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蔡甸企業把主軸總成“裝配”進大廠機床

  • 由 長江日報 發表于 垂釣
  • 2022-04-22
簡介近日,長江日報記者走進中漢精密機械公司,在車間裡看到,工人們憑著高精裝置及純熟的手工技藝,將百餘個零件精密地拼裝進主軸總成內,當3米長的主軸總成以每分鐘3000轉的速度轉動時,裝置跳動的幅度可控制在3微米,幾乎是頭髮絲直徑的120

機床裝配方法有哪幾種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3月27日訊

主軸總成是所有機械加工裝置的“心臟”,它的精度和硬度關係著加工裝置的精密度和可靠性。而在蔡甸大集街一家有55年曆史的機床主軸廠,工人僅80餘人,年生產各類主軸及主軸總成600套,其主軸總成不僅“裝配”到國內大廠的高階機床中,同時還有1/3遠銷德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

近日,長江日報記者走進中漢精密機械公司,在車間裡看到,工人們憑著高精裝置及純熟的手工技藝,將百餘個零件精密地拼裝進主軸總成內,當3米長的主軸總成以每分鐘3000轉的速度轉動時,裝置跳動的幅度可控制在3微米,幾乎是頭髮絲直徑的1/20。

磨細活,用手能摸出儀器探不出的顆粒

蔡甸企業把主軸總成“裝配”進大廠機床

工作人員正在檢測總成引數。記者張衡 攝

一個主軸總成由主軸、主軸外套、銑軸等百餘個零部件組成,要完成一件主軸總成訂單,工人們可能需要花費3個月時間製作各個部件。

中漢精密機械公司前身是1968年建廠的原襄樊精密機床配件廠,記者在該廠總裝檢測車間內看到,各種長度、硬度、超聲波探傷、磁粉探傷、表面粗糙度比較儀等檢測裝置一應俱全。

今年37歲的鄧思思是這個車間的“大師傅”,他告訴記者:裝配作為最後一項工作,主要靠人工裝配,機器輔助,裝配的成敗決定了是否可以按時交貨。

蔡甸企業把主軸總成“裝配”進大廠機床

工作人員為主軸總成塗防鏽劑。記者張衡 攝

鄧思思帶著工人們要將一個個零件組裝配進一個長3米、粗細不同的圓柱體主軸總成中。“裝配工作是個細緻活,有時一次就能裝配成功,而有時需要七八次。”鄧思思說,要將錯綜複雜的裝配工作完成得精準高效,每一道工序容不得半點馬虎,這背後是十年時間練出的聽感、視感、觸感。

鄧思思介紹,百餘個零部件拼裝成主軸總成後,要透過儀表看轉動時的跳動,耳朵去聽齒輪間摩擦的聲音。如發現細微的吱吱異響聲,就要找出是哪一個零件不合格,是裝配問題還是質量問題。“曾遇到一個發生問題的小部件,我們用各種儀器檢測後,引數都符合標準,但透過手指反覆觸控,最後才發現零件上有一處的表面粗糙度略有不同。”

就連天氣、溼度、氣壓等因素,也會影響到主軸總成的裝配質量。鄧思思表示:一個合格的主軸總成裝配鉗工,要在不斷反覆的實踐中總結經驗,透過理論學習對裝置以及生產原理建立感性認識。

敢創新,為“善其事”自研4年出“利器”

蔡甸企業把主軸總成“裝配”進大廠機床

工人正在作業。記者張衡 攝

“我們稱他叫‘立磨’,看似與普通磨床無異,國內卻沒有幾臺。該裝置由我們自主開發,主要用於主軸外套內徑、外徑尺寸的精密加工,最大特點是磨削直徑達1米。”在企業生產車間內,企業負責人秦紅繼指著一臺裝置,自豪地告訴記者。

近年來,國內裝備製造能力的不斷提升,主軸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決定從低利潤的單一零部件生產,向高附加值的主軸總成系統轉型。而這臺“立磨”的成功研發,為企業轉型奠定了基礎。

“國內現有的高精度立磨裝置最大磨削直徑只有0。5米,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曾考慮找國外廠家定做,但價格昂貴,高維修成本讓我們難以承擔。”秦紅繼介紹,曾有國內行業龍頭企業嘗試攻關,但因種種原因而最終放棄。

“大廠做不成的事,不代表我們沒機會。咱們是老廠,內功深厚,企業要發展,必須敢於創新,搶抓發展機遇。”秦紅繼說。

2013年,企業立項研發“立磨”數控裝置,2017年試生產。4年研發攻克了不少難關,令秦紅繼印象最深刻是一種運用於油壓控制系統的金屬薄膜反饋片,為了達到精度要求,設計團隊先後嘗試了黃銅、紫銅、石墨、矽鋼等百餘種原材料。就為了這片小小的膜片,他們花了半年時間確定材料,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打磨精度,終於將膜片厚度精確至0。001毫米,最終達到理想引數。

秦紅繼告訴記者:主軸總成的上百個零配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標準件可以直接採購,而大部分異形件之前都很難直接在市場買到。“立磨”數控裝置的成功研發,意味著企業擁有了自行加工這些異形部件的能力,使企業具備了核心競爭力。

如今,中漢精密機械公司生產的各類主軸產品及主軸總成,都裝進了瀋陽機床、濟南二機、武重機床等國內知名重型裝備企業生產的高階裝置,每年還有200多套產品透過外貿出口到歐美、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公司年產值達到8000多萬元。

(長江日報記者張衡 通訊員張遠 實習生田雪楓)

【編輯:鄧臘秀】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