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這是傳統文化中“科學”、“民主”的中國表達

  • 由 -豐富的安靜- 發表于 垂釣
  • 2022-01-04
簡介”,這裡借用了國家與天下的概念,國家將君權與百姓分開,作為權力的主體和客體,而天下則是每個百姓均有義務去保護,不是一家一世的王朝,而是中國人民共同體的生存和中華文化的延續,相對於將君權和百姓對立開來,顧炎武強調匹夫有責的共同體意識,每個人都

儒藥堂筋骨棒治結節腫痛嗎

世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持中國道路、中國方案,是我們本固邦寧的阻尼器,在人民中、在傳統中挖掘普世價值的中國脈絡,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自己,建立文化自信,構思中國方案,發出中國聲音。

科學、民主的思想在五四運動中被廣泛傳播,併成為近代以來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焦點,其實,在我們傳統文化中,顧炎武曾經身體力行了中國式的“科學”、“民主”,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

顧炎武的一生平凡卻偉大,人到中年面臨明朝亡國、家道中落的窘境,憑藉從小飽讀書經和堅毅的的品質,顧炎武走遍大半個中國,深入民間,體察民情,著書立作,終成一代宗師。

這是傳統文化中“科學”、“民主”的中國表達

顧炎武畫像

顧炎武在思想上的主要貢獻,其一是提出了經世致用的實學主張,他直接批判宋明理學、程朱理學、陸王心學等主觀主義、唯心主義學說,主張做學問要經世致用。認為那些宣揚迷信的、沒根據的文章,還有那些阿諛奉承的文章是沒有一點價值的,相反他認為好文章應是:記載歷史和現實變化,考察百姓生活和疾苦、闡明治理國家的道理等,這些文章才能有益於天下,應大力提倡,即主張“經世致用”的“實學”。相對於唯心主義、經驗主義,顧炎武在做學問中推行金石考古等實驗主義方法,將實學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不是科學的樸素面目?

顧炎武在思想上的第二個貢獻,是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認為“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天下奚辯?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這裡借用了國家與天下的概念,國家將君權與百姓分開,作為權力的主體和客體,而天下則是每個百姓均有義務去保護,不是一家一世的王朝,而是中國人民共同體的生存和中華文化的延續,相對於將君權和百姓對立開來,顧炎武強調匹夫有責的共同體意識,每個人都有義務參與到天下興亡的大業中,這是不是民主的中國式表達?

這是傳統文化中“科學”、“民主”的中國表達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正因為顧炎武偉大的思想貢獻,人民網《顧炎武治學的精品意識》中指出:明清之際傑出的思想家和史學家顧炎武,用大半生的時間和精力寫了一部洋洋八十萬言的讀書札記《日知錄》。這部“負經世之志,著資治之書”的鉅著,“凡關家國之制,皆洞悉其所由盛衰利弊,而慨然著其化裁通變之道,詞尤切至明白”。《日知錄》問世三百多年來,始終被學術界尊為精品,以至成為有清一代文史大家如閻若璩、錢大昕、唐甄、朱彝尊、方苞、全祖望、戴震、趙翼、姚鼐、洪亮吉、劉逢祿、魏源等一再疏正論辯的“顯學”。

這部影響了整個清朝的著作,雖是一部傾注大量心血精煉而成的鉅著,但顧氏為該書所寫自序卻只有短短的六十一字:“愚自少讀書,有所得,輒記之。其有不合,時復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則遂削之。積三十餘年,乃成一編。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錄》,以正後之君子。東吳顧炎武。”倘若減掉書名來源和作者籍貫姓名所佔十五字,則僅餘四十六字,真是精煉得不能再精煉了。如此偉大卻平凡的一位思想巨匠,實在讓人不能不愛。

Top