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聖佳藝文志丨四時花卉記:秋花之葵

  • 由 古泉說 發表于 垂釣
  • 2022-04-06
簡介南宋 銀葵花盞 四川彭州南宋金銀器窖藏出土成都博物館藏明初 剔紅秋葵紋大盤中貿聖佳2018年秋季拍賣會成交價:RMB 1,840,000文摘選自《聖佳藝文志NO

葵字組成什麼詞

聖佳藝文志丨四時花卉記:秋花之葵

此花莫遣俗人看,新染鵝黃色未乾。

好逐秋風上天去,紫陽宮女要頭冠。

現代漢語語境中的“葵”一般是指向日葵,然而從古至今“葵”之一字的指向實在堪稱複雜多變。它在《古代漢語詞典》中就有四種解釋,先是蔬菜,再是花卉。《詩經·豳風·七月》中有載“七月亨葵及菽”,事實上“葵”最早指的就是一種家常菜,又叫冬葵,唐時十分普遍,直到宋以後培育出了白菜,它才慢慢從餐桌上消失。而作為觀賞花卉的“葵”種類也不少,包括原產於我國的錦葵、蜀葵、秋葵以及晚明才引進的向日葵。

提起向日葵今人並不陌生,它原產於北美,16世紀西班牙人將其帶回亞歐大陸,明時又經南洋引入中國。從當時出版的植物類書籍如王象晉《群芳譜》、趙蟈《植品》中可以都看到有關記載,只是彼時尚無“向日葵”之名,更多的被稱為“向日菊”,“丈菊”、“西番菊”等。現代植物學中也將其列入菊科,而中國的葵花種類雖多卻大都歸入錦葵科內。七月流火也正是向日葵盛放的季節,黃河以北隨處可見,但我們今天要談的是中國傳統花卉中的秋葵。

作為中國傳統花卉,葵與 “梅蘭竹菊”這等意象豐富且歷代文人瘋狂吟誦的主流花卉相比,可以說相當小眾了,它也從未被賦予什麼高貴品格。歷代詩家專詠葵花的詩文並不算多,據統計《全唐詩》中只有18首,其中還不一定都是秋葵。宋司馬光《居洛初夏》詩云“更無柳絮因風舞,惟有葵花向日傾。”這裡初夏開花的葵應該是蜀葵,又稱一丈紅,因原產四川所以稱蜀葵,花色多變,有紫、粉、紅、白等。另有一種黃蜀葵,因其花期在秋季,被人們稱為“秋葵”。秋葵性喜陽光,耐熱怕寒,夏秋之交開花,花冠五瓣,呈鵝黃色,瓣瓣相護,清雅秀麗,花心暈作紫紅,就是為人豔稱的“檀心”,果實還可入藥。但黃蜀葵並非黃色的蜀葵,這一點古人分辨的相當明白。《證類本草》有載“黃蜀葵花,與蜀葵別種,非為蜀葵中黃者也。葉心下有紫檀色。”

聖佳藝文志丨四時花卉記:秋花之葵

明文徵明 《秋葵折枝圖》

紙本水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夏秋之交,天氣漸漸轉涼,花事自不及春夏那般繁盛。秋葵花開早秋,黃衣紫冠,其獨特的明淨淡雅更符合秋日清爽的氣質。唐李涉作《黃葵花》詩讚道:“此花莫遣俗人看,新染鵝黃色未乾。好逐秋風上天去,紫陽宮女要頭冠。” 秋葵除顏色淡黃似道家衣袍外,其雄蕊出挑頎長頗似道冠,因而文人墨客常將其同道家真人,天宮仙女聯絡在一起,多了一點仙風道骨。可惜秋葵顏色僅淡黃一種,並不符合唐人普遍追求的濃豔瑰麗,雍容華貴,因而頗受冷落,“黃花冷淡無人看,獨自傾心向太陽”,有一種孤獨的落寞。這種情況直到宋代才有所改善,宋人也愛花,無論男女老少,帝王公卿還是販夫走卒皆簪花,審美卻與唐人大相徑庭。宋人好雅,豔如牡丹都以姚黃魏紫為勝,所以似秋葵這般清貴出塵的淡黃色花朵也受到青睞。宰相晏殊就尤其喜愛秋葵,他先後填過兩首《菩薩蠻》詠秋葵。

秋花最是黃葵好。天然嫩態迎秋早。

染得道家衣,淡妝梳洗時。

曉來清露滴,一一金盃側。

插向綠雲鬢,便隨王母仙。

人人盡道黃葵淡,儂家解說黃葵豔。

可喜萬般宜,不勞朱粉施。

摘承金盞酒,勸我千長壽。

擎作女真冠,試伊嬌面看。

宋人對秋葵的喜愛可能在歷朝歷代無出其右,這點在繪畫作品中也有體現。南宋院派的花鳥畫大都精工豔麗,細膩生動,傳世以小品紈扇居多。臺北故宮和四川博物院分別藏有《秋葵圖》一幅,雖然都沒有署名,但同樣如出一轍的院體風格。這類作品注重寫生,強調形似,刻畫真實、精確且符合古人繩墨法度。

聖佳藝文志丨四時花卉記:秋花之葵

宋佚名《秋葵圖》紈扇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四川博物院的《秋葵圖》是項元汴舊藏,典型的“黃家富貴”風格,細筆勾形,重彩填塗,筆法蜿蜒曲回,枝葉散舒,兩朵秋葵一朵盛開一朵欲開,疏密有致。臺北故宮藏的這幅《秋葵圖》,同樣工筆勾勒填彩,花瓣用粉細勾,葉用重綠,姿韻生動,重彩渲染,佈局嚴謹。兩朵秋葵同時在枝頭盛放,顏色淡雅,富麗別緻。

聖佳藝文志丨四時花卉記:秋花之葵

宋佚名《秋葵圖》紈扇絹本設色 四川博物院藏

李迪的紅白芙蓉被認為是南宋院體花鳥畫的巔峰之作,其線描沿襲了五代黃筌一派畫風的精神,他肯定也有繪過秋葵,臺北故宮院所藏的《秋葵山石圖》就傳為李迪所作,但尚存爭議。後世吳湖帆繪有一幅《仿李迪秋葵圖》,畫上題道“東君罷繡,剩猩絨一束,亂拋牆角。迸出戎葵娛永晝,繞遍閒庭綽約。蝶凝檀心,蜂拈紫靨,爛比朱霞駁。翠簾如水,襯他榴火然灼。別有小小錢般,離離錦樣,曾向川江濯。誰道房櫳春去久,依舊紅芳似昨。苦被濃陰,遮他紅日,愁煞傾陽霍。金烏早醒,海天雞正咿喔。陳其年念奴嬌。濟成先生雅屬,己卯仿宋李迪筆法,吳湖帆。”陳氏自幼遍臨歷代名家藏精品,此幅作品師古人之意,得自家之法,畫中葵花盛開,花瓣紅色漸染,豐腴之美與雍容之態盡顯,風神特別,富貴已極,只是從花色、花蕊來看應該是蜀葵而非秋葵。

聖佳藝文志丨四時花卉記:秋花之葵

吳湖帆《仿李迪秋葵圖》 鏡心 設色泥金箋

中貿聖佳2018年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RMB 4,255,000

在傳世繪畫作品中單獨表現秋葵的其實並不多,宋以後更是寥寥,趙孟、文徵明、唐寅等名家也偶見作品流傳。相比之下秋葵在器物的紋飾、造型中則更為普遍。比如瓷器的各種器型中最常見的葵口,包括葵口碗、盤、尊、洗、盞、盞託等。這種造型融合了秋葵花瓣的瓣形特徵,旋轉疊壓,瓣瓣相護,有些甚至簡化到不顯瓣形只在口沿處留五六處缺口,非常符合宋人追求的簡約美,五大名窯都相當鍾愛這款造型。以汝窯為例,目前已知汝窯存世完整器大概在九十件左右,集中在兩岸故宮,大英博物館藏有一件北宋汝窯葵口盞託,為中國河南寶豐清涼寺出土,胎體細膩,釉質瑩潤,直口微斂,深弧腹,托盤呈五瓣葵花形,花瓣重疊,五曲帶筋,施青釉,釉面有開片。北宋宮廷將此類盞託用作茶具,承託不同材質的茶碗,極為講究。

聖佳藝文志丨四時花卉記:秋花之葵

北宋汝窯葵口盞託 中國河南寶豐清涼寺出土

大英博物館藏

“曉來清露滴,一一金盃側。”宋代也有秋葵造型的金銀盃盞用於飲酒,以酒盞擬花,以花型制酒器,足見宋人風雅入骨。四川彭州南宋金銀器窖藏出土的銀葵花盞,六瓣葵形口,花瓣邊緣飾纏枝花繪,盞心六瓣團花凸起似秋葵之“檀心”,宋人更是戲稱葵花盞中的花蕊為“水心亭”。另有安徽博物院藏南宋葵花式金盞,1952年安徽省休寧縣朱晞顏墓出土,敞口,淺腹,矮圈足,整器似一朵綻放的秋葵花,端莊大方,造型紋飾精美絕倫,讓人歎為觀止,與銀盞相比金器所特有的絢麗色澤,更給人以莊重華美之感。

聖佳藝文志丨四時花卉記:秋花之葵

聖佳藝文志丨四時花卉記:秋花之葵

南宋葵花式金盞 安徽省休寧縣朱晞顏墓出土

安徽省博物館藏

此外,元代至明初的剔紅器物上也可以見到以秋葵為飾的個例,儘管不多但都非常精美。中貿聖佳歷屆拍賣會中就出現過兩件,明初的剔紅秋葵紋大盤和元末明初的剔紅秋葵錦雞紋盤。兩件剔紅大盤尺寸相差不大,皆敞口,淺腹,圈足,通體施紅漆雕飾花紋。2018年秋拍出現的這件單以秋葵為飾佈局疏朗,另一件秋葵錦雞紋盤則更為飽滿,刀法大氣不失精緻。故宮博物院也收藏有一件宣德款剔紅秋葵圖盤,時代略晚,其花葉細小,紋飾佈局更為繁密,但刀法亦流暢大氣,工藝一脈相承。

聖佳藝文志丨四時花卉記:秋花之葵

南宋 銀葵花盞 四川彭州南宋金銀器窖藏出土

成都博物館藏

聖佳藝文志丨四時花卉記:秋花之葵

明初 剔紅秋葵紋大盤 中貿聖佳2018年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RMB 1,840,000

文摘選自《聖佳藝文志NO。1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