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雨霖鈴》教學設計

  • 由 地理黃老師2020 發表于 垂釣
  • 2022-01-21
簡介賞析:這一句運用了融情於景,虛景寫實情的手法,詞人借用想象之景:浩渺的煙波,沉重的暮靄,望不到邊際的楚天,營造了一個迷濛遼闊的意境

暮靄讀音是什麼

《雨霖鈴》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品鑑意象,體味情感

2、體會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

二、教學重難點:品味意象、把握情感;鑑賞詞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手法

三、教學方法:誦讀、鑑賞四、

教學過程:

1、匯入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燕太子丹與荊軻之間的“壯別”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高適與董大之間的“慰別”;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王維與元二之間的“酒別”;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是白居易與客人之間的“慘別”;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蘇軾與其亡妻之間的“夢別”。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著柳永,一起去感受他筆下的離愁別緒,共同來學習柳永的《雨霖鈴》。

2、 作者及背景柳永(約987——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有《樂章集》。

《雨霖鈴》此詞為柳永從汴京南下時與他心愛的人難捨難分的痛苦之情,傾吐深深的離愁時,也抒發了對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壓抑的憤懣。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詞的主要內容是以冷落淒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捨的離情。宦途的失意和與戀人的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3、介紹詞牌名《雨霖鈴》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採其聲為《雨霖鈴》曲”,詞牌本身含有哀傷的成分。象徵:離愁別恨

4、整體感知誦讀指導朗讀分為三個階段

音讀—讀音無誤字正腔圓準確清晰

義讀—自然流暢停頓科學重、拖音合理

情讀—準確、鮮明、生動地傳達詞人的情感

請一位學生讀,正音。

第一、要注意斷字。如“對長亭晚”

第二,有幾個地方要把感情讀到位,如寒蟬悽切——“悽”字要讀得長,“切”要讀得短,要讀出詞的悽切之感:竟無語凝噎——要稍重,稍停,讀出哽咽之聲、冷澀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讀對的地方加以肯定,沒有讀出的地方加以補充)聽讀,讓我們閉上眼睛,靜靜聆聽作者的心聲吧。(注聽節奏、語氣和情感)自讀,體會感悟詞人的情感

5、研讀、鑑賞手法

(一)《雨霖鈴》是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情人的惜別之作詞中自然飽含著離別之情。這種離別之情是如何抒發呢?引導學生說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於景。你認為哪些意象最能觸動人的離愁與相思呢?任選一兩處進行賞析!

鑑賞詩詞要點

內容運用哪些意象?營造什麼意境?情感抒發什麼情感?技巧運用什麼手法?

語言如何賞析品味語言?

賞析思路

表現手法+意象+意境+情感或表現手法+翻譯+情感

(1)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分析:“寒蟬”:特指秋天的蟬,天氣轉涼,此時的蟬生命即將終止,再也不像夏天時沒日沒夜嘶叫不已,它的叫聲淒涼悲切。

“長亭”:秦漢時期在鄉村大約每十里設一亭,亭有亭長,負責給驛轉信使提供館舍、給養等服務,後來成為人們郊遊駐足和分別相送之地,特別是經過文人的詩詞吟味,十里長亭逐漸演變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

如:唐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享更短亭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驟雨初歇”: 一陣急雨剛停。賞析:這句詩句運用了融情於景的手法(手法)寒蟬、長亭、日暮、雨歇,(意象)給我們營造了一個悽清蕭瑟的送別氛圍(意境)。這一句點出了別離的季節(蕭瑟淒冷的秋天》地點(長亭)、具體時間(雨後陰冷的黃昏),為全詞定下淒涼傷感的感情基調。

(2)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分析: “煙波”是波面像輕煙籠罩著,是愁人的景象。“暮靄”是傍晚的雲氣。“沉沉”是重重下壓,極深邃的樣子。從汴京南下是古代楚國的地方,所以說“楚天闊”,這兩句是別離的情緒也是暗淡的。

作者在這種景色中,那暗淡的情緒就變得越發暗淡了,更何況渺茫的前途?於是就把所有的景色都塗上了更加暗淡的色彩,這樣一來,給予讀者的感受就不光是自然的顏色,更深刻的是這種景色中充塞著茫無邊際的離愁別恨。

賞析:這一句運用了融情於景,虛景寫實情的手法,詞人借用想象之景:浩渺的煙波,沉重的暮靄,望不到邊際的楚天,營造了一個迷濛遼闊的意境。含蓄深沉地表現了詞人分別後抑鬱難捨、孤獨寂寞的感情。

(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分析:柳:“柳”的諧音是“留”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所以在許多送別詩中都會出現柳。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曉風:拂曉的風淒冷,用淒冷的風寫淒冷的情。殘月:月有陰時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兩者即為相似。詞人面對一鉤殘月,喚起了他孤獨意識、月光清輝,與人的淒涼心情頗為相似,詞人引入月亮加以渲染,烘托離愁別緒。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千古傳唱的名句,作者把“楊柳”“風”“殘月”三種最能觸動離愁的意象集中成一幅畫面,讓人體會到愁更愁。這幾句也是作者的想象,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迴,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是虛寫之景。

賞析:此句為詞人想象之景,是虛景,融情於景。詞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觸動離愁的四件事物:酒、楊柳、曉風、月影,集中渲染成一幅悽清孤寂的面面,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曉風的清冷、殘月的破碎來烘托離人形隻影單、孤零惆悵的心境。詞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抒情含蓄,的確應為千古名句。(二)詞人寫景時運用融情於景的藝術手法,還運用了什麼手法?虛實結合。何為虛?何為實?實寫,是寫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像、實事、實境。虛寫就是寫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裡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

(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

(2)想象:設想的未來之境

(3)回憶:已逝之景之境(4)聯想:由此及彼

6、課堂總結:柳詞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景,才使萬物美麗;惟有物,才使萬物豐富;惟有人才使萬物生靈;而惟有情,才使萬物富有神韻。作者筆下的情景是有機交融的(情景交融),作者將眼前之景與未知之景相融(虛實結合),如此這般,才有了這份悽楚哀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