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週末侃影」《海上鋼琴師》:永不上岸

  • 由 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 發表于 垂釣
  • 2022-02-20
簡介就鄉愁意義而言,導演託納託雷透過本片在1998年回望1900年,彼時歐陸的輝煌是再難重圓的夢想,美國作為新大陸成了很多人的熱望,而絕不踏上新大陸的1900成了鄉愁的最好載體

表演藝術散仙是什麼意思

文:張冬雲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紀開頭的若干年,和很多其他影迷一樣,我也透過光碟觀看了大量電影。義大利導演朱賽佩·託納託雷的“時空三部曲”《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都是在這段時期內看的。當時,《海上鋼琴師》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當主角 1900 彈奏鋼琴時,一位不知名的女孩從甲板上走過,她美麗的側臉出現在一個圓形舷窗內,稍停,又出現在另一個舷窗內。1900 看得出神,手指在琴鍵上卻始終沒有走音。

「週末侃影」《海上鋼琴師》:永不上岸

上週末,在電影院重看 4K 修復版的《海上鋼琴師》,如同看到了一部新片。精緻的畫面、動人心魄的音樂、飽滿的戲劇張力溢位螢幕,濃郁的文學氣息和隨手可以捕捉的人文關懷,都令觀眾陷入深深的思考。

成年後的1900 第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露面,是和暈船的小號手一起奏琴。在被海上風暴戲弄的大船上,1900走得宛如閒庭信步,美妙的琴音也如流水般在大廳中迴旋,這是特別唯美的場景。而他的最後一次露面,是拒絕了小號手的勸說,同他生於茲長於茲的大船同歸於盡。小號手在廢棄的裝滿炸藥的大船上到處攀爬著尋找1900,那一會兒我很擔心,1900會破衣爛衫、蓬頭垢面地出現。好在,他穿著整潔的演出服出現了,依然是那個孤絕的“散仙”,這是超越現實的一幕。他和老友擁抱,他講述他的有限與無限,他的孤獨與圓滿。他拒絕下船,永不上岸。

1900 的第一次露面和最後一次露面,都是他自我生命的完成。他的永不上岸,是可以作出多重解讀的。就個體意義而言,88 個琴鍵是有限的,但音樂的世界是無限的、自由的,他於自在中體驗到自己的存在。陸地上的茫茫高樓看起來是無限的,一個人能掌控的東西是有限的,但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普通人在熟悉的小環境中才能遊刃有餘從而獲得幸福感。這一點和“生活在他處”構成了生活哲學的兩極和互補。

就藝術意義而言,1900的遺世獨立,其實是選擇了一種藝術的純粹。做一個天才,在冥想中或自我囚禁、或神遊八方,有何不可呢?他把這樣的命運堅持到底,方能觸到他的真理或心靈故鄉——假設一下,如果他下了船,找到了那個女孩,獲得了庸常的幸福,之後會怎樣呢?

「週末侃影」《海上鋼琴師》:永不上岸

就鄉愁意義而言,導演託納託雷透過本片在1998年回望1900年,彼時歐陸的輝煌是再難重圓的夢想,美國作為新大陸成了很多人的熱望,而絕不踏上新大陸的1900成了鄉愁的最好載體。新大陸有那麼多城市、那麼多的可能,他偏不喜歡。這艘大船可以視作一塊流動的、往日的歐陸,他留在那裡,留在了鄉愁裡。

影片臨近末尾時,船艙裡的一面牆上貼著很多照片,在照片上能看到愛因斯坦和1900在合奏。很多歐洲名人坐著大船,在和1900合影之後投奔了新世界。這一面牆講盡了導演的悲傷,洞照出歐陸文明的垂暮和新大陸的勃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