃魚呢?

最後,關於牛磺酸。

這個看起來有些道理,但也經不起推敲。

牛磺酸是動物體內一種結構簡單的含硫氨基酸,也是哺乳動物組織中最豐富的遊離氨基酸之一。

這麼說來,不僅僅魚肉裡面含有豐富的硫牛磺酸,而是絕大多數哺乳動物的肉類中都含有豐富的牛磺酸。

幾千年養貓最大的誤區:貓愛吃魚……

如果說貓鍾愛魚肉,那麼家貓的祖先非洲沙漠貓,生活在沙漠中又在哪裡去找魚肉吃?

——牛磺酸只解釋了貓吃魚的作用,但不能作為貓愛吃魚的根據,兩者沒有必要的關聯。

所以,動物愛吃什麼,“愛吃”這是一個偽命題,這本身就帶有人大腦思考的屬性,人類與動物的本質區別是會用大腦來思考問題,只有人類才有喜怒哀樂等情緒,動物是沒有的。

相對的,動物只會有吃什麼,不吃什麼,這是動物祖先們在進化的過程中養成的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可以用天性來描述更加準確一些。

動物獲取食物的原則是就近原則,它們不會跑特別遠的地方特意尋找一種食物,不會像人類文明一樣,跨越地區尋找食物。

換句話來說,人類能夠跨區域的尋找食物,也是建立在固有獲取條件的基礎上。

所以從營養角度分析其實很容易陷入思維僵局——按照分析牛磺酸的方式,難道山東人喜歡吃大蔥是因為這個?

幾千年養貓最大的誤區:貓愛吃魚……

貓愛吃魚是一種誤解

我們先根據9000前的經驗來說,貓的地方——塞普勒斯人,墓地發現地點是 Shillourokambos(希露諾坎博斯)。

幾千年養貓最大的誤區:貓愛吃魚……

9000到10000年前在塞普勒斯島生活的人,靠著狩獵和採集而生,較小的生活範圍,是存在各地區之間交流互通——

這麼說的原因是,最早在塞普勒斯島生活的人,捕獵的多樣性,同時存在捕魚的行為。

或許和尼羅河的漁民遇到的問題一樣,需要尋求解決老鼠帶來的麻煩,而作為捕獵者,會尋找選擇獵物多的地方,這個時候,貓靠近了人類。

但這不是人類的選擇,而是雙方利益的驅使。

當貓靠近人類以後發現會更容易的獲得食物,自然界低熵定律決定,動物消耗最小的能量去獲取食物,既然這邊有更好獲取食物的方法,肯定不會再跑到外面去了。

人類給它,它肯定吃,那為什麼人類不給它吃牛羊呢?因為貴,那就給低成本的東西就好了。

所以人類給貓吃魚,就覺得,哎,貓是最喜歡吃魚的。

其實貓可能覺得天上掉餡餅的事兒沒想到真成了,而人類以為自己已經馴化了貓。

但,貓從來都沒有被人類馴化,甚至沒有發生一點改變。貓至始至終都是肉食動物,捕獵者的本能在基因裡依然存在。

幾千年養貓最大的誤區:貓愛吃魚……

貓看到比自己小的獵物都會進行捕殺,很多人覺得但是它沒吃啊,但貓的基因裡已經帶了這一個屬性。

比如人類遇到危險,會首先抱著頭,而不是其他地方,這誰給你教過嗎?沒有;人類直立行走,只要是正常人,都會走,需要教嗎,不需要。

那麼貓的祖先捕獵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吃,而現在家養貓不會因為食物而發愁,但幾千年的祖先已經在它們的DNA中深深的刻下了烙印。

這進一步確認了貓獵手的本能,貓是一個多種選擇的食肉動物,凡是和自己個頭差不多或者小的,都是它潛在的“顧客”——自然包括魚,但不僅僅是魚,在它附近的動物,大到雞,小到鳥,昆蟲、蠍子都是。

貓愛吃魚,是一個誤解。

從進化角度推測貓的食物範圍

我們推算貓的祖先可能存在的食物範圍,從六千萬年前開始分析。

◆小古貓是犬科動物與貓科動物的共同祖先,後代包括熊、狼、狗、老虎等等。大概距今六千萬年前,小古貓滅絕。

◆大概距今七百萬年前,古貓、古獵豹、真劍齒虎和偽劍齒虎為古食肉類中的貓形動物進化出多個分支;

◆真貓類、真劍齒虎和恐貓由古貓類分化而來,真劍齒虎和恐貓在第四紀冰川期滅絕,只剩下真貓類,時間大概距今三百萬年前;

◆虎和貓都是現代貓科動物,虎、獅子、花豹、雪豹屬於真貓類-豹亞科-豹屬,貓、猞猁等屬於真貓類-貓亞科;

野貓大致分為五個不同的亞種:近東貓、南部非洲貓、中東中亞貓、歐洲野貓和中國野貓。而只有其中近東野貓被馴化成了現代的家貓,這剛好符合塞普勒斯島的地理位置。

幾千年養貓最大的誤區:貓愛吃魚……

現代家貓來源於非洲野貓,非洲野貓為在九十萬年前馬特里貓演化出的森林野貓的分支。

但是根據我們的研究文獻調查,不論是非洲野貓、森林野貓、真貓類、小古貓這些動物,它們的生存環境基本都在森林,而在森林中,它們周邊的食物基本不可能是魚類。它們的後代又怎麼會愛吃魚呢?

從中東野貓DNA基因遺傳的角度來說顯然解釋不清楚這一點,但可以確定的是,中東野貓的分佈範圍都是地中海周圍,而且陸地上都有河流,給貓吃魚提供了地理的佐證。

進一步證明了貓根據自己的生存環境選擇食物。

有一個很好的對比,漁貓和沙漠貓。

幾千年養貓最大的誤區:貓愛吃魚……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貓怕水,比如沙漠貓,可能一輩子沒見過河水,一輩子沒吃過魚肉,在沙漠地區吃蠍子、蛇等動物。

但漁貓卻會大大顛覆很多人的認知。

漁貓居住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流、溪流、蘆葦溼地及紅樹林溼地等淡水資源豐富區域,極擅長游泳和潛水。

幾千年養貓最大的誤區:貓愛吃魚……

更過分的是,它居然在爪子和腳趾之間進化出了蹼(莫名的想到了鴨子),方便它們更好的游泳。

根據動物本能決定就地獲取食物的原則,漁貓的祖先必須在河畔獲取食物,只有嘗試下水,久而久之,自己的身體和能力便針對生存環境發生了適應性變化。

但與此同時,漁貓的食物列表中,魚類只佔較少的一部分,還有它們生活範圍內的蛙類、其他小型哺乳動物,完美的印證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句話。

另外,日本一個網站對貓咪喜愛的食物味道進行了近一步的資料統計,透過對喵星人舌上神經細胞感受器上的神經脈衝訊號進行記錄,得出貓咪喜好:

“羊肉>牛肉>馬肉>豬肉>雞肉>魚肉”

在2013年《寵物世界:貓迷》中的一篇文章中也記錄過一個實驗,貓咪對肉類的喜好排名是:

“雞肉>蝦>魚肉>牛肉>鴨肉”

可能因為區域性和研究方式的差異,兩個結果有所出入,但有一個共同點是:魚對於貓的興趣並沒有那麼大。

結尾

“愛”與“不愛”是人類大腦對其的定義,動物沒有那麼高階的感情,只有吃或者不吃。

這背後的原因是長期在一個環境生存的過程中的生成的天性,動物的本能決定就地獲取食物,人類其實也是這樣:

你能說中國人最愛吃什麼麼?

不能,各地都有各地人們的主食和小吃,其實都是當地的飲食習慣形成的,地域之間的差別決定了這一點。

隨之而來的就出現了一些誤解,比如陝西人喜歡吃羊肉泡饃,四川人喜歡吃火鍋,山東人喜歡吃大蔥,廣東人喜歡吃hu建人……

事實上,陝西人不是都喜歡吃羊肉泡,四川人頓頓吃火鍋那太瘋狂了,山東人也不是看到大蔥就兩眼發光,廣東人和hu建人沒啥事……

貓愛吃魚就是這個道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