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產品與IP的關係,IP是如何影響品牌的?

  • 由 連鎖學習庫 發表于 垂釣
  • 2022-01-13
簡介比如,從卡通形象延展到文化產品、實體場景、文化活動等,把IP形象深刻地融入消費者的生活中,加強企業與消費者的關係,加深消費者對企業的理解和喜愛,提升客戶的體驗

ip全稱是什麼

IP一定是具有生命力和跨媒介商業化能力的東西。

“萬利連鎖”模型的最底端、最初級的階段是單店。

這並不難理解,我們的連鎖零售是實體行業,肯定離不開產品與服務。

然而,在這個同質化嚴重的時代,怎樣讓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快速被客戶識別與接受,從而打造出成功的單店呢?

產品與IP的關係,IP是如何影響品牌的?

我們有不少的傳統企業,一直秉持產品思維,兢兢業業在產品方面下功夫。

做事的態度固然令人敬畏,但效果卻不甚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產品思維不是以客戶為中心的。

反觀一些新創的企業,它們也注重產品,但卻換了一種方式,悄然地把切入口置身在打造IP上面,圍繞著客戶的需求和喜好來打造產品,最終實現了槓桿效應。

看到這裡,肯定會有朋友心生疑問:什麼是IP呢?它和產品是什麼關係?

經常聽到娛樂界的人談論IP孵化,我們是做連鎖的,跟IP也有瓜葛嗎?

答案是肯定的。

在闡述“連鎖與IP”的關係之前,讓我們先來解釋一下:IP究竟是什麼?

IP是產生自泛娛樂的詞彙,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直譯為“智慧財產權”,可以融合在音樂、喜劇、電影、電視、動漫等諸多文化產品中。

產品與IP的關係,IP是如何影響品牌的?

但隨著內容社交電商和內容新零售的興起,IP不再只是泛娛樂的專有詞彙,也成為新商業中經常提及的概念。

在這裡,僅僅用“智慧財產權”來說明IP,似乎不夠直觀,甚至讓人摸不著頭腦。事實也證明,很多奢談IP的人根本不知道,IP實際所指的不只是“智慧財產權”的字面意思。

早前,看過周鐵東先生的一篇文章,我認為他的解釋非常清晰。

周鐵東先生說,IP更像是一種“心智創造”的法律術語。

文學、音樂和其他藝術作品的問世,幾乎都傾注了作者的心智,他們所創造出來的詞語、符號、概念、設計,都是被法律賦予了獨享權利的“知識財產”。

這種“獨享權利”才是我們常說的“智慧財產權”,翻譯成英文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簡稱“IPR”。至於IP,就是諸多“IPR”中可以開發成具備商業價值的“潛在財產”。

如果說上述的一連串解釋,依然讓你覺得很繞口、不夠通俗,那我們不妨再用更簡單、更直白、無噱頭的字眼來說明——無形的、有商業開發潛質的“文化資產”。

IP折射的是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或哲學層面的涵義,最終是要與人產生文化和情感上的共鳴。

產品與IP的關係,IP是如何影響品牌的?

IP可以是一個故事、一個角色、一首歌、一句話、一個概念以及任何大量使用者喜歡的事物。

然而,無論IP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它的本質都是連線,它的核心都是顧客。

唯有引人關注、與人共情,讓消費者產生親切感、親密感和認同感,才能形成互動、交流,並建立消費者的忠誠度,達成口碑價值。

舉個簡單的例子,多數年輕人本身並不太喜歡喝白酒,但他們卻是青春小酒“江小白”的主要消費群體。

試問:“江小白”的成功,真的是靠白酒這一產品獲勝的嗎?

顯然不是。

因為,年輕人買得不是這款“酒”本身,而是“江小白”這個IP背後承載的“青春故事”與“特有情懷”。

“江小白”是一個IP,代表一款產品,更代表千千萬萬年輕人的縮影。

所以,我們的傳統企業經營者一定要認識到,精心雕琢產品與服務沒有錯,這是做企業的根基,但我們需要扭轉思維方式。

產品與IP的關係,IP是如何影響品牌的?

畢竟,產品本身是不具有傳播能力的,特別是在泛娛樂時代,資訊過剩導致消費者注意力稀缺,客戶關注的不僅僅是產品的功能和品質,還有產品背後承載的情感內容,也就是IP。

IP可以一次次地被消費者加工生成內容,形成具有再傳播能力的產品,它能更快、更準、更好地貼近客戶。

這樣的結果,不恰恰是我們的初衷與目標嗎?

IP形象作為內容營銷的一部分,可藉助大量的自制內容,讓品牌更好地進行內容傳播。

產業內有人說:“網際網路環境下,所有的企業都必須是一家內容企業。”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IP的本質就是降低選擇成本,在資訊過剩的環境中強化某一類資訊或內容的識別性。

近幾年來,國內的不少知名企業都設計打造了成功的超級IP形象。

比如,騰訊的超級企鵝IP形象,京東的京東小狗IP形象、天貓的貓IP形象、蘇寧的獅子IP形象、三隻松鼠堅果品牌IP形象等。

產品與IP的關係,IP是如何影響品牌的?

企業紛紛打造自己的IP形象,其實就是在定位上延承了品牌要傳達的核心資產,不斷輸出強化符合時代的觀點與內容。

品牌想要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就需要以使用者喜歡的內容和方式,與之進行溝通。IP的打造,恰恰滿足了這一需要。

概括來說,IP對品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讓消費者快速建立品牌聯想與品牌識別,為現有業務帶來更大的流量。

有一家做甜品的連鎖店,想打造清新純美的品牌形象,他們琢磨了兩個名字,一個叫“純美甜品”,一個叫“櫻花甜品”,你覺得哪一個名字更吸引人?

毋庸置疑,肯定是“櫻花甜品”。

“純美”這個詞,聽起來是很美,但太過抽象,且沒有記憶點。相比之下,“櫻花”就不一樣了,它能帶給人畫面感,讓人聯想到櫻花盛開的場景,繼而聯想到“純美”的意境。

如果用“櫻花”的形象來做營銷,時間久了,消費者一看到櫻花,自然就會想到“櫻花甜品”。

從這個角度來說,打造企業IP形象,可以讓消費者快速建立品牌聯想和品牌識別。

產品與IP的關係,IP是如何影響品牌的?

與此同時,一個相對獨立於商業而存在的IP形象,本身是有溫度和態度的,它更容易聚集和鞏固“粉絲”,為企業現有的業務帶來更大的流量和收入。

二、讓消費者卸下心理防禦,提升商業資訊的接受度以及購買意願

營銷大師費瑞茲說:“拒絕,是顧客的天性。”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生硬地把某一產品或品牌介紹給顧客,很容易遭到拒絕。

為什麼?

因為顧客不瞭解你,也不瞭解你的產品,與之更沒有任何的情感連結。

倘若換一種方式,先讓顧客認識一個萌化的卡通IP形象,顧客就比較容易卸下心理防禦,開啟商業資訊接收的通道。

對此,《卡通形象營銷學》一書中,作者宋磊曾就卡通形象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進行過實驗,結果證實:消費者對帶有動物卡通形象的零食,比沒有動物卡通形象的零食,其購買意願要高出25%。

產品與IP的關係,IP是如何影響品牌的?

原因很簡單,卡通動物的形象通常都比較“萌”,這種特徵很容易激發人類基因中懈怠的親近感和保護欲,讓弱小的生物在成人的照顧和關懷下,順利地活下來。

有些卡通形象看起來比較另類和怪異,但它們能夠使人產生親近感,萌生好奇心,體驗到放鬆和愜意。

IP形象的“萌”,可以調動消費者的正向情緒,讓消費者放下心理防備,心生愉悅和快樂,並在特定的情況下變得更有耐心。

有了正向的情緒和氛圍,商業效率自然也會隨之得到提升。

三、實現品牌差異化,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和銷售轉化率

透過IP形象,企業可以實現品牌差異化,讓消費者在茫茫市場中,一眼就能夠認出它。這種方式極大地提升了品牌好感度和忠誠度。

印在杯子上的美人魚,是星巴克最獨特的標誌。眾多星巴克粉絲都把收藏星巴克杯子當成愛好。

產品與IP的關係,IP是如何影響品牌的?

米其林輪胎人的卡通標誌,讓堆在一起的輪胎,看起來就像一個又憨又萌的人,而這個IP形象也幫助米其林成為全球最大的輪胎品牌之一。

四、打造企業IP就是打造品牌資產,把無形資產變成有形資產

品牌資產不僅包括品牌商標、軟體著作權等,還包括許多無形資產。

打造IP形象的目的就在於可以透過獨立的IP專案,把無形資產變成有形資產,甚至變現。

就拿迪士尼來說,它是一家單純製作動畫的公司嗎?

不,它是一家創造和經營IP的公司。

在迪士尼的利潤中,票房只佔了很小的一部分,其餘大部分的利潤都來自IP衍生品、IP授權和相關產業,如迪士尼主題樂園等。

產品與IP的關係,IP是如何影響品牌的?

此外,企業IP還可以擺脫專業領域的限制,在不同的場景開展“多棲”玩法,潛入消費者的生活。

比如,從卡通形象延展到文化產品、實體場景、文化活動等,把IP形象深刻地融入消費者的生活中,加強企業與消費者的關係,加深消費者對企業的理解和喜愛,提升客戶的體驗。

總而言之,打造企業IP,對企業的戰略發展和佈局有重要的意義。

也許,我們難以企及諸如迪士尼、漫威等超級IP那樣受歡迎的程度,但我們依然可以在這條路上踏實地做點什麼,力求在一定範圍內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連鎖問題,逸馬解決!商業新突破之《萬利連鎖》系統學習課程,專注為連鎖企業梳理:連鎖戰略規劃,模式設計,標準運營,複製訓練,執行督導,品牌招商,社群運營,門店合夥人模式,人才裂變機制等整個連鎖系統。

產品與IP的關係,IP是如何影響品牌的?

產品與IP的關係,IP是如何影響品牌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