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 由 鄭周友 發表于 垂釣
  • 2022-03-14
簡介三皇五帝三皇 伏羲 · 女媧 · 神農伏羲 · 神農 · 黃帝燧人 · 伏羲 · 神農五帝 黃帝 · 顓頊 · 帝嚳 · 帝堯 · 帝舜少昊 · 顓頊 · 帝嚳 · 帝堯 · 帝舜太昊 · 炎帝 · 黃帝 · 少昊 · 顓頊三皇五帝說法眾說

紂王的古墓在哪裡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少昊陵古稱雲陽山,位於曲阜城東4公里的舊縣村東北的高阜上,傳為中國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少昊的墓地,是中國著名古陵之一。陵闊28。5米,高8。73米,頂立12米,形如金字塔,故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據記載,黃帝之子少昊建都窮桑,後徙曲阜,在位84年,壽百歲而終,葬於魯故城東門之外的壽丘。少昊,號金天氏,傳為黃帝之子,五帝之一。“能修太昊之法,以金德王天下”。曾都於曲阜。公元1012年(宋大中祥符五年)壘石成墓,雕石像。公元1111年(宋政和元年)用萬餘塊石砌起陵壇。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擴建。現陵園面積125畝,擁有古建築17間,明清石碑20餘塊,古樹391棵。

少昊陵現佔地24700平方米。記憶體古建築17間,碑22通,古樹391株。由南至北依次是呼昊陵石坊、陵門、享殿和陵墓。陵墓頂供奉石刻少昊像。陵園內有重修陵墓和歷代祭祀的紀事碑石刻多座。陵闊28。5米,高8。73米,頂立12米,狀如金字塔,故有“中國金字塔”之稱。是北宋時用石塊疊砌的。

少昊陵坊:

少昊陵對面是一座石坊,雕刻精緻,建於乾隆三年。少昊陵坊位於陵院大門及古柏夾抱的神道之間。建於五級石階上,四楹三間,石質結構。四根八稜石柱為石鼓夾抱,柱上分別雕以華表、寶瓶。石坊枋額

正書

“少昊陵”三字。此坊為乾隆六年(1751年)十月初一月奉敕重建,曲阜知縣孔毓琚監立。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過石坊,有陵門三間,兩側鄰接磚砌牆垣。相對於孔府的熠熠生輝和熙熙攘攘,這裡很是靜謐幽曠。要不是豔陽高照,一陣風吹來,樹影婆娑,一定會讓人心生膽怯。這裡門前只有我們一輛車,停下後,不知從哪裡鑽出位老大爺,收了五元停車費。不過,大爺很是盡責,直到我們逛出來,才提溜著馬紮子回了家……

門上破敗的銅釘讓人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古建築,卻也顯示出了破敗與荒涼。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歷史記載

:《曲阜縣志》記載:“少昊金天氏。姓己,名摯,黃帝之子玄囂也。”少昊金天氏,因“能修太昊之法”,“以金德王天下”而得名。登帝於窮桑,遷都於曲阜。當登帝位時,鳳鳥適至,故以鳥紀官。少昊施政,“民無淫,天下大治,諸福之物畢至”,“實為五帝之冠”。

據傳少昊在位十四年,卒時百歲,葬於雲陽山。據考證,少昊陵墓後面的小土山,即雲陽山。少昊陵何時建築,已不可考。據載“宋真宗幸魯,大建宮殿,以道教守之,古樹豐碑,林立櫛比,金、元亦加修葺”。明弘治時為雷火焚燬,清乾隆年間又兩次大修,後又多次重修。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享殿:

陵門後是廣五間的享殿,始建於明代,殿中恭修神龕。是少昊陵前的主體建築,為奉祀少昊的殿堂。共五大間,単簷歇山,綠瓦覆頂,簷下飾五彩斗拱,六梁十八柱,殿頂四脊上,鴟吻、神獸形態各異。殿內懸乾隆手收“金德貽祥”匾額。格欞門窗及廊下明柱皆朱漆到頂,梁椽彩飾藍地雲龍花紋。殿內有神龕,置“少昊金天氏”木主。龕上部懸乾隆皇帝手書“金德貽祥”匾額。享殿前兩側建東、西配殿各三間,均為乾隆三年(1738年)建成。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東配殿:

展示的是三皇五帝的資料。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三皇五帝:自盤古開天闢地以後,他的後裔諸神,即最初的三皇及後來的五氏完成了創世需要的任務後,都歸神籍。人類迎來了新的時代,因為五氏是創世中最晚出現的神祇,所以人們把原始社會中後期出現的許多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部落或首領稱為“三皇五帝”,其中就包括五氏中的神祇。這新的排名,還是三皇在前,只不過這三皇之後稱作五帝了,皇和氏不再是神話時代遙不可及神祇,而是由真實的部落首領們來任職。這樣傳說時代的三皇,已不是神話時代最先出現的“三皇”了,而是專指具體部落首領。對於三皇有很多的說法,無從確定;對於五帝,則一般採取《史記·五帝本紀》的說法。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皇與帝釋:“皇”的原始意義是神祇,《說文》說“始王天下者”。“帝”,帝王,《說文解字》說“王天下之號也。”秦始皇統一華夏,自認為功過“三皇五帝”,因此將“皇”和“帝”組合發明為“皇帝”這一稱號。實際上這個稱號同古代部落首領、氏、王等沒有什麼區別,只是修飾了片語,優美動聽而已。

“三皇五帝”是最接近中國夏朝之前的上古“帝王”,和神話時代的三皇五氏完全不同的。不同時期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八說,五帝有六說。具體三皇是誰,五帝是誰,存在多種說法。基本上,無論是按照史書的記載,還是神話傳說,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為久遠,時間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時代則距夏朝不遠,在四千多年前。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源引三皇: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且認為泰皇最貴。那麼,泰皇是誰?《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春秋緯》提出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的另一種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

《尚書大傳》和《白虎通義》等,則又主張三皇應為燧人、伏羲、神農。

《運鬥樞》、《元命苞》等緯書,除了認同伏羲、神農外,補上了創造人類的女媧。

《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通鑑外紀》又以伏羲、神農、共工為三皇。

由此看來,伏羲、神農佔了三皇之兩席,三皇五帝究竟指誰?對於三皇有很多的說法,無從確定。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皇、地皇、泰皇”《史記·補三皇本紀》引《河圖》、《三五曆紀》:“天皇、地皇、人皇。《太平御覽》引《春秋緯》天皇、地皇、人皇。”《尚書大傳》:“燧人、伏羲、神農。”《白虎通義·號》:“伏羲、神農、祝融。”《風俗通義·皇霸》第一,引《春秋緯運鬥樞》:“伏羲、女媧、神農。”《帝王世紀》:“伏羲、神農、黃帝。”《三字經》: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伏羲、神農、黃帝)

由於《帝王世紀》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為最接近傳說時代黃帝王朝的中國最古的的三位帝王。另外,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五帝:

至於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世本》、《大戴禮記》、《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禮記·月令》以太皞(伏羲)、炎帝(神農)、黃帝、少皞、顓頊為五帝。《尚書序》、《帝王世紀》則視少昊(皞)、顓頊、高辛(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稱為五帝的神話。東漢王逸注《楚辭·惜誦》中的“五帝”為五方神,即東方少昊、南方炎帝、西方太皞、北方顓頊、中央黃帝;而唐賈公彥疏《周禮·天官》“祀五帝”,為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

秦國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黃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為五帝。按呂不韋十二紀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時和五行之神。黃帝居中,具土德;太皞居東方,具木德,主春,亦稱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稱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稱白帝;顓頊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稱黑帝。(《呂氏春秋·召類》)三皇五帝究竟指誰?對於五帝,則一般採取《史記·五帝本紀》的說法。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庖犧(就是伏羲)、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鑑外紀》);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個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黃帝(軒轅)、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五方上帝)。

三皇五帝

三皇 伏羲 · 女媧 · 神農

伏羲 · 神農 · 黃帝

燧人 · 伏羲 · 神農

五帝 黃帝 · 顓頊 · 帝嚳 · 帝堯 · 帝舜

少昊 · 顓頊 · 帝嚳 · 帝堯 · 帝舜

太昊 · 炎帝 · 黃帝 · 少昊 · 顓頊

三皇五帝說法眾說紛紜,三皇版本參考《司馬貞·三皇本紀》、《帝王世紀》和《尚書大傳》的說法。五帝參考《史記·五帝本紀》、《禮記》和《春秋》、《國語》說法;《白虎通義》和《尚書序》說法;《呂氏春秋》和《淮南子》說法。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象徵意義:

三皇五帝的說法,應該是後人對遠古時期帝王朝代的概括,而非全指,是華夏文明對祖先的尊崇與追憶。由於上古文獻大多失傳,三皇五帝屬於通常所說的神話傳說範疇,但從傳說的廣泛性上和《史記》等描敘,三皇五帝的真實性應該是確切存在的。三皇五帝的所指有不同的說法,不可苟全,應該是不同人士的不同分類而已,並沒有確切的所指。

三皇是中國文明早期的三個帝王,中國文明早期有盤古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和軒轅氏,其他如也曾被列入三皇之列的女媧氏,應該是上述六個朝代中的分支,普遍的看法三皇應該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中的三人,其中燧人氏、伏羲氏和神農氏,由於在遠古文明中的重大意義和影響,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應該更為合理。他們同時又是一個朝代的開始,分別代表中國遠古文明的早中晚期。三皇時代的時間跨度較大,估計有幾千年的歷史。每個時代在開朝的三皇之後,又有許多帝王。神農氏的開朝帝王和最後一個帝王都是炎帝。

五帝是軒轅時代的五個帝王。軒轅黃帝取代神農氏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黃帝王朝。五帝一說,指的是軒轅時期的五個帝王。由於黃帝是軒轅氏開朝之君,又在中華民族中具有偉大的地位,其成就遠在其他五帝之上,不包括在五帝之列更為合理。根據《史記》等史書記載,軒轅氏時期的帝王遠不止五位,傳說無可非議,所以五帝之說也各有不同,只是各人的價值取向不同而已。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補充資料古史系統:

中國最早的古史系統。中國的古史傳說中,到戰國時期形成幾種“五帝”說;戰國末始有“三皇”一詞,到漢代才形成幾種置在五帝前的“三皇”說。

“皇”的原義還有“大”和“美”一說,不作名詞用。戰國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為人主的稱呼,遂用“皇”字來稱上帝,如《楚辭》中的西皇、東皇、上皇等。時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稱為“三皇”。在《周禮》、《呂氏春秋》與《莊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並對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義作了解釋,但都未實定其人名。

漢代所定的人間歷史上的“三皇”有五說:①《尚書大傳》為燧人、伏羲、神農。《禮·含文嘉》、《春秋命歷序》亦同此說而以燧人居中。②《春秋運鬥樞》為伏羲、女媧、神農。③《禮·號諡記》為伏羲、祝融、神農。《孝經鉤命決》引《禮》同此,但以祝融居末。④《白虎通》說為伏羲、神農、共工。⑤西漢末的《世經》所排古史系統,在黃帝和顓頊之間加有少昊金天氏,使戰國時說的“五帝”中多了一帝。於是有人把原五帝之首的黃帝升為三皇,與伏羲、神農並列。首先是《禮·稽命徵》持此說,張衡上漢順帝書及其後的皇甫謐《帝王世紀》亦從之。接著是偽《尚書序》宣揚此說,由於它的經書地位,從此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歷史中最古的三位帝王。其實上述諸說皆為西漢末以後緯書所編造的神話。

漢代仍傳有天神中的三皇,西漢末緯書《春秋命歷序》、《始學篇》等以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道教經典中的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還具人形(一說他們分別有十二頭、十一頭、九頭);“中三皇”則具人面蛇身或龍身,分別有十三頭、十一頭、九頭(一說以中地皇為有巢氏、中人皇為燧人氏);“後三皇”中的“后王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漢代畫像石和帛畫即多此形象。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帝”原指天帝,人間的“五帝”一詞在孟子時尚未出現,他書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詞排在“三王”前,但無人名,只在其《議兵篇》中稱堯、舜、禹、湯為“四帝”。《孫子兵法》有“此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句,似亦有四帝、五帝之稱(但梅堯臣謂此“帝”字系“軍”之訛)。《管子》及《莊子》所屢稱“三皇五帝”,也都未指實人名。其實,自西周至春秋戰國時記載神話和歷史傳說文籍中,先後出現了很多古帝或宗神名號,大抵居西邊的有黃帝、炎帝以及伯夷、共工、鯀、禹、四嶽、稷(棄)、高圉、太王、玄囂、蟜極、昌意、青陽等,居東邊的有太皞、少昊摯、顓頊、高陽、高辛、堯、羿、浞、澆、俊(即舜、嚳)、契、冥、上甲微等,地區未明的有帝鴻氏、縉雲氏、金天氏、烈山氏、陶唐氏(前二者可能在西、後三者可能在東)等,由東而西的有伯翳、非子等,本在東而一部南移的有祝融即重黎,及其後裔八姓(如季連羋姓為楚祖)等等。《莊子·胠篋》列舉了古帝十二名及全書中屢次提到其他古帝,《六韜》列舉了古帝十五名,《逸周書》所列古帝多達二十六名。由於戰國後期五行說逐漸建立,凡事都要湊五為成數,於是在上述許多古帝王中,遂有羅列“五帝”的必要,並出現了下列五種五帝說。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五種五帝:

①《五帝德》所說的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人。其說根據《國語·魯語》對他們的讚譽而定。《帝系》為其編造了以黃帝為始祖的世系。《呂氏春秋》及《史記·五帝本紀》承用了此說。

②《戰國策·趙策》與《易·繫辭》提出的宓戱(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五人。《莊子》、《淮南子·淑真訓》及《三統曆》亦承此說。《通鑑外紀》反對三皇五帝說,但其所列最早的帝王仍是此五人。

③《呂氏春秋·十二紀》所載的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禮記·月令》亦同此說。王符《潛夫論》並將古代各帝王部分別納入此五帝的血胤系統之下。

④《世經》所編排的古史系統依《十二紀》與《月令》,在黃帝與顓頊之間有少昊,鄭玄注《中侯敕省圖》即加少昊於第一個五帝說,謂五帝有六人,俱合於五帝座星。然東漢以來《稽命徵》等之說,把黃帝升為三皇之一,皇甫謐《帝王世紀》從之,而以少昊以下五人為五帝。於是偽《尚書序》即據以將《世經》前面三名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接著的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一“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⑤《通鑑外紀》及《路史發揮》引梁武帝蕭衍畫像碑述,以黃帝、少昊、顓頊、嚳、堯為五帝,似是最晚的一說。但梁武只有《通史》六百餘卷,據陳立《白虎通疏證》,以為畫像碑述可能是《武梁祠堂畫像碑述》之訛,則此說仍出自漢人。

至於神話中的天神,《山海經》中皆稱帝,其後亦有“五帝”之稱,如《楚辭·惜誦》有“令五帝”句,與“指蒼天”、“戒六神”並舉,是皆指神。又《晏子春秋》有“楚巫請致五帝以明君德”句,顯然皆指天帝。故《史記·封禪書》載漢高祖劉邦說:“吾聞天有五帝”。即述戰國末流行之說。同時有五色帝之說,奏設祭祀白、青、黃、亦四上帝祠,漢高增祀黑帝之祠。至《春秋緯·文耀鉤》,五色帝始有名字:“蒼帝曰靈威仰,亦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鄭玄注《禮記·大傳》“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句,即引此諸名為“太微五帝”,謂“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把地上五帝說成是天上五帝所感生,提出了“感生帝”之妄說,王肅已斥其謬。

大抵“三皇說”所指諸人,是中國祖先處於史前各個不同文化階段的象徵。有巢、燧人、庖犧(伏羲)分別代表矇昧時期的低階、中級、高階三個階段;神農代表野蠻時代的低階階段;女媧則是更早的創世紀式的神人,在神話中又和伏羲結合創造人類。“五帝說”所指諸人,主要是父系家長制的部落聯盟鼎盛時期及其解體時實行軍事民主制時期的一些部落酋長或軍事首長人物。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西配殿:

介紹的則是少昊的歷史功績。少昊在位期間,因修太昊之法,故稱少昊。設工正、農正,分別管理手工業和農業,以發展生產。同時還“正度量”,即訂立度量標準,並觀測天象,制定曆法,發明樂器,創作樂曲,以鳥命官(其實是用不同的鳥作各少昊部落的圖騰),少昊的圖騰可能是燕子(羸)。同時,還與炎黃集團建立了密切的交流關係,比如他收留、養育了黃帝的孫子顓頊接任自己東夷部族聯盟首領的職務。《春秋命歷序》說少昊傳8世,500年,《易緯稽覽圖》說是400年,後期青陽氏強力四徵,重兵苦之,遺之美女。青陽之君悅之,營域不治,大臣爭權,遠近不相聽,國分為八(《逸周書·史記解》)。周朝時熊盈諸族、徐、群舒、趙、秦貴族多是其後代。黃帝時的少昊名清,一說是黃帝兒子玄囂青陽氏,《史記》說玄囂不在帝位。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張孟男祭少昊碑:

位於少昊陵西廡南頭靠東。高1。55米,寬0。88米,龍紋碑頭正書“大明”二字。此碑立於明萬曆元年(1573年),內容為對少昊的讚頌,張孟男祭少昊碑為少昊陵中幾十塊祭祀碑的代表之一。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少昊(前2598-前2525年):

相傳少昊是黃帝之子,是遠古時羲和部落的後裔,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同時也是東夷族的首領。中國五帝之首,中華民族的共祖之一,從伏羲(太昊)到少昊的羲和部落到皋陶、伯益的東夷部落聯盟,一直是中國早期華夏族的主幹部分,為早期華夏文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華夏文化傳承自羲和文化,羲和文化是華夏文化的主要源泉。少昊國是鳳凰的國度,少昊時期是鳳文化繁榮鼎盛時期,鳳文化和龍文化是中華華夏文化的兩大支柱,中華民族既是龍的傳人,又是百鳥之王——鳳的傳人。中國漢族的姓氏大多源自少昊(玄囂),少昊是中國嬴姓及其秦、徐、黃、江、李、趙、梁、蕭等數百個漢族姓氏的始祖。少昊都城現山東曲阜後又成為孔子的故鄉,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禮儀之鄉。

少昊:也作少皞、少皓、少顥,已姓,他就是黃帝的長子玄囂,又稱青陽氏、金天氏、窮桑氏、雲陽氏,或稱朱宣,被後世尊為“大華夏顯宗康皇帝”或“白帝”。

《史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西陵氏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國語·晉語》裡說十四人實有十二姓,即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其中青陽與夷古同為己姓,玄囂和蒼林同為姬姓。(注:《國語》成書於春秋戰國時代,晉國公族與姬周王朝公族同為姬姓,此說可能含有美化姬周統治者的成份。)他生於窮桑(今山東省曲阜市),因他能繼承太昊伏羲氏的德行,故稱少昊或小昊。他曾以鳥作官名,並設有管理手工業和農業的官,主要活動於今山東菏澤一帶,擅於治水、農耕。少昊氏最初立國於今山東日照一帶,後來建都曲阜。

少昊氏族是史前東夷人的重要支系,考古發現的陶文和大墓證明,少昊氏不僅存在於大汶1、2文化時期,而且還延續到龍山文化時期,期間經歷了不斷遷移和發展的過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莒縣陵陽河一帶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遷到五蓮丹土一帶,龍山早中期又遷到日照堯王城、兩城等地,在濱海地帶形成超大規模的中心,龍山中期之末遷到了臨朐西朱封一帶,到龍山晚期又遷到曲阜一帶。少昊氏的遷移過程是不斷髮展壯大和文明化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經歷了從古國到方國的社會轉變。到龍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向衰亡,被東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權實體取代。東夷少昊氏是中國東部沿海的古老部族,少昊氏屬於其中一支,它以鳥為崇拜圖騰。這是早在五十多年前,學術界透過鉤稽文獻記載所達成的共識。隨著考古資料的增加,學界又逐漸形成了海岱地區的史前文化屬於東夷太昊氏、少昊氏為代表的文化這一共識。

後來隨著史前陶文等新資料的發現,有學者進一步提出,分佈於豫東皖北一帶的大汶口文化屬太昊氏遺存,在魯南和魯北一帶的大汶口文化則是少昊氏遺存。這些實證研究極大豐富了我們對海岱地區史前社會的認識。但同時又出現一個問題,海岱地區史前社會發展的鼎盛期實際是龍山文化,如果認為少昊氏只存在於大汶口文化時期,就必須對它與龍山文化的關係作出合理解釋,否則將與少昊氏作為東夷族最繁盛支系的大量文獻記載產生矛盾。因此,就有必要結合考古發現與文獻記載,對少昊氏在史前尤其是龍山時期的發展流變進行探索,這有助於我們準確評價少昊氏在海岱地區早期文明化程序中的歷史地位。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山海經·大荒東經》載

:“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儒帝顓頊,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淵,甘水出焉”。《山海經·大荒南經》寫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於甘淵”。晉人郭璞在為《山海經》“甘淵”作注時說:“水積則成淵也。”珂案:大荒南經雲:“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原作日浴,據宋本改)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經文“東南海之外”,北堂書抄卷一四九引無南字,無南字是也。大荒南經此節疑亦本當在此經“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之下,乃簡策錯亂,誤脫於彼也。此經甘淵實當即大荒南經羲和浴日之甘淵,其地乃湯谷扶桑也。海外東經雲:“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即此,亦即少昊鳥國建都之地。屍子(孫星衍輯本)捲上雲:“少昊金天氏邑於窮桑,日五色,互照窮桑。”謂此也。則所謂甘淵、湯谷(扶桑)、窮桑,蓋一地也。少昊在位期間,因修太昊之法,故稱少昊。設工正、農正,分別管理手工業和農業,以發展生產。同時還“正度量”,即訂立度量標準,並觀測天象,制定曆法,發明樂器,創作樂曲,以鳥命官(其實是用不同的鳥作各少昊部落的圖騰),少昊的圖騰可能是燕子(嬴)。同時,還與炎黃集團建立了密切的交流關係,比如他收留、養育了黃帝的孫子顓頊接任自己東夷部族聯盟首領的職務。《春秋命歷序》說少昊傳8世,500年,《易緯稽覽圖》說是400年,後期青陽氏強力四徵,重兵苦之,遺之美女。青陽之君悅之,營域不治,大臣爭權,遠近不相聽,國分為八(《逸周書·史記解》)。周朝時嬴熊諸族、徐、群舒、趙、秦、江、梁、黃貴族多是其後代。而《史記》則說,玄囂不在帝位是司馬遷寫《史記》時根據漢武帝指示所作的誤傳。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大汶口文化:

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王青教授在《從大汶口到龍山:少昊氏遷移與發展的考古學探索》一文中說:“少昊氏是史前東夷人的重要支系,考古發現的陶文和大墓證明,少昊氏不僅存在於大汶口文化時期,而且還延續到龍山文化時期,期間經歷了不斷遷移和發展的過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莒縣陵陽河一帶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遷到五蓮丹土一帶,龍山早中期又遷到日照堯王城、兩城等地,在濱海地帶形成超大規模的中心,龍山中期之末遷到了臨朐西朱封一帶,到龍山晚期又遷到曲阜一帶。少昊氏的遷移過程是不斷髮展壯大和文明化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經歷了從古國到方國的社會轉變。到龍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向衰亡,被東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權實體取代”。

鳳凰文化:

據考證,《山海經》記載的少昊之國和羲和之國的甘淵(湯谷)在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內的天台山中。東夷人均崇拜鳥,少昊時代對鳥的崇拜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吳玉麗教授在《從古文字看先民的美意識與圖騰崇拜》一文中又說:“百鳥之王少昊,名鷙,是一隻鷙鳥,更是鳥崇拜最典型的氏族部落,在其氏族部落內,各氏族全以鳥為名,《左傳·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嗥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鴡鳩氏,司馬也;鳲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的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為九農正、扈民無謠者也。”自稱為少昊後代的郯子把上述傳說歸化為歷史,固然不足為信,但作為反映少昊之國豐富多彩的鳥圖騰崇拜,則是確信無疑的。而且,根據考古發現並證實,鳲鳩為布穀,爽鳩為鷹,鶻鳩為鳥、梟、雕。當時,以鷙鳥為圖騰的少昊之國,征服幷包容了分別以鳳鳥、玄鳥;伯趙鳥、青鳥、丹鳥及五鳩、五雉、九扈等鳥類為圖騰的大小部落(氏族),並給各部落(氏族)首領按其勢力和特氏分別授予不同許可權和職能的官銜,共同管理天下政事”。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傳說天神驕子:

五帝之一.少昊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西方天神。他的父親是太白金星,他的母親是天山的仙女皇娥。少昊,己姓,一說嬴姓,名摯,號金天氏,又號青陽氏,又稱“朱帝”、“白帝”、“西皇”、“窮桑氏”、“空桑氏”,在位84年,壽百歲崩,其後代郯子國尊為高祖(《春秋》),後人尊為祖先神帝。少昊之所以被成為“窮桑氏”,是因為少昊的母親在天上織布,在筋疲力盡的時候,常常到西海之濱的一顆大桑樹下休憩玩耍。也正是在這棵樹下面,她認識了太白金星。

聰明美麗的皇娥每天在天宮中用五顏六色的彩絲織布,常常到深夜也不知疲倦。有時為了輕鬆一下,她便乘著木筏,盪漾在浩瀚的銀河中自娛自樂。

有一天,皇娥又乘木筏,沿著銀河溯流而上,最後來到西海邊的窮桑樹下,把木筏停下。此樹高達萬丈,根深葉茂,花繁枝茂。葉子是紅的,果實是紫色的。據說,這棵樹一萬年才結一次果實,吃了這種果實,壽命比天還高。

當皇娥正在窮桑樹下浮想聯翩的時候,忽然看見一位英俊的小夥子從天上徐徐而降。她好奇地打量著小夥子,見小夥子面如滿月,眼如晨星,渾身上下隱隱發著光亮,十分瀟灑,禁不住看得呆了。小夥子瀟灑地來到皇娥跟前,深施一禮,道:“皇娥仙女你好!我是白帝的兒子,願和你交個朋友。”

皇娥驚奇地道:“啊,你就是啟明星?也叫金星?原來就是你呀!我常常坐在這裡,仰望東方天空的啟明星,心裡說,這顆星多亮、多美、多勤快啊,每天都把白天帶給人間。她說到這裡,耳熱心跳,連忙收住話頭,羞紅了臉。

啟明星的臉微微一紅,動情地說:“我也是這樣!我升到天空時,常常第一眼就看到你,就覺得你太美麗了。我向別的星星一打聽,才知道你就是心靈手巧的皇娥。你織的七彩錦和你自己一樣美。我每天夜裡都聽到你的織布聲,悅耳動聽的聲音使我夜不能寐。每日早上,我都盼你出現在銀河邊。

啟明星一口氣敞露了心扉,發覺自己太激動了,連忙收住了話頭,紅著臉不好意思的看著皇娥。皇娥害羞地低下了頭,雙手拂弄著垂下的黑髮,掩飾著心房的狂跳。啟明星微笑著,將手一伸,召來了一把銀光閃閃的琴。他雙手抱琴,依著窮桑樹,彈奏出美妙的樂曲。皇娥立刻被這琴聲給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跟著啟明星的樂曲輕輕地唱起了歌。啟明星的琴聲在情切切地向皇娥傾吐著愛慕之意,皇娥的歌聲也在綿綿地向啟明星訴說著傾慕之情。歌聲、琴音婉轉悠揚,吸引著魚兒成群結隊地浮游在水面上,激動得花兒競相開放。鳳凰飛來了,在空中翩翩起舞。百靈鳥飛來了,放開歌喉為皇娥和啟明星伴唱。他們的心越貼越近,雙雙走上了木筏,並用桂樹的樹條做筏桅,用芳香的燻草拴在桂樹樹頭上當做旌旗,還刻了一隻叫玉鳩的鳥,擺放在桅頂,以辨別方向。

木筏在銀河裡飄蕩。皇娥伴著悠揚纏綿的琴聲,情不自禁地吟唱。美妙的琴聲和優美的歌聲融為一體。皇娥和啟明星依偎在一起,沉浸在愛情的幸福中。魚兒撒歡追逐在木筏旁邊,鳳凰在幸福情侶的歡笑中飛翔。皇娥和啟明星就這樣盡興地漂游著,不久,他們的愛情結晶——兒子少昊誕生了。在少昊誕生的時候,天空有五隻鳳凰,顏色各異,是按五方的顏色紅、黃、青、白、玄而生成的,飛落在少昊氏的院裡,因此他又稱為鳳鳥氏。少昊開始以玄鳥,即燕子作為本部的圖騰,後在窮桑即大聯盟首領位時,有鳳鳥飛來,大喜,於是改以鳳鳥為族神,崇拜鳳鳥圖騰。不久遷都曲阜,並以所轄部族以鳥為名,有鴻鳥氏、風鳥氏、玄鳥氏、青鳥氏,共二十四個氏族,形成一個龐大的以鳳鳥為圖騰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會。

少昊在父黃帝和母嫘祖精心培育下,具有神奇的稟賦和超凡的本領。少昊少年即被黃帝送到東夷部落聯盟裡最大部落鳳鴻氏部落裡歷練,並取鳳鴻氏之女為妻,成為鳳鴻部落的首領,後又成為整個東夷部落的首領。他先在東海之濱建立一個國家,並且建立了一套奇異的制度:以各種各樣的鳥兒作為文武百官。具體的分工則是根據不同鳥類的特點來進行。鳳凰總管百鳥,然後再有燕子掌管春天,伯勞掌管夏天,鸚雀掌管秋天,錦雞掌管冬天。除此之外,他又派了五種鳥來管理日常事務。孝順的鵓鴣掌管教育,兇猛的鷙鳥掌管軍事,公平的布穀掌管建築,威嚴的雄鷹掌管法律,善辯的斑鳩掌管言論。另外有九種扈鳥掌管農業,使人民不至於淫佚放蕩。五種野雞分別掌管木工、漆工、陶工、染工、皮工等五個工種,一句話,各種各樣的鳥兒都鳥盡其材,物盡其用,各司其職,協調活動。因此,一到開會的時間,百鳥齊鳴,一時間,鶯歌燕語,嘈嘈雜雜。有輕盈靈巧的麻雀,有五彩斑斕的鳳凰,有普普通通的喜鵲,也有引人注目的孔雀。而一國之君少昊就根據諸鳥的彙報,來論功行賞,論過行罰,一切都顯得那麼井井有條。百鳥們無不感激少昊的慈愛和德政,無不佩服少昊的智慧和才華。

少昊見百鳥之國到處呈現繁榮向上的景象,十分欣慰。他為了百鳥之國更加興旺發達,便請來年幼聰敏、很有才幹的侄兒顓頊幫助料理朝政。顓頊不負眾望,乾得很出色,深得叔父的賞識。少昊見侄子常常累得嫩臉上掛著汗珠,於心不忍,就將父親傳下來的那張琴搬出來,手把手教顓頊彈奏,以便使侄子提神和娛樂。少昊時期,是華夏鳳文化的繁榮時期,現江姓等有少昊血緣的族裔的姓氏圖騰裡仍帶有鳳鳥或燕子圖案。從少昊起到嬴江得姓始祖元仲一直是華夏族主幹東夷部落聯盟的首領,少昊族從炎帝神農氏族發展而來,而炎帝神農氏族又是大昊伏義氏之義和族發展而來到黃帝時期,炎帝的義和族和黃帝族融合,產生了早期的華夏族(即漢族的前身),但夏啟殺伯益破壞禪讓制後,引起以夏啟為首的夏後與元仲為首的江伯先期華夏族兩大集團的對抗,元仲率堯、舜、摯、契、伯益、后稷餘族退出中國,遷往山東海沿海,為前期華夏族東集團(史籍仍稱東夷集團),夏啟之前期華夏西集團(主要是夏後部落)佔據中原,終夏一朝,兩大集團對抗多於融合,到夏後期,東集團之商族在首領湯的帶領下,重新入主中原,華夏兩大集團加快了融合的速度,但到紂王時期,欲完全吞併東夷,又引起對抗,雙方進行長期的商紂徵東夷戰爭,西部的周族趁機佔領商族中心而取代了商,周武王立周後,周公旦與姜子牙先後發動了幾次大規模的周徵東夷戰爭,東夷(華夏東集團)勢力範圍被大大壓縮,直到春秋末期,東夷才完全消亡,完全融入華夏族。華夏鳳文化先於龍文化存在和發展,在鳳文化的基礎上誕生和發展了龍文華,鳳文化和龍文化是華夏族兩大文化支柱。

顓頊聰慧好學,很快就成為撫琴高手。他的精湛琴藝,贏得了百鳥的齊聲喝彩,自然而然地超過了叔父少昊。幾年後,顓頊長大成人,便要回到自己的國家,最後他成為了北方的天帝。顓頊一離開,少昊便覺得空蕩蕩的,心裡別提有多寂寞了。每當看到那琴,只能給他增添思念和煩惱。他覺得物在人已去,離愁難消。於是,他便拿起琴扔進了東海。從此,每當更深夜靜、月朗星稀的時候,那平靜的海面便飄蕩著婉轉悠揚、悽悽切切的琴聲,讓人流連忘返,驚歎不已。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子嗣少昊有好幾個兒子,他們的外貌、性格、品德、才能等都有較大的差異,史書中略有記述的有以下幾位:

重——他有著人的面孔,鳥的身體,而且更令人驚訝的是,重的臉是四四方方的,經常穿著白色的衣服。出行的時候,駕馭著兩條飛龍。由於他的非凡才幹,所以受到東方天帝伏羲的器重和垂青,成為神話中的木神,和伏羲共同掌管著春天,人們一般稱之為句芒。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繁花似錦,鶯歌燕舞,小草偷偷地探出頭,樹木也輕輕地伸伸腰,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鴨子也在河水裡嬉戲,整個世界都是一派生機盎然、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到處是歡歌笑語,到處是歌舞昇平。木神就拿著一個圓規一樣的東西,掌管著此時的大地萬物的生命。圓規是他的權利的象徵,人們叫他句芒,就包含著彎彎曲曲的意思,和春天草木初生時刻的彎曲柔軟的樣子很相近。句芒還兼任著生命之神,如果某人多行善事,對國家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句芒就會給他增加壽命。

該——他有著老虎的爪子,人的臉,渾身到處都是白毛。他是父親少昊的部下,人們一般叫他蓐收,他就是神話中的金神,和父親少昊一起共同掌管著西方一萬二千里的地方。他們分工負責,少昊的工作是檢視夕陽反射到東邊的光輝是否正常,該的工作和父親大同小異,就是檢視太陽落山的時候,西邊的霞光是否正常。除此之外,蓐收還掌管著天上的刑罰,如果有人做了壞事,危害了國家的利益,他就會對此人進行懲罰,輕則減少壽命,重則剝奪生命,和他的哥哥句芒的工作恰恰相反。

窮奇——他的長相有一點像老虎,肋下有一對翅膀,能夠在天空自由的翱翔。而且他有一個奇異的本領,就是能夠聽懂天下各地的語言。他是個顛倒黑白、是非不分的傢伙,而且喜歡惡作劇,比如,他看見兩個人打架,就把正直有理的哪個人吃掉,而讓兇惡鬧事的無賴逍遙法外。不過,他有時候,也做好事,比如每年十二月初八,他和他的夥伴們就到處尋找吃人的害蟲,把他們趕跑或吃掉。

般——他發明了弓和箭,使得人們戰勝野獸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

倍伐——他被貶到南方,作了緡淵的主神。

昧祖——昧祖之孫昧,擔任水官,被稱為玄冥師,昧的兒子臺駘,因為治水有功,被封在汾川。

蟜極——蟜極,是帝嚳(姬夋)、業父(大業的父親,簡稱業父)和揮公(揮公是世界張姓始祖)的父親,大業的祖父,伯益的曾祖父,秦國、江國、黃國、梁國、徐國、費國的嫡系祖先。

窮申——窮奇之弟,玄帝姬顓頊的堂兄弟,皋陶的堂祖父。

瞽穆——瞽穆,也作“瞽目”,他本無名字,因為他只有一隻眼睛能看見東西,故稱。史書中說他是一目國的建立者,其國在遙遠的北方,這個部落的圖騰是:“一目人”(人只有一隻眼睛,長在臉的中間部位)。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傳說故事:

在少昊誕生的時候,天空有五隻鳳凰,顏色各異,是按五方的顏色紅、黃、青、白、玄而生成的,飛落在少昊氏的院裡,因此他又稱為鳳鳥氏。少昊開始以玄鳥,即燕子作為本部的圖騰,後在窮桑即大聯盟首領位時,有鳳鳥飛來,大喜,於是改以鳳鳥為族神,崇拜鳳鳥圖騰。不久遷都曲阜,並以所轄部族以鳥為名,有風鳥氏、玄鳥氏、青鳥氏,共二十四個氏族,形成一個龐大的以鳳鳥為圖騰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會。

少昊在父母精心培育下,具有神奇的稟賦和超凡的本領。少昊長大後,成為本氏族的首領,後又成為整個東夷部落的首領。他先在東海之濱建立一個國家,並且建立了一套奇異的制度:以各種各樣的鳥兒作為文物百官。具體的分工則是根據不同鳥類的特點來進行。鳳凰總管百鳥,然後再有燕子掌管春天,伯勞掌管夏天,鸚雀掌管夏天,錦雞掌管冬天。除此之外,他又派了五種鳥來管理日常事務。孝順的鵓鴣掌管教育,兇猛的鷙鳥掌管軍事,公平的布穀掌管建築,威嚴的雄鷹掌管法律,善辯的斑鳩掌管言論。另外有九種扈鳥掌管農業,使人民不至於淫佚放蕩。五種野雞分別掌管木工、漆工、陶工、染工、皮工等五個工種,一句話,各種各樣的鳥兒都鳥盡其材,物盡其用,各司其職,協調活動。因此,一到開會的時間,百鳥齊鳴,一時間,鶯歌燕語,嘈嘈雜雜。有輕盈靈巧的麻雀,有五彩斑斕的鳳凰,有普普通通的喜鵲,也有引人注目的孔雀。而一國之君少昊就根據諸鳥的彙報,來論功行賞,論過行罰,一切都顯得那麼井井有條。百鳥們無不感激少吳的慈愛和德政,無不佩服少昊的智慧和才華。

少昊見百鳥之國到處呈現繁榮向上的景象,十分欣慰。他為了百鳥之國更加興旺發達,便請來年幼聰敏、很有才幹的侄兒顓頊幫助料理朝政。顓頊不負眾望,乾得很出色,深得叔父的賞識。少昊見侄子常常累得嫩臉上掛著汗珠,於心不忍,就將父親傳下來的那張琴搬出來,手把手教顓頊彈奏,以便使侄子提神和娛樂。

顓頊聰慧好學,很快就成為撫琴高手。他的精湛琴藝,贏得了百鳥的齊聲喝彩,自然而然地超過了叔父少吳。幾年後,顓頊長大成人,便要回到自己的國家,最後他成為了北方的天帝。顓頊一離開,少昊便覺得空蕩蕩的,心裡別提有多寂寞了。每當看到那琴,只能給他增添思念和煩惱。他覺得物在人已去,離愁難消。於是,他便拿起琴扔進了東海。從此,每當更深夜靜、月朗星稀的時候,那平靜的海面便飄蕩著婉轉悠揚、悽悽切切的琴聲,讓人流連忘返,驚歎不已。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享殿後為少昊陵,底大上小,呈梭臺形,狀如金字塔,陵墓闊28。5米,坡高15米,頂方11米,陵墓表面為石板砌築。陵頂築有小廟一座,內供漢白玉石雕少昊像,為宋宣和時遺物。陵神道南約50米處,有宋代為少昊之父軒轅黃帝而建的景靈宮遺址。側有“萬人愁”石碑,碑高7。05米,寬3。76米,厚1。2米,下有龜趺,共重約140噸,為國內罕見,碑無字,傳說為北宋宣和時建。

壽丘:

傳說為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誕生地。宋代皇帝“推本世系,遂祖軒轅”,以黃帝為趙姓始祖。宋真宗因此改曲阜為仙源縣,將縣城遷往壽丘以西,於壽丘興建輝煌的景靈宮奉祀黃帝。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為紀念黃帝出生,疊石成丘,故曰“壽丘”,壽丘俗稱萬石山,因其外形似金字塔,又有“東方金字塔的美譽”。景靈宮規模宏大,有殿、堂、亭、廡等1320楹,並在宮前立巨碑2通。元末明初皆毀。1992年在少昊陵前修建碑院,將修復的兩塊巨碑置於院中碧水畔。西為“慶壽”碑,上刻“慶壽”兩字,字高1米多,為元代燕山老人補刻。東“萬人愁”碑,上無字,通高16。45米,為中國石碑之最。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萬石山:

黃帝生地、少昊葬地等等,當然只是傳說,然而傳說是事實的影子。史前無史,古人只能從傳說提煉信史。“百少昊陵家言黃帝”、“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所以一部《史記》從黃帝寫起,後世中國人認黃帝為華夏之祖。少昊也名列三皇五帝之一,自然備受尊崇。中國傳統崇敬死者的辦法是修墳立碑,歲時祭祀。所以不知從何朝何代開始,少昊陵就不斷被重修和擴建,至宋朝,修成了這座“萬石山”。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萬石山”底大上小,呈陵臺形,底闊28·5米,坡高15米,寶頂方11米。上有小室,清乾隆間改建為黃琉璃瓦廟堂,內供漢白玉石雕少昊像。石像為宋宣和年間所造,當時石像造成立就,其他工程方興未艾,金兵南下,北宋就和這裡工地上千錘萬鏨的叮噹聲一起消亡了,徽宗皇帝也做了金國的俘虜。後來景靈宮、太極殿毀於戰火,“萬石山”在烈火中永生似的僅存下來,成為今日曲阜一大名勝--“中國的金字塔”。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守山神廟:

建於萬石山上。高約2。6米,為一黃琉璃瓦覆頂的四方形小廟。四角以方石柱撐石質板梁,磚牆到頂。膠為券門,室內有精雕漢白玉石質坐像一尊,像高1。2米,頭戴七梁冠,身著對披合氅,腳登雲勾鞋,右手扶膝,左手按玉帶,安坐於石墩上。小廟原為石室,系宋時修建,供奉石像一尊。清乾隆三年,把石室改建成黃琉璃瓦廟室,但後來不知所終。現在所見者,是近年仿石室新建而成。宋代皇帝崇尚道教,自以為是黃帝子孫,對壽丘極為重視,於是,萬石山之神像便依道家形象雕成。

介紹牌上寫著:

壽丘為軒轅黃帝的出生地座標紀念建築物,建於北宋年代。由2662塊磨光料石堆砌而成。臺頂上建有石室供皇帝漢白玉雕像,後因避諱孔子名諱改稱“壽陵”。明代後誤將壽丘圈入少昊陵院內,曾被誤認為少昊陵墓。壽丘后土山即為少昊陵。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指示牌上書寫:

少昊陵世稱“雲陽山”。《闕里志·古冢》記載:“少昊陵,在壽丘東北三十步,少昊葬於雲陽。”俗稱“少昊陵”。現在目前立有石碑,置有石供桌,碑文“少昊陵”三字,系著名書法家王學仲先生所題。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雲陽山:

據傳為少昊陵寢。《帝王世紀》記載:“少昊自窮桑以登帝位,徙都曲阜,崩葬雲陽山。”顏師古說:“雲陽山在曲阜,邑人謂今陵後一丘為雲陽山。”元人楊奐《東遊記》又說:“東北褻丘,少昊葬所。”此處所言“東北”,如依縣城位置來看,實指一地。今之雲陽山仍為一土丘,略低於萬石山。方圓1124平方米,坡高約24米。少昊屬傳說中的人物,是否確有其人,史學界尚聚訟不已。1978年在少昊陵院西約80米,深1。5米處,發掘出石斧、石鏟、紅陶鼎、缽等文物,均屬新石器時期的大汶口文化。據此可知,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確已有人在此勞動生息。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轉了一頓出來,心中疑惑益甚。壽丘是黃帝出生地,那河南新鄭的黃帝故里是什麼???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歷史意義:

少昊是黃帝的兒子,黃陵、炎陵之外,少昊陵應是炎黃文化最偉大的象徵。加以它與黃帝的生地同在壽丘,就更具有了華夏文明象徵的意義。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萬人愁碑:

指少昊陵前一公里處的殘碑。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建成景靈宮,宋徽宗時期又進行整修,“萬人愁”石碑便是在少昊陵宣和年間(1119——1125年)整修時建。碑的位置似在景靈宮門外,共有石碑四幢。據傳說因為石料沉重難運,人稱之為“萬人愁”。當時,碑帽蛟龍已經刻成,西碑也已磨光。但工程未竣而金兵至,後人有詩慨嘆“豐碑不書字,遺恨宣和年”。據《曲阜縣志記》記載:“清聖祖(康熙帝玄燁)東巡,山東大吏因碑無字,恐觸聖怒,擊碑埋土中。”多年來,碎為140多塊。1991年政府撥款修復。修成後碑高16。95米,寬3。74米,厚1。14米。碑額浮雕六條盤龍。昂首向天,雄壯生動,兩側各雕一尊護神力士,實屬罕見。碑額與碑身雖為1:1。4,但矗立之石,都顯得十分協調。

慶壽碑:

位於少昊陵前約1公里處的水塘西岸。碑長約7米,寬3。6米,厚0。6米,現殘為三塊,刻有“慶壽”兩個,劈巢大字,書法遒勁。碑上原有小篆題跋十六字,惜已漫滅無存,“慶”字右旁刻“燕山任筠時七十五歲……”,少昊陵“壽”字左邊刻字一行,“至聖五十五代孫世襲曲阜縣尹”監刻。《山左金石志》記載:“以《志》考之,五十五代孫孔克堅襲封衍聖公,其同時昆弟行襲曲阜縣尹者,至元四年則孔克欽任,至正十四年則孔克昌任,皆五十代孫也。”刻字年代為元末。

景靈宮遺址:

位於少昊陵前的一片高地上。《重修景靈宮碑》記載:“魯為禹貢兗州之境,有崗隆起於曲阜縣城之東北曰壽丘者,相傳為黃帝所生之地。”宋代開國後,認為軒轅皇帝為其始祖,於是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閏十月,“詔曲阜縣更名為仙源縣,徙縣治於壽丘”,開始興修著名的景靈宮,“祠軒轅黃帝曰‘聖祖’,又建太極殿、祠其配曰‘聖祖母’,越四年而宮成,總千三百二十楹”,並且“琢玉為像,龕於中殿,以示尊嚴,歲時朝獻如太廟儀”。後又多次重修。可惜此建築毀於元代一場火災。解放初期景靈宮碑仍在,現在所能見到的,僅有遺址前的“萬人愁”碑。

曲阜少昊陵,中國著名古陵,素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